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25节
脸色给父亲看,很不应该。她的脸不禁红了起来。
李格非又说:“你寄到广信的《小重山》,为父不是不想给你回信,实在是不
知如何回复为好啊。你应该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吧?世上有哪两种人不可教,哪一种
人可以教?”
李清照回答:“孩儿记得,父亲说过,世上蠢才和天才这两种人不可教;只有
庸才可教。”
“为什么呢?”
“爹说过,蠢才是天之所废,七窍混饨未开,无从施教;天才是天所创造,自
然独钟天地之精华,天生格局已定,人力岂可改造?所以天才心窍天开,不用人工
雕琢。而庸才最多,具备一般心智,加以何种教育便成何种材料。此类人可教,不
过是些人云亦云之辈,可方可图,用之于世方为合适。普天之下,治国的道理就是
善用庸才的道理,治理国家庸才足矣。因而,俗世这二字便将庸才与天才截然分开。”
李格非点着头,听女儿侃侃道来,果然思辨清晰,神态若定,不同凡人。
李清照接着说:“孩儿记得父亲论起苏公苏东坡大人时说过,他的不幸是天才
混入俗世之苦。天才如天生宝石,最有棱角锋芒,最为庸才所忌。苏东坡大人和王
介甫大人之争,实为天才与庸才之争。介甫大人系庸才之上品,亦为难能可贵,但
容易为俗世所容纳,明其亮为灯烛之光。而东坡大人如合浦明珠,一出江湖宝光万
丈,世上最亮之灯光也会黯然失色。明珠之光与灯烛之光水火不能相容,灯烛之光
难识宝石之光,亦难容宝石之光。而东坡大人若是迎合俗世,去棱角、退锋芒,便
不成其为天才。但天才不经科举之途,埋没江湖亦不可,一旦跃过龙门,就当适可
而止。然而人之本性贪得无厌,难以把握分寸。可惜苏公热心朝政,将明珠之质勉
强委屈俗世,以为天才为世所需。实在是误解了天生苏公之意,若是及早退出朝中
党争,潜心为文、作画、致力诗词,一定有更多传世佳作,也不至颠沛一生,枉折
许多绝世才华。”
李格非听女儿娓娓道来,说得有板有眼,点头赞许道:
“好,说得一点不差。看来,为父不必再对你说更多了。我想,你是冰雪般聪
明的孩子,一定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给你回信的道理了吧?你就是不可教的那一类啊。”
李清照心跳得分不清点数,她虽自知有才情,但也绝不敢妄想自己是天才,是
爹所仰慕的苏东坡大人那样的天才。
直到此时,她才理解了父亲是多么了不起的父亲。
李格非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诚恳地对女儿说:
“清照,为父自身不过是个庸才,一生所学都是人教导出来的,所以不敢对你
妄加批评,以免误你一生。你刚才所说的,正是父亲要对你说的,你要记在心上,
不敢遗忘。你既明白苏公一生得失所在,前车之鉴更要谨慎。我大宋以来,词学向
来不受重视,诗词不分。依我愚见,词重音律,贴近生活,为世人所喜爱,但缺乏
专心致力之人为词学独树一帜,你虽生为女子,亦有长处,可避免俗世功名的败坏,
潜心寻求词之极境,定能有所作为。”
李清照听到父亲说出此番话来,顿觉日前之无知,以为作词不过如此,轻松容
易得很,被父亲一番教诲,方知自己的浅薄,因此脸色渐渐发白。
李格非问女儿:“你对爹所说的有何感想?”
“清照恐惧万分。”
“哦,何以至此?”
“凡未经父亲教诲之前,正是不把作词当作学问来对待的那种人,不过凭一些
天赋的机巧,游戏笔墨而已。若要呕心沥血,弘扬词学,有所作为,那必定要做到
经得起后世干代人的挑剔。拣选。大唐至今,不过数百年光景,当年一代文坛风云
李格非又说:“你寄到广信的《小重山》,为父不是不想给你回信,实在是不
知如何回复为好啊。你应该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吧?世上有哪两种人不可教,哪一种
人可以教?”
李清照回答:“孩儿记得,父亲说过,世上蠢才和天才这两种人不可教;只有
庸才可教。”
“为什么呢?”
“爹说过,蠢才是天之所废,七窍混饨未开,无从施教;天才是天所创造,自
然独钟天地之精华,天生格局已定,人力岂可改造?所以天才心窍天开,不用人工
雕琢。而庸才最多,具备一般心智,加以何种教育便成何种材料。此类人可教,不
过是些人云亦云之辈,可方可图,用之于世方为合适。普天之下,治国的道理就是
善用庸才的道理,治理国家庸才足矣。因而,俗世这二字便将庸才与天才截然分开。”
李格非点着头,听女儿侃侃道来,果然思辨清晰,神态若定,不同凡人。
李清照接着说:“孩儿记得父亲论起苏公苏东坡大人时说过,他的不幸是天才
混入俗世之苦。天才如天生宝石,最有棱角锋芒,最为庸才所忌。苏东坡大人和王
介甫大人之争,实为天才与庸才之争。介甫大人系庸才之上品,亦为难能可贵,但
容易为俗世所容纳,明其亮为灯烛之光。而东坡大人如合浦明珠,一出江湖宝光万
丈,世上最亮之灯光也会黯然失色。明珠之光与灯烛之光水火不能相容,灯烛之光
难识宝石之光,亦难容宝石之光。而东坡大人若是迎合俗世,去棱角、退锋芒,便
不成其为天才。但天才不经科举之途,埋没江湖亦不可,一旦跃过龙门,就当适可
而止。然而人之本性贪得无厌,难以把握分寸。可惜苏公热心朝政,将明珠之质勉
强委屈俗世,以为天才为世所需。实在是误解了天生苏公之意,若是及早退出朝中
党争,潜心为文、作画、致力诗词,一定有更多传世佳作,也不至颠沛一生,枉折
许多绝世才华。”
李格非听女儿娓娓道来,说得有板有眼,点头赞许道:
“好,说得一点不差。看来,为父不必再对你说更多了。我想,你是冰雪般聪
明的孩子,一定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给你回信的道理了吧?你就是不可教的那一类啊。”
李清照心跳得分不清点数,她虽自知有才情,但也绝不敢妄想自己是天才,是
爹所仰慕的苏东坡大人那样的天才。
直到此时,她才理解了父亲是多么了不起的父亲。
李格非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诚恳地对女儿说:
“清照,为父自身不过是个庸才,一生所学都是人教导出来的,所以不敢对你
妄加批评,以免误你一生。你刚才所说的,正是父亲要对你说的,你要记在心上,
不敢遗忘。你既明白苏公一生得失所在,前车之鉴更要谨慎。我大宋以来,词学向
来不受重视,诗词不分。依我愚见,词重音律,贴近生活,为世人所喜爱,但缺乏
专心致力之人为词学独树一帜,你虽生为女子,亦有长处,可避免俗世功名的败坏,
潜心寻求词之极境,定能有所作为。”
李清照听到父亲说出此番话来,顿觉日前之无知,以为作词不过如此,轻松容
易得很,被父亲一番教诲,方知自己的浅薄,因此脸色渐渐发白。
李格非问女儿:“你对爹所说的有何感想?”
“清照恐惧万分。”
“哦,何以至此?”
“凡未经父亲教诲之前,正是不把作词当作学问来对待的那种人,不过凭一些
天赋的机巧,游戏笔墨而已。若要呕心沥血,弘扬词学,有所作为,那必定要做到
经得起后世干代人的挑剔。拣选。大唐至今,不过数百年光景,当年一代文坛风云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