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78节

拉一下,更有意思。”一位同志介绍说:“这两位是我们的炊事员牟绍东、 王占元同志,他们都会拉。”牟、王两位战士扭捏起来:“怕我们托不好你

们的腔。”梅兰芳和蔼地说:“不要紧,我们会凑合你们的。”

清唱晚会开始了。马连良首先唱了《马鞍山》和《三娘教子》中的片段, 周信芳唱了《四进士》,惯拿笔杆子的老舍也来自告奋勇:“我来给你们换

换胃口,来一段《钓金龟》吧。”

老舍唱完,梅兰芳主动问要为自己伴奏的炊事员:“您喜欢拉哪出?” 牟绍东既兴奋又紧张,点了自己最熟悉的《玉堂春》选段。在一旁的老舍先

生笑了起来:“小牟真会点戏,这出戏梅先生在舞台上已经几十年不动了。 今天我们也借这个机会过过瘾。”于是,在大家的注目下,梅兰芳一板一眼

地唱了起来。唱完后,他满意地拍着牟绍东、王占元的肩膀说:“行!我们 配合得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直到这时,炊事员一直吊着的心才算最后放下, 咧开嘴笑了。

压后阵的是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钩。不等人们点,他先从长衫口袋里掏出 两块铜片,说了几段轻松有趣的小段子,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齐叫:“再来

一段《武松打虎》吧!”高元钧顿时精神抖擞,就在两张床中间很窄的方寸 之地上,眉飞色舞、拳打脚踢地表演了武二哥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那段拿手杰 作。

清唱会的乐声引来了更多的观众,门外空地上站满了志愿军战士,看上 去黑压压的一片。他们聚精会神地细细欣赏着来自祖国的歌声。有的人用手

拍着板,有的人还轻轻地跟着调子哼着腔。大家都说:“像这样的清唱晚会, 比看舞台上的表演还要难得啊!”

第二天,老炊事员牟绍东拿着一本纪念册来找梅兰芳:“昨天晚上的事, 我永远忘不了。请你给我写几句话在上面,做个纪念吧。”梅兰芳满足了这

位志愿军战士的心愿。他的留言是这样写的:“《玉堂春》我有十几年没有 在舞台上表演了,你这次替我拉这个戏,真是值得我纪念的一件事。”

一九五五年四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 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大会向梅兰芳、周信芳颁发了 奖状。

会上,梅兰芳向到会的各位来宾致答谢词,题目是《为着人民、为着祖 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会场上空,久久回荡着梅兰芳那激动 的声音:

“主席,各位首长,各位同志: 我今天首先要向党和毛主席致最崇高的敬礼,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亲爱的同志们致衷心的谢意。 没有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没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我们是不可能有今

天这样隆重的纪念会的。今天这个纪念会不独是我个人和周信芳先生的光 荣,也是我们全中国戏曲工作者最大的光荣。”在这次发言中,梅兰芳回顾

了自己从学戏开始,直至目前的舞台生活中各个阶段的收获和体会,并着重 谈到解放几年来,他在党的教育和新生活的启发下所产生的感受。他诚恳地

讲述道:“在旧社会,我辛辛苦苦地演了几十年的戏,虽然在艺术上有过一 些成就,但服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却是模糊的。解放以后,我学习了毛主

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懂得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 道理。明确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从我

国大陆解放到今天,虽然只有五个年头,五年多的时间不算长,可是在我六 十年的生命史上却是最宝贵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无论在政治上、艺

术上,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最后,梅兰芳激动地说:“综合我 五十年来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

句话: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从事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 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进行自我批评,

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灿烂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会上,梅兰芳 还与周信芳合作演出了《打渔杀家》,以答谢到会的各位来宾。

故乡的召唤

深夜,南京一家饭店的客房里。一盏不是很亮的台灯下,梅兰芳正在仔 细地阅读着一封信。这是一九五六年的三月上旬。梅兰芳率领他的剧团,刚

刚结束了在南京的演出,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北京去。作为一位著名演员, 梅兰芳平日里收到的信,都是成捆成扎的。什么人的信能使此时此刻的梅兰

芳显得如此不安,如此兴奋,又如此紧张呢。只见他持信的双手在微微地颤 抖,念信的嘴唇在轻轻蠕动,两只眼睛在薄薄的信纸上浏览了一遍又一遍······

信函来自江苏省泰州市,也就是以前的泰州县。对梅兰芳来说,这是一 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说它陌生,是因为梅兰芳的足迹,从来也没到过那

里。而说它熟悉,是因为梅兰芳从小就从祖母嘴里,知道那是他祖父,也是

他父亲,乃至他自己所来自的地方,那是梅家的故土。 梅兰芳一直记得祖母对他讲的有关故乡的那段往事:“你曾祖在泰州城

里,开了一个小铺子,仿佛是卖木头雕的各种人物和佛像的。他有三个儿子,

你祖父是老大,八岁就给了江家做义子。江老头子在苏州,没有儿子。起初 待你祖父很好,后来娶了一个继室,也生了儿子,她就把你祖父当作眼中钉 了。

“后来,有一种专买小孩子去学戏的人贩子到了苏州······你祖父十一岁 就从这贩子手里转卖给福盛班做徒弟,从此走上了学艺的道路。

“从他满师出来自立门户以后,马上就派人去到家乡,接你曾祖父来同 住。谁知道他离家太久了,家也不晓得搬到哪里去了。所以你祖父到死也没

有找着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

从那时起,梅兰芳便暗暗地下了决心:长大后,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完 成祖父的夙愿,回家乡寻找亲人。后来他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他仍没能实

现这一愿望。他常常向孩子们提起梅家的祖籍,反过来,孩子们的一再追问, 又使梅兰芳的这种愿望越发迫切。他对孩子们说:“虽然在老家还没有找到

我们的本家亲属,但是我们的祖先是泰州人,这是无疑的,将来如有机会, 我要亲自去家乡寻访的。”

现在,却有一封来自家乡的信找到了梅兰芳。 写信的人是梅秀冬先生。在信中,他说他是梅兰芳的本家大哥,并希望

梅兰芳能借在南京演出的机会到家乡泰州来认亲。 这封信来得恰是时候,梅兰芳真是喜出望外。难道说几十年来祖辈与家

乡泰州断了的线,今天又要重新连接上了吗? 梅兰芳很快做出了决定:剧团暂不返京,随自己由南京转道去泰州。日

程安排是认亲、访问和演出。 当梅兰芳夫妇和儿子梅葆玖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入泰州市区时,闻讯而来

的父老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站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梅兰芳这位衣 锦荣归的游子,并争先恐后地以一睹梅兰芳的真面目为快。
首节 上一节 78/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