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110节
钱龙锡摆手打断他的话道:“方今辽东还离不开你,你与毛文龙孰轻孰重,明眼人哪个看不出?何况皇上圣睿明察!你离京赴辽东前,老夫在馆驿与你曾经谈起毛文龙之事,劝你三思,你道可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不错,毛文龙是该杀,可不该由你來杀,你的杀法不对呀!”
“古之大将立功者,多凭决断之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个理儿老夫省得。杀毛文龙并非十万火急的事,不是火烧了眉毛上了房,算不上什么当机立断。尤可斟酌者,你未到辽东,皇上便有明旨,兵部、户部、工部悉心筹措,请钱粮则发钱粮,请调将则调将,如今一年有余,可有半点懈怠?凡有所请,皇上一概恩准,你诛杀毛文龙却不请旨,要将皇上置于何地?你怎么就不上个折子,先禀一声呢?你眼里还有皇上吗?”
袁崇焕听得语塞难言,额上冷汗直流,怔怔地看着钱龙锡,似是有些陌生了一般,心底呐呐想要分辩,但觉他的话语却又句句浸入心脾,竟是无从说起。 钱龙锡意犹未尽,接着数落道:“皇上看重辽东,你一句五年复辽说得容易,可曾想过他人的苦楚?兵部、户部、工部都是位列九卿,何等的尊贵,可是那么甘心从命随意使唤的么?还不是皇上替你撑着?粮饷,哼!粮饷哪里來?旱魃为孽,四处饥馑,可是好措置的?你杀了一个毛文龙,可断了多少京卿朝臣的财路?你得罪的不是一人,上到六部下至府县,你一句要粮饷,哪个安生得了?哎!若能按期复辽,这些并非大事,轻轻一笔带过不难,可如今后金铁骑直逼京畿,复辽未见效验,却弄得敌军兵临城下,此种结局你如何向皇上交代?皇上又如何向大小臣工交代?”
袁崇焕顿觉头一阵阵眩晕,耳中轰鸣成了一片,只见钱龙锡的嘴开合起來,花白胡须上下抖动,恍惚之间,听不清他说的什么,急忙收慑心神,却听他不住叹气道:“……这也不能全怪你,辽事积重难返,都多少年了,一时怕是难以措手,要是文武群僚都如你一般,五年复辽也并非不可为。”
袁崇焕不置可否,情知再难安坐久留,起身告辞道:“阁老见教的极是。学生一腔热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本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哪怕是拼却性命!学生受命以來,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复辽不成,辜负君恩,也有损诸多朝臣举荐之德,对不起阁老的一片眷顾之情。辽东虽是暂已安定,但战局瞬息万变,却也容不得瞻前顾后,反复权衡,学生尽人事而听天命,惟求俯仰不愧。若能复辽,学生不惜所有,尽心尽力而已。事如不成,生死荣辱都属天意,非战之罪,也无可悔恨。”
袁崇焕回到大营,辗转难眠,听着北风吹得帐篷呜呜作响,将平台召对、宁远兵变、诛杀毛文龙等许多往事细细回想了一遍,品味着钱龙锡的那些话,心中忿忿然,披棉袍到了帐外。夜幕深沉,朔风扑面,大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值夜的兵丁、将领不住走动巡查,放眼向东望去,后金兵营灯火万点,迤俪数里,灿若银河。眼看就要大战一场了,他掐指暗中计算着关宁步军行路的日期,如今援军未到,敌我众寡悬殊,若背城而战只许胜不许败,实在冒着极大的风险。思虑及此,不由心中一悸,越发忐忑不安,回到大帐也无睡意,几乎一夜未眠,天将放亮,才略略闭了会儿眼睛,就急急地赶着进宫。
“哟――督师大人怎么一身青衣小帽地上朝了?不怕失了仪么?”袁崇焕刚刚踏上建极殿的台阶,就见一个身穿绯色圆领棉袍戴着护耳暖帽的小太监,嬉笑着迎上來。
“你是……”
“咱是在万岁爷身边伺候的奴才,大人叫我小淳子便了。奶奶的,这天可真冷,万岁爷干嘛非得在平台召对呢?暖阁里多好!”
