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4节

官员聘为教师,教导家中的小姐或蓄养的家伎。老琴师一般不轻易收徒授课,之所

以答应李格非的邀请,是很看重李格非的才华和骨气,才肯上门来授课的。

李清照知道老琴师阅人无数,生怕自己在老人心目中没份量,有负父亲的英名,

因此每十天一次的课业她总是认真对付的。虽然有意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她绝

对要和那些同在老琴师门下的宦家小姐们比个高低。甚至在见老师时的穿着上,她

也极其注意,一定不能在气质韵味上输给其他的大家闺秀们。

今天她穿着雪白的一身衣裙,梳了个合乎少女身份的双髻,为了配合暮春的情

调,她特地用了淡绿色的薄纱带缠发。这纱带用南唐李后主的宫人为了邀宠而发明

的染料染制的,染后的绸缎羽纱再经过整个初秋露水的滋润,名叫“天水绿”,明

亮悦目又不同于一般绿色的俗气,真个如烟如雾一般。她又在耳垂上戴了一对不镶

金银的翡翠珠子,腰带上也单坠一个碧玉的圆佩,白绸的衣裙村上这些雅致的绿色,

加上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张弹吹得破的粉脸,淡淡的弯眉,挺直而小巧的鼻子,清

如深潭之水的凤眼,唇薄而小,嘴角向上微微勾起,总似含笑的模样。

清照和父母的性情不同,在穿衣着戴方面是极为认真的,她平时读书和逛街时,

很留意古人和今人的出色的装扮,总是要寻找素静之中见高雅的扮相。她最讨厌脂

粉的粉味,好在她的肌肤细白如凝脂,黛眉也不用笔描,只需在妆成之后轻轻拍上

一点薄粉,压住脸上的油光即可。就是胭脂,李清照也是从书上看来,到波斯人开

的香料店里买来玫瑰膏汁,按方炮制,匀面点唇格外明艳动人且香气独特,经久不

散。

京城里的女人,总不外用香饼熏衣,外出时袖上一块,大家身上发出的香味大

同小异。李清照则不用香饼,她托父亲在江南的学生从苏州买来茉莉花油,从桂林

买来桂花油。春天她用茉莉花油,秋天用桂花油,到夏天才用新鲜的荷花来熏衣,

到了冬天她用波斯商人介绍的一种叫“没药”的膏油来熏衣。据说“没药”是用肉

桂、昌蒲、沉香制作提炼之后,用波斯的橄榄油调成的,其香味是国人所不知的,

一旦染上些没药,极佳的香味十多天不散的。

李清照在镜前匀了妆,把香袋里的波斯小琉璃瓶子取出来,在那个不过一个铜

钱大的瓶子里滴上一些新的茉莉油,让瓶盖敞着,放进香袋里。这香袋是淡淡的杏

红色,不过一个大钱的尺寸,仅仅能塞下那只琉璃瓶,系在腰上,配上白衣和绿色

的装饰,很是娇柔动人。

这时,丫鬟双飞进来通报琴师已到,请小姐到书房练琴。

李清照坐到窗边,拿起书来,对双飞说:“给周先生上茶,说我正在梳妆,请

他稍候。”。

双飞抿着嘴笑了。小姐每次都要这样让老先生坐一会儿冷板凳,压一压老先生

的气焰。据小姐说,对待这种满京城大户人家捧着的老师,可不能太过于巴结,显

得老爷没面子。这老琴师虽然名高一时,但祖上是唐朝的梨园弟子,是乐籍中的奴

才身份。一直到他这辈子,才蒙了先帝的恩宠,连他的子孙后代一起脱了籍,方成

为布衣。可笑许多达官贵人只晓得他是伺候过先帝的人,出宫前是宫廷内音乐教习,

把他捧得太高,不知道他是为奴出身。不过对这样确实在琴艺上有着高超技艺的前

辈,也不可太怠慢,显得重视礼仪的李格非家的子女毫无教养。

双飞出去回话的时候,李清照还在想,到底为了什么,父亲对女儿的词这样无

动于衷呢?平日里,太学中有哪个学生稍微写了些好文章,父亲总是喜形于色,巴

不得那学生能成为江山社稷的栋梁,怎么对自己女儿的词作反而不闻不同呢?要是

父亲像那位冬烘先生,反对女儿学文读书,那从小就不该教清照读书才对。父亲的

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呢?李清照百思不得其解。

双飞出去通报后又回到小姐身边,看时间差不多了,小姐还是皱着眉头想心事,
首节 上一节 14/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