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第392节

宁皇闻言,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呵呵笑道:

“朕就知道爱卿定然不会令朕失望的。来来来,快些坐下慢慢讲与朕听!”一边说着,宁皇一边亲切地朝着马义招了招手,并示意他走到旁边的座位上去。

马义赶忙拱手行礼,口中说道:“多谢陛下!”然后便依言缓缓坐了下去。待坐稳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接着开口说道:

“是这样的陛下,微臣认为当下之急乃是派遣一百万精锐之师火速奔赴云岭山脉,并于一个月后大张旗鼓地宣告我军已然大兵压境。”

“不仅如此,对于老虎关和南离两地,我们也要将这个消息全面散播开来,而且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让他们亲眼目睹实实在在的兵马真真切切地朝这边涌来!”

闻听此言,宁皇不由得微微一怔,面露疑惑之色:

“若向云岭山脉发兵百万,那么其余两地又该从何处调集兵马呢?要知道我大宁纵然拥兵百万,但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二十万人而已啊,爱卿此议莫非是在说笑不成?”

听到皇上这番话,马义的脸色瞬间浮现出一抹为难之意,他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

“陛下,如今两地确实已无多余的正规大军可供调遣了,然而人力尚存。只是这其中关键在于,要看陛下是否能够痛下决心了!”

宁皇见状,眉头紧紧皱起,追问道:“爱卿但说无妨,无需有所顾忌!”

只见马义像是下了极大决心似的,猛地向前一步,拱手抱拳,言辞恳切地道:

“陛下,请恕微臣斗胆进言。依臣之计,便是由您亲自下达旨意,责令百姓们穿上那些历年积攒下来被废弃不用的盔甲,假扮成威武雄壮的大军,以此来营造浩大的声势,让敌军相信我军真要进攻了!”

听到这话,宁皇心中犹如被重锤狠狠敲击一般,猛地一惊。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看向马义,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念头。

一直以来,马义在众人眼中都是个老实本分、沉默寡言之人,谁能料到他竟会想出如此大胆且凶险至极的计策——让百姓来假扮强军。

要知道,想要成功骗过强大的大雍,每个地方起码都得有四十万之众的人马,如此一来,两个地方加在一起就得动用整整八十万人。这八十万百姓,绝非仅仅只是用来虚张声势那么简单。

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成为敌军刀刃之下的亡魂。这些普通民众从未涉足过战场,毫无作战经验和应对之法。一旦与敌军正面交锋开战,他们必然会乱作一团,形如一盘散沙,瞬间被击溃。

倘若还有足够的时间对这些百姓加以训练,或许情况还不至于太过糟糕。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眼下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供挥霍。

宁皇越想越是心惊胆战,如果这件事情最终处理不当,导致出现大规模的伤亡惨剧,那他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必将失去所有子民的信任和拥戴,民心尽失,到那时,整个国家恐怕都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想到此处,宁皇脸上露出极为复杂的神情,既有对马义计策的震惊与疑虑,又有着深深的担忧和焦虑。

他凝视着马义许久,终于缓缓开口说道:

“爱卿暂且先回府歇息吧,容朕再仔细斟酌思量一番!”

听闻此言,马义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向宁皇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恭敬地回应道:

“是,陛下!微臣告退!”语罢,他转身稳步离去,留下宁皇独自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

第408章 百姓只是行使权力的工具

马义离去之后,宁皇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平心而论,对于普通百姓们生活的好坏、苦乐与否,宁皇根本毫不关心。倘若形势所需,哪怕是牺牲掉全国所有的黎民百姓,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抉择。毕竟,在他眼中,这些百姓不过如同蝼蚁一般微不足道。

身为一国之君,他心中所想所求绝非是造福万民,那些所谓为百姓所行之事,说到底仅仅是为了防止他们滋事生非罢了。

于他而言,这片广袤无垠的天下乃是刘家世代相传之物,此时此刻更是完全归属于他一人所有。而那些芸芸众生,不过是他手中用以施展权力的工具罢了。

当马义提出让百姓佯装成为正规军队时,其实在内心深处,宁皇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然而,令他顾虑重重的是,万一此事出现差池,那么由此引发的后果将会比对外发动一场战争还要严峻得多。

他绝对无法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这将对他至高无上的皇权产生难以估量的冲击和影响。倘若他失去了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整个宁国势必会陷入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到那时,国内各个世家大族定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趁机兴风作浪、从中作梗。一旦有某个家族卷入其中,原本还算平稳的局势必将瞬间失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届时,为了平息这场动乱,就不得不调动大量的兵马出征镇压。而一旦大规模动用武力,整个国家便毫无疑问地沦为了深陷内战泥潭的乱世之国!

宁皇阴沉着脸,额头上青筋暴起,他绝对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然而,如果错过此次良机,那么未来又要到何时才能再次寻觅到这般机遇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过一天,大雍就会变得更为强大一分,而对于大宁而言,所面临的威胁也必将愈发沉重。

此前,宁皇虽然也曾预料到大雍会吞并南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南离竟然会溃败得如此迅速,甚至毫不抵抗便选择了直接投降!

念及此处,宁皇的脸色愈加阴沉,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原本他并未将南离放在心上,未曾料到如今却等同于拱手将其白白送予大雍,而在这场变故之中,自身所承受的损失无疑是最为惨重的!

“可恶啊”宁皇怒不可遏地低吼道,“这笔损失,朕定要让大雍加倍奉还!”

不过眼下,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确保皇权的公信力不受损害,又能促使百姓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效力。

究竟应当怎么做才好呢?除非百姓能够自发行动起来,可是怎样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并且让人觉得此事与皇帝毫无关联呢?

..........

