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11节

走后,元帝立新都于如今的建康,晋王朝渡江而南,故日南渡。李清照用晋朝的典

故来比喻宋朝的南渡,是再确切也没有了。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中有“衣冠南渡多崩奔”之句,老百姓认为

这“衣冠”指得是素食尸位的朝廷高官,是些衣冠禽兽,大家饱受了战乱之苦,正

没个出气的机会,所以把李清照的诗到处读来解恨。只听得满街都是“衣冠”、

“衣冠”的叫骂声。

“南渡衣冠少工导”中的王导,是晋朝南渡后的丞相,三朝元老,对晋朝的中

兴做了很大的贡献。李清照直截了当地说高宗皇帝身边,缺少了王导这样能振兴宋

朝的大臣。只要南渡之后还能有复兴大宋的决心,就不怕宋朝没有北归的机会,可

措的是皇上身边并没有一个忠臣。

“北来消息欠刘琨”中的刘琨,也是晋南渡后的一个将军,他一直留在江北抗

敌,为国捐躯。刘琨曾说:“今晋祚虽微,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

李清照在诗句中叹息,说南渡的朝廷没有中兴大宋的君臣,北方的国土上又缺

乏以身报国的将士,所以大宋朝的国运只能随波逐流,混到什么时候算什么了。

黄潜善之流对李清照是恨得牙痒痒的,可惜是时局紧张,顾不上对付这个女人。

以至民间百姓见到读书的男人就笑话,说他们白识字断文,连个女人都不如,出来

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

存诚听了外面许多的流言,回家来对弟弟赵明诚说:“好在爹过世多年了,要

不然又得把你媳妇关起来了。”

明诚说:“那可不一定,爹要是活着,就是南渡了,他还能做个王导的,绝不

至于像现在皇上身边的那帮子废物。爹在世的话,说不定和我媳妇一个观点了呢。”

尽管在笔头上出了些气,民间到处流传李清照的诗句,可是朝廷那些脸皮厚如

城墙的官僚们照样腐败堕落,对老百姓的责骂无动于衷。李清照的心情更加恶劣。

转眼又是春节,才过了初五、初六,建康城里居然还有人试花灯,就是这样的

乱世,老百姓还是忘不了在过年的正月里讨个吉祥啊。李清照觉得人活着真是可怜,

再不好的世道,人心还是巴望着能过上好日子,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然而对她来说,早已不再有信心了。自从青州的“归来庄”被焚之后,她就觉

得自己生命的很大部分已经死亡了。她对还活着的自己,真有一种躯壳行动的感觉。

李清照的灵魂根本没有来江南,她的所有都留在了北方。

建康城的梅花在冬季里按照它们生命的节奏,又开放了鲜花。赵明诚带着李清

照踏雪赏梅,这是他们在青州“归来庄”时每年例行的,去年因为逃难和丧母,竟

然误了赏梅。赵明诚吩咐锦儿安排了酒菜,叫王小双挑着盒担,双飞陪着打伞,夫

妇俩披上大皮裘衣上城墙外赏梅去。

出了城墙,映入眼帘的,是在大雪之下的一片野坟。有不少坟墓还是新坟,上

面插着的招魂的纸幡还在风中飘摇。灿烂的梅花开在这片梅林中,仿佛是用坟墓里

的死人养育成的,那鲜红一片的梅花,在李清照看来都是北方难民的血和泪。然而,

在漫天的风雪中,那梅花确实好看,红花瓣儿和白雪花儿,同飘落在死者的坟头上,

是触目惊心的残酷的美丽。

李清照平时不出门,婆婆生前所租的这所小院落,当然比不上他们赵家在汴京

时的旧宅子,比起“归来庄”的宽阔更是显得像个小笼子。不过比起后来逃亡到建

康,连一间破屋子都租不到的人来说,已是幸运万分了。

建康城的混乱和无序李清照也听明诚和双飞他们说过,因此她也不敢随便外出,

关在小房子里虽然气闷,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至于将来会怎么样呢?似乎谁也

不能料定。大家原来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应当再回汴京的,不过是临时地在江南过渡

而已。但是日子一长,人心里的盼望就逐渐变为梦想了。李清照不得不想到一个可
首节 上一节 111/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