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146节
四人出了石虎胡同,见吴福与那四个轿子在胡同口的小茶馆吃茶等候,张溥让吴伟业将轿子打发回去,留下吴福与四人一起步行回去。圆月东升,其光如水,将街道照得清晰可见,远近的房屋光影班驳、错落有致,街道两旁的柳树枝条低垂,熏风中一丝丝花香袭來,春意浓到了十分。半个多时辰以后,五人穿过长安街到宣武门,张溥忽然问道:“我记得首善书院就在此周围,虽已废弃,如此良宵正可凭吊。”
陈子龙感慨道:“首善书院当年何等兴盛!都察院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两先生主持,大学士叶向高撰碑文记其事,礼部尚书董其昌书写刻石,都门风气为之一变。谁知为魏忠贤、崔呈秀所嫉,说什么聚不三不四之人,说不痛不痒之话,作不深不浅之揖,啖不冷不热之饼,斥为伪学,破门毁碑,风流云散,盛衰只在一时之间。前年礼部尚书徐光启奏请改为西洋历局,听说请了几个洋教士在里面修订历书,想是面目全非了,不看也罢!先生久不到京师,想必不知道这些情形。”
“是啊!上次來京城也有四年了。”张溥听说书院改了历局,兴致顿减,心里暗自唏嘘。
“天如,既來之,则安之。前面就是书院了,几个洋教士见见有何妨?人说他们都是红胡子绿眼睛,面貌虽有些可憎,难道异域邪教吃人不成?”吴昌时即将入幕首辅之府,落榜的沮丧一扫而空,言辞极是豪迈。
吴伟业问道:“卧子兄,你说大宗伯徐光启与洋教士往來,他可是你的乡先辈,怎么竟去结识这些洋番子?”
“我与徐大宗伯不过一面之缘,也不甚了了。噫!门外那人似是他,你可上前拜谒。”陈子龙用手一指前面,众人见一座高大的牌楼下,有处修葺簇新的大院落,灰砖灰瓦,高耸的门楼上竖插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下面“钦褒天学”四个金字在星月之辉下闪着冷光。一个须发皓白的老者执着灯笼从黑漆大门出來,几个随从和轿夫迎上去伺候他上轿,大门又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出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教士,手里捧着一叠页册,说道:“大人请留步,历法的最后一卷我已抄好,请大人带回府上审校。”竟是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城官话。
“那洋教士是谁?”张溥见那教士一身儒服,胡须虬曲翻卷,十分诧异。陈子龙回道:“若是魏学洢在,说不定会知道。他与那些洋教士往來密切,又入了他们的洋教,认识不少洋人。”
张溥皱眉看着徐光启将那叠页册小心地收在袖中,拱手道:“劳动你了。《崇祯历书》历时两载有余,今日粗成,终可喘口气了。”转身上轿。不料,一顶小轿如飞地赶來,挡在轿前,轿中下來的那人赫然是李明睿,上前打躬道:“老先生,可找到你了!”
徐光启一怔,问道:“什么紧要的事,夜深了还來找我?”
第三卷 风雨江南 别挚友查楼行酒令 卖珍藏家奴救主人
“啪啪啪……”四人心里正在各自嗟叹,一阵拍门声传來。伙计开门一看,见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中等身材,白面微须,向小二打躬道:“小哥,兄弟杨义,有几幅祖上留下的字画,因急着用钱,想到雅座求几位老爷发善心帮衬帮衬?”转身向张溥四人一揖到地。
李明睿一晃手中的卷册,气咻咻地说:“老先生,你倒评评理,世间可曾有这般混账的事体?金榜題名,将科考的锦绣文章结集付梓,竟不要房师的序文,反请他人代写,这不是欺师灭祖么!”
“你说的是谁?”
