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第44节
委。
注释④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幼年入私塾,15岁升入桐城中学,
次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1918年考取香港大学。1922年毕业,应邀
赴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授英文。1925年考取安徽官费留学英国,入爱
丁堡大学学习文学、哲学。1929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学院。翌年转入法国
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任北京
大学西语系教授并在清华大学、中央艺术学院兼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赴四川大学文学院,任院长。越一年,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9月
任教务长兼外文系主任。按国民党大学里“长字号”人物必须参加国民党的
规定,参加了国民党(朱光潜对这段历史感到终身遗憾)。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第2、3、4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
第3、4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后任第6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第6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终年83岁
。著有《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给青年十二封信》等。
注释⑤
杨虎(1889—卒年不详)字啸天,毕业于南京将弁学堂。1915年袁世凯称
帝时,任江苏军总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军总司令。1918年任广州
大本营参军,后任鄂军总司令。1922年任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参军。1924年
任北伐讨贼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赴江西,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
务处处长。1927年任上海警备司令。1931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
监察委员。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4月任凇沪警备司令。1945年授陆军
中将。1946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
年寓居北京。五十年代初,被捕。后病逝于复兴医院。
注释⑥
关于袁克定的晚年生活,当代红学家周汝昌在《承泽园轶事》一文里曾
这样写道:承泽园位于海淀畅春苑的稍西北,本是果亲王胤礼的赐园,故名
“承泽”。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其址即今北京大学),它是张伯驹先生的
居处。其内有小楼二重,楼上住的是袁大公子——即世凯洪宪称帝后的“大
太子”。袁张两家是至亲,此时大公子孤身无依,故张先生养之。
注释⑦
此句见张伯驹《红毹记梦诗注》第84页。
注释⑧
摘自1957年4月25日《北京日报》题为《放!放!放!除四怕——全
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闭幕》的通讯。
注释⑨
京剧《宁武关》,一名《别母乱箭》,又名《一门忠烈》。写闯王起义
,明将周遇吉失守代州,突围回宁武关探母。母令其再战,周出战后,其母
令媳、孙自杀,然后放火自焚。周遇吉死战,被乱箭射伤,自刎。
注释⑩
京剧《祥梅寺》写祥梅寺内了空和尚从阴间小鬼那里得知黄巢起义时,
要用他试刀。便藏于树内。黄巢见四周无人,即以树试刀,结果了了空的性
命。
注释⑾
京剧《马思远》,一名《海慧寺》。清末实事。王龙江在北京马思远饭
注释④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幼年入私塾,15岁升入桐城中学,
次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1918年考取香港大学。1922年毕业,应邀
赴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授英文。1925年考取安徽官费留学英国,入爱
丁堡大学学习文学、哲学。1929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学院。翌年转入法国
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任北京
大学西语系教授并在清华大学、中央艺术学院兼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赴四川大学文学院,任院长。越一年,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9月
任教务长兼外文系主任。按国民党大学里“长字号”人物必须参加国民党的
规定,参加了国民党(朱光潜对这段历史感到终身遗憾)。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第2、3、4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
第3、4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后任第6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第6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终年83岁
。著有《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给青年十二封信》等。
注释⑤
杨虎(1889—卒年不详)字啸天,毕业于南京将弁学堂。1915年袁世凯称
帝时,任江苏军总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军总司令。1918年任广州
大本营参军,后任鄂军总司令。1922年任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参军。1924年
任北伐讨贼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赴江西,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
务处处长。1927年任上海警备司令。1931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
监察委员。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4月任凇沪警备司令。1945年授陆军
中将。1946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
年寓居北京。五十年代初,被捕。后病逝于复兴医院。
注释⑥
关于袁克定的晚年生活,当代红学家周汝昌在《承泽园轶事》一文里曾
这样写道:承泽园位于海淀畅春苑的稍西北,本是果亲王胤礼的赐园,故名
“承泽”。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其址即今北京大学),它是张伯驹先生的
居处。其内有小楼二重,楼上住的是袁大公子——即世凯洪宪称帝后的“大
太子”。袁张两家是至亲,此时大公子孤身无依,故张先生养之。
注释⑦
此句见张伯驹《红毹记梦诗注》第84页。
注释⑧
摘自1957年4月25日《北京日报》题为《放!放!放!除四怕——全
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闭幕》的通讯。
注释⑨
京剧《宁武关》,一名《别母乱箭》,又名《一门忠烈》。写闯王起义
,明将周遇吉失守代州,突围回宁武关探母。母令其再战,周出战后,其母
令媳、孙自杀,然后放火自焚。周遇吉死战,被乱箭射伤,自刎。
注释⑩
京剧《祥梅寺》写祥梅寺内了空和尚从阴间小鬼那里得知黄巢起义时,
要用他试刀。便藏于树内。黄巢见四周无人,即以树试刀,结果了了空的性
命。
注释⑾
京剧《马思远》,一名《海慧寺》。清末实事。王龙江在北京马思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