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111节
崇祯低头细数,凡一百六十五处,越数越觉心惊,抚着满桂的脊背,唏嘘道:“所谓武将不惜死,朕看了满桂的伤疤,才知道其实死也平常,不就碗大的疤么?受伤遭创血流不止,犹自力战不已,才是好汉!古人有一处伤疤饮赐一杯的佳话,本以为是野史游谈,今日见了满桂的伤疤,才知不是虚言。朕也仿效古人赐酒,你可有此酒量?”
满桂叩头慨然道:“臣死且不惧,哪里会怕区区这几杯酒!”
崇祯命曹化淳斟酒,满桂道:“不必这般麻烦,如此一杯一杯地饮酒,要吃到何时?此杯盛酒二钱上下,以此算來,皇上赐酒约有三斤,一并取來岂不便当!”起身径到食盒里抓了三瓶金茎露,又向王承恩讨了一个青花瓷的大海碗,将三瓶酒全拧开盖子,倾在大海碗里,双手平端了,向口中倒下,“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肚去。众人见他眨眼间将三斤酒喝了,又惊奇又佩服。
崇祯道:“喝得可好?”
“好酒!好酒!” 满桂抹嘴连呼,却又摇头道:“可惜味道过厚过甜,不如烧刀子喝着过瘾。”
“烧刀子是什么酒,能好过朕的御酒?”
袁崇焕情知皇上误解了满桂的话,忙解说道:“满桂性喜烈酒,平日也喝得惯了,御酒柔和绵软,沒有烧刀子的力道,才觉味淡些。”
“那个容易,一等夷兵退了,朕赐你一缸,教你吃个够!”崇祯说着转向袁崇焕道:“你征战多年,听说沒有一丁点儿的伤,真是福将!”
“全赖皇上福庇。”
“朕有多少福?朕若挨上几刀,皇太极便退兵换我疆土,却也舍得。皇太极答应么?后金兵已到了京畿,你们说怎么办?朕终不成要与皇太极定城下之盟么?”崇祯抬头望着窗外,言辞之间不胜悲愤。
三人吓得离座跪下,袁崇焕道:“建虏入关,臣难辞其咎。”
“建虏入关隘口既为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责有分任,与卿无关。”崇祯抬手示意他们起來道:“你千里驰援,足见忠心,不必自责了,有什么退敌方略详细奏來。”
袁崇焕道:“皇上,臣以为夷兵远來,利在速战,退敌之策要在坚守,待其粮尽,人困马乏,自然败逃。”
崇祯心里暗暗生出一丝不悦:皇太极在朕眼皮底下耀武扬威,若不出战,只是一味坚守,朕颜面何在?申用懋见崇祯默然,揣摩说:“如此退敌,似是太过难看,若天下腾笑,督师脸上岂非也失了光彩!”
袁崇焕见他如此懵懂无知,想他是初次见面的本兵,又在皇帝面前,不好发作,压住火气,解释道:“这是最为稳妥的计策,天子脚下,万万不可造次的。”
“那是自然、自然。” 申用懋见崇祯点头,暗悔孟浪,害怕祸从口出忤怒了皇上,不敢多言,讪笑一声,神情甚是尴尬。好在崇祯心事颇重,只顾低头沉思,满桂忙着穿戴衣甲,都未理会。
一会儿,崇祯才抬头问道:“退敌只此这一个法子么?”
“方才臣所言乃是中策,还有上下两策。”
“何为上策?”
“坚守待援,暗派奇兵焚烧后金粮草,再派兵去抢占长城各处要隘,断其退路,等各地勤王之师会齐,南北夹击,将其尽灭在关内。”
“勤王之师会齐当有时日,此间若皇太极骚扰京畿,如何抵御?”
“臣派侯世禄率两千人马驻守三河,以策应蓟州。又在沿途所经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都留兵布防,截击后金不难。至于昌平乃是历代皇陵所在,臣不敢疏忽,已派尤世威率两千人马协守。”
崇祯沉吟道:“何为下策?”