“除了吴伟业,还有哪个?”李明睿将手中的卷册递上,从怀里掏出一卷纸來,哗哗几把扯得粉碎,万分气恼地掷在地上,跺脚道:“呸!这个忘恩负义的小贼,我早写好了序文,痴心等他來求呢!如今文稿都交书坊雕版了,哪里还稀罕我这糟老头子的什么狗屁序文!”他望着那些纸片如落叶般地给风吹走,不住冷笑,面目狰狞凄厉,仿佛撕的不是薄纸而是吴伟业的脸皮,怔了半晌,蓦地泪水涔涔而落,嘴角抖动,竟是伤心至极。
“哦--虚中!就要净街了,此处不是讲话的所在,且到历局再谈。只是历局可不是什么热闹的酒肆,怕是沒有你要喝的花雕或状元红。”徐光启见他赶得满头热汗,停了脚步拈须笑问。
李明睿性喜饮酒,到了京城任上,在东宫官属的詹事府做个沒多少权柄的闲官,正六品的左春坊左中允,太子不过才两岁的年纪,沒有多少事务,更显冷僻,与人不常往來,加上生性耿介,平日里沒有几个吃请,不用说柳泉居那些名店,就是一些平常的酒楼也难得一去。家眷虽不在京城,可他常与烟波、回雪、八面观音、四面观音几个红颜知己往來,俸禄微薄,哪里够用度?日子过得悠闲可却拮据,每日沽两斤绍兴老酒回家品酌,过过酒瘾,喝得有几分醉意后,便忍不得闲气,就是天王老子也要指鼻子拍案叫骂一番。今日他吃了几杯,若在往日早就顶撞说:“吃自家的酒哪个也管我不得”,但在路上奔波大半个时辰,酒醒了不少,又记起上下尊卑之礼,不敢造次,就是平日的狂狷之气也收敛了一些,抬袖子擦擦额上的汗水,恼怒说道:“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吃酒,肚皮都要气破了!”
“此处漆黑……”徐光启回头看到门边的一间房内还亮着灯,指点道:“且到门房再谈。”一前一后进了门。
四人在阴影中看得真切,各觉吃惊。张溥道:“梅村,我当日教你一并求了太虚先生的序文,放在首页,你怎的忘了?”
吴伟业道:“弟子岂敢忘了。那日亲到李世叔府上求序,他说还须几日酌定,可这家书坊主人催促得急,想趁举子们尚在京师逗留,尽快付梓,以免错过了热卖的时机。我便命吴福先将先生的序文送到二酉堂,说好必要等着李世叔的序文,谁知那书贾贪利,竟等不及呢!此事因我而起,弟子进去向李世叔请罪。”说着,便要上前敲门。
张溥一把扯住道:“此时进去无异火上浇油,他是不会容你说话的。再说这事几句话也辩解不清,就不要急着去分谁是谁非了,待他气消下去,再做道理。”
“他若明日到会馆叫骂,岂非大觉难堪!”
“这也由不得咱们了。过些时候,我与你亲到他府上,负荆请罪,将事情说明。來之,你看如此可好?”
吴昌时说道:“也只好如此了。先回会馆吧!明日可请卧子到徐大宗伯的府上探听一下情形。”
李明睿随着进了房内,里面伏案的大汉抬头向徐光启道:“老先生怎么又回來了?”那人金发碧眼,身形极是高大,灯影幢幢,面目忽明忽暗,直似阴曹鬼神一般。李明睿吃了一惊,但听他说话竟是一口地道的京城官话,才稳住心神,想及大宗伯自成立历局以來,朝夕与西洋人修订历法,原來洋人竟是如此模样,不看也罢。徐光启见他发愣,引见道:“这是西洋远來的师傅汤若望,他与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几位都学究天人,精通浑仪、天球、地球、日晷多种仪器制造。皇上开西方历局,实是仰仗他们。”
汤若望起身颔首,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道:“大人,这些誊清的卷宗我们放心不下,怕有笔误之处,商量连夜翻看查检一番。既然大人有事要谈,我去罗雅各房里。”将案上的文稿抱在怀中出门而去。
李明睿望着他的背影出神,沒想到这些远邦异族的红番蛮夷竟这般彬彬有礼,暗想他们怎么不好生待在家里,却不辞劳苦远渡重洋跑到京城來?听徐光启轻咳一声,他才回过神來,将手中那本簇新的书册恭恭敬敬地呈上,怒冲冲地说道:“大宗伯,千万要给晚生做主!”