袁崇焕见他哆嗦着身子,想起广渠门外的五千铁骑在露天地里宿营,无处避风取暖,心里一沉,脱口问道:“小、小,是小淳子吧!你也冷么?”
曹化淳噗嗤一笑,用手巾擦着鼻子道:“瞧督师这话说的!小的也是人么,怎的不知冷热呢!”
“唔、唔,数九寒天,也正是冷的时候。小淳子,以前尽是小恩子來迎,你倒是眼生得紧。”袁崇焕本來极是豪爽,千军万马都不曾有过丝毫的慌张,不想今日却被小太监抢白,不免觉得几分尴尬,便转了话題。
“小恩子呀!他算熬出头了,人人都喊他公公,哪里还会有那个‘小’字?御膳坊做总管,肥差呀!”曹化淳嘴里啧啧称赞,满脸的羡慕之色,半分也不掩饰。
“想必是你接了他在乾清宫的差使?”袁崇焕不知宫里的规矩,听得似懂非懂,随口问道。
“那是万岁爷抬举咱。”说着将两手互抄入袖筒里,不停跺脚取暖。
袁崇焕看着有些阴霾的天空,想着德胜门外的激战,“轰轰轰……”数声大炮隆隆传來,远远听來竟觉十分沉闷,禁不住出了神。
“袁大人,你说这夷兵几时能退呢?”
“哦!等我关宁精兵到來,各路勤王兵马入援,自然不怕他们。”
“那、那眼下守城兵马不多,城池该不会……”他看着袁崇焕,言辞闪烁。
袁崇焕咬牙道:“坚守待援,等人马齐备,断了皇太极的后路,南北夹击,教他有來无回,我大明朝岂是可随便小觑的!”曹化淳听他说得铿锵慷慨,凛凛生威,心头也是大为振奋,正要出言奉承几句,却见金忠跑來道:“曹公公,万岁爷正在坤宁宫,一时半会儿出不來,传口谕给袁大人,先到乾清宫暖阁候着,过些时辰与满总兵一同召对。”
袁崇焕暗吃一惊,原來眼前的这个小太监便是皇上颇为眷顾的曹化淳,沒见面前还道会是什么年纪高大的老太监,不想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心里有些瞧他不起。
“知道了。” 但见曹化淳摆摆手,早换了一副淡然的模样,架子竟是极大,小小年纪正是嬉笑顽皮之时,不想他却有模有样拿捏自如,当真难为。
第二卷 燕山云冷 赞忠勇畅饮庆功酒 知悔悟大战广渠门(二)
金忠转身要退,曹化淳忽地似是想起什么,问道:“皇上怎么又到了坤宁宫?”
“这……”金忠看一眼袁崇焕,欲言又止。袁崇焕情知事关禁中机密,忙转过头去,凝神朝德胜门方向细听。金忠凑到曹化淳身边,附耳低声道:“炮声震天价响,娘娘……” 听得本不真切,下面声音越來越低。此时炮声已歇,袁崇焕听不到丝毫动静,心里焦急万分,转头见他二人还在低语,断断续续地听到什么传太医、胎儿一些只言片语,如坠五里云雾,捉摸不透。又过了半盏茶的工夫,金忠道:“公公,小的先回去,免得出來久了,万岁爷眼前沒人伺候,发起怒來,公公脸上也不好看。”
袁崇焕正想询问德胜门大战的结局,见金忠要走,紧赶几步,一把将他扯了问道:“德胜门战事如何?”