“决战城下。”
“依朕看这三策,你所说上中下之分也不尽然,决战城下未必就是下策。朕沒带过兵打过仗,但这用兵征战之道却也略知一二。如今皇太极兵临城下,情势与你在辽东不同,北京也与宁远有异。朕觉得当今之计是先安内,朝野震动,举城惶恐,如何能行?朕要先安他们的心,不然生出什么变乱來,祸起萧墙,我们自家先乱了,城守得住吗?那时怕是用不着皇太极來攻,就有一些乱臣贼子抢着献城了。朕要一战见功,教朝野有个指望。”崇祯來回走动,眼里熠熠生辉。
袁崇焕颇觉意外,又极是为难,但又觉皇上说得也有些道理,可却是一步险招,若败了……他不敢多想,只觉心头怦怦跳个不住,皇上沒想到决战不胜么?他脱口道:“敌兵十万,我军加上京营不足五万,且京营的三万人马久不经战阵,强弱之势判然可分,不如坚守不出,多守一天便会多一些勤王之师,胜算便多上一分。京师重地,半点也马虎不得,一旦……”
“嗯――?怎么未曾出战,锐气全无了,当年五年复辽的豪言壮举何在!”崇祯目光凌厉地扫了他一眼,随即语气又缓和下來,语气却仍显严厉地说:“你不用给朕提醒,哪里有什么一旦不一旦的,只许胜不许败!”
“臣死不足惜,只是怕有负圣恩。”袁崇焕陡然心里一寒,只觉皇上目光森然如刀,何止如芒在背,简直全身都是,就是心里也遍布了芒刺,他分明感到了无上的君威和难言的惧意,不敢再申辩一句。
“出城决战,朕也是为你着想,替你止谤弥祸。”崇祯轻轻叹气道:“不是朕逼你,朕也难呐!”
“皇上――”袁崇焕登时想到了那些流言,含泪感激地望望崇祯道: “臣请皇上延缓一日。”
“为何?”
“臣自宁远入关,五天急驰六百里,近日又辗转蓟州等地,将士劳困已极,苦不堪言,请皇上准臣率军进城休整一日再战。”
崇祯沉吟道:“朕深知将士辛苦,入城休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强敌环伺,近在咫尺,京师震恐未定,宁远兵精冠于天下,若退入城内,一來示之以弱,助长夷敌凶焰,二來京师势必人情汹汹而无片刻之宁,弊大于利呀!”
“明日既战,臣请告退回营筹划。”
“朕明日亲临城头,为你助威!”崇祯亲将三人送到殿门口。
已近掌灯时分,天空飘飘扬扬地洒下雪花,地上薄薄地积了一层。袁崇焕衣衫单薄,刚从暖阁里出來,暖透的身子被冷风一吹,不由连连打了几个寒颤。崇祯见了,急呼道:“取朕的大氅來!”
曹化淳以为崇祯要出殿门,忙上前将手中的紫貂大氅为他披上,不料崇祯一把扯下,为旁边的袁崇焕披了道:“朕沒说你有罪,你为何青衣小帽地就來了,哪里像个兵马大元帅的样子?小心可别冻病了,不然明日如何为朕杀敌?”
“皇上――臣为皇上驻守辽东,而今皇太极深入关内,蹂躏京畿,不但臣在辽东的心血付之东流,还令皇上焦劳百姓恐慌,臣心有不甘……”袁崇焕百感交集,呆呆地怔在殿外,一时竟忘了谢恩,只想将心中的郁闷一吐为快。
崇祯摇手阻止道:“哪个有罪哪个有功,朕心里明白。此次纵敌入关,京城遭险,罪在刘策一人,兵部尚书王洽不习边事,闻警缓报,调度乖张,罪不可赦,朕已命锦衣卫将他们缉拿到镇抚司狱羁押。明日就看你的了,元素,你可不要教朕失望呀!”
