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43节

梅兰芳刚坐下,一位穿着深色服装、身材不胖不瘦、修短合度、神采奕 奕的壮年人朝他走了过来。梅兰芳看着他,觉得似曾相识,可又记不起来在

什么地方见过。正在回想中,经理站起来向他介绍说:“这就是卓别林先生。” 又对卓别林说:“这是梅兰芳先生。”两位国际知名的大艺术家的手紧紧地

握在了一起。

“我早就听到你的名字,今日可称幸会。啊!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卓 别林首先发话。梅兰芳也应声答道:“十几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见你,你的

手杖、礼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刚才看见你,我简直认不出来,因 为你的翩翩风度,和银幕上幽默滑稽的样子,判若两人了。”卓别林说:“我

还没有看过你的戏,但明天就可以从舞台上看到最能代表中国戏剧、享有世 界声誉的天才演员的演出了。”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很是投机。卓别林告诉梅兰芳,他早年也是 舞台演员,后来才投身电影界。他对中国戏中的丑角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兴

趣。梅兰芳向他简单地介绍了中国戏剧中丑角的一些情况:“中国戏里的丑 角,也是很重要的,悲剧里少不了他。可惜这次带来的节目当中,这类角色

不多,所以剧团没有约请著名的丑角同来,只有《打渔杀家》里有一个替恶 霸保镖的教师爷,是用丑角扮演的。”

那天晚上,梅兰芳还与卓别林合影留念。 几天之后,好莱坞电影界为梅兰芳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电影界的巨星

大腕们一个个西服革履地提前到会,而卓别林先生却是在欢迎会开始以后才 匆匆赶到的,而且穿着便服,也没系领带。但是他一到场,立刻引起了全场

的注意。很多人指指点点:“卓别林来了!”不少人还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从此以后,梅兰芳就和卓别林成为好朋友。

在西方评论者眼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剧评家对梅兰芳以及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戏曲的评 论。需要在此事先指出的是,本节不得不大段引用他们的言论来说明这一有

意义的问题。因而造成文字的呆板枯燥,读者诸君如若不感兴趣,自然可以 一翻而过。

美国不愧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这块丰厚而肥沃的土地,不仅养育了无数 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也培植了数以百千计的头脑敏锐而见解深刻的艺术评论

家。斯达克·扬就是其中很有影响的一位。作为有造诣的戏剧和艺术评论家, 他一般不轻易撰写文章。然而,面对梅兰芳的表演,他却忍不住了。他认为,

作为一个个体演员来说,梅兰芳所具有的素质是极其优秀的。他说:“在我 们听来,他的音乐尽管多么陌生,他的嗓音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媒介,却显

然表达了一种了不起的柔和、响亮而富有戏剧性的音色;他那种控制肌肉的 能力基于舞蹈和杂技的训练,是卓越非凡的;面部表情准确而且提炼到我们

在优美的京剧中所见到的那种谨严而纯净的地步;两只眼睛比一般中国人的 稍大些而极富表情;两只出名的手十分纤细,而且在他那种艺术的传统和复

杂的动作应用中,受到严格的训练。他中等身材,鹅蛋脸,作为他许多身段 的枢纽的腰部柔软而结实,受过彻底的锻炼。他在台上对于周围的活动是那

样明显地相应配合,并且对于观众的反应也是那样几乎不可思议的敏感,以 致这种神经上的协调成为他的魅力的主要根源之一。”

斯达克·扬的评论,极有见地。天赋固然是一个成功演员的重要条件, 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和所有的成功者一样,梅兰芳的成功中所蕴涵的,更

多的是辛勤的汗水。如果说,他嗓子的音色,稍大一些的眼睛,以及纤细的 手指是天生的话,那么,他那种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细腻而准确的面部表

情,以及对于观众敏感的神经反应等,则纯粹来自后天的锻炼了。而文章中 专门提到、并极为欣赏的鹅蛋脸,就更是化装术的产物了。斯达克·扬不仅

对梅兰芳的天赋、化装术和表演技巧表示了由衷的钦佩,而且准确深刻地高 度评价了梅兰芳在改革创新方面对中国戏曲所作出的贡献。他说:“梅兰芳

拥有四百个剧目。他对中国艺术有很深刻的研究,促使戏剧、音乐和舞蹈中 许多古老形式得以复兴,而且通过他的机智和天赋,把它们同他祖国的现代

戏剧艺术相结合,例如,他把中国古典舞蹈配以近代音乐。他把中国传统中 迄今分为不同行当的闺门旦和花旦的表演风格相结合,而且得心应手地从这

两者之中汲取精华,以这种融合灵活地丰富和扩大了他所刻画的人物的形 象。他创建了一个流派或者一种传统,其中包括戏剧、服装、音乐、现实主

义、风格、道白和歌唱等等因素在内。”作为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外国人, 能对中国剧坛以及京剧的情形如此熟悉,并对之做出准确的艺术品评,实在

难能可贵。还有很多文章从各方面评论了梅兰芳的艺术。例如另一评论家约 翰·梅逊·布朗也撰文盛赞梅兰芳的表演风格:“你不需要花多大功夫就能

认识到梅兰芳是一位多么罕见的风格大师,他作为一名演员,天赋是多么的 非凡。他以变化多端的表演方式揭示他那炉火纯青的艺术,这表现在他所完

成的各种手势的方式上,表现在他用极其优美的手势摆弄行头而出现每个新 位置时手指的细纤的姿势上,表现在他运罔身躯的准确性上,同时也表现在

他的一切行动都显然流露出美丽的图案上。”

乔治·瓦伦则具体评论了梅兰芳在《春香闹学》一剧中的表演:“他在

这出精巧的喜剧里扮演一个活泼顽皮的侍女,进一步证实他对自己的表演艺 术所掌握的高深程度。他的脸流露出各种不同的表情,每一瞬间的感情,每

一个动作,每一瞥都蕴藏着涵义,真值得加以研究。人们忘记了这是一个男 人在刻画一个姑娘的性格,所表现的妇女心情和动作可说是惟妙惟肖。”

还有一些人从舞蹈动作和表情、节奏等方面探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成 就。例如著名舞蹈评论家威廉·鲍里索先生指出:“对我来说,梅兰芳首先

是个舞蹈家,在这方面我毫不怀疑地把他列入最有成就的舞蹈家的行列 中······我在看他表演《红线盗盒》的剑舞时,冷静地思考到他的舞蹈已经达

到一种最高的境界。”

更多的戏剧家、研究者和艺术评论家则是通过梅兰芳的精湛表演,发现 了一种他们从来也没有接触过的古老而又新奇的东方剧种——京剧。这种戏

剧形式,不仅向他们展示着它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貌,而且成为他们反观自 身戏剧的一个横向坐标和参照系。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罗伯特·里特尔论述了梅兰芳的表演所体现出来的,截然不同于他们戏 剧的特点和风格:“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三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

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演员、歌唱家和舞蹈家三位一体,结合得那样紧密无 间,你简直看不出这三种艺术相互之间存在什么界限;这在京剧里确实是浑
首节 上一节 43/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