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18节
王氏更急了,说:“再说要打了,一个女儿家怎么能随便说这些话?朝政可是
我们女人议得的吗?”
“清儿不服,女儿家不明这些大道理,怎能相出好夫、教出好子呢?家无好夫
好子,国家哪有好栋梁?孟母断机,正是因为她深明道理,才造就出不同凡响的好
儿郎嘛。我看现在的女子只知吃喝玩乐的多,俗不可耐的多,只顾自家享受,哪管
丈夫孩子贪赃枉法。爹说过山东郓州的郡守是个好人,本不想贪污的,无奈妻妾不
贤,索要无度,以至他挺身试法,后来以徒流告终。所以女子必定要读书长见识,
才能……”
“罢罢罢,”王氏打断女儿的话,说,“我也不和你争了,等你爹回来,我找
他理论便是。你们父女是一个模子里的货,要么闷着几天不说话,要么就口若悬河,
危言耸听。”
这时,双栖和双飞带着弟妹们来了。厨房的老妈子上了饭菜,一家人吃起饭来。
李清照放下饭碗,双飞送上漱口的香汤,老妈子用盂盆接了退下,双栖递上毛
巾伺候小姐擦了嘴和手,李清照这才起身到房里仔细梳妆打扮。
李清照把自己收拾得如同清香的梨花,怎么瞧都满意了,这才到书房去抚琴。
书房的竹帘子还未卷起,窗外重重竹影阻隔了晴光,房内还保留了一片昨夜的
暮气。李清照命双飞卷起排窗的竹帘,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时她望见
弟妹们在竹园南面的菜园里玩耍,弟弟摇晃着一棵梨树,那满树的白色梨花如雨般
地倾泻下来,只听弟弟咯咯的笑声传来,毫无忧愁的模样显出童年的快乐。
李清照默默回到琴边,坐下来静了一会儿,调顺了气息,回想老琴师的教诲,
一遍遍地认真弹拨起来。
渐渐觉得累了,李清照到书案那儿休息,看到昨天黄昏写的《浣溪纱》,觉得
意犹未尽,昨天的愁绪已随阴雨而去,留下的清韵依然缭绕心头,正如重帘未卷的
书房还保留着昨夜的暮气一般。想起早晨和母亲的争辩,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父亲那清澈明亮的思辨之辞,以及被小弟摇落满树花朵的梨树,种种情景如诗如画
般地穿心而过。
李清照只觉得胸怀满溢着柔情,透过身体,沁过衣裳,向外抒发,她不觉已提
笔在手,自然有韵律从心底流出。虽然昨天已经写了一首《浣溪纱》,而今日之情
绪还是要调寄《浣溪纱》为合适。
于是,一首新词又从容地写了出来。
浣溪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后来这首小词流传在外,有人不相信是李格非十四岁的女儿所作,硬将这词说
成是欧阳修所作。其时,欧阳修已经谢世二十六年,李清照闺中随手之作,被当成
是欧阳修遗珠,居然被收进《词学筌蹄》中。这些事传到李清照耳中,她不免相当
得意。尽管她并不喜欢欧阳修的词,认为太过“娘娘腔”,以致与一个少女之作混
为一谈,但她想到外人竟拿她的词当作是名重一时的大文豪欧阳修所作,可见自己
的份量了,因此得意。此系后话不表。
是年,朝廷复用元佑诸人。秋天,李格非奉召还京,任校书即。之后又迁著作
佐郎,礼部员外郎。
接到父亲即将返京的喜报,李清照心头的愁绪一扫而空。
她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敞露在挥笔而就的新词之中——
想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少。水光山色
我们女人议得的吗?”
“清儿不服,女儿家不明这些大道理,怎能相出好夫、教出好子呢?家无好夫
好子,国家哪有好栋梁?孟母断机,正是因为她深明道理,才造就出不同凡响的好
儿郎嘛。我看现在的女子只知吃喝玩乐的多,俗不可耐的多,只顾自家享受,哪管
丈夫孩子贪赃枉法。爹说过山东郓州的郡守是个好人,本不想贪污的,无奈妻妾不
贤,索要无度,以至他挺身试法,后来以徒流告终。所以女子必定要读书长见识,
才能……”
“罢罢罢,”王氏打断女儿的话,说,“我也不和你争了,等你爹回来,我找
他理论便是。你们父女是一个模子里的货,要么闷着几天不说话,要么就口若悬河,
危言耸听。”
这时,双栖和双飞带着弟妹们来了。厨房的老妈子上了饭菜,一家人吃起饭来。
李清照放下饭碗,双飞送上漱口的香汤,老妈子用盂盆接了退下,双栖递上毛
巾伺候小姐擦了嘴和手,李清照这才起身到房里仔细梳妆打扮。
李清照把自己收拾得如同清香的梨花,怎么瞧都满意了,这才到书房去抚琴。
书房的竹帘子还未卷起,窗外重重竹影阻隔了晴光,房内还保留了一片昨夜的
暮气。李清照命双飞卷起排窗的竹帘,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时她望见
弟妹们在竹园南面的菜园里玩耍,弟弟摇晃着一棵梨树,那满树的白色梨花如雨般
地倾泻下来,只听弟弟咯咯的笑声传来,毫无忧愁的模样显出童年的快乐。
李清照默默回到琴边,坐下来静了一会儿,调顺了气息,回想老琴师的教诲,
一遍遍地认真弹拨起来。
渐渐觉得累了,李清照到书案那儿休息,看到昨天黄昏写的《浣溪纱》,觉得
意犹未尽,昨天的愁绪已随阴雨而去,留下的清韵依然缭绕心头,正如重帘未卷的
书房还保留着昨夜的暮气一般。想起早晨和母亲的争辩,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父亲那清澈明亮的思辨之辞,以及被小弟摇落满树花朵的梨树,种种情景如诗如画
般地穿心而过。
李清照只觉得胸怀满溢着柔情,透过身体,沁过衣裳,向外抒发,她不觉已提
笔在手,自然有韵律从心底流出。虽然昨天已经写了一首《浣溪纱》,而今日之情
绪还是要调寄《浣溪纱》为合适。
于是,一首新词又从容地写了出来。
浣溪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后来这首小词流传在外,有人不相信是李格非十四岁的女儿所作,硬将这词说
成是欧阳修所作。其时,欧阳修已经谢世二十六年,李清照闺中随手之作,被当成
是欧阳修遗珠,居然被收进《词学筌蹄》中。这些事传到李清照耳中,她不免相当
得意。尽管她并不喜欢欧阳修的词,认为太过“娘娘腔”,以致与一个少女之作混
为一谈,但她想到外人竟拿她的词当作是名重一时的大文豪欧阳修所作,可见自己
的份量了,因此得意。此系后话不表。
是年,朝廷复用元佑诸人。秋天,李格非奉召还京,任校书即。之后又迁著作
佐郎,礼部员外郎。
接到父亲即将返京的喜报,李清照心头的愁绪一扫而空。
她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敞露在挥笔而就的新词之中——
想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少。水光山色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