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12节
进心底,想到和弟妹们一同到城外踏青时见到的江边野梅树枝头上稀疏的梅子,遥
望天际淡淡的碧云,想念父亲的心情更加迫切。
父亲,往往是女孩子的第一个意中人。
内心饱涨的青春情感是李清照自己无法感觉到的,她只是日思夜想,希望能给
父亲寄去一首她亲笔写的词,安慰孤单在外的父亲。
回忆起父亲英俊的容貌,李清照感到脸上起了淡淡的红潮。
那天偶然翻开词集,看到薛昭蕴的《小重山》,开篇的“春到长门春草青”一
句,一下抓住了李清照的心。她抛开词集,铺好素笺,提笔写下: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
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
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年负东
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当李清照写到“碧云笼碾玉成尘”时,不觉留下了泪水,她对父亲的思念的确
就是这样的。至于“留晓梦,惊破一瓯春”,也是从清晨的梦中醒来,把梦里春天
惊散的情形。写到“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时,李清照觉得很落了俗套,不过
用“好黄昏”三字还能压得住,勉强说得过去。结尾“二年三年负东君,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把怀念远人,盼望早日归来,珍惜短暂春光的意思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字虽然简单,毫无装饰,但是其中的气势却比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这样平淡
的句子强多了。李清照反复阅读,觉得其中长短俊丑都有,想再改吧,实在也是力
不能胜了。心想,父亲自然会给我做出评判的,端正地再录了一遍,交给母亲,托
人捎到了广信。
那日,李格非在乡间巡视,抓了几个欺诈民财的道士,狠狠打了一顿,驱逐出
境。又为那村庄上流行的时疫开了药方,交代要清洁饮水,忙了整整两天才回到衙
门。
一进屋,看到桌上放着家信,打开一看,除了妻子的信以外,还有女儿清照的
一首小词。他开始并不经意,但是一读到“碧云笼碾玉成尘”时,他就坐不住了,
站起来反复咏读,李格非被女儿的才情惊呆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能写出如此不
同凡响的词来,实在让李格非汗流浃背。
虽然不过是一首小词,其中意境的高远,词句的清丽,已经超凡脱俗,令人难
以描摹了。
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女儿将远远超过自己,不但是超过自己,就是现在甚嚣
尘上的所谓的词人,都将跌倒在女儿的面前。
女儿词中有情却不俗,婉约又不失气派,这是天生的才情,是其他人靠后天的
努力也无法得到的。
女儿附信中恳切地要求父亲批评,李格非在太学多年,见过各种资质的大学生,
可以说稍有才情天份的已是少见。李格非自认才情不过是二流偏后、三流在前的水
平,太学里像他这样的人已经不多,可气的是,偏是那些不中用的,连三流末尾都
挨不上的太学生,最是嚣张,未成任何气候,便结党结派,自标高名,以为天下文
坛为他们之所有,既不尊敬前辈,更傲视同辈,看到略有才华而不合他们流派的,
便群起而攻之,太学里少了潜心做学问的后生,全是一帮浮躁的少年在天天滋事,
丝毫不珍惜大宋朝天子鼓励发展文化的大好机会,把青春岁月用于无聊的应酬和拉
帮结派中,即使其中有几个才华出众些的,也被这急功好利的风气所败坏。因此李
格非大理解什么是天才了。
到这时,他突然为清照是个女儿而感到惋惜。
望天际淡淡的碧云,想念父亲的心情更加迫切。
父亲,往往是女孩子的第一个意中人。
内心饱涨的青春情感是李清照自己无法感觉到的,她只是日思夜想,希望能给
父亲寄去一首她亲笔写的词,安慰孤单在外的父亲。
回忆起父亲英俊的容貌,李清照感到脸上起了淡淡的红潮。
那天偶然翻开词集,看到薛昭蕴的《小重山》,开篇的“春到长门春草青”一
句,一下抓住了李清照的心。她抛开词集,铺好素笺,提笔写下: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
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
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年负东
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当李清照写到“碧云笼碾玉成尘”时,不觉留下了泪水,她对父亲的思念的确
就是这样的。至于“留晓梦,惊破一瓯春”,也是从清晨的梦中醒来,把梦里春天
惊散的情形。写到“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时,李清照觉得很落了俗套,不过
用“好黄昏”三字还能压得住,勉强说得过去。结尾“二年三年负东君,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把怀念远人,盼望早日归来,珍惜短暂春光的意思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字虽然简单,毫无装饰,但是其中的气势却比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这样平淡
的句子强多了。李清照反复阅读,觉得其中长短俊丑都有,想再改吧,实在也是力
不能胜了。心想,父亲自然会给我做出评判的,端正地再录了一遍,交给母亲,托
人捎到了广信。
那日,李格非在乡间巡视,抓了几个欺诈民财的道士,狠狠打了一顿,驱逐出
境。又为那村庄上流行的时疫开了药方,交代要清洁饮水,忙了整整两天才回到衙
门。
一进屋,看到桌上放着家信,打开一看,除了妻子的信以外,还有女儿清照的
一首小词。他开始并不经意,但是一读到“碧云笼碾玉成尘”时,他就坐不住了,
站起来反复咏读,李格非被女儿的才情惊呆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能写出如此不
同凡响的词来,实在让李格非汗流浃背。
虽然不过是一首小词,其中意境的高远,词句的清丽,已经超凡脱俗,令人难
以描摹了。
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女儿将远远超过自己,不但是超过自己,就是现在甚嚣
尘上的所谓的词人,都将跌倒在女儿的面前。
女儿词中有情却不俗,婉约又不失气派,这是天生的才情,是其他人靠后天的
努力也无法得到的。
女儿附信中恳切地要求父亲批评,李格非在太学多年,见过各种资质的大学生,
可以说稍有才情天份的已是少见。李格非自认才情不过是二流偏后、三流在前的水
平,太学里像他这样的人已经不多,可气的是,偏是那些不中用的,连三流末尾都
挨不上的太学生,最是嚣张,未成任何气候,便结党结派,自标高名,以为天下文
坛为他们之所有,既不尊敬前辈,更傲视同辈,看到略有才华而不合他们流派的,
便群起而攻之,太学里少了潜心做学问的后生,全是一帮浮躁的少年在天天滋事,
丝毫不珍惜大宋朝天子鼓励发展文化的大好机会,把青春岁月用于无聊的应酬和拉
帮结派中,即使其中有几个才华出众些的,也被这急功好利的风气所败坏。因此李
格非大理解什么是天才了。
到这时,他突然为清照是个女儿而感到惋惜。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