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重生科技狂人

重生科技狂人 第992节

这两种存储介质和驱动系统的最明显区别,也表现在数据吞吐量上。

音乐CD和计算机CD-ROM、CD-R、CD-RW,以及家庭消费级VCD,都基于音乐CD的存储和驱动解决方案,所以它们的数据传输率基本单位都以音乐CD为标准,即大约每秒150千字节,家庭消费级VCD每秒1300多千比特的数据传输率,也是为了迎合这个限制。

DVO同样也有类似CD这样的数据传输速度概念,但它的一倍速则达到了每秒600千字节。

从更深的层次来讲,这种区别源于那个看不到摸不着的多媒体压缩标准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即MPEG上。

在这套多媒体压缩标准当中,主要分为两个领域——视频和音频,两者又各自分为4个层级,即Layer1、Layer2、Layer3和Layer4。

Layer1属于无损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数据整理,对于实际的多媒体播放意义不大,至少现阶段如此。

视频的VedioLayer1类似于Huffyuv,音频的AudioLayer1相当于原本时空里二十一世纪出现的FLAC。

从Layer2开始,压缩标准便属于无损压缩了。

视频的VedioLayer2和音频的AudioLayer2,应用目标都是广播电视级,也是价格昂贵的DVO-1系统所采用的压缩标准。

视频的VedioLayer3就是家庭消费级VCD所采用的视频压缩标准,但出于目前的解码所需资源开销考虑,其音频压缩标准采用了AudioLayer2。

至于被暂时搁置的AudioLayer3,基本上就是原本时空里那个大名鼎鼎的MP3。

视频的VedioLayer4和音频的AudioLayer4,应用目标都是面向基于网络的流媒体,同样暂时只能在实验室等特殊场合里登场亮相。

围绕着这样一套完备而又复杂的多媒体压缩标准,产生了上千个专利,而它们也正是居于幕后的唐焕,备战未来多媒体应用的基石。

当然了,目前的情况正如泰德·透纳刚才所分析的那样,DVO-1系统技术层面的影响力还只能局限在电视台的范围内,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以及观众一方的节目接收终端——电视机,还会维持在“模拟”的模式上,这是几十年行业发展的沉淀所致,不可能一步就切换到“数字”模式上来,但其应用是否要等到还处在研究阶段的“高清”推出后才进入实际阶段,就要看唐焕把创造付诸行动的能力了。

如果“标清”和“数字”现在就开始联姻的话,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相比于模拟信号调制,宝贵的节目传输信道会能更加有效率的同时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与此同时,虽然数字标清电视系统和一般的NTSC、PAL、SECAM制式模拟电视效果相同,但却能够有效地降低鬼影、雪花视频和噪声的发生。

还是那句话,路线图已经被唐焕摆弄得十分清晰了,相信会有人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而主动过来抱团推动,抢占市场先机。

至于家用影碟机,因为暂时的价格居高不下,而节目观看质量又和VHS录像机大致相当,暂时的市场冷遇是可以预料到的。

但唐焕会视自己的华语电影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程度,随时加速推动家用影碟机的价格下行,好让它的多字幕多配音功能来助阵,甚至干脆让高端的DVO取而代之。

总之,唐焕的娱乐媒体产业,正和IT产业慢慢靠近,从而发生难以想象的化合作用,让他继续赢得未来。

?(未完待续。)

第0695章 囤积技术备战网络时代

稍等五分钟再看。

……

“这套拥有众多功能的设备倒也贵得物有所值,比如以后在节目和广告之间来回切换,甚至全天24小时播放节目的流程上,也都能智能化很多倍,数字化的威力果然非同凡响。”

看着DVO-1系统演示的各种功能,泰德·透纳啧啧赞叹道:“你这是逼着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进行军备竞赛啊,我这边要赶紧武装起来了,毕竟距离第一届友好运动会的开幕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

唐焕老神在在地一笑,“那你得赶紧安排人手接受培训了,我的工具再先进,也需要你的操作员素质够硬。”

泰德·透纳微微颔首,话锋一转说道:“也不能总看你的高科技不断进军传统的广播电视领域的成果啊,你答应我的,让有线电视网络和高科技联姻的技术,是时候亮相了吧。”

“我就知道你心急了。”唐焕哈哈一笑,随即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对方和自己去上面的一层办公室参观。

泰德·透纳所说的“有线电视网络和高科技联姻的技术”,自然就是利用有线电视双向同轴电缆提供互联网相关应用服务的技术,即原本时空里众所周知的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了。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划出一个上行频率供互联网上传数据,而互联网下载数据则占用一个或以上的电视频道带宽。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提供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实践,在1970年代末就出现了,休斯敦的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等政_府机构,分别部署了试验网络,速度达到了307.2kbps。

相比于当时传统公共电话网络拨号上网方式的普遍速度300bps,这个指标实在只能仰视了,即便现在互联网领域走在前面的太平洋电讯,能够提供的网络接入速度也不过1200bps、2400bps、4800bps几个档次而已,两者有着上百倍的差距。

只不过,试验网络要想真正走入商业应用领域,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这个实践成果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

到了1985年,也就是去年,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IEEE802委员会定义了一个标准——10BROAD36,用于规范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同轴电缆上建立一个10M的以太网。

唐焕自然有自己的技术推进节奏,没有必要跟着这些机构摸着石头过河地探索。

现在的互联网,之所以没有办法把速度飙起来,源于底层架构比以太网这样的局域网复杂不知道多少倍;而传统公用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使用自身的网络资源提供互联网服务,进一步加大了其中的复杂度。

从根本上来讲,把视角放到极致的微观——物理线路和上面传输的信号流,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编码、解码的转换,这也是IT技术的终极奥义所在。不管是机械式、机电式、电子式,还是仍然处于科幻小说阶段的光电式、量子式计算机,只是工具不同而已,它们的演变只是为了提供更快的效率,转换此类数学上的编码和解码。

这些编码和解码属于软件成果,只要智力资源足够,就能推导出来;但转换这些编码和解码的运算器件,就要受制于硬件发展的客观水平了。

类似于唐焕麾下的研究中心已经推出了闪存这一产品,但现阶段只能简单用于板卡之类的固化程序存储,想不惜成本堆积出来一块固态硬盘也很困难,因为拿不出具备足够运算能力的主控制器。

现在互联网同样如此,各种方案里的编码解码和信号处理器运算能力相互制约,研究者们找不到一个最优的解。

唐焕就不一样了,他天生就有全局观,从原本时空几十年后成功的Data-Over-CableServiceInterfaceSpecifications——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即DOCSIS倒推,便知道现在应该怎么找到解决方法了。

DOCSIS大行其道的年代,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发展到了Hybridfiber-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即HFC阶段。

它由光纤干线、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从有线电视台出来的节目信号,先变成光信号在干线上传输;到用户区域后,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分配器分配后,通过同轴电缆送到用户。

而现在,光纤技术的应用虽然开始得到极大的重视,但有线电视网络还处于CableTelevision——CATV,即干线也由同轴电缆担任的阶段,首先就不需要HFC上电视台到光纤干线的电—光信号转换,以及进入用户区后的光—电信号转换,难度下来了一大截。

首节 上一节 992/15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二次元大穿梭

下一篇:死神之地狱归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