“后金兵被红衣大炮击退,满总兵也受了伤。”
“伤得可重?”袁崇焕极为关切。
金忠回身一笑,婉言道:“待会儿大人不就看到了?小的也是听说的。”
进了乾清宫,曹化淳往里面一指道:“袁大人,您且在这里候着,咱就不进去了,往后面看看万岁爷何时起驾。”
“曹公公请便。”袁崇焕迈步入内,一股温热自气迎面扑來,收紧的筋骨一下子舒泰开來,暖阁居中设有背东向西的宝座,宝座、御案、香几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制做,极为珍贵。宝座两边各有一个鎏金的火盆,里面通体红亮明艳的红罗炭烧得正旺,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此时已届隆冬,燕山一带极为寒冷,偌大的暖阁却温暖如春,袁崇焕见两个火盆便有如此的热力,暗暗称奇,却不知暖阁地下火沟交错,早已填满了炭火,昼夜不熄,焉能不暖?四下环顾,但见阁中陈设辉煌灿烂,榻上椅上都铺着明黄飞龙锦缎软垫。袁崇焕虽官至督师之尊,可早年贫寒,中进士后沒有几年远赴辽东,每日不是筑城,便是操兵厮杀,从未见过这等富丽舒适的所在,低头自顾身上的青衣小帽,衣衫褐黑,与皇家气象实是大不相称,君威咫尺,顿觉锐气减了几分。袁崇焕坐在宝座前的锦墩等候,不敢轻动,想着皇上何时驾临,德胜门外的战事何时停歇。半个多时辰,四周依然寂静无人,他转动几下酸痛的脖子,瞥见宝座后面的墙上挂着尺幅不大的一帧墨兰图,两三抹斜斜的细长叶子托着一朵半开半闭的兰花,栩栩如生,气韵流动,大觉好奇,见上面款題:臣妾淑英恭笔,旁边画着一个极怪异的字,平生仅见,当真匪夷所思。他本是文进士出身,寒窗下有过十几年的苦读工夫,一字不识,儒者之耻,想到此处不禁有些羞恼了,心下暗自安慰道:多年未静下心來读书了,可天下的书籍何止千万,未曾经眼的也不知凡几,不识此字岂非平常?但心又觉不甘,直起些身子,仰头细看。忽听身后有人笑道:“元素真是个风雅的儒将,披坚执锐便是金戈铁马、气吞辽东的猛将,换上青衣小帽又成了诗书风雅的文士。”
袁崇焕回身见崇祯笑吟吟地走进來,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身穿二品锦鸡补服,最后是个铁塔般的大汉,乱蓬蓬的胡须遮住了大半个脸,一条白带子系在脖颈上,吊起的左臂衣袖上血迹斑斑,此人便是大同总兵满桂。袁崇焕见他并无大碍,不由大喜,给皇上跪拜施礼道:“臣救驾來迟,皇上恕罪。”
“卿临危赴难,千里驰援,朕心甚慰,一起坐下叙话。”三人等崇祯到宝座上坐定,才恭敬地坐了。袁崇焕朝满桂颔首示意,满桂也点几下头,君王在前,不好一吐离别后的块垒。
崇祯道:“元素,你看那帧墨兰图,想必是最后的这个字不识吧!这是朕的御押,本來就不是什么字,一个记号而已。”
“皇上英明,那些读书人习用的字,本就不足以显示尊贵,自然该另辟蹊径了。”那个中年人满脸堆笑。
“你们想还不曾见过面吧!这是新任的兵部尚书申用懋。”崇祯指点着那个中年人道。
“袁大人名垂海内,本兵早就仰慕已久了。” 申用懋作了一个揖,又向满桂道:“满总兵血战德胜门,忠勇绝伦,本兵也极感佩。”二人急忙还礼,连道不敢。
袁崇焕暗忖道:兵部尚书竟换得如此之快,一年前平台召对尚是王在晋,不出半年听说换了身貌伟岸的王洽,未曾得见,便因遵化城陷迟报了三日,被逮入狱,换成了眼前的此人。正在思虑,却见王承恩带了御膳坊的几个小太监进來,抬着两个朱漆的大食盒,顷刻间便摆好了酒宴,都是极精美的御馔。
崇祯端起酒杯道:“元素率关宁铁骑入援京畿,满桂在德胜门外力挫强敌,且满饮此杯,他日退敌,再行封赏。”他将太禧白喝了,又道:“满桂,朕传你即刻入宫,听说你定要换了战袍再來,朕知道你怕君前失仪,你却不知朕看到你血染的征袍,才可想见你奋勇杀敌的模样。”
满桂听得心神激荡,含泪道:“臣是个武夫,原本就喜欢打仗……那些建州靼子若不退回关外,京城里的皇上怎么办?还有那么多黎民百姓……臣终不能眼看着靼子肆意掳掠。”他本拙于言辞,此时又见皇上劝酒,一时不知如何答谢,反來复去只这几句,再无别的话语,情急之下全身不住颤抖,满是血污的战袍簌簌作响。
崇祯离座走到他面前,问道:“你身上有几处伤口?”
