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 第80节
过了元宵,下了几天的雪。天晴之后,赵明诚一早叫李清照起床看院中新开的
红梅。李清照这些日子看到家中因公公的罢相而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之气,焦躁和不
安悄悄笼罩着这个表面看来还是赫赫的相府。然而赵明诚依旧这样开心,使得李清
照有些灰心,觉得明诚实在是太不懂事了一些。
再一转念,她一个做媳妇的愁死又有何益?把心一横,索性也得乐且乐算了。
梳洗之后,看了红梅,果然心情好转,把她这些日子的愁绪扫去不少。回房后,想
起自己连日的瞎操心,未免有些自嘲,作了新词咏红梅,带着些好景不常在的看破
红尘的情调。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瑶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酿
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
底,闲拍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虽说徽宗皇帝是个毫无主见、凭着一时喜好随心所欲的官家,造成了任人摆布
的局面,但他也是个注重感情的人,看到赵挺之一走,想起他平日的好处来,想叫
他回来吧,又怕得罪了蔡京,整天在他面前不高兴。这蔡京送了皇上那么多的宝物,
体贴圣上享受欢乐的私意,总是为他大开方便之门,这一点是赵挺之这倔脾气的山
东佬及不上的。论起处理朝政方面的能力吧,还是赵挺之能干,特别是对付咄咄逼
人的辽国,他能为大宋国争取到比较公平的两国边关条约,不像别的臣僚只知害怕,
一味答应外强的要求。
那天,徽宗皇帝在画室里作画,他苦于画马时用墨点睛不能充分表现小鸟活泼
明亮的眼神,那一日试着用生漆来点睛,取得了意想
第七章 火烧青州
转眼,赵明诚和李清照在青州乡间居住整整十年了。
李清照从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年轻少妇成为三十五岁的中年妇人,赵明诚三十
八岁。
自从他们因后嗣之事发生争执,赵明诚离家外出登泰山、游历山东各地,考察
文物古迹之后,赵明诚一直蓄着长胡子,虽然老气了不少,但更加显得温文儒雅了。
“归来庄”去年建起了两座大房子,按照赵明诚的设计,用来专门存放他搜集
的图书字画和古物。每座房子又分隔为五个大房间,做了许多大书橱,分门别类放
进所藏之物,在青州算得上是前无古人、首屈一指的文化创举了。
赵明诚的朋友要想进这两所大房间参观,必须在门口换上干净的鞋子,才能进
入房中。而这十间大房子内,不但书柜和书箱擦得纤尘不染,窗明几亮,就连木板
铺的地上也擦得亮堂堂的,可以倒映出成排摞起来的箱子和柜子。
赵明诚不但向朋友们介绍他所藏的丰富,更热衷于介绍怎样管理这些得来不易
的宝物。他津津乐道在不同季节里,怎样及时通风、防潮、防霉和防虫,或者用药
薰、或者用火盆,或者将“生病”的书籍单独拿出来治疗、修补,除去疾病后,才
能入库收藏。说得听众们不觉肃然起敬,连脚步都不敢下重了,惟恐出气重了都能
把这些书籍弄坏了。
望着一生心血所成的书库,赵明诚感慨万千,虽然比不上皇家的气派,也不能
和京中有名望的人士比较,但总算是圆了自少年以来的梦想。他是个老实人,没有
野心和贪心,从来也不曾有过“大而全”的理想,不敢奢想他能收藏到多少东西。
再说,他所得的,除了父亲的一大笔遗赠之外,还有是姨父陈师道去世之后,姨母
带着孩子扶枢还乡,把无法带走的一部分陈家藏书也送给了赵明诚,其余的东西,
红梅。李清照这些日子看到家中因公公的罢相而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之气,焦躁和不
安悄悄笼罩着这个表面看来还是赫赫的相府。然而赵明诚依旧这样开心,使得李清
照有些灰心,觉得明诚实在是太不懂事了一些。
再一转念,她一个做媳妇的愁死又有何益?把心一横,索性也得乐且乐算了。
梳洗之后,看了红梅,果然心情好转,把她这些日子的愁绪扫去不少。回房后,想
起自己连日的瞎操心,未免有些自嘲,作了新词咏红梅,带着些好景不常在的看破
红尘的情调。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瑶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酿
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
底,闲拍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虽说徽宗皇帝是个毫无主见、凭着一时喜好随心所欲的官家,造成了任人摆布
的局面,但他也是个注重感情的人,看到赵挺之一走,想起他平日的好处来,想叫
他回来吧,又怕得罪了蔡京,整天在他面前不高兴。这蔡京送了皇上那么多的宝物,
体贴圣上享受欢乐的私意,总是为他大开方便之门,这一点是赵挺之这倔脾气的山
东佬及不上的。论起处理朝政方面的能力吧,还是赵挺之能干,特别是对付咄咄逼
人的辽国,他能为大宋国争取到比较公平的两国边关条约,不像别的臣僚只知害怕,
一味答应外强的要求。
那天,徽宗皇帝在画室里作画,他苦于画马时用墨点睛不能充分表现小鸟活泼
明亮的眼神,那一日试着用生漆来点睛,取得了意想
第七章 火烧青州
转眼,赵明诚和李清照在青州乡间居住整整十年了。
李清照从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年轻少妇成为三十五岁的中年妇人,赵明诚三十
八岁。
自从他们因后嗣之事发生争执,赵明诚离家外出登泰山、游历山东各地,考察
文物古迹之后,赵明诚一直蓄着长胡子,虽然老气了不少,但更加显得温文儒雅了。
“归来庄”去年建起了两座大房子,按照赵明诚的设计,用来专门存放他搜集
的图书字画和古物。每座房子又分隔为五个大房间,做了许多大书橱,分门别类放
进所藏之物,在青州算得上是前无古人、首屈一指的文化创举了。
赵明诚的朋友要想进这两所大房间参观,必须在门口换上干净的鞋子,才能进
入房中。而这十间大房子内,不但书柜和书箱擦得纤尘不染,窗明几亮,就连木板
铺的地上也擦得亮堂堂的,可以倒映出成排摞起来的箱子和柜子。
赵明诚不但向朋友们介绍他所藏的丰富,更热衷于介绍怎样管理这些得来不易
的宝物。他津津乐道在不同季节里,怎样及时通风、防潮、防霉和防虫,或者用药
薰、或者用火盆,或者将“生病”的书籍单独拿出来治疗、修补,除去疾病后,才
能入库收藏。说得听众们不觉肃然起敬,连脚步都不敢下重了,惟恐出气重了都能
把这些书籍弄坏了。
望着一生心血所成的书库,赵明诚感慨万千,虽然比不上皇家的气派,也不能
和京中有名望的人士比较,但总算是圆了自少年以来的梦想。他是个老实人,没有
野心和贪心,从来也不曾有过“大而全”的理想,不敢奢想他能收藏到多少东西。
再说,他所得的,除了父亲的一大笔遗赠之外,还有是姨父陈师道去世之后,姨母
带着孩子扶枢还乡,把无法带走的一部分陈家藏书也送给了赵明诚,其余的东西,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