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212节
锦儿的丈夫也是到了这时候,才有了他做人的真正名字,他是赵家的家生奴才,
自然也姓赵,求李清照给他起个名字,以便他回家做老太爷时有个正式的称呼。李
清照念其忠诚,又不会说话,给他起名叫厚吉。
李清照说:“这个吉字给你开了个口了,今后在家里有话就说吧,好歹是当爷
爷的人了。”
厚吉张着嘴笑,只晓得跪下去磕头,跟着儿子高高兴兴回去了。
锦儿除了过年过节,平时都不回家的。到了大年节下的时候,总是昭儿家来接
了李清照去住几日,锦儿这才回自己家里当几天婆婆。
平常的日子里,李清照和锦儿在一起,她们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逐渐不复存在了,
倒像是两个老年的女伴凑在一起过日子。李清照经常跟锦儿一块上街去买菜,一路
走着,一路商量说,今天有新鲜的毛豆子,割上二两猪肉炒着下饭,再烧碗丝瓜汤,
干净清爽地过了一天。韭菜上市,李清照想吃饺子了,反正家里有昭儿送的整袋的
面粉,锦儿剁好了馅子,李清照一起来包,一面回忆起在娘家做闺女时候吃饺子的
情形,说到好笑的地方,主仆两人都笑得不行。
刚刚南渡的时候,回忆往事是用泪水伴着的,想起在金兵铁蹄下的家乡,想起
被战火烧毁的青州的庄园,心就像刀搅一般地痛苦。可是在十几年后,回忆往事就
轻松了,当她们笑着回忆往事的时候,可能比哭着回忆还要令人感到悲伤,但是李
清照已经体会不出这里的悲哀了。她帮锦儿拽着鸡脚,锦儿一手抓着鸡翅膀和鸡脖
子,一手拿着菜刀,把鸡杀了,放血在调了盐水的碗里。她们就这样一面商量着冬
天要做一床丝棉被子,锦儿说她儿子丝行里有不少丝头,拿来理了再撑松了,照样
可以做丝面被子。一面又回忆北方的旧棉胎,弹松了与新棉花掺在一起,打出来的
被子反而比全新的棉被更加暖和。
朝政的黑暗,对李清照来说,已是高天里的流云,与她并无直接的关系了。她
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关心时局,那种期望国家兴旺发达的愿望随着北方领土的丧
失而不复存在。而且最令李清照感到悲哀的事情,就是行善与作恶者的命运相比,
总是恶者比善者强,也就是说,恶是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善良永远只是愿望。活在
世上最痛苦的就是主张正义讲究道德的君子,他们注定是要在世上饱经从满有希望
与信心的开端,跌向失望与消沉的结局,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停地体验一次又一
次的努力挣扎与道德良心的折磨。
李清照唯一坚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修订她的《漱玉集》,这件事使她一直保
持着与文学之间的亲密关系。沉浸在往日旧作的修订中,过去的生活在李清照心里
幻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真实存在于她的灵魂之中,夜深人静之际,李清照一而再、
再而三地阅读她的作品,又和她身边留下来的几部古代和当朝的大师们的著作相比
较,发现在今天的心情中所能看出来的长处和短处。
虽然说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使李清照放弃了从前很多超越现实的理想,
但是她的心境倒是平稳了许多,不再是容易激动和偏激的人了,除了对秦桧的那种
比仇恨还要深刻的敌意之外,她的胸怀倒是宽阔多了,对金翠那样的女人再也不会
感到无法容忍了,这种心情关照下的文学心态就显得更加和谐与包容了。
李清照慢慢地逐字逐句地修订着《漱玉集》,把过于突兀与不和谐的地方一丝
一缕地剔除和磨平,直到她非常满意为止。在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修订过程中,李清
照觉得自己正在进入一个成熟的境界之中,她对文学、对词作的理解和从前比较,
是更加趋于完美了。她也清楚地认识到,她的创作是一个完全不与任何人或流派类
同的品种,也是别人无法模仿和效法的道路。她既知道自己在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
地位,也明白她的局限性在哪里,正如兰花不能与青松比较、青松也无法代替兰花
