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152节
儿悄悄到钟氏族长那儿陪不是,说这位赵夫人自丈夫殉国后,悲哀过度有些失心风,
此次又被盗走丈夫遗物,勾出毛病来,言行举止有不当之处请多包涵等等。村里众
人也就信以为真,把李清照当成脑筋有毛病的人,再听说是忠烈遗孀,也就不与李
清照计较了。族长说,要不是这夫人脑子有毛病,无端怀疑他们族人是贼,惹急了
村里泼皮的一帮子年轻人,趁夜放把火烧了李清照的屋子,在这种乱世里也没有王
法治得了他们的。
李师师知道这话可不是老族长存心威胁她们的,乡下人好相处,也不好相处,
惹恼了他们的确不是好玩的事。
步云道姑与师傅、师兄约好在杭州碰面的日子近了,李师师也想到杭州去,为
得是能够在圣驾附近,及时打听到一些太上皇的消息。无论如何,她从一个大宋子
民的角度来说,关心被掳二帝的安危是人心所向的大事,从她与徽宗太上皇的私情
来讲,她毕竟是受过太上皇恩宠的人,身为低贱的娼妓,太上皇却对她动过真情,
并不是仅拿她当泄欲的玩物,这一点李师师是铭记于心的。要是太上皇在宫中安度
晚年,李师师可能也不会把太上皇与她之间的这段感情看得这么重,而今太上皇蒙
难,落到了比她还不如的境地中,她的同情心就令她不能不珍惜起过去与徽宗皇上
的情爱了。
如今李师师吃长素,每天礼佛,就是为这个曾经真心爱过她的皇上祈求菩萨的
保佑,希望有一天老天能开眼,让徽钦二帝重返大宋。
对李师师的这种行为,李清照是不以为然的,她对徽宗皇帝的误国是深恶痛绝
的,正因为这个皇帝的昏庸,才导致了公公赵挺之死后三日抄家夺官的冤案,导致
她与明诚隐居乡间十多年的消磨与压抑。徽宗皇帝是北宋溃败的总根子,是靖康之
难的始作涌者,也是赵明诚、李清照一生所藏之物被毁的祸首。如今落得当俘虏,
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不过,做为大宋臣民,李清照与李师师一样,认为国家皇权象
征的皇上被掳,是中华莫大的耻辱。所以雪耻的目标就应当是迎回代表国家最高权
利象征的两位皇上。尽管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昏君,也是中华的代表啊。
李清照很气闷,她失盗后,人的精神状态也被抽空了,心灵与脑海中总有一大
片无法填补的空白,使她整日坐立不安。看到李师师坚持不懈地每天跪在佛像前,
对着那无动于衷的偶像又拜又磕头,念叨着她最不愿听的那个昏君的名字,每当此
时,李清照就心潮浮动,难以自制她烦燥的情绪,恨不得把那个观音像给撕了。不
过李师师每次为太上皇祈求之后,都要为李清照找回失物祈求,李清照看到李师师
为她祈求,心中又能平静一点,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安慰啊。
李师师与步云道姑商量,觉得应该带着李清照一起离开越州去杭州。要是她们
一走,李清照留在这儿会遭遇什么事情就难说了。她们先找锦儿说了要离开的事,
希望能够说服夫人放弃在此寻找失物的幻想,和她们一起离开越州到杭州。
李清照怎么也没想到要离开越州,离开钟家村。再一想,逗留此地也实在是毫
无意义了。可是同意离开,就等于说是放弃了寻找失物的希望,也就是要接受一个
她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事实——那些失去的东西永远不再属于她了。正如她在赵明诚
去世后,一直幻想明诚还活着一样,情愿迷迷糊糊地处在不清醒的状态中,也不愿
清醒过来承认明诚已故。如今她一同意离开越州,就等于是和那批实际上已经离开
她、而心灵上还没法割舍的书籍字画与古董永别了。
李清照哭了很久,最后同意离开越州,离开钟家村。
李清照收拾劫后余生的最后一点收藏时,看着那些不再成部的零散的书卷,还
有些字画和古董,就像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剁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气息奄奄
的惨状。她除了流泪哭泣还有什么办法呢?
