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重生科技狂人

重生科技狂人 第991节

虽然现在方圆电脑标准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但包括IBM-PC、苹果电脑在内的其它平台的使用数量也相当可观,尤其是系统漏洞更多,进而更容易被恶意程序盯上。

再者,哲儒把此类具体产品抓在自己手里,不如赛门铁克以第三方姿态运作更具公信力,即使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公司也属于唐焕这一方阵营,可业界需要这样的态度,毕竟你掌握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事实上,唐焕把一批暗中控制的小公司带起来,虽然比所有产业集中到一起经营的模式费心了一些,但也毫无疑问地让他的IT帝国更加稳固,这些利益让出去还是物有所值的。

至于咋咋呼呼的《纽约邮报》狼狈不堪地处理卖不出去的报纸,被同城死敌《纽约每日新闻》借机往死里埋汰,那真是自找的,谁让你乱找炮火,结果抱回来一个哑弹!

女船王克里斯蒂娜看热闹不过瘾,又专门安排人去打听《纽约邮报》确切赔了多少,然后爆料到媒体上,越发让对手无地自容。

随着《纽约邮报》开始做缩头乌龟,这场闹剧也就不了了之了。克里斯蒂娜不免感觉无趣,虽然答应好好呆在纽约直到五月份,但这里早就玩腻了,于是动了去阿根廷的念头。

老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年轻的时候,是靠在阿根廷做烟草贸易和运输买卖起家的,所以家族在那里至今仍然留着不少产业,克里斯蒂娜过去的话也不是干闲着。

只不过,这几年拉丁美洲的局势并不安稳,排名靠前的地区大国都在闹腾。(未完待续。)

第0694章 此VCD非彼VCD也(续)

这些实用特性,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视频质量本身,但对观众一方的收看体验,以及电台一方的播映流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就拿字幕功能来讲吧,由于“数字”内容的关系,编辑起来远比“模拟”内容方便,各种语言能够方面地进行匹配。

而音频流和视频流的分离,可以更进一步地在配音方面辅助视频内容的表达。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原本时空里多年后已经普及开来的视频内容的多字幕多声道支持,它之所以没有能够跟随VCD一起崭露头角,直到互联网和高清的大时代才得以完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设计本身没到位。

现在当然大不相同了,不但VCD已经大变样,连带着这些实用特性也一步到位了。

在唐焕看来,这些功能可以在技术层面极大程度地帮助自己的华语电影、华语电视剧等娱乐内容,得到更大范围的受众者。

当然了,因此受惠的绝不止华语一家,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英语肯定是独占鳌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势便是如此。

泰德·透纳的着眼点和唐焕差不多,毕竟眼前就有一个项目需要极高的节目制作质量。

他一手推动的友好运动会,别看是第一届,但顺应了世界的大形势,目前便已经确认了会有70多个国家和3000多名运动员参与18个大项目的角逐,而透纳广播公司预计自己至少会制造13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

既然舞台搭好了,大戏即将开场,那报幕自然也要跟上去。

美国社会虽然以英语为主流,但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收视地位也不可忽视,尤其有线电视新闻网雄心勃勃地计划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那就更需要对多语言的友好支持了,而唐焕推出的广播电视级数字视频播出系统DigitalVersatileObjects1——数字式多功能对象一代系统即DVO-1系统,就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在设备调试所在的大楼里,泰德·透纳看着演示样片——支持多字幕多声道的《护花倾情》和《古墓魅影:龙帝之怒》,道出了第一印象,“你这个DVO-1系统,和那个广播电视级数字视频非线性剪辑系统——Digital-1系统,简直就是无缝对接啊,直接覆盖了电视台最主要的功能需求。”

“这是理所当然的产品功能覆盖。”踌躇满志的唐焕,颇为自得地指着电视屏幕说道:“消除语言这一关对文化沟通的障碍,只是我的产品的一个附带功能而已。更为关键的是,标清节目时代将会被它引领进数字化阶段——数字化标清这个桂冠属于我了。”

“可惜的是,你的数字化标清桂冠,现阶段只能在电视台的范围内戴,电视信号发射出去,最终到观众那里,还是传统上的模拟方式,没有那么容易改变啊。”泰德·透纳打趣了起来。