徐光启接了书册,见是一本新镌的制艺文萃,上題“今科榜眼吴梅村程墨”,不解地问道:“早闻吴梅村的文名,你将此等俊彦网罗门下,好生教人眼热!令徒此书一出,风行天下,古人说有水井处便有柳永词。虚中,你的大名怕是要传遍海内了。”
“大宗伯,多谢你吉言了。若真如老先生所说的,我何必巴巴地深夜赶來找人评理!且看看里面的序文,可不气煞人么?”李明睿捋袖往案上狠狠一击,痛得随即叉开五指,嘴里咝咝地吸着凉气。
“刻书前有序后有跋,乃是历來的通例,会有什么奇怪的?”
“老先生,你老人家好生看一看落的是哪个的名号?”李明睿万分焦躁,恨不得攘臂上前指与他看。
徐光启将烛台移近了些,看到满纸龙飞凤舞的行草,极似宋人黄山谷的笔法,大开大阖,气势恢弘,落款是“崇祯丙戌年孟春之月赐进士出身张溥书”,下面一方朱印,有“天如”两个篆体阳文,有些吃惊道:“这、这是有些不妥。吴伟业果真卤莽,怎么求了张溥的序文,照规矩该是向房师求序才对。虚中,事已至此,你想怎么办?”
“怎么办!此事关系名教,岂能善罢甘休!学生今天一早起來,书僮就送进这本书來,不知是谁夹在大门缝里。学生见是吴伟业应试的文章,还以为出自坊间假冒,因他曾向学生求序,学生做了一篇《示诸生行文法》的序文,尚未改定,如何会有了什么‘程墨’‘房稿’?学生照着书前的牌记找到二酉堂,问他哪里盗來的文章,嚷着要告官,那想那书坊主人不住冷笑,将张溥的序文晃一晃,反要告学生扳污好人。学生怒冲冲赶到江苏会馆,便想大兴问罪之师,谁想那个小贼到周阁老府上拜师去了。学生有心闯堂,又恐官位卑贱,就连夜找老先生请教來了。”饶是过了大半日,李明睿此番提及,兀自难掩满脸的怒气。
“看來你是要我助拳闯府了?”徐光启淡然一笑。李明睿不想他出言如此直白,局促道:“这、这……老先生德高望隆,身居礼部清要之职,自然容不得这些苟且之事。”
“虚中,你已过天命之年,我也年届古稀了,照理说也该看开些,不必斤斤于锱铢之较了,万事只求心安,何论那些浮名?他们年轻气盛,正是睥睨万物之时,想也不是眼里沒有你,沒有师道尊严,沒有礼法,不过一时失智,难免虑事不周,你身居师位,何必与他们一般计较?如此反降低了自家身份。君子以德服人,依我看,还是且忍下这口气为好,就是沒有你的序文,吴伟业出自你的考房,哪个也抹不掉!若他们不知反躬自省,士林物议,人心公道,也饶不过。你说如此可好?”徐光启不急不躁,侃侃道來,见识果有超人之处。
李明睿虽暗自佩服,终究心有不甘,还要争辩,徐光启摇手阻止道:“张溥文名早著,出入经史,学问淹博,此次殿试所作的策论笔力雄健,纵横通达,确是百年罕见的奇才。我听说他幼年为学极苦,前代先贤的高文佳什随抄随焚,不下七遍之多,自名其斋为七录。吴伟业在其门下受业十载,二人朝夕厮守,师弟之情不是我们这些房师、座主可比的。他尊张溥是发乎情,尊你是据于礼,其实本无二致。再说,他又是你的世侄,若争执起來,日后你如何面对故人?”
