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4节
她又对李格非说:“我家老张给您熬了去暑的凉茶,镇在井里,我给您拿去。”
李格非坐在树荫下,看着更夫老张夫妇一会儿在他面前搭了张小桌子,喝下一
大碗冰凉的药茶,李格非窝在心头的一股闷气才算冲散了一些。他在胡饼上抹了酱,
卷上凉拌的黄瓜丝,大口地吃起来。
李格非的家眷留在济南老家,平时吃饭都在老张家里搭伙。这些可口的饭菜要
比望春园的大鱼大肉好吃多了。
老张蹲在李格非面前,抽着旱烟,问了半天,说:“李先生,我听衙门的书记
说,大学士苏东坡大人真的犯了事,要杀头啦,胶文都下来了,是这样的吧?”
李格非点点头,说:“死罪还没定,总之是不好啊。”
“李先生,我们平时听您总说苏大人怎么怎么好,说他必定能干古留芳,到底
出了什么事,会闹到天牢里去了呢?”
李格非说:“这次苏大学士只要不死,出得狱来,必定有惊天动地、留传后世
之作。大凡名垂千古的文豪,都要经过牢狱之灾,流徙之刑,方才能名标青史。这
是天在造就苏大学士啊,所以说刑克小人不克君子,反倒助长文运呢。”
“这么说,反倒是好事了?”老张很不理解地说,“虽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我看做文人还是不好。要是名垂千古的都得上大牢里呆过,这文人也实在没什么当
头了。”
话虽这样说,李格非明白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说法而已。朝野上下都在附
会风雅,因为皇上喜欢附会风雅,以致全国上下,直到小小郓州郡守,全赶时髦舞
文弄墨,结果只是粉饰太平而已,让一帮善于钻营的小人拿文学做了进身的阶梯。
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苏东坡一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
同样,这天下也容不下李格非啊。
想到魏国公韩琦大人的教导,李格非满怀治国平天下的经纶,看来也是枉然而
已。在郓州也不知道要呆到何年何月,还是抓紧时间,把十六卷的《礼记精要》写
出来,对后世还能有点交代。
吃过了饭,李格非又上衙门去处理公务了。
第二天,郡守因病未能办理公务,把李格非叫到了他的书斋里。
郡守苦于暑热,在凉榻之上挥汗如雨。见李格非衣冠端正地进来,很不好意思
地说:“昨儿吃坏了肚子,今日起不来了。我昨夜腹痛睡不着,看见后街你的住所
几乎是彻夜灯火明亮,为何如此用功哪?”
“天热也不好睡,索性写些东西。”
“还是《礼记精要》吗?”
“是的。”
“难得啊。我这个人是个混子,可我着实敬佩你这样的人。文叔啊,在这小地
方是委屈你了。怎么不把家眷接来一起住呢?”
“谢大人关怀,妻子在济南老家,不太方便过来。”
“怎么见得?”
“格非的杯水车薪不足以养家,还是把妻室留在家乡,与老母一同靠祖上几亩
薄田度日为好。”
郡守说:“你也太过谦了,什么‘几亩薄田’,你祖上到底是世代书香门第,
不过是现今的奢华风气太过,府上遵照古风的生活便显得清贫些而已。”
李格非微笑道:“大人所言极是,小小郓州也是极力模仿京都的繁华,昨日望
春园的酒席上,所用餐具一律纯银造就,精雕细搂,其实不过是随意的午餐而已,
何用如此考究呢?京里的王公大臣们竭尽全力广建私宅,装璜惟恐不及他人,互相
攀比,影响到全国大小地方上的官员,都以豪华奢侈为荣耀,以至小小郓州城也风
李格非坐在树荫下,看着更夫老张夫妇一会儿在他面前搭了张小桌子,喝下一
大碗冰凉的药茶,李格非窝在心头的一股闷气才算冲散了一些。他在胡饼上抹了酱,
卷上凉拌的黄瓜丝,大口地吃起来。
李格非的家眷留在济南老家,平时吃饭都在老张家里搭伙。这些可口的饭菜要
比望春园的大鱼大肉好吃多了。
老张蹲在李格非面前,抽着旱烟,问了半天,说:“李先生,我听衙门的书记
说,大学士苏东坡大人真的犯了事,要杀头啦,胶文都下来了,是这样的吧?”
李格非点点头,说:“死罪还没定,总之是不好啊。”
“李先生,我们平时听您总说苏大人怎么怎么好,说他必定能干古留芳,到底
出了什么事,会闹到天牢里去了呢?”
李格非说:“这次苏大学士只要不死,出得狱来,必定有惊天动地、留传后世
之作。大凡名垂千古的文豪,都要经过牢狱之灾,流徙之刑,方才能名标青史。这
是天在造就苏大学士啊,所以说刑克小人不克君子,反倒助长文运呢。”
“这么说,反倒是好事了?”老张很不理解地说,“虽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我看做文人还是不好。要是名垂千古的都得上大牢里呆过,这文人也实在没什么当
头了。”
话虽这样说,李格非明白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说法而已。朝野上下都在附
会风雅,因为皇上喜欢附会风雅,以致全国上下,直到小小郓州郡守,全赶时髦舞
文弄墨,结果只是粉饰太平而已,让一帮善于钻营的小人拿文学做了进身的阶梯。
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苏东坡一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
同样,这天下也容不下李格非啊。
想到魏国公韩琦大人的教导,李格非满怀治国平天下的经纶,看来也是枉然而
已。在郓州也不知道要呆到何年何月,还是抓紧时间,把十六卷的《礼记精要》写
出来,对后世还能有点交代。
吃过了饭,李格非又上衙门去处理公务了。
第二天,郡守因病未能办理公务,把李格非叫到了他的书斋里。
郡守苦于暑热,在凉榻之上挥汗如雨。见李格非衣冠端正地进来,很不好意思
地说:“昨儿吃坏了肚子,今日起不来了。我昨夜腹痛睡不着,看见后街你的住所
几乎是彻夜灯火明亮,为何如此用功哪?”
“天热也不好睡,索性写些东西。”
“还是《礼记精要》吗?”
“是的。”
“难得啊。我这个人是个混子,可我着实敬佩你这样的人。文叔啊,在这小地
方是委屈你了。怎么不把家眷接来一起住呢?”
“谢大人关怀,妻子在济南老家,不太方便过来。”
“怎么见得?”
“格非的杯水车薪不足以养家,还是把妻室留在家乡,与老母一同靠祖上几亩
薄田度日为好。”
郡守说:“你也太过谦了,什么‘几亩薄田’,你祖上到底是世代书香门第,
不过是现今的奢华风气太过,府上遵照古风的生活便显得清贫些而已。”
李格非微笑道:“大人所言极是,小小郓州也是极力模仿京都的繁华,昨日望
春园的酒席上,所用餐具一律纯银造就,精雕细搂,其实不过是随意的午餐而已,
何用如此考究呢?京里的王公大臣们竭尽全力广建私宅,装璜惟恐不及他人,互相
攀比,影响到全国大小地方上的官员,都以豪华奢侈为荣耀,以至小小郓州城也风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