“臣也记不得了,旧伤加上新伤当不下百处。”满桂急忙站起。
“可真是体无完肤了。”崇祯面色凭添了几分沉痛,喊道:“小淳子,伺候满将军宽衣,朕亲为他数一数伤疤。”
衣甲极是难脱,有几处血迹已干,竟粘连到了身上,曹化淳小心地边剥边脱,好一会儿,才脱去左臂的袖子,露出铜钱大小的箭伤,伤口并未愈合,兀自涌着鲜血,少时便染红了整条臂膊。满桂笑道:“还是我自行脱吧!”说罢,刷刷几把竟将衣甲拉扯而下,上身脱得精光,跪在锦墩之上。果然身上疤痕累累,有的竟新旧交迭,一个连着一个,那刚刚愈合的伤口一经扯动,又渗出点点的血水,沿着脊背流下,更加难以分辨。饶是袁崇焕身经百战,心下也暗自赞叹,禁不住流下泪來。申用懋、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平日不踏出京城一步,哪里见识过这般鲜血淋漓的场面,更是看得心惊肉跳咋舌不已,几乎要闭目掩面,不敢再看。
“古之大将立功者,多凭决断之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个理儿老夫省得。杀毛文龙并非十万火急的事,不是火烧了眉毛上了房,算不上什么当机立断。尤可斟酌者,你未到辽东,皇上便有明旨,兵部、户部、工部悉心筹措,请钱粮则发钱粮,请调将则调将,如今一年有余,可有半点懈怠?凡有所请,皇上一概恩准,你诛杀毛文龙却不请旨,要将皇上置于何地?你怎么就不上个折子,先禀一声呢?你眼里还有皇上吗?”
袁崇焕听得语塞难言,额上冷汗直流,怔怔地看着钱龙锡,似是有些陌生了一般,心底呐呐想要分辩,但觉他的话语却又句句浸入心脾,竟是无从说起。 钱龙锡意犹未尽,接着数落道:“皇上看重辽东,你一句五年复辽说得容易,可曾想过他人的苦楚?兵部、户部、工部都是位列九卿,何等的尊贵,可是那么甘心从命随意使唤的么?还不是皇上替你撑着?粮饷,哼!粮饷哪里來?旱魃为孽,四处饥馑,可是好措置的?你杀了一个毛文龙,可断了多少京卿朝臣的财路?你得罪的不是一人,上到六部下至府县,你一句要粮饷,哪个安生得了?哎!若能按期复辽,这些并非大事,轻轻一笔带过不难,可如今后金铁骑直逼京畿,复辽未见效验,却弄得敌军兵临城下,此种结局你如何向皇上交代?皇上又如何向大小臣工交代?”
