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第35节
想,父亲与张伯驹的淡泊之交,于短别之际是如此沉郁的一抹。
张氏夫妇去长春不久,民盟召开中委会。开会期间,爸特意请徐寿轩吃
饭。谢天谢地,徐寿轩没有回绝,来了。虽是老友重逢,但没有了以往那种
无拘无束、无所不谈的气氛,彼此客客气气地扯些与政治毫不相干的事情。
不过,父亲已经很知足了。那时国家已进入了自然灾害时期。一桌饭菜是用
心准备了的。在饭桌上,父亲提起了张伯驹,遂问徐寿轩,是否知晓其人。
徐以点头做答。
父亲郑重地放下碗筷,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张伯驹和潘素后,说:“希望
你在吉林能关心、照顾这对有贡献的夫妇。潘素的工作已经定了,是在一个
艺术专科学校教书。张伯驹的工作好像还没有确定,他在文物鉴定、艺术鉴
赏方面是中国一流专家,不可多得之人才。寿轩,你回到吉林,看看能不能
跟省里的人疏通一下,给张伯驹安排个妥当的、能发挥他专长的工作?”徐
寿轩当时满口答应。但不知他回吉林是否真的关心、照顾过张伯驹夫妇。
父亲万分慨叹张伯驹夫妇的离京谋职。徐寿轩走后,父亲说:“凡是有
才能的人,总会受到外在世界的压迫。中国这样,外国也如此。”
1962年1月,春节即临。北京的老百姓都在为国家配给的几斤猪肉鸡蛋、几
两香油瓜子奔忙不息。一日,张伯驹夫妇徒步来到我家。因事先不曾得到他
们从吉林返京的消息,让我的父母颇感突然。
张伯驹只解释了一句:“前两天从吉林回的北京,节前一定要看看朋友
。”
他俩是下午来的。父亲说什么也要留他们吃晚饭,于是,马上叫洪秘书
和梁师傅想方设法弄几个菜来。
从张氏夫妇的神情气色上看,他们在吉林的日子似乎要比在北京舒畅些
。张伯驹告诉我们,他担任了吉林省博物馆的第一副馆长。潘素则说,她的
教学搞得不错,还在那里开了画展,观者踊跃,备受赞誉。特别是她的大幅
青绿山水画,引起东北画界的极大震动。——我知道,无论教学,还是画展
,潘素在北京就能做到,但在文化发达的北京,不让她做。从事文物博物的
指导工作,对张伯驹来说,可谓人尽其才。可传统深厚的首都,不叫他干。
见他们在吉林工作顺手,生活舒坦,父亲特别兴奋,连连举杯向他们祝贺。
我对潘素说:“自您走后,我再没有画画了。”潘素听了,直说可惜。
张伯驹却道:“关系不大,诗画是一辈子的事。”
饭后,潘素细言细语对我说,抽个时间把借我以供临摹之用的她的画作
,清理出来还回去。她还特别做了解释:“要这些画,是为了带去吉林作教
学示范。”
潘素的《什刹海冬景》水墨画,是我最喜欢的,一直存放在我的书房。
苍遒的树干,无叶的柳枝,不过寥寥数笔。晦暗的天空,含雪的远山,尽在
随意点染之中。我指着画对父亲说:“我太喜欢它了,不想还给潘素。爸,
我能请求她把这张画送给我做个纪念吗?”
