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第76节
给每位沏茶。人多的话,还叫洪秘书事先在玻璃杯外壁贴上一个用白纸剪成的圆形
小标签,那上面有用毛笔工整地写着的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客人
按先后依次而拿。会开久了,茶喝多了,大人们陆续如厕。我和姐姐的书房紧挨卫
生间,谁去方便我都能瞧见,而且这些先生们进进出出,看到我都要打个招呼,聊
上几句。第一位如厕且多次方便的人,是罗隆基,因为他有糖尿病。这次的会可能
是开得太长了,女士们也开始方便。许广平先来,由于是第一次,不熟悉我家的卫
生间,故让我陪厕。
我告诉她:“您用过的手纸直接丢进马桶,用水冲掉。”
许广平听了,极认真地对我说:“这个做法不好,手纸容易堵塞马桶。要放个纸篓,
用过的手纸就丢进去,每晚再把它倒进垃圾箱。”她又用手指着水箱底下的一角说:
“纸篓可以放在这个地方。”
史良继之。来了,又走了。她没有对我家的卫生间及其使用发表任何看法。翌日下
午,我正在做功课,突然门铃声大作。洪秘书跑进客厅,对父亲说:“史部长来了,
手里还提着两大包东西。”听罢,父母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显然不解其来由。
史良被请进客厅。她把牛皮纸包的东西往客厅当中的紫檀嵌螺钿大理石台面的圆桌
上一放,笑眯眯道:“我今天不请自到,是特意给你们送洗脸毛巾来的。一包是一
打,一打是十二条。这是两包,共二十四条。我昨天去卫生间,看了你家用的毛巾
都该换了。”她转身对母亲说:“健生,一条毛巾顶多只能用两周,不能用到发硬
。”母亲的脸顿时红了,父亲也很不好意思。
我跑到卫生间,生平第一次用“不能发硬”的标准,去审视家族全体成员的洗脸毛
巾。天哪!父亲、母亲、姐姐和我的四条毛巾,活像四条发黄的干鱼挂在那里。尤
其是我用的那条,尾梢已然抽丝并绺儿了。此后,我家的毛巾不再使到变硬发黄,
但始终也没能达到史良指示的标准:一条用两周。那年月提倡的是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我问父亲:“史阿姨的生活是不是过得有点奢侈?”
父亲说:“这不是奢侈,是文明。我在德国留学,住在一个柏林老太婆的家里。她
是个犹太人,生活非常节俭。但她每天给我收拾房间的时候,都要换床单。雪白的
床单怎么又要换?——我问老太太。她讲,除了乞丐和疯子,德国的家庭都如此。”
在民盟中央,一般人都知道史良与父亲的私人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一只小罐焖鸡,
也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一次,父亲患重感冒,愈后人很虚弱。史良得知后,很快叫
人送来一只沉甸甸的宜兴小罐,母亲揭开盖子,一股鸡汤的浓香直扑鼻底。她还带
话给母亲:“不管伯钧生不生病,他今后吃鸡都要像这样单做。”
父亲用小细瓷勺舀着喝,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说:“史大姐因高血压住进北京医
院的时候,小陆都要送这种小罐鸡汤。”
对父亲吃小罐鸡,我特别眼馋。一日,又见饭桌上摆着那只史良送的宜兴小罐,不
禁叹道:“什么时候我能得上感冒,才好呢。”
母亲问:“为什么?”
我说:“那样,我不就也能喝上小罐鸡汤了。”
父亲大笑,并告诉了史良。
史良来我家,每次都是一个人,她的丈夫在哪儿呢?在我对史良产生了近乎崇拜的
好感之后,便对她的一切都有了兴趣和好奇。我问父亲:“史阿姨的丈夫是谁?我
怎么从来没见过?”