李清照坐着车子离开了钟家村,离开了这个让她如此绝望和痛苦的村子。
此次又被盗走丈夫遗物,勾出毛病来,言行举止有不当之处请多包涵等等。村里众
人也就信以为真,把李清照当成脑筋有毛病的人,再听说是忠烈遗孀,也就不与李
清照计较了。族长说,要不是这夫人脑子有毛病,无端怀疑他们族人是贼,惹急了
村里泼皮的一帮子年轻人,趁夜放把火烧了李清照的屋子,在这种乱世里也没有王
法治得了他们的。
李师师知道这话可不是老族长存心威胁她们的,乡下人好相处,也不好相处,
惹恼了他们的确不是好玩的事。
步云道姑与师傅、师兄约好在杭州碰面的日子近了,李师师也想到杭州去,为
得是能够在圣驾附近,及时打听到一些太上皇的消息。无论如何,她从一个大宋子
民的角度来说,关心被掳二帝的安危是人心所向的大事,从她与徽宗太上皇的私情
来讲,她毕竟是受过太上皇恩宠的人,身为低贱的娼妓,太上皇却对她动过真情,
并不是仅拿她当泄欲的玩物,这一点李师师是铭记于心的。要是太上皇在宫中安度
晚年,李师师可能也不会把太上皇与她之间的这段感情看得这么重,而今太上皇蒙
难,落到了比她还不如的境地中,她的同情心就令她不能不珍惜起过去与徽宗皇上
的情爱了。
如今李师师吃长素,每天礼佛,就是为这个曾经真心爱过她的皇上祈求菩萨的
保佑,希望有一天老天能开眼,让徽钦二帝重返大宋。
对李师师的这种行为,李清照是不以为然的,她对徽宗皇帝的误国是深恶痛绝
的,正因为这个皇帝的昏庸,才导致了公公赵挺之死后三日抄家夺官的冤案,导致
她与明诚隐居乡间十多年的消磨与压抑。徽宗皇帝是北宋溃败的总根子,是靖康之
难的始作涌者,也是赵明诚、李清照一生所藏之物被毁的祸首。如今落得当俘虏,
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不过,做为大宋臣民,李清照与李师师一样,认为国家皇权象
征的皇上被掳,是中华莫大的耻辱。所以雪耻的目标就应当是迎回代表国家最高权
利象征的两位皇上。尽管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昏君,也是中华的代表啊。
李清照很气闷,她失盗后,人的精神状态也被抽空了,心灵与脑海中总有一大
片无法填补的空白,使她整日坐立不安。看到李师师坚持不懈地每天跪在佛像前,
对着那无动于衷的偶像又拜又磕头,念叨着她最不愿听的那个昏君的名字,每当此
时,李清照就心潮浮动,难以自制她烦燥的情绪,恨不得把那个观音像给撕了。不
过李师师每次为太上皇祈求之后,都要为李清照找回失物祈求,李清照看到李师师
为她祈求,心中又能平静一点,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安慰啊。
李师师与步云道姑商量,觉得应该带着李清照一起离开越州去杭州。要是她们
一走,李清照留在这儿会遭遇什么事情就难说了。她们先找锦儿说了要离开的事,
希望能够说服夫人放弃在此寻找失物的幻想,和她们一起离开越州到杭州。
李清照怎么也没想到要离开越州,离开钟家村。再一想,逗留此地也实在是毫
无意义了。可是同意离开,就等于说是放弃了寻找失物的希望,也就是要接受一个
她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事实——那些失去的东西永远不再属于她了。正如她在赵明诚
去世后,一直幻想明诚还活着一样,情愿迷迷糊糊地处在不清醒的状态中,也不愿
清醒过来承认明诚已故。如今她一同意离开越州,就等于是和那批实际上已经离开
她、而心灵上还没法割舍的书籍字画与古董永别了。
李清照哭了很久,最后同意离开越州,离开钟家村。
李清照收拾劫后余生的最后一点收藏时,看着那些不再成部的零散的书卷,还
有些字画和古董,就像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剁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气息奄奄
的惨状。她除了流泪哭泣还有什么办法呢?
李清照坐着车子离开了钟家村,离开了这个让她如此绝望和痛苦的村子。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