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曹雪芹 第175节
“噢!龄哥有下落了!好!好!”雪芹看信:“风雨之夕京中作别,一路南来东躲西藏,先到山东后到安徽,最后还是回到江宁,故地重游,总有故人相助。然为防万一我已改名陈三善。北京只恐近期不能去了。使人赴京托上一书,如蒙垂念可请来人带来片纸,以慰悬思,以安遥念。云泥两隐知名不具。”
孟班主说:“来人明早回南,给他写封回信吧,纸笔墨砚咱都现成。”
“好好,我还想求他到两江总督衙门,打听打听我表大伯李鼎跟嫣梅表妹的下落,他们都认识,挺熟的。”雪芹说完提笔修书。
十三龄站在两江总督府门前,跟门房的人正在打听李家伯侄。
门房的人跟他摇摇手:“我是新来的,没听说府里有这么两位,你找个不碍事儿的地方多等会儿,等老人儿出来再问问。”
“是是。”十三龄出离府门外,找了个墙角等着。先站着,后来蹲着,日已西斜,他索性坐在地上死等。
好不容易出来一位面善的老者,十三龄急忙迎上去请安。
老者看了看不认识:“小伙子,有事儿吗?”
“我跟您打听个人,当年苏州织造李煦李老爷的大公子……”
“李鼎,对不对?”
“对对!”十三龄喜出望外:“他还有个侄女……”
“叫嫣梅。”
“对极了,对极了,他们还在府里吗?”
“嘿,你要是跟别人打听,他们八成不知道,这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李先生是位清客师爷,自然知道的人不多……”
“是是。”
“那位嫣梅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更没人知道啦!”
“是是,请教老伯伯,他们伯侄,如今还在府里吧?”
“不知道了。”
“哎?说了这么半天,说得这么热闹,敢情您也不知道啊!这,这不是……”
“小伙子,你别着急,不单我不知道,连我们两江总督尹大人都不知道啊!”
“那,那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啦,这爷儿俩忽然之间来了个不辞而别,下落不明了!竟顾了说话啦,我还得买块臭豆腐去哪。”老者恭恭手走了。
十三龄自己走到大街上,他心里想:“这爷儿俩怎么会不辞而别,下落不明了呢?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这件事还真让十三龄猜着了,那是三年前一个秋天的晚上,尹大人一位亲信师爷,来到李鼎的住所,相见之下李鼎心里一动,想来他找我必然有事,可是表面上还是很客气,什么降贵纡尊、蓬荜增辉了,说了一大套的客气话,嫣梅不便在座,躲进里间屋回避了。
李鼎跟这位师爷寒暄过后,师爷才说出来意:“尹大人几次想亲自跟您说,又碍于出口。”
“什么事儿这么不好说呢?”李鼎奇怪。
“尹大人的爱女有一只碧玉麒麟锁,据尹夫人的大丫头银红说,令侄女也有一只。”
“不错,不错。”李鼎点头:“不过,尹大人的意思是?……”
“尹大人很想配成一对,他知道乾隆爷最喜文玩古物,不久南巡正好献上,以博龙颜之悦呀!”
这时嫣梅把门帘掀起一条缝儿,向李鼎摆摆手。
这使李鼎一时不好回答:“呃,呃……这件事容我和小女商议商议如何?”
“那好,那好。至于价值嘛,李师爷自管放心。”
“那是,那是。”李鼎送走了那位师爷。
嫣梅从里间屋走了出来,李鼎迎上去问:“怎么样?”
“不卖。”
“不卖?可怎么跟尹大人交代呢?咱们的衣食住行全在府里,况且咱们这次来江南,全凭尹大人的庇护……”
“大爷,您别说了,这些往事我都没忘,但则是,当年表哥赠锁之时,一口鲜血喷在锁上,这是什么样的深情、什么样的厚意,大爷,我相信您不会不明白。如今这锁纹之中,尚且留有表兄的血痕。大爷!这锁能卖吗?能用表兄的血迹,换取尹大人的高官厚禄吗?能用表兄的血迹换取帝王的欢心吗?他年如能和表兄重逢,大爷,您又怎么跟我表兄交代?我又以何言答对呢?”
