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第393节

陛下刚刚发表了一番言论,其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晰明了,几乎与马义此前所预测和建议的如出一辙。

因此,马义心里明白,接下来他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适时地给出提醒。

然而,他也明白这个提醒的时机至关重要,这个得罪人的事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在他的嘴里说出来,于是,马义暗自思忖着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既能起到关键的提示作用,又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对于当前面临的这件事情,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采取某些必要的措施是毫无疑问的。

实际上,这些方法并不难想到,只要稍加思考便能得出结论。然而,眼前这两个人却始终保持缄默,显然是在等待对方先开口。毕竟,谁要是第一个提出那个有可能得罪人的主意,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就连宁皇都已经用完餐了,可还是没有人打破这片沉寂。

宁皇见状,心中不禁暗暗咒骂起来:这群家伙,一个个都是狡猾的老狐狸!

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缓缓地张开嘴巴说道:

“三位爱卿啊,面对如此局势,你们可有什么绝妙的计策能够帮助朕赢得这一局?”

说罢,宁皇微微侧头,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马义,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深意。

这一幕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不言而喻。马义自然也读懂了宁皇眼神中的含义,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奈之情。

倘若此次依旧无人挺身而出打破僵局,那么他之前精心策划的计策恐怕就得由他亲自提出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华纯越尚未张口发声,朱镇江恭敬地向着宁皇拱手施礼后,缓声道来:

“陛下,眼下应对之策实则众多,只是这些法子或多或少都会对我大宁国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微臣实在惶恐,故而不敢轻易言说啊!”

闻听此言,马义暗自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暗思忖道:果真是陛下身边的忠犬啊,如此得罪人的事情,他竟然丝毫都不畏惧。

与此同时,宁皇脸上亦是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和声问道:

“爱卿不必多虑,只管畅所欲言便是,究竟是什么办法,竟会有损于我大宁国的声誉呢?”

得到宁皇的应允之后,朱镇江赶忙应道:

“遵命,陛下!”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若是我大军意欲集中兵力强攻大雍,最为行之有效之法,当属南离之行前夕,微臣向陛下所进献的计谋——声东击西!”

.......

第410章 朱镇江的计策

这话一出,宁皇脸上闪过一丝急切之色,连忙开口问道:

“如何声东击西?快快说来!”

朱镇江见状,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拱手说道:

“陛下,依微臣之见,我军可挑选身强力壮的百姓,让他们穿上军服,手持兵器,装作大军从大雍防线的另一侧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同时,制造出巨大的声势,营造出一种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气势,以此吸引大雍军队的注意力。”

说到这里,朱镇江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宁皇等人的反应,然后接着说道:

“而与此同时,我们真正的大军则悄悄到另一个地点,避开大雍的耳目,以雷霆之势直捣大雍的要害之处!如此一来,大雍必然会被我们这一招声东击西所迷惑,首尾不能相顾。”

听完朱镇江的计策,宁皇微微颔首,但并未立刻表态,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旁的华纯越也是紧皱着眉头,似乎在仔细斟酌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此时,站在一旁的马义心中暗自为朱镇江叫好。他觉得这个计策甚妙,如果实施得当,必定能够打大雍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他也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所以并没有贸然开口附和。

整个大殿内一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众人都在等待着宁皇最终的决定.......

足足过去了十几个漫长的呼吸之后,宁皇才终于缓缓地张开了嘴巴,仿佛每一个字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从喉咙里挤出来一般。

“此计……倒是可行。然而,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一项稍有不慎便会背负千古骂名、成为历史罪人之举啊!那么现在,关键问题来了——究竟应该派谁去下达如此这般的命令呢?”宁皇的声音低沉而凝重,透露出内心深处的纠结与顾虑。

其实,对于这个计策,宁皇早就已经和马义探讨过多次。此时此刻,他也不再故作矜持,直接将心中所想全盘托出。

在他看来,最为稳妥的做法便是给予那些世家大族一定的好处,然后唆使他们派出人手来执行这项任务。要知道,那些传承久远的古老家族,哪个不是手下掌控着两三万名普通百姓?

只要抛出足够诱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会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将合适的人选送过来。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真的出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状况或者差错,那些无辜的百姓们也绝对不会将矛头指向身为一国之君的他。

相反,他们只会对自家的主子心怀怨念和愤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待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宁皇完全可以选择亲自出马,责令这些家族为此付出相应的沉重代价。

到那个时候,非但广大民众不会埋怨他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反而还会对他感恩戴德,称赞他乃是一位真正爱民如子的仁善之君!

但他却故作高深地闭口不言,非得要让他们自行领悟其中深意才行。毕竟,如果由他主动揭晓答案,那他一直以来苦心经营的仁慈至圣、高瞻远瞩的仁君形象岂不是瞬间崩塌了吗?这可是万万不行的啊!

当宁皇此言一出,在场的三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朱镇江、华纯越和马义,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有率先开口说话。

朱镇江暗自思忖着:这件事情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由他们这些身为皇帝亲近之臣的人提出来。

因为一旦他们这么做了,那就等同于陛下亲自提出一般无二。如此一来,日后若是出现任何差池或问题,所有的责任都会归咎于陛下身上,进而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与困扰。

想到这里,朱镇江脑海中的思路愈发清晰起来。没过多久,只见他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捕捉到了关键之处似的,赶忙向宁皇拱手施礼,并大声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已然想出应对之策了!”

