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112节
皇太极丝毫也听不进去,决然道:“班师还不是时候。此次入关伐明,我谋划已久,断不可半途而废。眼下明朝各地援军未到,北京城内只有区区三四万人马,袁崇焕骁勇善战,他手下精兵不到一万,关宁的步军赶來还需数日,何必急于退兵!”岳托、济尔哈朗等人见大汗心意坚决,力请乘势而战,相互争执不下。众将已生退兵之意,皇太极实在沒有料到,直至深夜众人各自散去,尚未说服,他心中气恼,睡意全无,独自围着火盆闷闷地吃酒。
“大汗好兴致!”帐帘挑起,范文程大步进來,打千儿请了安,说道:“我们汉人有句俗语:一个人不吃酒,大汗敢是嫌酒少了,才躲着众人喝?”
“范章京,來得好快!我岂会独吞,这不是已给你留了杯子?”皇太极含笑示意他对面而坐。
“遵化到这儿路程不算远,马一伸腿便到了。”范文程端杯一饮而尽。
二人体貌上,皇太极要威猛高胖许多,但范文程酒量颇豪,与他竟不相上下。不一会儿,三壶高粱烧酒便饮光了两壶。皇太极吃得面色红亮,深锁眉头将议论用兵的情形简要说了,叹道:“几个贝勒所虑也并非沒有道理,我听章京之言,在蓟州避开袁崇焕的锋芒,直逼北京,你又教围而不打,在城下相持已有几日,如此空耗下去,不用说粮草不继,一旦明朝各地勤王之师赶來,袁崇焕又在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留兵布防,想要断我归路,那时南北夹击,情势必是极为凶险。”
范文程道:“大汗,袁崇焕守而不战,是在激我攻城,臣围而不打,则是激他出战,他是守有胜算战无胜算,臣则是攻无胜算战有胜算。明朝的精兵多在九边,九边之中又以辽东为最,只要摆布了袁崇焕,其他各边望风可降。”
“袁崇焕治军有方,不愧将才!我大金向以马快箭利闻名,哪料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如此迅捷,竟抢先占了蓟州?此等人物若为我所用,我大金无异虎生双翅,何愁不能伐明复仇!”皇太极自知袁崇焕决不会归顺,但钦佩他是当今惟一的对手,言下大有惋惜之意,又喝了一大口烈酒,说道:“范章京,我自宁锦兵败,真想再与袁崇焕痛快地厮杀一场。他马军精锐不下我八旗铁骑,但人数毕竟小我十倍,况且远來疲敝,又无坚城可以凭据,正可杀他个片甲不存。”
范文程笑道:“大汗,硬攻不是法子。北京决非关外孤城宁远,不用说城墙高大,城头有无数的红衣大炮,就其乃是大明的根本、帝王之居,明军岂有不死守之理?袁崇焕虽说驻守城外,一旦城外不可支撑,必然退进城内坚守,以他坚守宁远的法子而守此城,大汗若要攻城,势必劳而无功。”
“这么说你也赞同班师?”
范文程摇头道:“大汗力破众议,亲率大军,深入险地,如此班师,岂非可惜?今后服众怕是越发地难了。”
“不战又不退,你可是又有了什么计策?”
“不错。臣先前所讲入关伐明,想的是取宁远,如今看來一城一地的得失,于明朝本不足惜,宁远不取也罢!”
“宁远关外重镇,我一直如鲠在喉,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若回师能取宁远,如何不取?”
“宁远弹丸之地,不过是有了袁崇焕才令人生畏,若非此人在,宁远孤城岂会稳如泰山?”
“你还是要算计袁崇焕?”皇太极目光一炽。
“算计他既是算计整个明朝。”他见皇太极有些惑然,问道:“大汗,似袁崇焕这般的人物,你以为如何处置为好?”
“能为我用最好。”
“不能用呢?”
“杀之。”皇太极眉毛一耸,满脸生寒。
“合用则用之,不然宁杀勿留,大汗所言极是。可是袁崇焕手下猛将死士甚多,我们杀之诚属不易。”
皇太极默默无语,内心陡觉黯然,猛地一拍大腿道:“难道我竟奈何不了此人?那还想什么伐取明朝!”
范文程道:“我们杀不了他,可以想法子教别人杀他。三十六计第三有所谓不自出力,借刀杀人,大汗可以一试。”
“借谁的刀?”