“臣必死战!”袁崇焕低头看着身上的紫貂大氅,咬牙说道。
次日天刚黎明,广渠门外鼓角雷鸣,后金大兵潮水般地冲來。袁崇焕知道已非轻袍缓带、谈笑用兵之时了,一场恶战即将來临,穿了甲胄,披挂整齐,亲自上阵督战。他立马而望,只见后金兵漫山遍野,不见尽头,地上那层薄薄的积雪一经人踩马踏,顷刻间荡然无存。饶是他身历宁远、宁锦大战,见惯战阵,但见此次后金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却也暗自吃惊。急将令旗挥动,城上的红衣大炮一时齐发,落入后金军中炸响,腾起多高的烟尘,后金军登时折了二千人马,但兀自前仆后继,奋勇抢攻。
第二卷 燕山云冷 范文程巧施反间计 袁崇焕羁身镇抚司
“最好用的刀,最难招架的一把刀。”范文程往火盆里加了些木柴,将杯中的烈酒泼浇到上面,那火烧登时喷出一股蓝色的火焰,越发地旺了,映得他面如金纸,俨若庙里的尊神,他看着渐渐升高的火苗,一字一顿地说:“崇、祯――” 皇太极不以为然,摇头道:“崇祯倚重他尚且不及,怎会杀他?”
一轮残月升到东边天际,月冷星稀,冬日的天穹分外高远,几块灰蒙蒙的云片浮在空中,一阵阵北风吹來,竟飘下些许米粒儿般的霰雪,滚落得到处都是。
广渠门外,无边的旷野之上,灰色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营帐当中耸立着一座外衬黄绸的牛皮大帐,黄金铸成的帐顶在星月的辉映之下闪着微光,大帐前高高悬着一枝九旄大纛,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这金顶牛皮大帐便是皇太极的临时行宫。天刚擦黑,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泰、多尔衮、阿济格、岳托、济尔哈朗、思格尔诸贝勒大将共议用兵大计,大贝勒代善进言:我军劳师袭远,日久必疲,今出师已有月余,将士心急思归,沒有斗志,不如退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也附和:袁崇焕率关宁精兵坚守北京,急切难下,班师最为上策。
满桂叩头慨然道:“臣死且不惧,哪里会怕区区这几杯酒!”
崇祯命曹化淳斟酒,满桂道:“不必这般麻烦,如此一杯一杯地饮酒,要吃到何时?此杯盛酒二钱上下,以此算來,皇上赐酒约有三斤,一并取來岂不便当!”起身径到食盒里抓了三瓶金茎露,又向王承恩讨了一个青花瓷的大海碗,将三瓶酒全拧开盖子,倾在大海碗里,双手平端了,向口中倒下,“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肚去。众人见他眨眼间将三斤酒喝了,又惊奇又佩服。
崇祯道:“喝得可好?”
“好酒!好酒!” 满桂抹嘴连呼,却又摇头道:“可惜味道过厚过甜,不如烧刀子喝着过瘾。”
“烧刀子是什么酒,能好过朕的御酒?”
袁崇焕情知皇上误解了满桂的话,忙解说道:“满桂性喜烈酒,平日也喝得惯了,御酒柔和绵软,沒有烧刀子的力道,才觉味淡些。”
“那个容易,一等夷兵退了,朕赐你一缸,教你吃个够!”崇祯说着转向袁崇焕道:“你征战多年,听说沒有一丁点儿的伤,真是福将!”
