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99节

  谢灵顿看着器宇轩昂的卢瑟福,笑着对旁边的汤姆逊说道:

  “卡文迪许在原子方面的研究,超越了古往今来所有哲学家对于世界本源的认识。”

  “那些伟大的先贤要是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真是羡慕你啊,汤姆逊教授。”

  “能教出这么出色的学生。”

  “能不能向我传授一点经验。”

  汤姆逊闻言笑了笑。

  他很清楚这位新晋的皇家学会会长,为何会对培养学生如此在意。

  谢灵顿在十多岁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混混,打架斗殴一样不落,直接被学校开除。

  这下好了,他仿佛野马脱缰,更加地放肆了,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很快,他遇到一个美丽的挤奶工姑娘,并向对方表白。

  然而姑娘鄙夷道:

  “我就是跳到泰晤士河里,也不会嫁给你这样的流氓。”

  一句惊醒梦中人。

  他觉得自己要上进,于是重新恳请学校收留他。

  从那时起,谢灵顿便改过自新、发愤图强。

  最终在科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因此,谢灵顿后来在培养学生时,奉行的宗旨就是永不放弃。

  但是他本人属于自我觉醒类的,能靠自己的毅力,从泥潭中爬出来。

  要是让他怎么去开导别人,那就太难了。

  这时,汤姆逊没有藏私,透露出他的核心秘法。

  “让他们不要太早结婚生子。”

  李奇维和卢瑟福结婚时的年龄,在这个时代而言,确实算晚的了。

  谢灵顿闻言,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对啊,我当初要是继续对那个美丽的姑娘死缠烂打。”

  “最终肯定是既害了她,也害了我自己。”

  “我因为把爱情抛在脑后,才能专心地研究科学。”

  “汤姆逊教授,你说的太多了。”

  汤姆逊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此刻,在两位大佬交流经验时,卢瑟福已经站在了演讲台上。

  他的目光逐渐从众人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李奇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这可把李奇维看的汗毛倒竖,屁股忍不住扭了扭。

  卢瑟福用他充满磁性的声音说道:

  “在卡文迪许和麦吉尔大学期间,我的研究课题一直都是放射性。”

  “我提出了元素蜕变假说和衰变概念,来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为何铀会衰变成钍,钍又接着衰变成镭,镭又会接着衰变其它元素。”

  “这些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固定的关系。”

  “但是,我之前的理论只能解释放射的过程,却不能解释根本的机理。”

  “即,元素在反射时,原子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个问题让我认识到,我必须开始对原子结构进行研究。”

  “当年布鲁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时,就预测过,放射性一定是发生在原子核之内。”

  “因为行星结构也无法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他坚信原子核一定有细分结构。”

  “但是理论永远代替不了实验。”

  “所以,这才有了我今天的实验结果。”

  “质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核确实是可以再分的。”

  “我们对于原子秘密的认识又更近了一步。”

  卢瑟福娓娓道来的演讲,让众人深陷其中。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一个问题总是关系到另一个问题。

  科学从来没有捷径,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解决,问题关联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卢瑟福放弃了对于放射性更多的研究,转而研究原子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那段时间,有很多物理学家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越来越丰富。

  但这些都是无根之萍。

  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需要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理论解释。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当然也是最难的问题。

  卢瑟福作为放射性领域的权威,他就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今他做到了。

  但是,卢瑟福仍然不满意。

  “可是,质子难道就是终点了吗?”

  “我把质子理论、索迪的放射性位移理论结合在一起,依然不能很好地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我总感觉放射性的头顶,依然还存在好几片乌云。”

  大佬们听后皆是会心一笑。

  卢瑟福这是向已经逝去的开尔文勋爵致意。

  同时,所有人对于卢瑟福更加地尊敬。

  对方明明已经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果,竟然还不满足。

  汤姆逊满意地看着卢瑟福。

  自己的学生没有被名利蒙蔽双眼,心中装着的始终是对真理的追求。

  布鲁斯甚至连广义相对论都想出来了,但依然还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物理的终极。

  这种心态比所有的成果都更加重要。

  “所以,今天的报告,除了我给大家分享质子的研究和发现过程。”

  “我更想听听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借用布鲁斯教授的话:外行也许能带来比内行更奇妙的灵感。”

  “所以,原子结构不仅只是物理学的难题,它是整个科学的难题。”

  “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着,卢瑟福详细地分享了他的实验过程等内容。

  并且,他还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模型:“质子-电子”模型。

  “当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组成后,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表。”

  “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成表。”

  “并且把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了同一列。”

  “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但是当布鲁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后,化学家们重新修订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

  “即:不再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是按照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来排列。”

  “这就是现在的原子序数。”

  “氢原子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序数是1,排在第一位。”

  “氦原子有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序数是2,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而现在,质子的出现,则对这种排序方式产生了新的影响。”

  “以氮元素为例,按照以前的定义,它的核电荷数是7,所以排在周期表第七位。”

  “但是氮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相对质量的14倍。”

  “这说明氮原子核应该是由14个质子组成,它的核电荷数应该是14才对。”

首节 上一节 699/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