“自然是最好用的刀,最难招架的一把刀。”范文程往火盆里加了些木柴,将杯中的烈酒泼浇到上面,那火烧登时喷出一股蓝色的火焰,越发地旺了,映得他面如金纸,俨若庙里的尊神。他看着渐渐升高的火苗,嗅着满帐酒香,一字一顿地说:“崇、祯――”
皇太极不以为然,摇头道:“崇祯倚重他尚且不及,怎会杀他?”
“大汗可还记得蒋干盗书之事?”
一个念头电光火石在皇太极心头闪现,他脱口道:“你可是说用反间计?”
“不错!袁崇焕既然一时难以驯服,可终归有管得他的。”范文程起身掀起帐幕,一股狂风迎面扑來,他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往对面黑黝黝的广渠门一指,阴冷地一笑,说道:“崇祯是个多疑的人,大汗觉得他可像曹操?”
“崇祯终究不是曹操,《三国演义》想必他也读得精熟,再这般骗他自然难了。汉人有句古话:一之为甚,岂可再哉!此计怕是难行。”
“臣以为纵不能杀袁崇焕,但使他遭弃不用,并非难事。”他回身坐下,提起金壶将两个杯子尽皆斟满,恭敬地递到皇太极面前道:“崇祯起用袁崇焕,朝野以为辽东得人,自可高枕无忧,如今大汗绕道蒙古入关,京畿震动,朝野必然对他暗生失望之心。袁崇焕抢先到了蓟州,大汗避其锋芒,直逼北京,十几天來两军并未交手,朝野已疑心他与大汗有什么密约,一时流言纷起。天赐良机,正可用计,大汗切不可犹豫错过了。”
“范章京,你且说如何安排?”
“臣请大汗先答应一事?”
“照直说!”皇太极早已无心吃酒,目光直视着他。
“败给袁崇焕。”
皇太极大惑不解,问道:“你是说要故意输与他?”
“大汗舍得输了此战,反间计才好安排。他不足一万的人马与我十万大军对垒厮杀,意外获胜,崇祯必会生疑。大汗再派些兵丁扮作明朝的百姓混入城中,街头巷尾散布袁崇焕与大汗有约,假意败退为他留些颜面,也方便他劝谏议和,崇祯疑心自然加重。我军败后退到北京郊外,那里多是明朝权贵戚畹的别业田庄,大汗可趁机四处掳掠,多抢些金银粮草,袁崇焕不能分兵來救,庄园民舍遭此浩劫,那些权贵戚畹就是平头百姓也会恨他入骨的,朝野的议论也足以杀人。”
“蒋干容易找么?”
“臣已物色到了两人。”
皇太极哈哈大笑:“竟有这么多的蒋干?”君臣二人乘兴豪饮,一壶烧酒转眼又将喝尽了。
天色刚亮,后金大军直扑广渠门,袁崇焕急忙率兵迎击。激战方起,崇祯便到了广渠门,一身武弁服,暗衬软甲,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九门提督沈良佐、京营提督李凤翔和协理京营的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乾清宫总管曹化淳等人簇拥在周围。广渠门是外城东向的正门,俗称沙窝门。北京原本只有紫禁城、皇城、内城三道城墙,沒有什么外城。因蒙古骑兵多次南侵,时常迫近京城。世宗嘉靖皇帝下令增筑外城一百二十里,将内城四面包围,后因财力不足,只在南面修了二十八里的一段外城,却建了七个城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北京便成了凸字形,不再方方正正。外城城门之中,广渠门仅有一层单檐歇山顶的门楼,较之永定门、广安门略显低矮。崇祯下马进了箭楼,遥遥望见一个身穿黄袍的后金大将舞剑指挥向前冲杀,举千里镜观看,那人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甚是威武,问高时明道:“此人便是皇太极么?”
高时明身居禁中,哪里见过什么皇太极?口中支吾难言,好在职掌火炮营的参将李秉春曾效命宁远军前,依稀记得他的模样,当下禀道:“皇上,此人并非皇太极,乃是他的儿子豪格。”
“其子如此,其父可知。”崇祯担心地向城下?望,见袁崇焕手执长剑督师,明军丝毫不乱,前面一排弓箭手万箭齐发,将后金大军射得难以前进半步。
忽然后金军中兵卒齐声呼喊:“大汗万岁,大汗万岁,万万岁!”呼声自远而近,越來越响亮,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但见后金大军哗地向两旁闪裂而开,一根黄色九旄大纛高高举起,铁骑拥卫着一匹神驹锵锵驰近。那马浑身墨黑,额头一圈白毛犹如中天的圆月,四个蹄子也是雪白,端的神骏异常。马上的大将通身上下明黄的战袍,硕大的金盔在严冬的日头下熠熠生辉,肋下悬着一口鲨鱼皮鞘腰刀,威风凛凛,俨若天神。
“皇上,此人便是皇太极。”李秉春大呼道。
“此人的威猛与气度果然远出其子之上。”崇祯不仅感慨道。
“大汗好兴致!”帐帘挑起,范文程大步进來,打千儿请了安,说道:“我们汉人有句俗语:一个人不吃酒,大汗敢是嫌酒少了,才躲着众人喝?”