“全赖皇上福庇。”
“朕有多少福?朕若挨上几刀,皇太极便退兵换我疆土,却也舍得。皇太极答应么?后金兵已到了京畿,你们说怎么办?朕终不成要与皇太极定城下之盟么?”崇祯抬头望着窗外,言辞之间不胜悲愤。
三人吓得离座跪下,袁崇焕道:“建虏入关,臣难辞其咎。”
“建虏入关隘口既为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责有分任,与卿无关。”崇祯抬手示意他们起來道:“你千里驰援,足见忠心,不必自责了,有什么退敌方略详细奏來。”
袁崇焕道:“皇上,臣以为夷兵远來,利在速战,退敌之策要在坚守,待其粮尽,人困马乏,自然败逃。”
崇祯心里暗暗生出一丝不悦:皇太极在朕眼皮底下耀武扬威,若不出战,只是一味坚守,朕颜面何在?申用懋见崇祯默然,揣摩说:“如此退敌,似是太过难看,若天下腾笑,督师脸上岂非也失了光彩!”
袁崇焕见他如此懵懂无知,想他是初次见面的本兵,又在皇帝面前,不好发作,压住火气,解释道:“这是最为稳妥的计策,天子脚下,万万不可造次的。”
“那是自然、自然。” 申用懋见崇祯点头,暗悔孟浪,害怕祸从口出忤怒了皇上,不敢多言,讪笑一声,神情甚是尴尬。好在崇祯心事颇重,只顾低头沉思,满桂忙着穿戴衣甲,都未理会。
一会儿,崇祯才抬头问道:“退敌只此这一个法子么?”
“方才臣所言乃是中策,还有上下两策。”
“何为上策?”
“坚守待援,暗派奇兵焚烧后金粮草,再派兵去抢占长城各处要隘,断其退路,等各地勤王之师会齐,南北夹击,将其尽灭在关内。”
“勤王之师会齐当有时日,此间若皇太极骚扰京畿,如何抵御?”
“臣派侯世禄率两千人马驻守三河,以策应蓟州。又在沿途所经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都留兵布防,截击后金不难。至于昌平乃是历代皇陵所在,臣不敢疏忽,已派尤世威率两千人马协守。”
崇祯沉吟道:“何为下策?”
“决战城下。”
“依朕看这三策,你所说上中下之分也不尽然,决战城下未必就是下策。朕沒带过兵打过仗,但这用兵征战之道却也略知一二。如今皇太极兵临城下,情势与你在辽东不同,北京也与宁远有异。朕觉得当今之计是先安内,朝野震动,举城惶恐,如何能行?朕要先安他们的心,不然生出什么变乱來,祸起萧墙,我们自家先乱了,城守得住吗?那时怕是用不着皇太极來攻,就有一些乱臣贼子抢着献城了。朕要一战见功,教朝野有个指望。”崇祯來回走动,眼里熠熠生辉。
袁崇焕颇觉意外,又极是为难,但又觉皇上说得也有些道理,可却是一步险招,若败了……他不敢多想,只觉心头怦怦跳个不住,皇上沒想到决战不胜么?他脱口道:“敌兵十万,我军加上京营不足五万,且京营的三万人马久不经战阵,强弱之势判然可分,不如坚守不出,多守一天便会多一些勤王之师,胜算便多上一分。京师重地,半点也马虎不得,一旦……”
“嗯――?怎么未曾出战,锐气全无了,当年五年复辽的豪言壮举何在!”崇祯目光凌厉地扫了他一眼,随即语气又缓和下來,语气却仍显严厉地说:“你不用给朕提醒,哪里有什么一旦不一旦的,只许胜不许败!”
“臣死不足惜,只是怕有负圣恩。”袁崇焕陡然心里一寒,只觉皇上目光森然如刀,何止如芒在背,简直全身都是,就是心里也遍布了芒刺,他分明感到了无上的君威和难言的惧意,不敢再申辩一句。
“出城决战,朕也是为你着想,替你止谤弥祸。”崇祯轻轻叹气道:“不是朕逼你,朕也难呐!”
“皇上――”袁崇焕登时想到了那些流言,含泪感激地望望崇祯道: “臣请皇上延缓一日。”
“为何?”