“我相信,很多人会从中发现巨大的商机,进而主动帮助我推动时代变迁。”唐焕自信满满地回答。

所谓的标清,即标准清晰度——Standard-Definition,指的是清晰度达到720x576像素的标准,VHS录像带,便相当于这个规格。

唐焕的家用版本VCD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因为它的分辨率只有VHS录像带的四分之一。

不过,他的广播电视级VCD就符合这个标准了,毕竟在这个高端领域,成本因素可以往后排。DVO-1系统完全支持标清节目的输出,并且分辨率支持720x480像素的16:9宽高比、720x480像素的4:3宽高比、640x480像素的4:3纵横比等多种模式,同时画面刷新率也可以为每秒24帧、30帧或者60帧。

功能强大而又灵活,莫过于此了。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唐焕这个版本的VCD有多么另类。

总体上,它加入和完善了菜单、字幕、音频流和视频流分离、数字影碟区码限制等实用特性,具体上产品又划分为家庭消费级和广播电视级一高一低两个方向,前者的视频质量类似于原本时空老版本的VCD,后者则更接近于原本时空的DVD。

显而易见,随着对视频质量支持的不同,家庭用影碟机和DVO-1系统,在数据吞吐量上有着极其明显的差别。

家用版本VCD的分辨率,相应于电视制式的NTSC和PAL,分别为352x240像素和352x288像素,即大约是对应电视制式分辨率的四分之一。

它的数据传输率则是视频为1150kbit/s和音频224kbit/s,总计为1374kbit/s。

这个数据概念可以用音乐CD和计算机CD-ROM/RW来做对比更为形象一些,

普通音乐CD的数据传输率大约为150kB/s,这个指标在计算机领域被定义为1倍速,而现阶段CD-ROM产品普遍支持的速度为2倍速,高端可以达到8倍速。

按照家用版本VCD的速度传输率计算下来,它和普通音乐CD大致相当。也就是说,一张标准的74分钟的CD,可以存放大约74分钟的家用版本VCD格式的视频。

再考虑到字幕、菜单等实用特性的元数据所占用的空间,一部电影通常需要两张CD来存储。

要想在计算机上播放此类视频节目,理论上只需要1倍速的光盘驱动器,但考虑到实际流畅程度的话,至少需要2倍速以上的光盘驱动器;要是能达到8倍速,那就基本不会因为数据传输不及时而发生播放卡顿的现象了。

显而易见,如果再加上计算机系统所必需的硬解码扩展卡,以及高规格的CPU、大容量的内存等硬件,这会是一个有点奢侈的解决方案,仍然需要市场发展来把成本降低到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水平。

至于家用影碟机的制造成本倒不会如此悲观,计算机系统上的高成本很大程度源于计算机系统对数据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相比于不具备纠错功能的音乐CD,计算机CD-ROM产品里有一个“三层纠错”的机制在保障这个数据准确性要求,同时也在增加成本;而且计算机所使用的CPU属于通用微处理器,对视频应用既达不到最高效率,也有性能和成本的浪费。相比之下,家用影碟机可以通过直接采用专门的解码芯片整体方案来一举多得。

家庭消费级VCD和广播电视级VCD的差距,同样可以用一个对比来形象地描述。

目前,市场上家用VHS录像机售价在几百美元左右,而新鲜出炉的家用VCD影碟机;初步定价则在几千美元;至于广播电视级的DVO-1系统,最便宜的定价也要几十万美元。

差异如此悬殊,不仅仅是市场定位的原因造成的,根本还在于接近于原本时空里DVD技术的广播电视级VCD,本身就造价高昂,其速度传输率是家庭消费级的数倍,DVO-1系统内部用于数据传输的线缆,甚至使用了最新的光纤技术。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级VCD的存储介质和驱动器,没有直接采用现成的CD那一套低成本解决方案,而是另起炉灶地重新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DigitalVersatileObjects——数字式多功能对象即DVO,介乎于原本时空里VCD和DVD之间的一个解决方案,将来其可以平滑地取代现有的CD、CD-ROM、CD-R、CD-RW、VCD。

这也是飞利浦和索尼非常忌惮的一点,唐焕用事实证明自己有实力踢开他们另搞一套,之所以让家庭消费级VCD的存储介质和驱动系统,采用了CD的解决方案,只是因为其已经被证明市场愿意接受,进而图一个省事罢了!

首节 上一节 991/15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二次元大穿梭

下一篇:死神之地狱归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