“范章京,來得好快!我岂会独吞,这不是已给你留了杯子?”皇太极含笑示意他对面而坐。
“遵化到这儿路程不算远,马一伸腿便到了。”范文程端杯一饮而尽。
二人体貌上,皇太极要威猛高胖许多,但范文程酒量颇豪,与他竟不相上下。不一会儿,三壶高粱烧酒便饮光了两壶。皇太极吃得面色红亮,深锁眉头将议论用兵的情形简要说了,叹道:“几个贝勒所虑也并非沒有道理,我听章京之言,在蓟州避开袁崇焕的锋芒,直逼北京,你又教围而不打,在城下相持已有几日,如此空耗下去,不用说粮草不继,一旦明朝各地勤王之师赶來,袁崇焕又在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留兵布防,想要断我归路,那时南北夹击,情势必是极为凶险。”
范文程道:“大汗,袁崇焕守而不战,是在激我攻城,臣围而不打,则是激他出战,他是守有胜算战无胜算,臣则是攻无胜算战有胜算。明朝的精兵多在九边,九边之中又以辽东为最,只要摆布了袁崇焕,其他各边望风可降。”
“袁崇焕治军有方,不愧将才!我大金向以马快箭利闻名,哪料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如此迅捷,竟抢先占了蓟州?此等人物若为我所用,我大金无异虎生双翅,何愁不能伐明复仇!”皇太极自知袁崇焕决不会归顺,但钦佩他是当今惟一的对手,言下大有惋惜之意,又喝了一大口烈酒,说道:“范章京,我自宁锦兵败,真想再与袁崇焕痛快地厮杀一场。他马军精锐不下我八旗铁骑,但人数毕竟小我十倍,况且远來疲敝,又无坚城可以凭据,正可杀他个片甲不存。”
范文程笑道:“大汗,硬攻不是法子。北京决非关外孤城宁远,不用说城墙高大,城头有无数的红衣大炮,就其乃是大明的根本、帝王之居,明军岂有不死守之理?袁崇焕虽说驻守城外,一旦城外不可支撑,必然退进城内坚守,以他坚守宁远的法子而守此城,大汗若要攻城,势必劳而无功。”
“这么说你也赞同班师?”
范文程摇头道:“大汗力破众议,亲率大军,深入险地,如此班师,岂非可惜?今后服众怕是越发地难了。”
“不战又不退,你可是又有了什么计策?”
“不错。臣先前所讲入关伐明,想的是取宁远,如今看來一城一地的得失,于明朝本不足惜,宁远不取也罢!”
“宁远关外重镇,我一直如鲠在喉,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若回师能取宁远,如何不取?”
“宁远弹丸之地,不过是有了袁崇焕才令人生畏,若非此人在,宁远孤城岂会稳如泰山?”
“你还是要算计袁崇焕?”皇太极目光一炽。
“算计他既是算计整个明朝。”他见皇太极有些惑然,问道:“大汗,似袁崇焕这般的人物,你以为如何处置为好?”
“能为我用最好。”
“不能用呢?”
“杀之。”皇太极眉毛一耸,满脸生寒。
“合用则用之,不然宁杀勿留,大汗所言极是。可是袁崇焕手下猛将死士甚多,我们杀之诚属不易。”
皇太极默默无语,内心陡觉黯然,猛地一拍大腿道:“难道我竟奈何不了此人?那还想什么伐取明朝!”
范文程道:“我们杀不了他,可以想法子教别人杀他。三十六计第三有所谓不自出力,借刀杀人,大汗可以一试。”
“借谁的刀?”
“自然是最好用的刀,最难招架的一把刀。”范文程往火盆里加了些木柴,将杯中的烈酒泼浇到上面,那火烧登时喷出一股蓝色的火焰,越发地旺了,映得他面如金纸,俨若庙里的尊神。他看着渐渐升高的火苗,嗅着满帐酒香,一字一顿地说:“崇、祯――”
皇太极不以为然,摇头道:“崇祯倚重他尚且不及,怎会杀他?”