孟班主说:“来人明早回南,给他写封回信吧,纸笔墨砚咱都现成。”
“好好,我还想求他到两江总督衙门,打听打听我表大伯李鼎跟嫣梅表妹的下落,他们都认识,挺熟的。”雪芹说完提笔修书。
十三龄站在两江总督府门前,跟门房的人正在打听李家伯侄。
门房的人跟他摇摇手:“我是新来的,没听说府里有这么两位,你找个不碍事儿的地方多等会儿,等老人儿出来再问问。”
“是是。”十三龄出离府门外,找了个墙角等着。先站着,后来蹲着,日已西斜,他索性坐在地上死等。
好不容易出来一位面善的老者,十三龄急忙迎上去请安。
老者看了看不认识:“小伙子,有事儿吗?”
“我跟您打听个人,当年苏州织造李煦李老爷的大公子……”
“李鼎,对不对?”
“对对!”十三龄喜出望外:“他还有个侄女……”
“叫嫣梅。”
“对极了,对极了,他们还在府里吗?”
“嘿,你要是跟别人打听,他们八成不知道,这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李先生是位清客师爷,自然知道的人不多……”
“是是。”
“那位嫣梅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更没人知道啦!”
“是是,请教老伯伯,他们伯侄,如今还在府里吧?”
“不知道了。”
“哎?说了这么半天,说得这么热闹,敢情您也不知道啊!这,这不是……”
“小伙子,你别着急,不单我不知道,连我们两江总督尹大人都不知道啊!”
“那,那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啦,这爷儿俩忽然之间来了个不辞而别,下落不明了!竟顾了说话啦,我还得买块臭豆腐去哪。”老者恭恭手走了。
十三龄自己走到大街上,他心里想:“这爷儿俩怎么会不辞而别,下落不明了呢?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这件事还真让十三龄猜着了,那是三年前一个秋天的晚上,尹大人一位亲信师爷,来到李鼎的住所,相见之下李鼎心里一动,想来他找我必然有事,可是表面上还是很客气,什么降贵纡尊、蓬荜增辉了,说了一大套的客气话,嫣梅不便在座,躲进里间屋回避了。
李鼎跟这位师爷寒暄过后,师爷才说出来意:“尹大人几次想亲自跟您说,又碍于出口。”
“什么事儿这么不好说呢?”李鼎奇怪。
“尹大人的爱女有一只碧玉麒麟锁,据尹夫人的大丫头银红说,令侄女也有一只。”
“不错,不错。”李鼎点头:“不过,尹大人的意思是?……”
“尹大人很想配成一对,他知道乾隆爷最喜文玩古物,不久南巡正好献上,以博龙颜之悦呀!”
这时嫣梅把门帘掀起一条缝儿,向李鼎摆摆手。
这使李鼎一时不好回答:“呃,呃……这件事容我和小女商议商议如何?”
“那好,那好。至于价值嘛,李师爷自管放心。”
“那是,那是。”李鼎送走了那位师爷。
嫣梅从里间屋走了出来,李鼎迎上去问:“怎么样?”
“不卖。”
“不卖?可怎么跟尹大人交代呢?咱们的衣食住行全在府里,况且咱们这次来江南,全凭尹大人的庇护……”
“大爷,您别说了,这些往事我都没忘,但则是,当年表哥赠锁之时,一口鲜血喷在锁上,这是什么样的深情、什么样的厚意,大爷,我相信您不会不明白。如今这锁纹之中,尚且留有表兄的血痕。大爷!这锁能卖吗?能用表兄的血迹,换取尹大人的高官厚禄吗?能用表兄的血迹换取帝王的欢心吗?他年如能和表兄重逢,大爷,您又怎么跟我表兄交代?我又以何言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