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41节

光,使出了浑身解数,动用了他在银行界的全部关系,居然张罗出了十来万 元之多。梅兰芳转忧为喜,齐如山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一九三○年二月,梅兰芳再三感谢了朋友们的好意之后,挥手道别,终 于踏上了开往美国的“加拿大皇后”号巨轮。

来自中国的文化使节 一九三○年二月十六日,梅兰芳在纽约百老汇进行了首场演出。 还未看到演出的人们,先被剧场内外浓重的异国情调深深地吸引住了。

剧场门前,满挂宫灯,堂内全场也挂满了纱灯,身穿中式服装的招待员穿梭 其间,使剧场内外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辉煌灿烂的东方景象。

舞台也被修饰了一番。第一层幕布仍用该剧场原来的旧幕,第二层则被 换成了中国式的红缎幕;再往里,第三层是两根中国戏台式的外檐龙柱,上 挂一副对联:

四方王会夙具威仪,五千年文物雍容,茂启元音辉此日。 三世伶官早扬俊采,九万里舟轺历聘,全凭雅乐畅宗风。第四层是天花

板式的垂檐;第五层是旧式宫灯四对;最里面的第六层就是旧式戏台了。隔 扇、门帘、台帐,两边也有同样的隔扇,镂刻窗眼,糊上薄纱。乐队就在隔

扇的后面。因为舞台后方光线很暗,所以乐师们对台上角色动作看得很清楚, 但台下却看不见音乐师。台上的桌椅,都是特制的,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

演出的程序是:开演之前先由张彭春先生用英文作一总说明,将中国剧 的组织、特点、风格以及一切动作所代表的意义等介绍给美国观众。然后,

在每一出具体剧目演出前,再由杨秀女士用英文对剧目的情节、历史、要点

以及举动等进行事先说明,接着,再进行演出。 针对第一天的演出中有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张彭春博士在第二天演出

前,专门进行了戏剧性的强调:“中国京剧是古典戏剧的精华,只有最聪明 而有修养者才能欣赏。愚蠢者听不懂,他们是难以久坐的。”这一招真灵,

演出效果比之第一天出奇地好。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散戏 后征求他们的意见,都异口同声地说:“很好,很好!好极了!”大概是谁

也不愿戴上一顶愚蠢的帽子。

三天之后,两个星期的戏票被预售一空,后来又不得不在国家剧院续演 了三个星期。

离开纽约,梅兰芳一行人来到芝加哥,在公主戏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演 出。结束后,又到了美籍华人的密集居住区——旧金山,先在提瓦利戏院试

验演出了一天,再移至自由剧院演出了五天,最后,在科皮陀儿戏院演出了 七天。接着,他们到了洛杉矶,在联音戏院演出了十二天。然后乘船赴夏威

夷,在自由剧院演出了十二天。

半年多的访问演出期间,无论梅兰芳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的盛大欢 迎和热情接待。在他们的眼里,梅兰芳不仅是中国戏曲的化身,更重要的,

是中国文化的使节。对于第一次踏上美国大陆的中国戏曲代表团,政界、学 界、商界以及一切社会有关力量,都竭心尽力地竞相表示了他们的热情。

到达纽约的当天,就有两位女士——都是纽约社交界的领袖人物——同 时举行茶会,为梅兰芳一行接风。一家茶会所约的人大多是学者、批评家、

新闻记者、大资本家等,一共一百多位,另一家茶会的客人则都是戏剧界、 美术界、新闻界中人,大约有六七十位。盛情难却,梅兰芳等人只好两边都

到,才得以应酬下来。

接着,纽约的音乐学会也开了一个大型茶话会,欢迎梅兰芳到美国演出。 到会的都是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等,共二百多人。茶话会上,还特别预 备了中国茶点。

梅兰芳到达纽约之后,当时中国驻美大使伍朝枢也开始忙了起来,很多 政界要人的电话纷纭而至,内容相同:打听梅兰芳的消息,并希望看到梅兰

芳的演出。于是,伍朝枢便特约梅兰芳到华盛顿演一场戏。那天晚上,国务 院的全体官员,各国大使以及地方官僚,一共五百余人,都前来观看。演完

戏后,伍大使介绍梅兰芳与大家一一握手。人们的情绪极其热烈。

除了政界、艺术界外,纽约商界也赶来凑热闹。几家大商店派人来商量, 想借梅兰芳的行头在商店的玻璃橱窗里陈列几天。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后,那

些商店的橱窗前果然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围看者络绎不绝。

就在那几天里,纽约一家大花厂的经理找到梅兰芳说:“我们厂出了一 种新花,还没有起名字。我想把它叫做‘梅兰芳花’,一来作梅君到纽约的

纪念,二来我们厂里可以借这个机会宣传——使人容易注意。梅君愿意答应 吗?”梅兰芳立刻就答应下来。那位经理特别高兴,让梅兰芳和花在一起照

了一张像,到各处去宣传,果然全市轰动。

几天之后,“鲜花展览会”开幕,他特意请梅兰芳等人去参观。一进会 场,就像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花卉烂漫如锦,争奇斗艳。远远

望见一群人挤在一处,围观着什么。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这位经理的杰作—

—吸引了人们目光的,是和花摆在一处的梅兰芳的照片,和这位经理精心撰 写的一大篇说明。

纽约社交界重要人物之一的沃佛兰女士,在梅兰芳演出的前三个星期 中,一共看了十六场。演出结束后,她请梅兰芳等人到她家吃饭。她家坐落

在纽约市外河边上,占地约有二百多亩,里面装饰得像一个大花园。那天共 请了三十多位陪客,都是纽约各界的知名人士。主人对梅兰芳的光临非常高

兴,想留下一点纪念。当得知梅兰芳那年三十六岁时,便特意买了三十六株 梅树,在园子里另开了一块地,请梅兰芳破土,当天栽种,并将这片梅林命

名为“梅兰芳花园”。

一位旅居巴黎的罗马尼亚老画家,曾为数国的君主、皇后画过像,在国 际画坛享有盛誉。梅兰芳在纽约演出时,他也恰巧来到纽约展览自己的作品。

看了梅兰芳的几次演出后,他找到梅兰芳说:“我在巴黎的时候,就常常听 说您的大名,那时候总想怎么才能和您见一面呢?恰巧我们在同时到纽约

了。我连着看了您的两回戏,才知道您的艺术实在高超,真可以称得起是世 界的大艺术家。我很想为您画一张像——绝不要报酬,希望梅君答应我。因

为这张画于我于梅君都有益处。为什么说都有益处呢?一则我这张画绝不 卖,将来回到巴黎时,把它捐到法国国家美术馆,我想这于梅君将来到巴黎

演戏时,一定有点影响;二则将来我准备到东南亚游历一次,我若能把这像 制成印刷品,作为宣传,一定于我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我希望梅君牺牲四五

个钟头的时间,容我画一张。”
首节 上一节 41/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