袁崇焕顿觉头一阵阵眩晕,耳中轰鸣成了一片,只见钱龙锡的嘴开合起來,花白胡须上下抖动,恍惚之间,听不清他说的什么,急忙收慑心神,却听他不住叹气道:“……这也不能全怪你,辽事积重难返,都多少年了,一时怕是难以措手,要是文武群僚都如你一般,五年复辽也并非不可为。”
袁崇焕不置可否,情知再难安坐久留,起身告辞道:“阁老见教的极是。学生一腔热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本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哪怕是拼却性命!学生受命以來,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复辽不成,辜负君恩,也有损诸多朝臣举荐之德,对不起阁老的一片眷顾之情。辽东虽是暂已安定,但战局瞬息万变,却也容不得瞻前顾后,反复权衡,学生尽人事而听天命,惟求俯仰不愧。若能复辽,学生不惜所有,尽心尽力而已。事如不成,生死荣辱都属天意,非战之罪,也无可悔恨。”
袁崇焕回到大营,辗转难眠,听着北风吹得帐篷呜呜作响,将平台召对、宁远兵变、诛杀毛文龙等许多往事细细回想了一遍,品味着钱龙锡的那些话,心中忿忿然,披棉袍到了帐外。夜幕深沉,朔风扑面,大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值夜的兵丁、将领不住走动巡查,放眼向东望去,后金兵营灯火万点,迤俪数里,灿若银河。眼看就要大战一场了,他掐指暗中计算着关宁步军行路的日期,如今援军未到,敌我众寡悬殊,若背城而战只许胜不许败,实在冒着极大的风险。思虑及此,不由心中一悸,越发忐忑不安,回到大帐也无睡意,几乎一夜未眠,天将放亮,才略略闭了会儿眼睛,就急急地赶着进宫。
“哟――督师大人怎么一身青衣小帽地上朝了?不怕失了仪么?”袁崇焕刚刚踏上建极殿的台阶,就见一个身穿绯色圆领棉袍戴着护耳暖帽的小太监,嬉笑着迎上來。
“你是……”
“咱是在万岁爷身边伺候的奴才,大人叫我小淳子便了。奶奶的,这天可真冷,万岁爷干嘛非得在平台召对呢?暖阁里多好!”
袁崇焕见他哆嗦着身子,想起广渠门外的五千铁骑在露天地里宿营,无处避风取暖,心里一沉,脱口问道:“小、小,是小淳子吧!你也冷么?”
曹化淳噗嗤一笑,用手巾擦着鼻子道:“瞧督师这话说的!小的也是人么,怎的不知冷热呢!”
“唔、唔,数九寒天,也正是冷的时候。小淳子,以前尽是小恩子來迎,你倒是眼生得紧。”袁崇焕本來极是豪爽,千军万马都不曾有过丝毫的慌张,不想今日却被小太监抢白,不免觉得几分尴尬,便转了话題。
“小恩子呀!他算熬出头了,人人都喊他公公,哪里还会有那个‘小’字?御膳坊做总管,肥差呀!”曹化淳嘴里啧啧称赞,满脸的羡慕之色,半分也不掩饰。
“想必是你接了他在乾清宫的差使?”袁崇焕不知宫里的规矩,听得似懂非懂,随口问道。
“那是万岁爷抬举咱。”说着将两手互抄入袖筒里,不停跺脚取暖。
袁崇焕看着有些阴霾的天空,想着德胜门外的激战,“轰轰轰……”数声大炮隆隆传來,远远听來竟觉十分沉闷,禁不住出了神。
“袁大人,你说这夷兵几时能退呢?”