一个时辰之后,那位身形佝偻、面容苍老的老太监迈着蹒跚的步伐缓缓地走了进来,他手中稳稳地托着一盘精致的食物。

来到宁皇跟前,老太监一言不发,默默地将那盘美食轻轻地放置在了宁皇面前的桌子上,然后便安静地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此时的宁皇正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老太监的到来,目光凝视着前方,一动不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脑海中的思绪在翻腾。

他非常想要召集自己的智囊团一同来商议应对之策,但他心里也清楚,如果在此之前自己不能预先想出一些可能的结果,那么当众人提出各种方法时,他将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切实可行的,而哪些又是行不通的。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又过了整整两个时辰……

就在这静谧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氛围中,突然间,宁皇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猛地闪过一丝亮光,就像是夜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般璀璨耀眼。

紧接着,他那紧绷着的唇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随即,他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

“来人啊!速速传朕旨意,宣丞相、兵部尚书以及大司马即刻进宫!”

一直守候在旁边的老太监见到宁皇终于有了头绪,整个人瞬间变得精神焕发,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欣喜之色。他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弯下腰,双手抱拳应声道:

“遵命,陛下!奴才这就去传旨意。”说完,老太监转过身,脚步匆匆地朝着殿外走去。

...........

未及半个时辰,那时间仿若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就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三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竟然已悉数汇聚至御书房门外。

为首的那位老者,发丝近乎全白,但令人惊叹的是,他走起路来依旧步伐稳健、铿锵有力。此人正是大宁王朝德高望重的丞相——华纯越华老!岁月虽然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却丝毫未能减损他的威严与气度。

紧挨着华老身侧的,则是刚刚吃了败仗归来的朱镇江。尽管此次战败,宁皇也仅仅只是撤销了他的将军职务而已,至于兵部尚书一职,仍然稳稳地握在他手中。

由此足见宁皇对他的厚爱与倚重,而这位朱镇江,亦是宁皇最为忠诚不二的追随者和得力狗腿子。

站在两人身旁的,乃是大司马——马义。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已然如同明镜一般清晰透彻,这个节骨眼儿上陛下传唤他们前来,想必陛下心中对于接下来的事宜早已成竹在胸,有了定论。若无意外发生,今日便可将后续行动计划敲定下来!

三人轻手轻脚地踏入御书房内,而后不约而同地恭恭敬敬行了大礼,齐声高呼道:

“臣等叩见陛下!”

宁皇吃着东西,随即摆摆手:

“三位爱卿快快平身,都吃过了没有,来陪朕一起吃点!”

三人起身:

“谢陛下,臣等已用过膳食!”

宁皇也没有客气,当即指着旁边的座位:

“那行,都坐吧,坐下说!”

..........

第409章 果然是陛下的好狗

三人谢恩坐下后,宁皇缓缓开口:

“三位爱卿,朕近日得到一则重要消息,那便是大雍即将迎来新的主人——李九天,再过不足两月他便要登上皇位继承大统。面对如此局势,朕岂能毫无作为?”

“此次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不知三位爱卿对此有何良策妙计?究竟应当如何将这份厚礼送给李九天呢?还望诸位爱卿能替朕好好斟酌一番!”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静谧,唯有马义面色平静,似乎对这一消息早已知晓。而其余两人则面露惊色,显然未曾料到李九天竟会如此迅速地将要成为一国之君。他们心中暗自思忖着:这速度着实惊人,令人猝不及防!

然而,此刻容不得二人过多感叹,既然陛下有意针对大雍有所谋划,并且特意选在此刻出手,想必是下定决心要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于是,二人稍作沉吟后,朱镇江率先打破沉默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暗杀之举已然行不通。且从经济层面来看,现今大雍已获得北蛮、南离两国壮大了实力,以及西羌的支持与援助,若想通过此途径对其产生影响,恐怕至少需要耗费十年乃至八年之久方能初见成效!”

说到此处,朱镇江微微一顿,接着语气坚定地道:

“所以,倘若此次想要给李九天送上一份别开生面的‘大礼’,唯一可行之计便是动用武力!”

听到这话,华纯越不禁眉头微微一蹙,双唇紧抿,沉默不语,似乎心中正在权衡利弊,但并未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一旁的宁皇则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缓缓开口说道:

“正如朕所料想的那般,如今这大雍国也是兵强马壮、国力昌盛啊!以他们目前展现出的实力来看,恐怕并不比我们大宁逊色多少!”宁皇的语气略显凝重,显然对当前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顿了顿,接着分析道:“再者说,我军若要攻打大雍,所能选择的关口仅有三处而已。若是分兵进击,兵力分散之下定然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倘若合兵一处,全力攻打其中一个关口,那么另外两个地方就势必会兵力空虚。”

“如此一来,万一敌军察觉我方动向并迅速做出反应,那我们大宁可就要陷入被动局面,占不到丝毫便宜了!”

言罢,宁皇将目光投向在场三人,尤其是那两位大臣,满怀期待地问道:

“所以诸位爱卿觉得,针对眼下这种棘手的状况,应当如何妥善应对?可有什么精妙绝伦的计策能做到兵贵神速,令大雍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话音刚落,除了大司马神色自若外,其余两人皆不约而同地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宁皇见状,只是稍稍抬了下眼皮,淡淡地瞥了他们一眼后,便不再言语,而是自顾自地继续享用起桌上的美食来。

一时间,殿内气氛变得异常安静,唯有轻微的咀嚼声和偶尔响起的杯盏碰撞之声。

只见那两人沉默不语,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的目光时而交汇,时而游离,似乎在彼此的眼神中寻找着某种答案。

而在一旁的马义,则静静地站着,一言不发。他深知此刻并非说话的最佳时机,贸然插嘴可能会打乱整个局面。

首节 上一节 392/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