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837节
“你还年轻,面对前辈,一定要保持最谦卑的态度。”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天才,就目中无人,不懂规矩。”
费米一边吃,一边笑道:
“父亲,没想到你还关注科学会议啊。”
费父一副我是谁的牛逼样子,神秘兮兮道:
“你不知道,现在国家对于科学事业多么重视。”
“这些年,国际上举办了那么多大型的学术会议,有几个是在我们意大利举办的。”
“想当年,我们这里也是出过达芬奇、伽利略的地方。”
“怎么会沦落到现在这种情况。”
费父这段时间官运亨通,正是因为自己儿子在物理奥赛上大放光彩。
为意大利赢得了荣誉。
所以他希望儿子能珍惜这次机会,将来做出伟大的成就。
费米觉得有点好笑。
意大利三岛二十区,还轮不到他的肩膀担着。
“父亲,明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首次大会,不就是在罗马举办吗?”
费父听到这个,感慨道:
“布鲁斯教授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
“如果他是欧洲人的话,我现在已经不敢想象他的地位会达到何种程度。”
“可惜啊,可惜。”
费米不以为意道:
“有什么可惜的。”
“学术界可不分国籍和人种。”
“你没看布鲁斯教授都在倡导成立国际科学联盟吗?”
“我认为这才是气吞山河的大胸襟。”
“是科学领袖应该做的事情。”
“而不是整天想着权力、地位、财富这些东西。”
费母一脸慈爱地看着儿子,在她心里,那些都不重要。
但是费父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你呀,你懂什么。”
“我在政府任职,我能不比你清楚。”
“科学家再聪明,那也是人,是人就会被管理。”
“你们这个科学联盟就算最终成立了,难道就不受管辖了?”
“呵呵,我看不可能。”
费米据理力争,不服气道:
“我们好好做研究,为什么要被别人管。”
“说不定哪天,布鲁斯教授就能发明一种可怕的武器,让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费米看过核聚变的论文,他想借此吓唬父亲。
费父满脸不屑,玩笑道:
“别胡扯了。”
“你还不如说,是你费米发明这种武器,来对付你老爸呢。”
真实历史上,费米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
——
随着第三届布鲁斯会议的临近,整个物理学界都开始风起云涌。
老一辈的在缅怀,中一辈的在思考,年轻一辈的在奋斗和期待。
此刻,从李奇维的身上,好像伸出去无数细长而透明的丝线。
那些在真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科学大神,通过这些丝线,联系在了一起。
而他们的中心,就是李奇维。
往日的荣耀,现在的辉煌,未来的希望。
一切的一切,都与他产生了深深的联系。
过去,现在,未来!万般因果与荣耀,皆系吾身!
若干年后,当学生们打开现代物理学的课本时。
会发现,第一句不是公式和概念,而是:
“李奇维,出生于1880年10月10日。”
第473章 诺奖公布!引人质疑!“权威与否,布鲁斯教授说了算!”
物理学界几乎所有人,对于第三届布鲁斯会议,都是抱着万分的热情和期待。
然而,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两个人心中苦涩。
因为10月份同样是诺奖的公布时间。
有了布鲁斯会议的轰动在前,就连诺奖都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如果是大佬获得诺奖,当然不会太过冷淡。
但若是非顶级物理学家,那真是谁得谁尴尬啊。
1921年10月8日。
法国巴黎,国际度量衡局总部。
现任局长,60岁的纪尧姆,在挂下手中的电话后,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
先是震惊,然后是喜悦,接着是感慨.
能让一位饱经沧桑、颇有身份地位的老者,出现这些表情,可见事情的重要性。
“哦!上帝啊!我竟然获得了今年的物理诺奖。”
“这太不可思议了!”
刚刚物理诺奖委员会的恭喜电话,还历历回响在耳边。
纪尧姆到现在都觉得和做梦一般。
真实历史上,纪尧姆获得的是1920的诺奖,1921年是爱因斯坦,1922年是玻尔。
因为李奇维的原因,历史稍微改变。
纪尧姆得了诺奖,当然非常开心。
不过随即,他就露出了一丝苦笑,自嘲道:
“我这个成果,应该入不了那些物理大佬们的法眼吧。”
他的获奖理由是:推动物理学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发现了一种不遵循热胀冷缩现象的奇异合金。
真实历史上,这也是物理诺奖唯一一次颁发给冶金学领域。
所以,后世学机械、冶金的同学们,看到希望了吧。
未来可期!
纪尧姆出世在瑞士,他的父亲是瑞士有名的制表师,后来在伦敦创办了一家制表公司。
所以,纪尧姆在年少时,就对这些精密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他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入职了国际度量衡局。
国际度量衡局,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度量衡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统一度量衡有多重要,秦始皇已经给出了答案。
华夏的两,英国的磅.
度量衡不统一,两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就会非常繁琐。
同理,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我用尺和寸,你用英里和英尺,看论文时还要再换算一遍。
非常耽误时间。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