“哦!等我关宁精兵到來,各路勤王兵马入援,自然不怕他们。”
“那、那眼下守城兵马不多,城池该不会……”他看着袁崇焕,言辞闪烁。
袁崇焕咬牙道:“坚守待援,等人马齐备,断了皇太极的后路,南北夹击,教他有來无回,我大明朝岂是可随便小觑的!”曹化淳听他说得铿锵慷慨,凛凛生威,心头也是大为振奋,正要出言奉承几句,却见金忠跑來道:“曹公公,万岁爷正在坤宁宫,一时半会儿出不來,传口谕给袁大人,先到乾清宫暖阁候着,过些时辰与满总兵一同召对。”
袁崇焕暗吃一惊,原來眼前的这个小太监便是皇上颇为眷顾的曹化淳,沒见面前还道会是什么年纪高大的老太监,不想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心里有些瞧他不起。
“知道了。” 但见曹化淳摆摆手,早换了一副淡然的模样,架子竟是极大,小小年纪正是嬉笑顽皮之时,不想他却有模有样拿捏自如,当真难为。
第二卷 燕山云冷 赞忠勇畅饮庆功酒 知悔悟大战广渠门(二)
金忠转身要退,曹化淳忽地似是想起什么,问道:“皇上怎么又到了坤宁宫?”
“这……”金忠看一眼袁崇焕,欲言又止。袁崇焕情知事关禁中机密,忙转过头去,凝神朝德胜门方向细听。金忠凑到曹化淳身边,附耳低声道:“炮声震天价响,娘娘……” 听得本不真切,下面声音越來越低。此时炮声已歇,袁崇焕听不到丝毫动静,心里焦急万分,转头见他二人还在低语,断断续续地听到什么传太医、胎儿一些只言片语,如坠五里云雾,捉摸不透。又过了半盏茶的工夫,金忠道:“公公,小的先回去,免得出來久了,万岁爷眼前沒人伺候,发起怒來,公公脸上也不好看。”
袁崇焕正想询问德胜门大战的结局,见金忠要走,紧赶几步,一把将他扯了问道:“德胜门战事如何?”
“后金兵被红衣大炮击退,满总兵也受了伤。”
“伤得可重?”袁崇焕极为关切。
金忠回身一笑,婉言道:“待会儿大人不就看到了?小的也是听说的。”
进了乾清宫,曹化淳往里面一指道:“袁大人,您且在这里候着,咱就不进去了,往后面看看万岁爷何时起驾。”
“曹公公请便。”袁崇焕迈步入内,一股温热自气迎面扑來,收紧的筋骨一下子舒泰开來,暖阁居中设有背东向西的宝座,宝座、御案、香几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制做,极为珍贵。宝座两边各有一个鎏金的火盆,里面通体红亮明艳的红罗炭烧得正旺,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此时已届隆冬,燕山一带极为寒冷,偌大的暖阁却温暖如春,袁崇焕见两个火盆便有如此的热力,暗暗称奇,却不知暖阁地下火沟交错,早已填满了炭火,昼夜不熄,焉能不暖?四下环顾,但见阁中陈设辉煌灿烂,榻上椅上都铺着明黄飞龙锦缎软垫。袁崇焕虽官至督师之尊,可早年贫寒,中进士后沒有几年远赴辽东,每日不是筑城,便是操兵厮杀,从未见过这等富丽舒适的所在,低头自顾身上的青衣小帽,衣衫褐黑,与皇家气象实是大不相称,君威咫尺,顿觉锐气减了几分。袁崇焕坐在宝座前的锦墩等候,不敢轻动,想着皇上何时驾临,德胜门外的战事何时停歇。半个多时辰,四周依然寂静无人,他转动几下酸痛的脖子,瞥见宝座后面的墙上挂着尺幅不大的一帧墨兰图,两三抹斜斜的细长叶子托着一朵半开半闭的兰花,栩栩如生,气韵流动,大觉好奇,见上面款題:臣妾淑英恭笔,旁边画着一个极怪异的字,平生仅见,当真匪夷所思。他本是文进士出身,寒窗下有过十几年的苦读工夫,一字不识,儒者之耻,想到此处不禁有些羞恼了,心下暗自安慰道:多年未静下心來读书了,可天下的书籍何止千万,未曾经眼的也不知凡几,不识此字岂非平常?但心又觉不甘,直起些身子,仰头细看。忽听身后有人笑道:“元素真是个风雅的儒将,披坚执锐便是金戈铁马、气吞辽东的猛将,换上青衣小帽又成了诗书风雅的文士。”
