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34节

李清照之所以决心将铜器进于朝廷,除了表明心迹之外,更有其他想法。她的

所藏两次毁于战火,一生所有大部分已经烟消云散,但外面还是盛传她有多少的珍

贵之物,赵明诚集古的名气太大,反而成了她的负担。如此混乱之时,还有人要谋

算她的东西,万一宋朝不被金兵所灭,时局稍安,定有新贵要来夺取她的东西,到

那时她一个寡妇如何抵挡得住?还不是白白看着这些东西落入他人之手,多添痛苦

而已。

假如大宋灭亡,明诚遗物已经大多毁灭,她活着也无意义,定要走殉国之路,

如此笨重之铜器,带着要花去许多运费,死后落到草民手中,可能将这些无价之宝

熔了,做成镬子炊饭,才是冤枉。不趁早献给朝廷,一能洗去强加的罪名,二能节

省一大笔运费,三可以让世人知道她身边已无重要收藏,或许一些珍贵的善本和传

世的精品字画还能得以幸免,有生之年陪伴着她,聊慰平生足已。自己也不必苦于

每天为这些沉重不堪的东西担惊受怕。

如此一想,倒也安心不少,想到她和明诚一生爱好集古收藏,虽然得到许多的

乐趣,但也一生受其所累,且不说没有后代继承,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被战火

烧得所剩无几,二十多年缩衣节食、苦心积虑,竟是一场徒劳,实在是悲哀的人生。

这些铜器交到朝廷,可能还得以保全,也不负赵明诚一生的辛苦了。

于是叫昭儿出去雇了两艘船,一艘装货,由昭儿一家上船跟着,自己和锦儿一

家另坐一条船,把最珍贵的书籍字画带在身边,其中当然有赵明诚的《金石录》。

李清照买舟从衢江北上,转入富春江,将到桐庐境内,听驾船的老人说,明天

就要到达严滩了。李清照问是不是严滩水深流急,过船危险?

船老大说:“不是的,严滩是君子之滩,最恨小人和利欲熏心者过往。”

李清照想不到在这种举国混乱、良心不值一钱之际,还能听到有人说出这样的

话来,大为惊讶,问道:“大爷何出此言?严滩为何是君子之滩?”

船老大说:“夫人是北方人,有所不知。这严滩是汉朝光武帝时代有名的严子

陵先生隐居此地时,常来垂钓之地,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为他立了个‘钓台’,

这段江水也就称做严滩了。”

李清照恍然大悟,原来严子陵隐居之处就要到了啊。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好友,刘秀即位当了东汉光武帝后,请严

光出来做官,严光拒绝后,隐居在富春江。李清照想不到千年之后,连一个普通的

船夫还用敬仰的口吻传说着严光的故事,连江水也用了严姓。看来一个人想要流芳

千古,为贩夫走卒之辈也牢记于心,真是很不容易的。

船夫见李清照不说话,以为这妇女不知道严先生的故事,说:“夫人难道没听

说过严先生的大名吗?本朝范仲淹大夫做桐庐太守时,还为严先生在钓台上建了个

祠堂呢,范大夫的碑文刻在祠堂前,那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连我们这儿的妇

孺都能背诵呢。”

李清照点点头,说:“你刚才说,严滩最恨小人和利欲薰心者过往,是怎么回

事呢?”

船老大笑着说:“夫人又不知我们这地方的故事了,本来船只往来严滩是没事

的,不知哪个朝代,有人在钓台的石壁上刻了这么一首诗,我读给您听啊——‘君

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谁知道这首诗刻了以后,凡

是为名为利或者是奸恶之徒在大白天船过严滩,不是翻船就是触壁,或者是过了严

滩后就要大病的,所以说那些贪官污吏、奸商歹徒都不敢在白天过严滩,总是在天

黑之后悄悄过去。所以白天敢于过严滩又平安的人,大家都称他为君子,因此严滩

也叫君子滩。曾经有几个奸商到严先生祠堂上香,以为可以贿赂先生,大白天过严

滩的,谁知道还没走近祠堂,就被狂风卷着的石头打得头破血流,从此再没哪个奸
首节 上一节 134/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