“不行,必须还。”父亲口气无庸置疑,我心里很不痛快。
父亲见我面带不悦,便道:“我的小女儿,请记住,画只能由画家主动
送你,而你决不能向画家讨要。这是规矩,也是修养。我有不少齐白石的画
,却没有一张徐悲鸿。其实,我跟悲鸿的关系要比齐白石深得多,也早得多
。他身边的那位太太,在留德留法学生的老婆当中,是最漂亮的,也是最有
风韵的,令许多的光棍学生暗羡不已。现在悲鸿的马,被认为是他最拿手的
。而我始终认为悲鸿的油画,特别是裸体女人画,是他的最好的作品。有一
张氏夫妇去长春不久,民盟召开中委会。开会期间,爸特意请徐寿轩吃
饭。谢天谢地,徐寿轩没有回绝,来了。虽是老友重逢,但没有了以往那种
无拘无束、无所不谈的气氛,彼此客客气气地扯些与政治毫不相干的事情。
不过,父亲已经很知足了。那时国家已进入了自然灾害时期。一桌饭菜是用
心准备了的。在饭桌上,父亲提起了张伯驹,遂问徐寿轩,是否知晓其人。
徐以点头做答。
父亲郑重地放下碗筷,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张伯驹和潘素后,说:“希望
你在吉林能关心、照顾这对有贡献的夫妇。潘素的工作已经定了,是在一个
艺术专科学校教书。张伯驹的工作好像还没有确定,他在文物鉴定、艺术鉴
赏方面是中国一流专家,不可多得之人才。寿轩,你回到吉林,看看能不能
跟省里的人疏通一下,给张伯驹安排个妥当的、能发挥他专长的工作?”徐
寿轩当时满口答应。但不知他回吉林是否真的关心、照顾过张伯驹夫妇。
父亲万分慨叹张伯驹夫妇的离京谋职。徐寿轩走后,父亲说:“凡是有
才能的人,总会受到外在世界的压迫。中国这样,外国也如此。”
1962年1月,春节即临。北京的老百姓都在为国家配给的几斤猪肉鸡蛋、几
两香油瓜子奔忙不息。一日,张伯驹夫妇徒步来到我家。因事先不曾得到他
们从吉林返京的消息,让我的父母颇感突然。
张伯驹只解释了一句:“前两天从吉林回的北京,节前一定要看看朋友
。”
他俩是下午来的。父亲说什么也要留他们吃晚饭,于是,马上叫洪秘书
和梁师傅想方设法弄几个菜来。
从张氏夫妇的神情气色上看,他们在吉林的日子似乎要比在北京舒畅些
。张伯驹告诉我们,他担任了吉林省博物馆的第一副馆长。潘素则说,她的
教学搞得不错,还在那里开了画展,观者踊跃,备受赞誉。特别是她的大幅
青绿山水画,引起东北画界的极大震动。——我知道,无论教学,还是画展
,潘素在北京就能做到,但在文化发达的北京,不让她做。从事文物博物的
指导工作,对张伯驹来说,可谓人尽其才。可传统深厚的首都,不叫他干。
见他们在吉林工作顺手,生活舒坦,父亲特别兴奋,连连举杯向他们祝贺。
我对潘素说:“自您走后,我再没有画画了。”潘素听了,直说可惜。
张伯驹却道:“关系不大,诗画是一辈子的事。”
饭后,潘素细言细语对我说,抽个时间把借我以供临摹之用的她的画作
,清理出来还回去。她还特别做了解释:“要这些画,是为了带去吉林作教
学示范。”
潘素的《什刹海冬景》水墨画,是我最喜欢的,一直存放在我的书房。
苍遒的树干,无叶的柳枝,不过寥寥数笔。晦暗的天空,含雪的远山,尽在
随意点染之中。我指着画对父亲说:“我太喜欢它了,不想还给潘素。爸,
我能请求她把这张画送给我做个纪念吗?”
“不行,必须还。”父亲口气无庸置疑,我心里很不痛快。
父亲见我面带不悦,便道:“我的小女儿,请记住,画只能由画家主动
送你,而你决不能向画家讨要。这是规矩,也是修养。我有不少齐白石的画
,却没有一张徐悲鸿。其实,我跟悲鸿的关系要比齐白石深得多,也早得多
。他身边的那位太太,在留德留法学生的老婆当中,是最漂亮的,也是最有
风韵的,令许多的光棍学生暗羡不已。现在悲鸿的马,被认为是他最拿手的
。而我始终认为悲鸿的油画,特别是裸体女人画,是他的最好的作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