几句话触动了李明睿,他忆起往事,想着当年捐馆兵部尚书王在晋府上,一时负气,不辞而别。正是隆冬季节,朔风寒雪,孑然一人,缊袍敝衣,身无长物,仓促之间,积攒的几两馆俸也未及带上,若不是吴琨追赶着送上十两纹银,怕是早已冻馁而死。想到此处,他长长叹了口气,自语道:“蕴玉兄,我本欠你太多,不想为难你儿子,只是这口气真难下咽啊!”
徐光启说道:“你宽恕他,良心不宽恕他。他二人如此妄逞意气,终非正大之途。若要成就一番事业,此等习气不及早根除,一切都是痴想,都是镜花水月。”李明睿点头称是,心头的怨气消了许多。
过了几日,张溥以文名素著,经廷推馆选做了翰林院庶吉士,吴伟业依例授了翰林院编修,二人亲到李明睿的私宅请罪,又与陈子龙拜谒了徐光启,执弟子礼,请他居中调和,此事暂时搁在一边。会是什么人将书册偷偷送到门口,以此挑拨李明睿的火气,张溥与吴昌时思索多日,虽找不出丝毫的证据,倒也理出些头绪,隐隐觉得此事必与温体仁、薛国观有关,不可大意。
不久,吴昌时应聘入周府做了幕僚,周 之 夔 授 苏 州 府 推 官 、 刘 士 斗 授 太 仓 州 知 州 ,陈子龙春闱失意,打算与周、刘二人结伴南归。张溥联络复社高中的社员吴伟业、杨 以 任 、夏曰瑚、马 世 奇 、 管 正 传 几人给他三人饯行,酒筵就设在离翰林院不远正阳门外的查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京城九门当中规制最高的一座。正阳门至大明门前有一个正方形的宽阔场地,四周用石栏杆围绕,便是热闹的棋盘街,又称天街。街的东西两侧便是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通正司、锦衣卫、翰林院、太医院等官府衙署。正阳门以南,则是居民稠密、市井繁华的商贾之地,作坊、戏园、茶楼、酒肆等棚房鳞次栉比,百货云集。
日色向晚,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上染得一片橙红。散班后,张溥与吴伟业将公服换下,除了翰林院,步行穿过棋盘街。此时已是初夏天气,南面的天桥一带河汊交错,碧波荡漾,夹岸的杨柳新绿乍吐,一片片毛绒绒的柳絮在空中飘浮飞动,北京的春色又足了几分。白天那些打拳﹑卖艺﹑说书﹑唱曲的江湖人物都已收了场子,那些茶肆﹑酒楼灯笼高挂,笑语喧哗,人流涌动,煎炒烹炸的香味随风缭绕,极是诱人。二人在人群中挤了半天,才來到查楼,早有伙计笑嘻嘻迎上來,朝楼上的雅座高唱一声:“贵客來啦----楼上伺候着!”
张溥、吴伟业拾级上楼,见人已到齐了。大伙儿起身寒暄,推让着安排座位,周 之 夔 、 刘 士 斗 二人力主陈子龙坐了首席。雅座单间來的多是有权有钱的主儿,不用掌柜吩咐,那伙计见惯了各色场面,阅人又多,极是伶俐,沏上香茶,穿梭似地來回忙个不住,小心伺候。一盏茶的工夫,酒菜流水般端上來,登时满屋子香气扑鼻。张溥举杯道:“今日卧子南归,亦足、瞻甫二位放任苏州府为官,今日略备水酒,聊表心意。”他见陈子龙听到南归二字,面色赧然,知道他此科落榜愧对家人,笑道:“卧子,你的文章火候到了,此次未中想是老天教你回去多尽些孝心,四年后的甲戌科好中个头名状元。”
陈子龙生性旷达,只是他父亲死得早,全仗老母抚养,娶妻生女,此科北闱不中,不免觉得羞见高堂,心思给张溥道破,只得将烦恼抛在脑后,将酒干了,叹道:“我今科不中也是意料之事。”
吴伟业与他订交最久,二人情同手足,听他叹息,以为放不下胸中的块垒,调笑道:“卧子兄什么时候学得占卜算卦之术?兄台向來是个不服输的,今日怎的如此沮丧信命了?”