“臣自宁远入关,五天急驰六百里,近日又辗转蓟州等地,将士劳困已极,苦不堪言,请皇上准臣率军进城休整一日再战。”
崇祯沉吟道:“朕深知将士辛苦,入城休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强敌环伺,近在咫尺,京师震恐未定,宁远兵精冠于天下,若退入城内,一來示之以弱,助长夷敌凶焰,二來京师势必人情汹汹而无片刻之宁,弊大于利呀!”
“明日既战,臣请告退回营筹划。”
“朕明日亲临城头,为你助威!”崇祯亲将三人送到殿门口。
已近掌灯时分,天空飘飘扬扬地洒下雪花,地上薄薄地积了一层。袁崇焕衣衫单薄,刚从暖阁里出來,暖透的身子被冷风一吹,不由连连打了几个寒颤。崇祯见了,急呼道:“取朕的大氅來!”
曹化淳以为崇祯要出殿门,忙上前将手中的紫貂大氅为他披上,不料崇祯一把扯下,为旁边的袁崇焕披了道:“朕沒说你有罪,你为何青衣小帽地就來了,哪里像个兵马大元帅的样子?小心可别冻病了,不然明日如何为朕杀敌?”
“皇上――臣为皇上驻守辽东,而今皇太极深入关内,蹂躏京畿,不但臣在辽东的心血付之东流,还令皇上焦劳百姓恐慌,臣心有不甘……”袁崇焕百感交集,呆呆地怔在殿外,一时竟忘了谢恩,只想将心中的郁闷一吐为快。
崇祯摇手阻止道:“哪个有罪哪个有功,朕心里明白。此次纵敌入关,京城遭险,罪在刘策一人,兵部尚书王洽不习边事,闻警缓报,调度乖张,罪不可赦,朕已命锦衣卫将他们缉拿到镇抚司狱羁押。明日就看你的了,元素,你可不要教朕失望呀!”
“臣必死战!”袁崇焕低头看着身上的紫貂大氅,咬牙说道。
次日天刚黎明,广渠门外鼓角雷鸣,后金大兵潮水般地冲來。袁崇焕知道已非轻袍缓带、谈笑用兵之时了,一场恶战即将來临,穿了甲胄,披挂整齐,亲自上阵督战。他立马而望,只见后金兵漫山遍野,不见尽头,地上那层薄薄的积雪一经人踩马踏,顷刻间荡然无存。饶是他身历宁远、宁锦大战,见惯战阵,但见此次后金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却也暗自吃惊。急将令旗挥动,城上的红衣大炮一时齐发,落入后金军中炸响,腾起多高的烟尘,后金军登时折了二千人马,但兀自前仆后继,奋勇抢攻。
第二卷 燕山云冷 范文程巧施反间计 袁崇焕羁身镇抚司
“最好用的刀,最难招架的一把刀。”范文程往火盆里加了些木柴,将杯中的烈酒泼浇到上面,那火烧登时喷出一股蓝色的火焰,越发地旺了,映得他面如金纸,俨若庙里的尊神,他看着渐渐升高的火苗,一字一顿地说:“崇、祯――” 皇太极不以为然,摇头道:“崇祯倚重他尚且不及,怎会杀他?”
一轮残月升到东边天际,月冷星稀,冬日的天穹分外高远,几块灰蒙蒙的云片浮在空中,一阵阵北风吹來,竟飘下些许米粒儿般的霰雪,滚落得到处都是。
广渠门外,无边的旷野之上,灰色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营帐当中耸立着一座外衬黄绸的牛皮大帐,黄金铸成的帐顶在星月的辉映之下闪着微光,大帐前高高悬着一枝九旄大纛,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这金顶牛皮大帐便是皇太极的临时行宫。天刚擦黑,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泰、多尔衮、阿济格、岳托、济尔哈朗、思格尔诸贝勒大将共议用兵大计,大贝勒代善进言:我军劳师袭远,日久必疲,今出师已有月余,将士心急思归,沒有斗志,不如退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也附和:袁崇焕率关宁精兵坚守北京,急切难下,班师最为上策。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