“哦?”宁皇听闻后,脸上顿时流露出几分好奇之色,追问道:“朱爱卿究竟有何良策?速速说来让朕听听!”

朱镇江恭敬地点头应道:“回陛下,依微臣之见,此事断不可由陛下您亲自出面提议,亦或是由我们这些常在陛下身侧侍奉的近臣们开口提及。否则的话,恐怕会对整个朝廷的公信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吾等应当率先大力宣扬爱国主义情怀,令黎民百姓深切地意识到,能够为国家奉献力量、尽忠职守乃是一项无上光荣之事,足以光耀门楣、名垂青史。不仅如此,朝廷亦需慷慨解囊,给予相应之奖赏激励众人”。

“昔日,从军之人仅能领取微薄的俸禄,别无他物。然从今往后,局势必将焕然一新。但凡投身军旅者,其子孙后裔皆可尽享朝廷所赐予之恩泽福祉。”

“再者,此事陛下不妨寻觅那些名门望族、中等世家,恳请他们踊跃施予援手。与此同时,陛下亦可向他们许下一则郑重承诺:待战胜大雍之后,将依据功劳大小合理分配利益所得。当然,此诺最终能否兑现,全然取决于陛下之意旨。”

“待到彼时,即便有人不幸遭遇不测,陛下只需赐予他们一个为国捐躯英雄之名号,并以隆重之国礼予以安葬。如此一来,其亲属家眷便能够在律法制度方面享受到有别于常人之特殊优待。”

“这般处置之下,即便真的发生意外状况,这些人的亲人家属非但不会心生怨怼愤恨之情,反而会以他们为荣,倍感自豪!”

这话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宁皇等人脸上瞬间露出惊愕之色,他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那个口出惊人之语的人——朱镇江。

而宁皇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对朱镇江的智谋和洞察力暗自钦佩不已。

这个朱镇江,真是个厉害角色!每一次开口说话,总能像一支精准的箭一样直抵人心,恰到好处地击中要害,让人无法反驳。

而且,往往还能说出一些连宁皇自己都未曾深思过的观点和策略,仿佛能够洞悉他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一般。

想到这里,宁皇不禁感到一阵庆幸。还好此次自己力排众议,没有过多地惩戒朱镇江。

否则,此时此刻又有谁能够站出来提出如此精妙的计策呢?恐怕整个朝堂之上也难寻这样一个人才吧。

宁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然后将目光艰难地转向其余二人。那两人此刻也是一脸震惊,显然被朱镇江刚才的话所震撼到了。宁皇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开口问道:“

二位爱卿,对于朱爱卿方才所言之计,你们觉得如何啊?”

.........

第411章 里外不是人

华纯越和马义听闻此言后,立刻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齐声说道:

“回禀陛下,臣等对此决议毫无异议,臣等附议!”

实际上,对于这件事情,压根儿就不存在任何商讨的空间。因为众人心中都非常清楚,此次行动的关键在于确保一旦动用兵力,就能旗开得胜、一击即中。

正因如此,无论是华纯越还是马义,都决然不可能提出相左的看法或建议。

听到他俩异口同声的回应,宁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微微颔首表示认可。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了华纯越,开口问道:

“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由丞相来全权负责吧。你需尽快召集那些相关家族的管事人员汇聚一堂,向他们清晰明确地转达此事的意图和要求。”

“此外,关于此次行动究竟具体需要多少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不知在座的三位爱卿是否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数量呢?”

话音刚落,马义便霍然站起身来。按照之前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分工,一个负责出谋划策,另一个则负责实际执行操作。

如今,轮到他出马表现的时候了。毕竟在军事领域,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当中,确实无人能比他更具权威性和话语权。

只见马义再次向着宁皇郑重地拱起双手,然后朗声答道:

“启奏陛下,微臣经过方才一番粗略估算,如果想要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所需要征调的民众人数即便达不到一百万之巨,恐怕至少也得八十万人方可满足需求啊。”

“按照朱大人所言,若要制造声势,就务必要让敌军能够亲眼目睹我军的雄威阵势才行啊!”说话之人语气坚定,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只有让敌军实实在在地看到我军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实力,他们才会深信不疑!”

“这样一来,咱们真正的精锐之师便能毫无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向大雍发起猛攻!”

这时,只见马义向前一步,拱手施礼后说道:

“陛下,微臣斗胆进谏。臣以为,可以把历年更换下来的那些旧铠甲和兵器发放给城中的百姓们,让他们装扮成士兵模样。”

“如此一来,便可以营造出一支人数众多且气势恢宏的‘大军’呢!况且这些旧盔甲搁置已久,如今正好能派上用场!”马义说完之后,脸上露出自信满满的神情。

话音刚落,宁皇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赞道:

“妙哉!此计甚妙!那就依大司马所言去办吧!此次出兵作战之事,全权交由大司马负责统筹调度,兵部需全力以赴给予支持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宁皇环视一圈在座的大臣们,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三位爱卿,眼下距离那李九天正式登基称帝之日已所剩无几,时不待人!这一次能否一雪前耻、将大雍一举击溃并使其恢复原状,可就要仰仗各位爱卿齐心协力啦!”

“切记一定要争分夺秒,尽快将所有相关事务都妥善安排处理好。尤其是丞相,关于动员百姓一事至关重要,务必在短短一个月内全部落实到位!万不可延误军机呀!”

闻言三人起身上前,随即恭敬一礼:

“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节 上一节 393/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