一样,文学是需要出现奇特的名种的,尽管这些名种的出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也姓赵,求李清照给他起个名字,以便他回家做老太爷时有个正式的称呼。李
清照念其忠诚,又不会说话,给他起名叫厚吉。
李清照说:“这个吉字给你开了个口了,今后在家里有话就说吧,好歹是当爷
爷的人了。”
厚吉张着嘴笑,只晓得跪下去磕头,跟着儿子高高兴兴回去了。
锦儿除了过年过节,平时都不回家的。到了大年节下的时候,总是昭儿家来接
了李清照去住几日,锦儿这才回自己家里当几天婆婆。
平常的日子里,李清照和锦儿在一起,她们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逐渐不复存在了,
倒像是两个老年的女伴凑在一起过日子。李清照经常跟锦儿一块上街去买菜,一路
走着,一路商量说,今天有新鲜的毛豆子,割上二两猪肉炒着下饭,再烧碗丝瓜汤,
干净清爽地过了一天。韭菜上市,李清照想吃饺子了,反正家里有昭儿送的整袋的
面粉,锦儿剁好了馅子,李清照一起来包,一面回忆起在娘家做闺女时候吃饺子的
情形,说到好笑的地方,主仆两人都笑得不行。
刚刚南渡的时候,回忆往事是用泪水伴着的,想起在金兵铁蹄下的家乡,想起
被战火烧毁的青州的庄园,心就像刀搅一般地痛苦。可是在十几年后,回忆往事就
轻松了,当她们笑着回忆往事的时候,可能比哭着回忆还要令人感到悲伤,但是李
清照已经体会不出这里的悲哀了。她帮锦儿拽着鸡脚,锦儿一手抓着鸡翅膀和鸡脖
子,一手拿着菜刀,把鸡杀了,放血在调了盐水的碗里。她们就这样一面商量着冬
天要做一床丝棉被子,锦儿说她儿子丝行里有不少丝头,拿来理了再撑松了,照样
可以做丝面被子。一面又回忆北方的旧棉胎,弹松了与新棉花掺在一起,打出来的
被子反而比全新的棉被更加暖和。
朝政的黑暗,对李清照来说,已是高天里的流云,与她并无直接的关系了。她
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关心时局,那种期望国家兴旺发达的愿望随着北方领土的丧
失而不复存在。而且最令李清照感到悲哀的事情,就是行善与作恶者的命运相比,
总是恶者比善者强,也就是说,恶是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善良永远只是愿望。活在
世上最痛苦的就是主张正义讲究道德的君子,他们注定是要在世上饱经从满有希望
与信心的开端,跌向失望与消沉的结局,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停地体验一次又一
次的努力挣扎与道德良心的折磨。
李清照唯一坚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修订她的《漱玉集》,这件事使她一直保
持着与文学之间的亲密关系。沉浸在往日旧作的修订中,过去的生活在李清照心里
幻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真实存在于她的灵魂之中,夜深人静之际,李清照一而再、
再而三地阅读她的作品,又和她身边留下来的几部古代和当朝的大师们的著作相比
较,发现在今天的心情中所能看出来的长处和短处。
虽然说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使李清照放弃了从前很多超越现实的理想,
但是她的心境倒是平稳了许多,不再是容易激动和偏激的人了,除了对秦桧的那种
比仇恨还要深刻的敌意之外,她的胸怀倒是宽阔多了,对金翠那样的女人再也不会
感到无法容忍了,这种心情关照下的文学心态就显得更加和谐与包容了。
李清照慢慢地逐字逐句地修订着《漱玉集》,把过于突兀与不和谐的地方一丝
一缕地剔除和磨平,直到她非常满意为止。在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修订过程中,李清
照觉得自己正在进入一个成熟的境界之中,她对文学、对词作的理解和从前比较,
是更加趋于完美了。她也清楚地认识到,她的创作是一个完全不与任何人或流派类
同的品种,也是别人无法模仿和效法的道路。她既知道自己在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
地位,也明白她的局限性在哪里,正如兰花不能与青松比较、青松也无法代替兰花
一样,文学是需要出现奇特的名种的,尽管这些名种的出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