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51节
“电子竟然是波?”
“甚至万物皆在波动?”
呼!
郎之万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刻,德布罗意在他脑海中的形象彻底颠覆了。
原来对方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在默默研究如此逆天的理论。
人家不来实验室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可以帮助他。
郎之万虽然能看懂论文,但是扪心自问,他绝对给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议。
因为他的科学三观,就不允许他接受如此离经叛道的观点。
他甚至都怀疑,这篇博士论文要是发表出去,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真实历史上,德布罗意的论文发表后,只有两个人接受了他的观点。
一个是爱因斯坦,另一个是薛定谔。
直到后来电子的波动性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们才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此刻,郎之万心中有一点羞愧。
他对德布罗意的指导和关心确实有点少了。
自己的博士创造了这么惊艳的理论,作为导师,他却没有帮上什么忙。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他现在已经清楚佩兰教授为何特意来找他了。
因为整个评审团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这篇博士论文。
尤其德布罗意的身份还非常特殊。
这更让论文审评的难度加大。
想了一会儿,郎之万下定决心,说道:
“佩兰教授,我认为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影响太大。”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权威的人来把关。”
“我想把论文寄给布鲁斯教授,请他评审。”
“同时,我现在立刻找到德布罗意,与他详谈论文的情况。”
佩兰点点头,觉得这个处理方法很妥当。
以布鲁斯教授的眼光,一定能精准评价这篇论文的价值。
况且对方刚刚才帮助海森堡确立了矩阵力学。
说不定同样能够帮助德布罗意完善物质波理论。
一时间,他都有点羡慕德布罗意了。
“就按照你说的办!”
事情紧急,郎之万也顾不上工作了。
他和佩兰立刻返回巴黎大学。
回程途中,郎之万脸色兴奋,他期望地说道:
“希望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是我们法国物理学崛起的前奏。”
二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当李奇维收到郎之万从法国寄来的论文后,微微一笑。
他即便看不懂论文,也知道文中的内容是什么。
“波粒二象性啊!”
“终于要面世了!”
李奇维觉得,相比矩阵力学,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可能更加重要。
因为它让物理学家们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世界本质的复杂性。
没有人能够理解,实实在在的物质,怎么可能会有波动呢?
既然物质是波,那为什么人不能穿墙呢?
这是量子力学需要给出的解释。
接下来量子论的一切发展,可以说都是由波粒二象性引起的。
所以,真实历史上,当爱因斯坦看到德布罗意的论文后,他才会感叹道:
“这位年轻人的论文,把一张大幕掀开了一角。”
而现在,轮到李奇维给出这样的评价了。
他在给郎之万的回信中写道:
“这篇论文是照到物理学最大难题的第一缕光芒。”
“我认同其中的观点,评审通过,建议公开发表。”
当郎之万收到李奇维的评价后,他已经通过德布罗意知道了前因后果。
原来物质波理论的灵感,也是来自布鲁斯教授的启迪。
他的内心震撼到了极点。
不过,郎之万还是赞叹道:
“德布罗意,你没有拘泥于布鲁斯教授的想法,反而更上一层楼。”
“这是你应得的荣誉!”
接着,他突然又说道:
“我就担心一点。”
“物理学界到底有多少人会承认你的理论?”
第519章 论文发表!学界震动!物质波验证方案!猫在哪里?
郎之万在收到布鲁斯教授的肯定之后,立刻就安排了德布罗意的博士答辩。
与此同时,德布罗意还将他的物质波理论写成小论文,准备发表。
所谓小论文就是指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而大论文是指硕博士答辩用的毕业论文。
1923年3月20日。
巴黎大学,博士答辩现场。
佩兰、法布里等人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郎之万作为德布罗意的导师,负责主持本次答辩。
会议开始,德布罗意首先详细阐述了他提出物质波的思考过程。
“去年布鲁斯教授访问法国期间,我曾有幸与他详谈半个多小时。”
“在这段谈话中,布鲁斯教授首次提出了电子可以是波的想法。”
“他没有从理论方面分析,靠的是纯粹的物理直觉。”
“布鲁斯教授因为个人原因,抽不出时间深入研究这个方向。”
“当时的我,正好在研究波粒二象性。”
“我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所以,在布鲁斯教授的鼓励之下,我全心研究电子是波的猜想。”
“我回顾了自量子论提出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吴-康普顿效应、玻尔-李模型等等。”
“当我开始深入思考光的波粒二象性时,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
“第一,我认为布鲁斯教授此前提出的光子理论是不完善的。”
“因为他用E=hv来确定光微粒的能量,这个公式中包含着频率v。”
“但是纯粹的粒子理论中,是不包含任何定义频率的因素。”
“所以,对于光子而言,必须还要引入粒子的概念。”
“第二,量子论中的电子,它的运动涉及到整数的概念。”
“而波动学中涉及到整数概念的,只有干涉现象和振动现象。”
“所以,这使我想到,描述电子运动时,需要赋予它周期的概念。”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我把布鲁斯教授提出的猜想,转换成理论模型进行研究。”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