“只怪我命数不好。”陈子龙越发地长叹,众人一齐放下杯子。
陈子龙感慨道:“首善书院当年何等兴盛!都察院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两先生主持,大学士叶向高撰碑文记其事,礼部尚书董其昌书写刻石,都门风气为之一变。谁知为魏忠贤、崔呈秀所嫉,说什么聚不三不四之人,说不痛不痒之话,作不深不浅之揖,啖不冷不热之饼,斥为伪学,破门毁碑,风流云散,盛衰只在一时之间。前年礼部尚书徐光启奏请改为西洋历局,听说请了几个洋教士在里面修订历书,想是面目全非了,不看也罢!先生久不到京师,想必不知道这些情形。”
“是啊!上次來京城也有四年了。”张溥听说书院改了历局,兴致顿减,心里暗自唏嘘。
“天如,既來之,则安之。前面就是书院了,几个洋教士见见有何妨?人说他们都是红胡子绿眼睛,面貌虽有些可憎,难道异域邪教吃人不成?”吴昌时即将入幕首辅之府,落榜的沮丧一扫而空,言辞极是豪迈。
吴伟业问道:“卧子兄,你说大宗伯徐光启与洋教士往來,他可是你的乡先辈,怎么竟去结识这些洋番子?”
“我与徐大宗伯不过一面之缘,也不甚了了。噫!门外那人似是他,你可上前拜谒。”陈子龙用手一指前面,众人见一座高大的牌楼下,有处修葺簇新的大院落,灰砖灰瓦,高耸的门楼上竖插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下面“钦褒天学”四个金字在星月之辉下闪着冷光。一个须发皓白的老者执着灯笼从黑漆大门出來,几个随从和轿夫迎上去伺候他上轿,大门又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出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教士,手里捧着一叠页册,说道:“大人请留步,历法的最后一卷我已抄好,请大人带回府上审校。”竟是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城官话。
“那洋教士是谁?”张溥见那教士一身儒服,胡须虬曲翻卷,十分诧异。陈子龙回道:“若是魏学洢在,说不定会知道。他与那些洋教士往來密切,又入了他们的洋教,认识不少洋人。”
张溥皱眉看着徐光启将那叠页册小心地收在袖中,拱手道:“劳动你了。《崇祯历书》历时两载有余,今日粗成,终可喘口气了。”转身上轿。不料,一顶小轿如飞地赶來,挡在轿前,轿中下來的那人赫然是李明睿,上前打躬道:“老先生,可找到你了!”
徐光启一怔,问道:“什么紧要的事,夜深了还來找我?”
第三卷 风雨江南 别挚友查楼行酒令 卖珍藏家奴救主人
“啪啪啪……”四人心里正在各自嗟叹,一阵拍门声传來。伙计开门一看,见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中等身材,白面微须,向小二打躬道:“小哥,兄弟杨义,有几幅祖上留下的字画,因急着用钱,想到雅座求几位老爷发善心帮衬帮衬?”转身向张溥四人一揖到地。
李明睿一晃手中的卷册,气咻咻地说:“老先生,你倒评评理,世间可曾有这般混账的事体?金榜題名,将科考的锦绣文章结集付梓,竟不要房师的序文,反请他人代写,这不是欺师灭祖么!”
“你说的是谁?”
