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52节
李清照自从赵府上提亲之日起,不再学琴了,听说老师来,念及师生之谊,还
是到父亲的书房相见。
原来周老琴师是来给李清照送琴的。
老琴师命随从的侍女打开一个古代的琴匣子,里面放着一张瑶琴。小巧玲珑,
是碧玉所做,李清照从来没见过这样珍贵的东西。
周老琴师说:“我祖上先人是梨园弟子,深得后唐庄宗李存勖厚爱,这琴是庄
宗皇上赐给先人之物,据说是武则天女皇爱女太平公主用过的琴。先人遗嘱,说周
家后代不精琴律者,不可继承此琴。老身的子孙中竟无一人配得此琴。再说我全家
蒙先帝的恩,已经脱离乐籍,这琴留在我家已无益处。我教授的弟子中,得配收藏
此琴的唯有小姐你了。再说赵府上的三公子喜好收藏古物,这琴送给你们夫妇,是
再好不过的归宿,免得我的子孙不成器,使它落入庸人之手,令先祖于九泉不安。”
李清照到这时才发觉自己从前在老琴师面前的矜持是多么幼稚。
想到就要出嫁为人妇,面对成年的生活,也许很难再碰到像老琴师一样能长时
间宽容自己的前辈了。面对唐代的碧玉瑶琴,李清照想起父亲给自己买的桐木琴是
多么的普通,可是老琴师从来不曾流露过半点的轻视,这正是周老琴师过人之处。
李清照恭敬地对周老琴师说:“先生厚爱,弟子没齿难忘。只是弟子的资质也
是平常,哪里配得如此贵重的瑶琴呢?倒让清照汗颜了。”
老琴师说:“那太平公主又是配得这琴的人吗?以我周家世代乐籍,岂不是更
加不配得吗?我读小姐之词,清丽高雅,当今之世难得再有人清心如你。虽然我不
敢自夸教授你琴律,对你的同作有多大的帮助,但小姐秉赋超人,在潜移默化之中,
已将音律之精华溶入词中。”
老琴师叫他的两位侍女拿出碧玉瑶琴,对李清照说:“这两位是老身家中侍琴
的丫头,自小受老身的调教,也略通音律,今天命她们将小姐所作那首《怨王孙》
轻歌一曲,小姐听听自己的词作在歌唱之时,与纸上阅读文字有何差别。”
那两位侍女一个坐下抚琴,一个站着歌唱。
那瑶琴刚一抚动,清冽激越的琴声如大水漫过地面,如长风飘过天宇,李清照
不觉神惊魂动,全然不知身处何地,这才懂得真正好琴的含义。
过去自以为不错的桐木琴声,想起来是浑浊不堪的粗噪之声,正如乡间蠢妇怎
能与皇家贵人相提并论呢?
再一听那歌女破云裂帛之婉转歌喉,李清照这才对皇家音乐有了管窥之见。果
然是人间难得的乐声啊。当唱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那歌声又
突然柔软地从天而降,袅袅不绝,似雁群落湖,浮于月色之中。
唱到“苹花灯草。眠沙鸥鹭不回头”时,那歌声又渐渐似凌空而起,开阔晴朗,
万里秋光尽在不言中,无限喜悦也尽收旋律内。
歌女唱出结尾“似应恨,人归早”时,反而失去了那宽广的气势,虽然余音尚
有力量,反而有了遗憾似地结束了。
李清照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词被人唱出来,而且是用珍贵的瑶琴弹奏,由歌
艺超人的少女所唱,果然和写在纸上时有天壤之别。
老琴师问李清照有何感想?