父亲说:“她的丈夫叫陆殿东,外交部的一个专员,这个差事是周恩来安排的。他
的年龄比史大姐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陆。当时在上海,史大姐已经是个名律师的
时候,小陆还在巡捕房当巡捕。”
母亲小声地矫正:“到了(一九)四六年,人家小陆也在上海挂牌当律师了。”
小标签,那上面有用毛笔工整地写着的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客人
按先后依次而拿。会开久了,茶喝多了,大人们陆续如厕。我和姐姐的书房紧挨卫
生间,谁去方便我都能瞧见,而且这些先生们进进出出,看到我都要打个招呼,聊
上几句。第一位如厕且多次方便的人,是罗隆基,因为他有糖尿病。这次的会可能
是开得太长了,女士们也开始方便。许广平先来,由于是第一次,不熟悉我家的卫
生间,故让我陪厕。
我告诉她:“您用过的手纸直接丢进马桶,用水冲掉。”
许广平听了,极认真地对我说:“这个做法不好,手纸容易堵塞马桶。要放个纸篓,
用过的手纸就丢进去,每晚再把它倒进垃圾箱。”她又用手指着水箱底下的一角说:
“纸篓可以放在这个地方。”
史良继之。来了,又走了。她没有对我家的卫生间及其使用发表任何看法。翌日下
午,我正在做功课,突然门铃声大作。洪秘书跑进客厅,对父亲说:“史部长来了,
手里还提着两大包东西。”听罢,父母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显然不解其来由。
史良被请进客厅。她把牛皮纸包的东西往客厅当中的紫檀嵌螺钿大理石台面的圆桌
上一放,笑眯眯道:“我今天不请自到,是特意给你们送洗脸毛巾来的。一包是一
打,一打是十二条。这是两包,共二十四条。我昨天去卫生间,看了你家用的毛巾
都该换了。”她转身对母亲说:“健生,一条毛巾顶多只能用两周,不能用到发硬
。”母亲的脸顿时红了,父亲也很不好意思。
我跑到卫生间,生平第一次用“不能发硬”的标准,去审视家族全体成员的洗脸毛
巾。天哪!父亲、母亲、姐姐和我的四条毛巾,活像四条发黄的干鱼挂在那里。尤
其是我用的那条,尾梢已然抽丝并绺儿了。此后,我家的毛巾不再使到变硬发黄,
但始终也没能达到史良指示的标准:一条用两周。那年月提倡的是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我问父亲:“史阿姨的生活是不是过得有点奢侈?”
父亲说:“这不是奢侈,是文明。我在德国留学,住在一个柏林老太婆的家里。她
是个犹太人,生活非常节俭。但她每天给我收拾房间的时候,都要换床单。雪白的
床单怎么又要换?——我问老太太。她讲,除了乞丐和疯子,德国的家庭都如此。”
在民盟中央,一般人都知道史良与父亲的私人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一只小罐焖鸡,
也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一次,父亲患重感冒,愈后人很虚弱。史良得知后,很快叫
人送来一只沉甸甸的宜兴小罐,母亲揭开盖子,一股鸡汤的浓香直扑鼻底。她还带
话给母亲:“不管伯钧生不生病,他今后吃鸡都要像这样单做。”
父亲用小细瓷勺舀着喝,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说:“史大姐因高血压住进北京医
院的时候,小陆都要送这种小罐鸡汤。”
对父亲吃小罐鸡,我特别眼馋。一日,又见饭桌上摆着那只史良送的宜兴小罐,不
禁叹道:“什么时候我能得上感冒,才好呢。”
母亲问:“为什么?”
我说:“那样,我不就也能喝上小罐鸡汤了。”
父亲大笑,并告诉了史良。
史良来我家,每次都是一个人,她的丈夫在哪儿呢?在我对史良产生了近乎崇拜的
好感之后,便对她的一切都有了兴趣和好奇。我问父亲:“史阿姨的丈夫是谁?我
怎么从来没见过?”
父亲说:“她的丈夫叫陆殿东,外交部的一个专员,这个差事是周恩来安排的。他
的年龄比史大姐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陆。当时在上海,史大姐已经是个名律师的
时候,小陆还在巡捕房当巡捕。”
母亲小声地矫正:“到了(一九)四六年,人家小陆也在上海挂牌当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