“除了吴伟业,还有哪个?”李明睿将手中的卷册递上,从怀里掏出一卷纸來,哗哗几把扯得粉碎,万分气恼地掷在地上,跺脚道:“呸!这个忘恩负义的小贼,我早写好了序文,痴心等他來求呢!如今文稿都交书坊雕版了,哪里还稀罕我这糟老头子的什么狗屁序文!”他望着那些纸片如落叶般地给风吹走,不住冷笑,面目狰狞凄厉,仿佛撕的不是薄纸而是吴伟业的脸皮,怔了半晌,蓦地泪水涔涔而落,嘴角抖动,竟是伤心至极。
“哦--虚中!就要净街了,此处不是讲话的所在,且到历局再谈。只是历局可不是什么热闹的酒肆,怕是沒有你要喝的花雕或状元红。”徐光启见他赶得满头热汗,停了脚步拈须笑问。
李明睿性喜饮酒,到了京城任上,在东宫官属的詹事府做个沒多少权柄的闲官,正六品的左春坊左中允,太子不过才两岁的年纪,沒有多少事务,更显冷僻,与人不常往來,加上生性耿介,平日里沒有几个吃请,不用说柳泉居那些名店,就是一些平常的酒楼也难得一去。家眷虽不在京城,可他常与烟波、回雪、八面观音、四面观音几个红颜知己往來,俸禄微薄,哪里够用度?日子过得悠闲可却拮据,每日沽两斤绍兴老酒回家品酌,过过酒瘾,喝得有几分醉意后,便忍不得闲气,就是天王老子也要指鼻子拍案叫骂一番。今日他吃了几杯,若在往日早就顶撞说:“吃自家的酒哪个也管我不得”,但在路上奔波大半个时辰,酒醒了不少,又记起上下尊卑之礼,不敢造次,就是平日的狂狷之气也收敛了一些,抬袖子擦擦额上的汗水,恼怒说道:“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吃酒,肚皮都要气破了!”
“此处漆黑……”徐光启回头看到门边的一间房内还亮着灯,指点道:“且到门房再谈。”一前一后进了门。
四人在阴影中看得真切,各觉吃惊。张溥道:“梅村,我当日教你一并求了太虚先生的序文,放在首页,你怎的忘了?”
吴伟业道:“弟子岂敢忘了。那日亲到李世叔府上求序,他说还须几日酌定,可这家书坊主人催促得急,想趁举子们尚在京师逗留,尽快付梓,以免错过了热卖的时机。我便命吴福先将先生的序文送到二酉堂,说好必要等着李世叔的序文,谁知那书贾贪利,竟等不及呢!此事因我而起,弟子进去向李世叔请罪。”说着,便要上前敲门。
张溥一把扯住道:“此时进去无异火上浇油,他是不会容你说话的。再说这事几句话也辩解不清,就不要急着去分谁是谁非了,待他气消下去,再做道理。”
“他若明日到会馆叫骂,岂非大觉难堪!”
“这也由不得咱们了。过些时候,我与你亲到他府上,负荆请罪,将事情说明。來之,你看如此可好?”
吴昌时说道:“也只好如此了。先回会馆吧!明日可请卧子到徐大宗伯的府上探听一下情形。”
李明睿随着进了房内,里面伏案的大汉抬头向徐光启道:“老先生怎么又回來了?”那人金发碧眼,身形极是高大,灯影幢幢,面目忽明忽暗,直似阴曹鬼神一般。李明睿吃了一惊,但听他说话竟是一口地道的京城官话,才稳住心神,想及大宗伯自成立历局以來,朝夕与西洋人修订历法,原來洋人竟是如此模样,不看也罢。徐光启见他发愣,引见道:“这是西洋远來的师傅汤若望,他与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几位都学究天人,精通浑仪、天球、地球、日晷多种仪器制造。皇上开西方历局,实是仰仗他们。”
汤若望起身颔首,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道:“大人,这些誊清的卷宗我们放心不下,怕有笔误之处,商量连夜翻看查检一番。既然大人有事要谈,我去罗雅各房里。”将案上的文稿抱在怀中出门而去。
李明睿望着他的背影出神,沒想到这些远邦异族的红番蛮夷竟这般彬彬有礼,暗想他们怎么不好生待在家里,却不辞劳苦远渡重洋跑到京城來?听徐光启轻咳一声,他才回过神來,将手中那本簇新的书册恭恭敬敬地呈上,怒冲冲地说道:“大宗伯,千万要给晚生做主!”