袁崇焕回身见崇祯笑吟吟地走进來,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身穿二品锦鸡补服,最后是个铁塔般的大汉,乱蓬蓬的胡须遮住了大半个脸,一条白带子系在脖颈上,吊起的左臂衣袖上血迹斑斑,此人便是大同总兵满桂。袁崇焕见他并无大碍,不由大喜,给皇上跪拜施礼道:“臣救驾來迟,皇上恕罪。”
“卿临危赴难,千里驰援,朕心甚慰,一起坐下叙话。”三人等崇祯到宝座上坐定,才恭敬地坐了。袁崇焕朝满桂颔首示意,满桂也点几下头,君王在前,不好一吐离别后的块垒。
崇祯道:“元素,你看那帧墨兰图,想必是最后的这个字不识吧!这是朕的御押,本來就不是什么字,一个记号而已。”
“皇上英明,那些读书人习用的字,本就不足以显示尊贵,自然该另辟蹊径了。”那个中年人满脸堆笑。
“你们想还不曾见过面吧!这是新任的兵部尚书申用懋。”崇祯指点着那个中年人道。
“袁大人名垂海内,本兵早就仰慕已久了。” 申用懋作了一个揖,又向满桂道:“满总兵血战德胜门,忠勇绝伦,本兵也极感佩。”二人急忙还礼,连道不敢。
袁崇焕暗忖道:兵部尚书竟换得如此之快,一年前平台召对尚是王在晋,不出半年听说换了身貌伟岸的王洽,未曾得见,便因遵化城陷迟报了三日,被逮入狱,换成了眼前的此人。正在思虑,却见王承恩带了御膳坊的几个小太监进來,抬着两个朱漆的大食盒,顷刻间便摆好了酒宴,都是极精美的御馔。
崇祯端起酒杯道:“元素率关宁铁骑入援京畿,满桂在德胜门外力挫强敌,且满饮此杯,他日退敌,再行封赏。”他将太禧白喝了,又道:“满桂,朕传你即刻入宫,听说你定要换了战袍再來,朕知道你怕君前失仪,你却不知朕看到你血染的征袍,才可想见你奋勇杀敌的模样。”
满桂听得心神激荡,含泪道:“臣是个武夫,原本就喜欢打仗……那些建州靼子若不退回关外,京城里的皇上怎么办?还有那么多黎民百姓……臣终不能眼看着靼子肆意掳掠。”他本拙于言辞,此时又见皇上劝酒,一时不知如何答谢,反來复去只这几句,再无别的话语,情急之下全身不住颤抖,满是血污的战袍簌簌作响。
崇祯离座走到他面前,问道:“你身上有几处伤口?”
“臣也记不得了,旧伤加上新伤当不下百处。”满桂急忙站起。
“可真是体无完肤了。”崇祯面色凭添了几分沉痛,喊道:“小淳子,伺候满将军宽衣,朕亲为他数一数伤疤。”
衣甲极是难脱,有几处血迹已干,竟粘连到了身上,曹化淳小心地边剥边脱,好一会儿,才脱去左臂的袖子,露出铜钱大小的箭伤,伤口并未愈合,兀自涌着鲜血,少时便染红了整条臂膊。满桂笑道:“还是我自行脱吧!”说罢,刷刷几把竟将衣甲拉扯而下,上身脱得精光,跪在锦墩之上。果然身上疤痕累累,有的竟新旧交迭,一个连着一个,那刚刚愈合的伤口一经扯动,又渗出点点的血水,沿着脊背流下,更加难以分辨。饶是袁崇焕身经百战,心下也暗自赞叹,禁不住流下泪來。申用懋、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平日不踏出京城一步,哪里见识过这般鲜血淋漓的场面,更是看得心惊肉跳咋舌不已,几乎要闭目掩面,不敢再看。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