李清照怔怔地说:“我知道写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了,要不是唱出来,只在笔
墨上是察觉不到的。整首同败在最后六个字‘似应恨,人归早’上。”
“老身所见略同。以我之一生浸沉音律,也许是太重这方面的感觉。词品高下
与人品高下有关,那是一生之修养所至。但意境之美不仅要靠所描述的画面之精炼,
还要靠韵律之和谐。当今为词之人,多有疏忽音律的,有注重音律者又因品格不高
而流于世俗。”
是到父亲的书房相见。
原来周老琴师是来给李清照送琴的。
老琴师命随从的侍女打开一个古代的琴匣子,里面放着一张瑶琴。小巧玲珑,
是碧玉所做,李清照从来没见过这样珍贵的东西。
周老琴师说:“我祖上先人是梨园弟子,深得后唐庄宗李存勖厚爱,这琴是庄
宗皇上赐给先人之物,据说是武则天女皇爱女太平公主用过的琴。先人遗嘱,说周
家后代不精琴律者,不可继承此琴。老身的子孙中竟无一人配得此琴。再说我全家
蒙先帝的恩,已经脱离乐籍,这琴留在我家已无益处。我教授的弟子中,得配收藏
此琴的唯有小姐你了。再说赵府上的三公子喜好收藏古物,这琴送给你们夫妇,是
再好不过的归宿,免得我的子孙不成器,使它落入庸人之手,令先祖于九泉不安。”
李清照到这时才发觉自己从前在老琴师面前的矜持是多么幼稚。
想到就要出嫁为人妇,面对成年的生活,也许很难再碰到像老琴师一样能长时
间宽容自己的前辈了。面对唐代的碧玉瑶琴,李清照想起父亲给自己买的桐木琴是
多么的普通,可是老琴师从来不曾流露过半点的轻视,这正是周老琴师过人之处。
李清照恭敬地对周老琴师说:“先生厚爱,弟子没齿难忘。只是弟子的资质也
是平常,哪里配得如此贵重的瑶琴呢?倒让清照汗颜了。”
老琴师说:“那太平公主又是配得这琴的人吗?以我周家世代乐籍,岂不是更
加不配得吗?我读小姐之词,清丽高雅,当今之世难得再有人清心如你。虽然我不
敢自夸教授你琴律,对你的同作有多大的帮助,但小姐秉赋超人,在潜移默化之中,
已将音律之精华溶入词中。”
老琴师叫他的两位侍女拿出碧玉瑶琴,对李清照说:“这两位是老身家中侍琴
的丫头,自小受老身的调教,也略通音律,今天命她们将小姐所作那首《怨王孙》
轻歌一曲,小姐听听自己的词作在歌唱之时,与纸上阅读文字有何差别。”
那两位侍女一个坐下抚琴,一个站着歌唱。
那瑶琴刚一抚动,清冽激越的琴声如大水漫过地面,如长风飘过天宇,李清照
不觉神惊魂动,全然不知身处何地,这才懂得真正好琴的含义。
过去自以为不错的桐木琴声,想起来是浑浊不堪的粗噪之声,正如乡间蠢妇怎
能与皇家贵人相提并论呢?
再一听那歌女破云裂帛之婉转歌喉,李清照这才对皇家音乐有了管窥之见。果
然是人间难得的乐声啊。当唱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那歌声又
突然柔软地从天而降,袅袅不绝,似雁群落湖,浮于月色之中。
唱到“苹花灯草。眠沙鸥鹭不回头”时,那歌声又渐渐似凌空而起,开阔晴朗,
万里秋光尽在不言中,无限喜悦也尽收旋律内。
歌女唱出结尾“似应恨,人归早”时,反而失去了那宽广的气势,虽然余音尚
有力量,反而有了遗憾似地结束了。
李清照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词被人唱出来,而且是用珍贵的瑶琴弹奏,由歌
艺超人的少女所唱,果然和写在纸上时有天壤之别。
老琴师问李清照有何感想?
李清照怔怔地说:“我知道写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了,要不是唱出来,只在笔
墨上是察觉不到的。整首同败在最后六个字‘似应恨,人归早’上。”
“老身所见略同。以我之一生浸沉音律,也许是太重这方面的感觉。词品高下
与人品高下有关,那是一生之修养所至。但意境之美不仅要靠所描述的画面之精炼,
还要靠韵律之和谐。当今为词之人,多有疏忽音律的,有注重音律者又因品格不高
而流于世俗。”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