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52节
“.”
德布罗意侃侃而谈、信手拈来的演讲,吸引了所有评审教授和参会人员。
众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猜想和观点,要想落地成实际理论,到底有多么艰难。
更何况还是物质波这种最最顶级的理论。
德布罗意在博士期间,系统地研究了理论物理的一切新成果。
所以,听到布鲁斯教授的惊天猜想后,他才能迅速地抓住核心,在理论高度的层面进行研究。
众人扪心自问,如果换成他们,恐怕就要白白浪费布鲁斯教授的灵感了。
德布罗意阐述完毕后,进入提问环节。
评审教授们互相看了看对方,都露出苦笑。
这估计是他们第一次遇见如此尴尬的情况。
教授不敢对博士生的论文提出质疑。
毕竟,这可是被布鲁斯教授亲口称赞的逆天博士论文!
这时,佩兰作为老大,他站了出来。
他笑着说道:
“德布罗意,也不怕你笑话,你的论文我不敢说完全能看懂。”
“因为里面涉及到太多的物理学知识:光学、统计学、动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现在物理学界能同时懂这些领域的人,恐怕不会太多。”
众人闻言,全都震撼不已。
这不是教授审评博士,而是博士筛选教授啊。
尤其是来旁听的硕博士们,更是心潮澎湃,恨不得站在台上的是自己。
睥睨天下!
接着,佩兰又说道:
“不过,我还是想提出一个问题。”
“你的物质波理论要如何证明呢?”
“即便布鲁斯教授都承认物质波的存在,但我认为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当初麦克斯韦预测电磁波的存在,最后被赫兹通过实验发现。”
“布鲁斯教授的广相五大预言,也被证明了两个半。”
“所以,我希望你的物质波也能被实验证实。”
哗!
郎之万、法布里等人皆是一凛。
他们认为佩兰教授的问题很有必要。
德布罗意闻言,轻轻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佩兰教授,您的问题很好。”
“电子的波动性如何检验,我早已考虑过方案。”
“我的方法和当初劳厄教授验证X射线的想法类似。”
“电子既然是波,那么它在通过晶体中的晶格时,就可能会出现干涉和衍射现象。”
“电子的质量是0.91×10^-27g,经过200V的电势差加速后,它将获得E=Ue=3.2×10^-17J的动能。”
“根据动能方程E=mv/2,可算出此时电子的速度是8.4×10^6m/s。”
“最后根据λ=h/p,计算可得电子的波长是8.7×10^-11m。”
“这个波长已经和X射线的波长基本相当了。”
“虽然它很小,但是电子的体积同样很小,足以发生衍射。”
“所以,用晶体做衍射光栅,完全有可能观察到电子的衍射现象。”
“这就是我的方案。”
哗!
佩兰闻言,心中震撼。
他没想到德布罗意早都计划好了验证方案。
而且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案物理学家们都很熟。
晶体衍射已经快成为物理学中的常规手段了。
这时,郎之万忽然说道:
“我认为这个方法的难度,可能要远远大于X射线的验证。”
“因为按照物质波理论,电子还有物质的属性,它和物质之间的碰撞,会影响衍射现象。”
众人闻言点点头。
郎之万说的很在理。
德布罗意笑着说道:
“教授,您分析的很对。”
“我之前已经让我哥哥做了一次实验。”
“很可惜,他失败了。”
“但是我坚信,这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不是我的实验方案有问题。”
“根据理论计算,电子的衍射现象是很明显的。”
真实历史上,德布罗意曾向他哥哥的朋友,天体物理学家道维耶,提出这个实验建议。
但道维耶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下,没有成功。
然后,他就因为忙于其它实验,而放弃物质波的验证。
道维耶从心底就不相信物质波的存在,这也是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的心态。
于是,他们就失去了一次得到诺奖的机会。
德布罗意说完,众人全都会心一笑。
这个房间内,恐怕也只有他敢如此调侃一位公爵了。
不过,莫里斯博士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
关于X射线的研究成果,都已经获得四五个诺奖了。
但是这位公爵博士依然在坚强地奋斗着。
最后,毫无疑问,德布罗意顺利通过了答辩。
他将成为法国巴黎大学有史以来最传奇的博士生。
——
1923年4月15日。
《自然》期刊封面发表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论文。
文章一出,天下皆惊!
这篇论文的内容,颠覆了所有人对于物质世界的基本认知。
万物皆在波动?
这确定不是扯淡吗?
“上帝啊!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吧!”
“物质怎么可能是波呢?”
“那我为什么没有像波一样,到处飘荡呢?”
有人冷静计算后,说道:
“根据物质波公式λ=h/p,假设一个人的体重是70kg,以1m/s的速度运动。”
“那么他的物质波长只有9×10^-39米。”
“这个数字实在太小了,导致人的波动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只表现出物质性,而看不出波动性。”
“但是对于电子这样极小的微观粒子而言,它的波动性就很明显了。”
众人恍然。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