“大汗可还记得蒋干盗书之事?”
一个念头电光火石在皇太极心头闪现,他脱口道:“你可是说用反间计?”
“不错!袁崇焕既然一时难以驯服,可终归有管得他的。”范文程起身掀起帐幕,一股狂风迎面扑來,他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往对面黑黝黝的广渠门一指,阴冷地一笑,说道:“崇祯是个多疑的人,大汗觉得他可像曹操?”
“崇祯终究不是曹操,《三国演义》想必他也读得精熟,再这般骗他自然难了。汉人有句古话:一之为甚,岂可再哉!此计怕是难行。”
“臣以为纵不能杀袁崇焕,但使他遭弃不用,并非难事。”他回身坐下,提起金壶将两个杯子尽皆斟满,恭敬地递到皇太极面前道:“崇祯起用袁崇焕,朝野以为辽东得人,自可高枕无忧,如今大汗绕道蒙古入关,京畿震动,朝野必然对他暗生失望之心。袁崇焕抢先到了蓟州,大汗避其锋芒,直逼北京,十几天來两军并未交手,朝野已疑心他与大汗有什么密约,一时流言纷起。天赐良机,正可用计,大汗切不可犹豫错过了。”
“范章京,你且说如何安排?”
“臣请大汗先答应一事?”
“照直说!”皇太极早已无心吃酒,目光直视着他。
“败给袁崇焕。”
皇太极大惑不解,问道:“你是说要故意输与他?”
“大汗舍得输了此战,反间计才好安排。他不足一万的人马与我十万大军对垒厮杀,意外获胜,崇祯必会生疑。大汗再派些兵丁扮作明朝的百姓混入城中,街头巷尾散布袁崇焕与大汗有约,假意败退为他留些颜面,也方便他劝谏议和,崇祯疑心自然加重。我军败后退到北京郊外,那里多是明朝权贵戚畹的别业田庄,大汗可趁机四处掳掠,多抢些金银粮草,袁崇焕不能分兵來救,庄园民舍遭此浩劫,那些权贵戚畹就是平头百姓也会恨他入骨的,朝野的议论也足以杀人。”
“蒋干容易找么?”
“臣已物色到了两人。”
皇太极哈哈大笑:“竟有这么多的蒋干?”君臣二人乘兴豪饮,一壶烧酒转眼又将喝尽了。
天色刚亮,后金大军直扑广渠门,袁崇焕急忙率兵迎击。激战方起,崇祯便到了广渠门,一身武弁服,暗衬软甲,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九门提督沈良佐、京营提督李凤翔和协理京营的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乾清宫总管曹化淳等人簇拥在周围。广渠门是外城东向的正门,俗称沙窝门。北京原本只有紫禁城、皇城、内城三道城墙,沒有什么外城。因蒙古骑兵多次南侵,时常迫近京城。世宗嘉靖皇帝下令增筑外城一百二十里,将内城四面包围,后因财力不足,只在南面修了二十八里的一段外城,却建了七个城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北京便成了凸字形,不再方方正正。外城城门之中,广渠门仅有一层单檐歇山顶的门楼,较之永定门、广安门略显低矮。崇祯下马进了箭楼,遥遥望见一个身穿黄袍的后金大将舞剑指挥向前冲杀,举千里镜观看,那人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甚是威武,问高时明道:“此人便是皇太极么?”
高时明身居禁中,哪里见过什么皇太极?口中支吾难言,好在职掌火炮营的参将李秉春曾效命宁远军前,依稀记得他的模样,当下禀道:“皇上,此人并非皇太极,乃是他的儿子豪格。”
“其子如此,其父可知。”崇祯担心地向城下?望,见袁崇焕手执长剑督师,明军丝毫不乱,前面一排弓箭手万箭齐发,将后金大军射得难以前进半步。
忽然后金军中兵卒齐声呼喊:“大汗万岁,大汗万岁,万万岁!”呼声自远而近,越來越响亮,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但见后金大军哗地向两旁闪裂而开,一根黄色九旄大纛高高举起,铁骑拥卫着一匹神驹锵锵驰近。那马浑身墨黑,额头一圈白毛犹如中天的圆月,四个蹄子也是雪白,端的神骏异常。马上的大将通身上下明黄的战袍,硕大的金盔在严冬的日头下熠熠生辉,肋下悬着一口鲨鱼皮鞘腰刀,威风凛凛,俨若天神。
“皇上,此人便是皇太极。”李秉春大呼道。
“此人的威猛与气度果然远出其子之上。”崇祯不仅感慨道。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