徐光启接了书册,见是一本新镌的制艺文萃,上題“今科榜眼吴梅村程墨”,不解地问道:“早闻吴梅村的文名,你将此等俊彦网罗门下,好生教人眼热!令徒此书一出,风行天下,古人说有水井处便有柳永词。虚中,你的大名怕是要传遍海内了。”
“大宗伯,多谢你吉言了。若真如老先生所说的,我何必巴巴地深夜赶來找人评理!且看看里面的序文,可不气煞人么?”李明睿捋袖往案上狠狠一击,痛得随即叉开五指,嘴里咝咝地吸着凉气。
“刻书前有序后有跋,乃是历來的通例,会有什么奇怪的?”
“老先生,你老人家好生看一看落的是哪个的名号?”李明睿万分焦躁,恨不得攘臂上前指与他看。
徐光启将烛台移近了些,看到满纸龙飞凤舞的行草,极似宋人黄山谷的笔法,大开大阖,气势恢弘,落款是“崇祯丙戌年孟春之月赐进士出身张溥书”,下面一方朱印,有“天如”两个篆体阳文,有些吃惊道:“这、这是有些不妥。吴伟业果真卤莽,怎么求了张溥的序文,照规矩该是向房师求序才对。虚中,事已至此,你想怎么办?”
“怎么办!此事关系名教,岂能善罢甘休!学生今天一早起來,书僮就送进这本书來,不知是谁夹在大门缝里。学生见是吴伟业应试的文章,还以为出自坊间假冒,因他曾向学生求序,学生做了一篇《示诸生行文法》的序文,尚未改定,如何会有了什么‘程墨’‘房稿’?学生照着书前的牌记找到二酉堂,问他哪里盗來的文章,嚷着要告官,那想那书坊主人不住冷笑,将张溥的序文晃一晃,反要告学生扳污好人。学生怒冲冲赶到江苏会馆,便想大兴问罪之师,谁想那个小贼到周阁老府上拜师去了。学生有心闯堂,又恐官位卑贱,就连夜找老先生请教來了。”饶是过了大半日,李明睿此番提及,兀自难掩满脸的怒气。
“看來你是要我助拳闯府了?”徐光启淡然一笑。李明睿不想他出言如此直白,局促道:“这、这……老先生德高望隆,身居礼部清要之职,自然容不得这些苟且之事。”
“虚中,你已过天命之年,我也年届古稀了,照理说也该看开些,不必斤斤于锱铢之较了,万事只求心安,何论那些浮名?他们年轻气盛,正是睥睨万物之时,想也不是眼里沒有你,沒有师道尊严,沒有礼法,不过一时失智,难免虑事不周,你身居师位,何必与他们一般计较?如此反降低了自家身份。君子以德服人,依我看,还是且忍下这口气为好,就是沒有你的序文,吴伟业出自你的考房,哪个也抹不掉!若他们不知反躬自省,士林物议,人心公道,也饶不过。你说如此可好?”徐光启不急不躁,侃侃道來,见识果有超人之处。
李明睿虽暗自佩服,终究心有不甘,还要争辩,徐光启摇手阻止道:“张溥文名早著,出入经史,学问淹博,此次殿试所作的策论笔力雄健,纵横通达,确是百年罕见的奇才。我听说他幼年为学极苦,前代先贤的高文佳什随抄随焚,不下七遍之多,自名其斋为七录。吴伟业在其门下受业十载,二人朝夕厮守,师弟之情不是我们这些房师、座主可比的。他尊张溥是发乎情,尊你是据于礼,其实本无二致。再说,他又是你的世侄,若争执起來,日后你如何面对故人?”
几句话触动了李明睿,他忆起往事,想着当年捐馆兵部尚书王在晋府上,一时负气,不辞而别。正是隆冬季节,朔风寒雪,孑然一人,缊袍敝衣,身无长物,仓促之间,积攒的几两馆俸也未及带上,若不是吴琨追赶着送上十两纹银,怕是早已冻馁而死。想到此处,他长长叹了口气,自语道:“蕴玉兄,我本欠你太多,不想为难你儿子,只是这口气真难下咽啊!”
