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13节
他提起笔来,想给女儿回信,可是又踌躇了。
李格非想,既然天生清照为女儿,一定有上天的美意。
要是清照生为男儿,难免会有世俗的雄心,反而埋没在官场的倾轧之中。如苏
东坡这样诗、书、画皆精的全才,也免不了在朝上和赵挺之那样的庸俗之辈争吵,
且一生多遭迫害,贬官、坐牢、流放,举凡九迁,备受艰辛。若是苏公将所有时间
都集中在诗书画的潜心创作中,不卷入朝廷的是非恩怨,或许能成为中华唯一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艺术家。可生为男儿,许多事便身不由己了。如李格非本人,
还不是要通过官场这条窄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吗?天下人对男儿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男人能够清心的少。
也许女儿清照能够避免男人的这些不幸,一枝独秀地标榜青史也不一定。
李格非素来认为,儒家礼学中尊男抑女思想的目的是建立社会秩序的需要,这
在他所著的十六卷《礼记精要》中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非说女子中毫无英杰。例
如唐朝武则天女皇,便是随天之意所立的女性之榜样。天意虽让女人顺从男人,但
不等于说女子无才,不能治理国家。这独一无二的女皇是上天刻意安排的,以此向
后人表明女子的能力其实在男人之上。则天女皇的胆识魄力和勇气,以及她的铁腕
和胸怀,除唐太宗李世民之外,唐朝其他的十八位皇帝,居然没有一人能及得上她
的。这个铁一样的女人,将大唐江山玩弄于股掌之上近五十年,最后还政于李氏,
自己足享天年而终,确实是那些无能而又短命的男性皇帝们所不及的。
同样,女儿清照也许是上天用来在文艺之道上彰显女性能力的幸运儿吧?
李格非虽不信神佛鬼怪和巫道之术,他却不反对有宿命之说。他对天地之间的
气运之说,以及上天对每个人命运不同的安排深信不疑。若是上天在女儿身上有所
美意,他就不能随意地教训女儿了。因他太过明白,即使是朝廷所开的太学,也不
过是教育平庸之辈的场所,以供国家社会平时所需的人才。李格非坚信,天下可以
教育的都是庸才,是泥土,在塑造的高手中,可成为好的形状,经过窑炉的锻炼,
能成为上等的器皿。但天才并非如此造就的,因天才生来就是宝石,是不能再塑造
的。天才未显于世,主要是外面包裹的岩石未经凿开而已。好比“和氏壁”,只有
相玉的高人能看到它内涵的高贵。高贵的宝石要开琢得好,不把它损坏,保持天所
创造它时的美丽形态,那就太难了。
李格非现在轻易不能对女儿的《小重山》妄加评论,尽管他知道女儿正怀着急
切的心情等待他的回复。
李格非父子在济南老家时,曾开馆授业,门下学生无数,李格非父子两代在讲
坛上不绝,座下有些资质愚钝的学生竟然听得汗如雨下。现在李格非知道,自己不
过也是用泥土所塑的器皿而已,如何能教导天资聪明的女儿呢?
