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第608节
夜色渐深,御书房外的长廊上,陆陆续续有人的脚步声传来。
大臣们被从睡梦中叫醒,心中满是疑惑。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半夜被紧急叫进宫,定然不是小事。
他们有的还穿着睡衣,胡乱套上外衣就匆匆赶来;有的连官帽都没戴好,神色匆匆。
进来以后,大臣们便看到百里中君脸色难堪地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他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焦点,整个人散发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大臣们小心翼翼地行礼:
“参见陛下!”
只见百里中君摆摆手,连话都没有说。
大臣们也不好再打扰,只能拱拱手,找个角落站着。
每进来一个人,看到皇帝这副模样,心中的不安就更添几分,他们在心里不断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何事,能让皇帝如此失魂落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跟之前的人一样,没敢询问,只能在内心里猜测。
整个御书房内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音虽小,却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直到所有人到齐,方长青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深夜召唤臣等,可是有要事?”
听到这话,百里中君终于有了反应,他缓缓抬起头,声音沙哑得仿佛砂纸摩擦一般:
“雍军分两路大军攻来,主力已经进入查尔山脉,南方数万铁骑正在全速冲着永昌城而来!”
这话一出,群臣原本困倦的眼睛顿时百倍精神,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有的大臣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还有的大臣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仿佛雍军铁骑已经兵临城下。
整个御书房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过了许久,才有人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一位老臣颤抖着声音说道:
“陛下,这……这可如何是好?永昌城乃我朝重镇,若被雍军铁骑攻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紧接着,其他大臣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提议立即调兵遣将,增援永昌城;有的建议与雍军议和,争取时间;还有的认为应该坚守城池,等待援军。一时间,御书房内众说纷纭,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百里中君看着群臣慌乱的模样,心中更加烦躁。
他强撑着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都别吵了!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冷静应对,叫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逃避问题的!”
“现在我军该如何应对,我永昌城该如何应对,所有人都给我一个计划,一个一个来!”
..........
第682章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此话一出,现场鸦雀无声。
御书房内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映得大臣们的影子在墙壁上扭曲晃动,却没有人敢打破这份死寂。
空气仿佛凝固,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生怕自己的气息都会触怒龙颜,又或是将那潜藏在心底的恐惧暴露无遗。
终于,在经历了十几口绵长而沉重的呼吸之后,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那个身着绯袍的御史身上,只见他面色苍白,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仿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小心翼翼地往前迈出半步,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仿佛脚下踩着千斤重担。
他的官靴与青砖接触时,发出了细微的声响,然而在这寂静得落针可闻的空间里,这声音却如同惊雷一般,格外刺耳。
他始终低着头,不敢直视龙椅上的百里中君,目光躲闪着,似乎生怕与皇帝的视线交汇。
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开口时,声音里明显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意:
“陛下,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微臣认为,目前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若强行与之对抗,恐怕会遭受重创。依微臣之见,当暂且避其锋芒,养精蓄锐,以待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说完这句话,他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身体微微颤抖着。然后,他偷偷地抬起眼,迅速地瞥了一眼龙椅上的百里中君,又像触电般立刻低下头去,仿佛那一眼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然而,御史的话音刚落,原本那些躲在人群中噤若寒蝉、不敢开口的大臣们,仿佛突然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如同受惊的麻雀般往前涌来。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仿佛一场毫无章法的大合唱。
一时之间,竟有十几个人上前附议,他们的声音中带着谄媚与怯懦交织的复杂情绪,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神色,仿佛只要赞同了这个提议,就能将雍军的威胁远远抛开。
看到这一幕,百里中君心中的火气已然到达了顶峰,他的双拳紧紧攥起,指节泛白,龙袍下的身体微微颤抖,就差一个契机便可火冒三丈。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那些争相附议的大臣,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然而,就在他即将爆发之际,又有人站了出来。
一个身形佝偻却强撑着挺直腰板的中年大臣跨出队列,声音虽不算洪亮,却带着一种奇怪的笃定:
“陛下,微臣觉得几位大人说的在理,如今我们还有几十万大军,只要避其锋芒,雍军暂时拿我军根本没有办法!”
“而后积攒实力,待到将来实力充沛,我等再举兵伐雍,一举洗刷所有耻辱!”
他的话像是给那些胆小怕事的大臣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不止方才那些人,又有几人一起再次拱手:
“臣等附议!”
眼看着主张避其锋芒的人越来越多,朝堂之上仿佛刮起了一股退缩的狂风,将原本就不坚定的人心吹得七零八落。
百里中君那满腔的怒火终究没敢发出来。
他死死咬住后槽牙,喉结上下滚动,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愤懑。
他深知,在这危急存亡之秋,若是此时发作,真怕这些平日里看似忠心耿耿的大臣们撂挑子不干,到那时,他就真成了孤家寡人,面对雍军的铁骑,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他强压下怒火,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随即看向那些还没有表态的人。
他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不是不想退缩,而是害怕,害怕一旦说错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与其如此,还不如什么话都不说,明哲保身。
但怕什么就来什么。这时,只见百里中君沉声道:
“你们呢?也是如此看法?”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在御书房内久久回荡。
这话一出,方长青与贾文毅两个老谋深算的大臣连忙上前。
方长青微微躬身:
“微臣与陛下共担生死,陛下说打,微臣绝不退缩,陛下说退,微臣绝不迟疑!”
贾文毅紧接着接口,言辞恳切: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二人说罢,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们自己都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竟能如此默契。
百里中君听到这句看似忠诚实则毫无意义的废话,心中一阵厌恶,却只能直接略过。
这两人是他的心腹近臣,平日里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不管说的有多无耻,他也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对二人生气,只能将这份不满默默咽下。
二人退下后,百里中君的目光如鹰隼般再次扫向那些没有说话的人,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无奈:
“朕这个人还是很民主的,你们呢?什么想法,朕想听点跟他们不一样的说法!”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御书房内回荡,像是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
满朝大臣中,终究还是有骨头硬的人。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之时,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突然响起,让在场所有人的眼神都变了。
只见一个身着青袍的年轻官员大步上前,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脸上写满了无畏与决绝。他站定后,昂首挺胸,霸气发言:
“陛下,臣的想法很简单,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雍军铁骑虽来势汹汹,但我朝将士浴血奋战多年,岂会如此轻易认输?”
“我等若此刻退缩,丢的不仅是城池,更是民心!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愿率部死战,哪怕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他的话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朝堂上弥漫的怯懦与退缩之气,在每个人心中激起千层浪。
这番豪言壮语落下,御书房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但这一次,空气中涌动着截然不同的情绪。
有人敬佩地看着这位年轻官员,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有人却暗暗摇头,觉得他太过鲁莽,不知天高地厚;还有人依旧低着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百里中君看着这位挺身而出的大臣,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感动,有欣慰,也有一丝迷茫。
在这战与退的艰难抉择面前,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朝堂之上,在这天下之间,掀起惊涛骇浪……
第683章 暗度北蛮?
雍国大军压境,羌国的存亡已然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大臣们一个个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时不时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局势,却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应对之策。
过了片刻,一直端坐在主位,沉默不语的百里中君,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而坚定,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上一篇: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