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40节

在演出的场次安排上,开始计划每晚演三出。后来张彭春提议:“恐怕 每晚得有四出才好,为的是变化观客的眼光,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厌倦。可是

戏码一多,时候太久了,怎么好呢?能不能把梅君的各种舞抽出来,单演一 场?那样时间不过几分钟,观客的精神,就觉得活动多了。”

为求变化,张彭春和齐如山一道,将梅兰芳的各类舞蹈从诸多戏目中抽

取出来,重新编排了一番,从整体上组成了婀娜多姿的东方歌舞系列······ 在每场演出戏单的安排上,张彭春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外国人对中

国戏的要求,希望看到传统的东西,因此必须选择他们能够理解的故事。中 国戏的表演手法唱、念、做、打,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外国人虽不懂中国语

言,但如果表情动作做得好,就可以使他们了解剧情。每次演出要多样化, 如同一桌菜肴具备不同的色、香、味。才能引人入胜。我主张以传统戏为主,

武打古装为片断,服装、化装要搭配。帔、褶、蟒、靠、厚底靴、长胡子、 大头、贴片、彩鞋、花脸、净脸等,要注意色彩图案的和谐。”

在大家的协商下,最终选定了三个戏单: 一、《汾河湾》、《青石山》、“剑舞”、《刺虎》。 二、《贵妃醉酒》、《芦花荡》、“羽舞”、《打渔杀家》。

三、《汾河湾》、《青石山》、《霸王别姬》、“杯盘舞”。 这些剧目的故事、扮相、色彩都是经过了反复搭配、推敲而定的,充分

体现了张彭春关于故事、化装、穿戴、色彩的多样化原则。 实践证明,这三张戏单的安排极其科学而正确。

不仅如此,张彭春根据美国人严格的时间概念,还将每一出戏的演出长

度,进行了准确的时间规定。《汾河湾》二十七分钟,《青石山》九分钟,

《红线盗盒》中的剑舞五分钟,《刺虎》三十一分钟······时间的准确使美国 人感到十分惊讶。

后来出版的《缀玉轩游美杂录》中,曾录有《申报》一九三○年三月二 十九日对梅兰芳在纽约演出实况的报导,其中对张彭春的贡献进行了高度的

评价:“······此次登台,戏目均由张彭春先生排定,张君对于剧学确有深切 研究,尤能了解观众心理。每晚准九点开演,至十一点钟止。张彭春先生司

幕,时刻之准,为美国剧院所不常见。······所演各剧,均注重表情,经张先 生导演多次,并担任舞台监督指挥如意,热情可佩。”

剧目定下来后,齐如山负责编印了《梅兰芳歌曲谱》,将梅兰芳的主要 唱段用五线谱显示出来,以便美国人了解。其具体的工作是,先请徐兰沅、

马宝明二人把各戏的唱腔写出中国传统的宫尺谱来,然后,再由刘天华翻为 五线谱。

按照西方人的习惯,齐如山进一步编印了戏剧说明书。先将一出戏的基 本梗概写出,再指明要上演的这出戏是全剧的哪一段,然后,再把每场的情 节描绘出来。

此外,还准备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烧制了几十件瓷器,每件 上面都印有梅兰芳的标志:一枝梅花和一枝兰花,并印有梅兰芳本人的照片;

笔墨以及文房四宝上都刻有梅兰芳的名字及照片;所带的每一幅手绣上也都 绣上了“梅兰芳”三个字;他们还准备了一百多张戏剧图画,梅兰芳自己也

画了二百多张写意花卉;一百多把梅兰芳亲手绘制扇面的扇子,以及五六千 张梅兰芳的演出剧照。

一切准备就绪,只差路费的筹措了。 一文钱也能难倒一个壮汉子,更何况是十万巨款。本来,司徒雷登先生

答应,以他的名义代借五万元,同人等再承担五万元,想必不成问题。谁知 中间出现了某种差错,而没有办成。万般无奈,齐如山只好找到了当时的教 育次长李石曾。

李石曾是齐家的亲戚,也是齐如山父亲最得意的门生。当齐如山请他在

经济上帮助梅兰芳出国之行时,他的回答极其简单:“若梅君以营业的性质 出去,为自己图利,则无忙可帮。倘为沟通文化,则一定帮忙。而且,有多

大力量,使多大力量。”

齐如山一听有门儿,便急忙把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对他诉说了一番,并 把他写的《中国剧之组织》的草稿及所画的二百多条宣传品拿给他看。

李石曾看过之后,开始询问起来:“款项还差多少?”

“整个的旅费一文钱还没有呢!”

“梅兰芳自己可以拿出多少来?”

“他为这件事情,诸如各方接洽,招待外宾,在美国的宣传,以至改制 行头,添置箱笼,整个到美国用的舞台布景等等,已经花去四五万元,连我

七零八碎,也添上了四五千元。我家中之钱固无多,他也实在无法再垫款了。”

“旋费共须若干?”

“我们出国,大约不过二十一二人。至于应用船价多少,我实不知。但 知此者很多,可随便一问朋友,必有洞晓者。”

李石曾最后说:“容我计划计划。” 第二天,李石曾找到齐如山,说他要在齐化门大街一家住宅里请客,请

的都是银行界要人。他要齐如山把所画物品全都带去,提前陈列起来。 客人们进门之后,一下子就被图画吸引住了,纷纷赞叹起来。于是,大

家商量了这样一个主意:每人出五千元,作为入股,将来如果演出有盈利, 就先还此款,如果赔钱,就不用还了。

五万元的款项终于有了着落。其余的五万元,由钱新之、冯耿光、吴震 修等人在上海代为筹集。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下旬,梅兰芳一行二十一人,佩带着临行前赶制的徽 章,高举着特制的团体的旗帜,离开了北平向美国进发。

没想到了上海之后,又遇到了麻烦。 动身之前的两三天内,连续接到了美国的几个电报,内容一样。大意是:

“美国目前发生了金融恐慌,市面太坏,美金价一天比一天高。如果还想来 美国演出,十万元之外,非再多筹几万不可。

梅兰芳的一两位好友出于担心,出来劝阻梅兰芳的美国之行。 梅兰芳不为所动。他说:“我花了好几万块钱,还是小事。离开北平之

前,亲戚、朋友、学界、政界、整个的市政府,都来给我饯行,送我出国。 我若不去,只有跳黄浦江,没有脸再回北平。”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那两位朋友见梅兰芳意志坚决,便不再开口。这时,梅兰芳的好友冯耿
首节 上一节 40/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