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第75节

这些内容写得准确又周正。但活在我心里、刻在我记忆中的史良,就不仅是条目所

写的这么一副干巴巴的样子。

她是我小时候崇拜的美丽女性。只要父亲说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来。我听了,顿

时就血液沸腾,兴奋不已。自己长得不漂亮,常对着镜子自语:不是说女大十八变

吗?我啥时能变得有点像史良就好了。史良长得美,也爱美,又懂美。这三“美”

相加,使得她无论走到哪里,来到什么场合,都与众不同。

史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在五十年代初的夏季。她让秘书打来电话说,有事要来我家

和父亲商量。那时,父亲官场得意,我家住的是座有七十九间房的大四合院。宽阔

的庭院,已是绿叶成荫,晨风拂来,透着凉意。在家中,没有父亲的容许,子女是

不能随便跑出来叨扰客人的。我便躲在耳房,两眼直瞪窗外。

那年头的北京,人稀车少。史良坐小轿车从她的住地东总布胡同到我家的地安门内

东吉祥胡同,要不了多久。过一会儿,淡施脂粉的史良,身着白哔叽西服套裙,脚

穿白色麂皮高跟凉鞋,飘然而至。庭院里缠绕在竹篱笆上的鸟萝松,正绽放着朵朵

红花。那小巧的花形和鲜丽的花色,勾起她的兴致,俯身摘了几朵,托在手心,便

直奔北屋。接着,从大客厅传来了一声史良的吴侬软语:“伯钧(父亲姓章名伯钧

),你家的镜子呢?”父亲带路,引她到母亲的梳妆台前。我瞅见史良仔仔细细地

把小红花一个个嵌入上衣的扣眼,嵌好后还左右端详。公事谈毕,她带着胸前的那

些“鸟萝松”匆匆离去。

一个炎热的下午,史良又来我家做客。这次,她穿的是用香云纱①做的“布拉吉”

(即连衣裙)。她走后,母亲把史良的这身衣服夸赞得不得了,对我说:“自从新

中国的电影、话剧,把香云纱的裤褂作为国民党特务的专业服以后,人们拿这世界

上最凉快的衣料简直就没有办法了。你爸爸从香港带回的几件香云纱成衣,也只好

在家休息的时候换上,成了业余装。看看人家史大姐(这一直是母亲对她的叫法),

居然能做成“布拉吉”穿到司法部去。”此后四十余载,我没见过第二个女人像史

良这样地穿着。

直到九十年代末,北京的时髦女性在“怀旧风”的席卷之下,拣起了香云纱。我跑

遍大型商厦,终于也找到一件用它做的西式衬衫。面对三百多元的价格,我毫不犹

豫地拿下。其实,这不是在买衬衫,而是为了复制出一种记忆。

一九五六年,母亲与她同去印度访问,史良是中国妇女代表团团长,母亲是代表团

的成员。这些中国妇女界的精英们在参观了医院、学校、幼儿园,瞻仰了泰姬·玛

哈尔陵墓,被尼赫鲁总理接见后,由接待人员将她们带到新德里最繁华的地段去逛

街,带到一家最高级的服饰店去购物。史良在华贵精美的众多印度丝绸中细挑慢拣,

抽出一匹薄如蝉翼且用银丝绣满草叶花纹的白色衣料,欣赏再三。她把末端之一角

斜搭在肩上,对着镜子左顾右盼,并招呼母亲说:“健生(母亲姓李名健生),快

来看看,这是多好的衣料哇。”母亲凑过去,看了一眼,扭身便走。

走出商店,史良气呼呼地问:“那块衣料,你觉得不好看吗?”

母亲说:“你光顾了好看,不想想我们口袋里有几枚铜板。团员每人八十卢比,你

是团长,也才一百八十卢比。买得起吗?”

史良说:“买不起,欣赏一下,也好。”

母亲说:“老板、伙计好几个人围着你转,到头来你老人家只是欣赏一下。这不叫

人家看出咱们的穷相嘛。”

她不作声了。

  史良是考究生活的,希望别人也能如此,同她一样。我的这个看法,是由一桩小事

引起。一个寒冷的冬日,民盟中央的几个负责人罗隆基、胡愈之、周新民、萨空了、

楚图南、邓初民、吴晗、闵刚侯、许广平等,在我家开会。但凡家有来客,父亲必
首节 上一节 75/84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把一切献给党

下一篇:被埋没的天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