思来想去,李格非还是放弃了给女儿写信的念头。
转眼过了早春,又是仲春,接着暮春的时节也到了。
李清照天天盼望父亲的回复,却沓如黄鹤。她的心情受到极大的压抑,到底是
什么缘故使得父亲不做回答呢?是自己的词写得不好吗?不,李清照自信这首词还
不至于差到被父亲不屑一顾的地步。难道是父亲在任上得了疾病吗?那么长的日子
了,就是有病,跟去的家人也会给母亲来报信的。
李清照望着窗外绵绵的春雨,看见父亲临别前为她请的周老琴师冒着雨从外面
进来,双飞打着伞把老师迎进书房。
李清照再次回到镜前匀妆。
其实,李清照早就仔细打扮好了。教琴的周老先生是名重京城的抚琴大师,原
来在神宗皇帝跟前伺候的,上了年纪后专门在宫中教习宫女们弹琴。元佑年间,太
皇太后高氏精简富中各样开支,诸事减繁,老琴师从宫里出来后,立刻被京城各大
李格非想,既然天生清照为女儿,一定有上天的美意。
要是清照生为男儿,难免会有世俗的雄心,反而埋没在官场的倾轧之中。如苏
东坡这样诗、书、画皆精的全才,也免不了在朝上和赵挺之那样的庸俗之辈争吵,
且一生多遭迫害,贬官、坐牢、流放,举凡九迁,备受艰辛。若是苏公将所有时间
都集中在诗书画的潜心创作中,不卷入朝廷的是非恩怨,或许能成为中华唯一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艺术家。可生为男儿,许多事便身不由己了。如李格非本人,
还不是要通过官场这条窄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吗?天下人对男儿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男人能够清心的少。
也许女儿清照能够避免男人的这些不幸,一枝独秀地标榜青史也不一定。
李格非素来认为,儒家礼学中尊男抑女思想的目的是建立社会秩序的需要,这
在他所著的十六卷《礼记精要》中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非说女子中毫无英杰。例
如唐朝武则天女皇,便是随天之意所立的女性之榜样。天意虽让女人顺从男人,但
不等于说女子无才,不能治理国家。这独一无二的女皇是上天刻意安排的,以此向
后人表明女子的能力其实在男人之上。则天女皇的胆识魄力和勇气,以及她的铁腕
和胸怀,除唐太宗李世民之外,唐朝其他的十八位皇帝,居然没有一人能及得上她
的。这个铁一样的女人,将大唐江山玩弄于股掌之上近五十年,最后还政于李氏,
自己足享天年而终,确实是那些无能而又短命的男性皇帝们所不及的。
同样,女儿清照也许是上天用来在文艺之道上彰显女性能力的幸运儿吧?
李格非虽不信神佛鬼怪和巫道之术,他却不反对有宿命之说。他对天地之间的
气运之说,以及上天对每个人命运不同的安排深信不疑。若是上天在女儿身上有所
美意,他就不能随意地教训女儿了。因他太过明白,即使是朝廷所开的太学,也不
过是教育平庸之辈的场所,以供国家社会平时所需的人才。李格非坚信,天下可以
教育的都是庸才,是泥土,在塑造的高手中,可成为好的形状,经过窑炉的锻炼,
能成为上等的器皿。但天才并非如此造就的,因天才生来就是宝石,是不能再塑造
的。天才未显于世,主要是外面包裹的岩石未经凿开而已。好比“和氏壁”,只有
相玉的高人能看到它内涵的高贵。高贵的宝石要开琢得好,不把它损坏,保持天所
创造它时的美丽形态,那就太难了。
李格非现在轻易不能对女儿的《小重山》妄加评论,尽管他知道女儿正怀着急
切的心情等待他的回复。
李格非父子在济南老家时,曾开馆授业,门下学生无数,李格非父子两代在讲
坛上不绝,座下有些资质愚钝的学生竟然听得汗如雨下。现在李格非知道,自己不
过也是用泥土所塑的器皿而已,如何能教导天资聪明的女儿呢?
思来想去,李格非还是放弃了给女儿写信的念头。
转眼过了早春,又是仲春,接着暮春的时节也到了。
李清照天天盼望父亲的回复,却沓如黄鹤。她的心情受到极大的压抑,到底是
什么缘故使得父亲不做回答呢?是自己的词写得不好吗?不,李清照自信这首词还
不至于差到被父亲不屑一顾的地步。难道是父亲在任上得了疾病吗?那么长的日子
了,就是有病,跟去的家人也会给母亲来报信的。
李清照望着窗外绵绵的春雨,看见父亲临别前为她请的周老琴师冒着雨从外面
进来,双飞打着伞把老师迎进书房。
李清照再次回到镜前匀妆。
其实,李清照早就仔细打扮好了。教琴的周老先生是名重京城的抚琴大师,原
来在神宗皇帝跟前伺候的,上了年纪后专门在宫中教习宫女们弹琴。元佑年间,太
皇太后高氏精简富中各样开支,诸事减繁,老琴师从宫里出来后,立刻被京城各大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