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151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寄。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并未意识到,当时词坛上几乎所有顶尖的最著名的词人都已去世,后来
的南宋大词人,例如陆游,还是儿童,辛弃疾还未出生。李清照瘦弱的肩上,独自
担着北宋到南宋两个时代的词之命脉,她无意之中成了这两个时代之间的词坛承先
启后的词人。
李清照到死也没意识到上天赋予她的,是这样的使命,也没想到她内在生命活
力承担着怎样的重担,她做为女人,独力撑起了大厦将倾的词坛,是怎样辉煌的一
个生命奇迹。
第十一章 无根之谤
李清照完全想像不到她这个女人在文学历史上的作用,她关心的还是被盗的东
西,她希望能够出现奇迹,老天可怜她,把她丢掉的东西还给她。日子一天天过去,
整个村子一片寂静,再也没有人来领赏,尽管赏金是这么高。李清照依然不死心,
她还在等待钟家村有人拿出被盗的字画和古董来领赏。
李清照每天都在窗口和门内向外张望,她看见的钟家村每座房子,似乎都藏着
她的书籍字画和古董,每个人也都像是贼。她觉得每个人走过她屋子时的神情都不
对头,好像还要继续谋算她的东西。每过一天,她对钟家村的敌意就加深一分。
李清照每天都叫锦儿夫妇出去打听消息,他们知道东西是找不回来了,但是在
夫人面前也只能应付一下,到外头转一圈回来,说找不到就算应付了差事。李清照
也明白他们不能找到,可就这样罢休实在不情愿。她就悄悄把昭儿的孩子叫来,大
儿子喜贵十五岁了,是弟弟喜来和锦儿家三个孩子的头。李清照让他带着孩子们在
村里打探消息,看是否有人家里有画轴和古董之类的东西。
喜贵是少年小子,得到向来严肃的夫人的信任,自然格外地上心。他心中又涌
上无数的想法,招集了几个小子们,商量出了种种办法要在村子里打听出个头绪来,
好在夫人面前邀个大功。
孩子们行事哪会周全,一时间村里的人都知道那个失了盗的夫人在怀疑村里人
偷了她的东西,正在到处查访呢。这可把村里人气坏了,再不准自家的孩子与喜贵
他们玩耍,见到喜贵他们探头探脑地在门外张望,就破口大骂把他们赶得老远。
这事给李师师发现,她连忙禁止喜贵他们再这样做。仔细一问,原来是李清照
叫他们这样做的。李师师不觉十分悲哀,想到李清照对失去的东西如此放不下,心
中深为她难过。想到李清照是宦门千金出身,如今委顿尘上之间,与她们这等下九
流的人物为伍,自然是到了一落千丈的地步,李清照怎么能够忍受呢?她这样想找
回失去的东西,就是想抓住往事的一点痕迹,安慰她凄苦的心而已啊。李清照的心
境是非常可怜的,但她到底没经历过社会底层的黑暗,又不会应付交际,这样无端
地怀疑村里人,把大家惹急了,这兵慌马乱的年头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李师师找李清照,再三分析说村里人不会要她的东西的,这些乡下人要偷也是
要金银珠宝,他们这些人哪里会懂得什么字画古董可以价值连城呢?大字都不识的
人,偷书有什么用处?只怕是外来的贼,发现了李清照的形迹,知道李清照身份的
人,又懂得李清照所藏之物的价值,才会下手这么准确。只是李清照一点也听不进
去,主观地认定了村里人就是贼。她说她一路上从未暴露过身份,也从不谈诗做词,
不可能有外人知道她的行踪。李师师见李清照心浮气躁,又固执倔强,只得带着锦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寄。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并未意识到,当时词坛上几乎所有顶尖的最著名的词人都已去世,后来
的南宋大词人,例如陆游,还是儿童,辛弃疾还未出生。李清照瘦弱的肩上,独自
担着北宋到南宋两个时代的词之命脉,她无意之中成了这两个时代之间的词坛承先
启后的词人。
李清照到死也没意识到上天赋予她的,是这样的使命,也没想到她内在生命活
力承担着怎样的重担,她做为女人,独力撑起了大厦将倾的词坛,是怎样辉煌的一
个生命奇迹。
第十一章 无根之谤
李清照完全想像不到她这个女人在文学历史上的作用,她关心的还是被盗的东
西,她希望能够出现奇迹,老天可怜她,把她丢掉的东西还给她。日子一天天过去,
整个村子一片寂静,再也没有人来领赏,尽管赏金是这么高。李清照依然不死心,
她还在等待钟家村有人拿出被盗的字画和古董来领赏。
李清照每天都在窗口和门内向外张望,她看见的钟家村每座房子,似乎都藏着
她的书籍字画和古董,每个人也都像是贼。她觉得每个人走过她屋子时的神情都不
对头,好像还要继续谋算她的东西。每过一天,她对钟家村的敌意就加深一分。
李清照每天都叫锦儿夫妇出去打听消息,他们知道东西是找不回来了,但是在
夫人面前也只能应付一下,到外头转一圈回来,说找不到就算应付了差事。李清照
也明白他们不能找到,可就这样罢休实在不情愿。她就悄悄把昭儿的孩子叫来,大
儿子喜贵十五岁了,是弟弟喜来和锦儿家三个孩子的头。李清照让他带着孩子们在
村里打探消息,看是否有人家里有画轴和古董之类的东西。
喜贵是少年小子,得到向来严肃的夫人的信任,自然格外地上心。他心中又涌
上无数的想法,招集了几个小子们,商量出了种种办法要在村子里打听出个头绪来,
好在夫人面前邀个大功。
孩子们行事哪会周全,一时间村里的人都知道那个失了盗的夫人在怀疑村里人
偷了她的东西,正在到处查访呢。这可把村里人气坏了,再不准自家的孩子与喜贵
他们玩耍,见到喜贵他们探头探脑地在门外张望,就破口大骂把他们赶得老远。
这事给李师师发现,她连忙禁止喜贵他们再这样做。仔细一问,原来是李清照
叫他们这样做的。李师师不觉十分悲哀,想到李清照对失去的东西如此放不下,心
中深为她难过。想到李清照是宦门千金出身,如今委顿尘上之间,与她们这等下九
流的人物为伍,自然是到了一落千丈的地步,李清照怎么能够忍受呢?她这样想找
回失去的东西,就是想抓住往事的一点痕迹,安慰她凄苦的心而已啊。李清照的心
境是非常可怜的,但她到底没经历过社会底层的黑暗,又不会应付交际,这样无端
地怀疑村里人,把大家惹急了,这兵慌马乱的年头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李师师找李清照,再三分析说村里人不会要她的东西的,这些乡下人要偷也是
要金银珠宝,他们这些人哪里会懂得什么字画古董可以价值连城呢?大字都不识的
人,偷书有什么用处?只怕是外来的贼,发现了李清照的形迹,知道李清照身份的
人,又懂得李清照所藏之物的价值,才会下手这么准确。只是李清照一点也听不进
去,主观地认定了村里人就是贼。她说她一路上从未暴露过身份,也从不谈诗做词,
不可能有外人知道她的行踪。李师师见李清照心浮气躁,又固执倔强,只得带着锦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