徐光启说道:“你宽恕他,良心不宽恕他。他二人如此妄逞意气,终非正大之途。若要成就一番事业,此等习气不及早根除,一切都是痴想,都是镜花水月。”李明睿点头称是,心头的怨气消了许多。
过了几日,张溥以文名素著,经廷推馆选做了翰林院庶吉士,吴伟业依例授了翰林院编修,二人亲到李明睿的私宅请罪,又与陈子龙拜谒了徐光启,执弟子礼,请他居中调和,此事暂时搁在一边。会是什么人将书册偷偷送到门口,以此挑拨李明睿的火气,张溥与吴昌时思索多日,虽找不出丝毫的证据,倒也理出些头绪,隐隐觉得此事必与温体仁、薛国观有关,不可大意。
不久,吴昌时应聘入周府做了幕僚,周 之 夔 授 苏 州 府 推 官 、 刘 士 斗 授 太 仓 州 知 州 ,陈子龙春闱失意,打算与周、刘二人结伴南归。张溥联络复社高中的社员吴伟业、杨 以 任 、夏曰瑚、马 世 奇 、 管 正 传 几人给他三人饯行,酒筵就设在离翰林院不远正阳门外的查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京城九门当中规制最高的一座。正阳门至大明门前有一个正方形的宽阔场地,四周用石栏杆围绕,便是热闹的棋盘街,又称天街。街的东西两侧便是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通正司、锦衣卫、翰林院、太医院等官府衙署。正阳门以南,则是居民稠密、市井繁华的商贾之地,作坊、戏园、茶楼、酒肆等棚房鳞次栉比,百货云集。
日色向晚,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上染得一片橙红。散班后,张溥与吴伟业将公服换下,除了翰林院,步行穿过棋盘街。此时已是初夏天气,南面的天桥一带河汊交错,碧波荡漾,夹岸的杨柳新绿乍吐,一片片毛绒绒的柳絮在空中飘浮飞动,北京的春色又足了几分。白天那些打拳﹑卖艺﹑说书﹑唱曲的江湖人物都已收了场子,那些茶肆﹑酒楼灯笼高挂,笑语喧哗,人流涌动,煎炒烹炸的香味随风缭绕,极是诱人。二人在人群中挤了半天,才來到查楼,早有伙计笑嘻嘻迎上來,朝楼上的雅座高唱一声:“贵客來啦----楼上伺候着!”
张溥、吴伟业拾级上楼,见人已到齐了。大伙儿起身寒暄,推让着安排座位,周 之 夔 、 刘 士 斗 二人力主陈子龙坐了首席。雅座单间來的多是有权有钱的主儿,不用掌柜吩咐,那伙计见惯了各色场面,阅人又多,极是伶俐,沏上香茶,穿梭似地來回忙个不住,小心伺候。一盏茶的工夫,酒菜流水般端上來,登时满屋子香气扑鼻。张溥举杯道:“今日卧子南归,亦足、瞻甫二位放任苏州府为官,今日略备水酒,聊表心意。”他见陈子龙听到南归二字,面色赧然,知道他此科落榜愧对家人,笑道:“卧子,你的文章火候到了,此次未中想是老天教你回去多尽些孝心,四年后的甲戌科好中个头名状元。”
陈子龙生性旷达,只是他父亲死得早,全仗老母抚养,娶妻生女,此科北闱不中,不免觉得羞见高堂,心思给张溥道破,只得将烦恼抛在脑后,将酒干了,叹道:“我今科不中也是意料之事。”
吴伟业与他订交最久,二人情同手足,听他叹息,以为放不下胸中的块垒,调笑道:“卧子兄什么时候学得占卜算卦之术?兄台向來是个不服输的,今日怎的如此沮丧信命了?”
“只怪我命数不好。”陈子龙越发地长叹,众人一齐放下杯子。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