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213节

也不因人的努力和外界的培养而产生,它总是在最想不到和最意外的地方生长起来,

正如在一片完全由男人所占有的文学领域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女人,一个饱受各种

打击和非议的、在现实世界中失去了一切的老年寡妇,她拥有了多少利欲薰心的男

人想尽一切办法都得不到的所谓的“千古之名”。可见文学的名种不会因人的压制

而灭亡,它的存在和出现都是上天的定意,就是身为名种的本人也无法抗拒的,就

这样在漫长的痛苦的煎熬中被造就出来了。

李清照在长夜里面对孤灯独坐时,她对人生唯一的遗憾是,或许她就要带着对

文学所有的见解和成就,默默地消失在她生命的尽头。她舍不得她的才学就这样被

埋没在黄土陇中,她想,要是能够遇到一个才华像她一样的女孩子,她愿意把一生

所学完全传授给她。李清照想,也不要多,一生就传一个女弟子,女弟子再传一个,

这样代代相传,就能够把女子文学的一脉世代流传下去了,在中华的历史上有这样

一脉女学的存在,岂不是千古佳话吗?

这个想法给了李清照很大的激励,她从逃难的经历中,以及和金翠的交往中,

实在觉得中华的女子落在文盲和愚昧之中,是多么可怜的境况。李清照想,她也不

求天下的妇女都能够像男人一样读书,至少要有一小部分的妇女受到她所受过的教

育,在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一片女性的精神天地。李清照认为,女子的悟性和感觉肯

定是比男人强的,不说别人,就说双飞和锦儿这两个没受多少教育的丫头,跟着李

清照一段时间,根本也没像样地学习读书识字,不过是耳濡目染,不久都会写字了,

开始是记账要用到写字,后来也就会看书了。以双飞和锦儿的天赋都不高,但是看

了书以后也会评论几句,颇有妙处。可见妇女要是开智启蒙,心力和智力都将是不

得了的。

李清照把她的这些感想归纳起来,写了《女智论》,是她的文论集中特殊的一

篇。李清照觉得前朝的班昭、蔡文姬、谢道韫甚至包括卓文君在内的女才子,都是

偶然的环境和机遇造成了她们接触文学的机会,但是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妇女是应当

接受教育和启蒙的,而且应当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大宋朝丞相曾布的妻子

魏氏,也不过是写到日情为止,词虽算得上精美,因立志不高也只流于小巧而已。

李清照对道家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是非常赞同的,因为那是天地之律。李清

照也演算过《易经》,对周易的学说也推敲研究很深,觉得上古之人并不贬低和压

制女性,从易学中延伸出来的道家学说,虽然被后人狭隘地理解成只是一种长生术,

为求延年益寿、修身养性而已。其实周易中所包含的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所谓否极

泰来、阴极阳生,就是说事物在阴阳平衡到最佳的那一刻,就是它最完美的境界,

然而中华的文化却一直由男性主宰,文学也是如此,一千多年以来,只有她李

清照能在文坛上以自身的实力,在须眉中得到一席之地。这是阴阳极度失调的文学

现象,阴之不存,阳无所依,违反天地阴阳相谐之道,阳极盛而终必衰,或许在遥

远的将来,这目前看来极盛之阳要衰退到一蹶不振的地步,阳衰必阴盛,在不可预

知的将来,中华的妇女在文学上总要逐渐强盛到一个地步,以至将男人完全压倒,

在文坛上要出现势不可挡的一批又一批女性,以她们不可抑制的生命力量将男性那

已经衰微的气势压倒,那时的男人就要为眼下文坛的大男人的一统天下付出痛苦的

代价。

李清照写道:与其在将来又导致新的阴盛阳衰的不平衡,不如现在开始留给妇

女一席之地,缓和阳极盛阴极衰的大趋势,给未来留下平衡的因素,使将来的世道

不至出现过分的阴盛阳衰。;

李清照觉得她的这些理论非常真实,合乎天道,但也明白这样的文章是不能公

诸于众的,否则她就要遭到比诬陷她改嫁更加可怕的口诗笔伐了,定是罪不可赦的

千古叛逆了,其罪恶不会亚于秦桧之杀岳飞。不但是男人容不下她的这种思想,就
首节 上一节 213/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