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82节

或者可以说是害怕与人接触,因为总免不了要涉及到那个敏感的话题。万一外人知

道他有不育之症,他怎么能抬头见人呢?

除了李清照,世上还有谁能这样不露痕迹地保护他呢?

要是回到京里,老友新朋都少不了要关心他的子嗣,三十出头的人还没有后代,

在这年头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了。

赵明诚要怎样才能从这睽睽众目中逃脱出来呢?他不能生育的事实终有一天会

被人看穿,他作为男人的尊严便丧失殆尽,在京里怎么过日子呢?

不,绝对不能回去。

虽然大哥和二哥都来信,表示愿把他们的孩子过继一个给明诚,但都要求他回

到汴京来。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真的到青州乡下来,离开繁华的都

城,舒适的生活,他们是舍不得的。

赵明诚也明白,所谓的过继,也无非是一种形式上的安慰。将来入家谱时,赵

明诚的名下将写上“无己出,以其X兄XX之第X子赵XX继之”而已。是保证他到阴曹

地府后,有人供奉血食,不至于当饿死鬼。

想到这些,他就心寒如冰,对母亲和哥哥们热衷的光宗耀祖之事,重振赵家的

志向感到无动于衷,甚至觉得他们所做的尽是徒劳。想当年,父亲高居丞相之位,

死后尚不得平安,如今强弩之末,还有非份之想,真是太糊涂了些。

李清照一看明诚的神色,立刻明白他是为了什么不肯返京了。只是她不好说出

口来。丈夫的心思,她再清楚不过了。于是她对赵明诚说了一大套“隐士之志要善

始善终”的大话,给赵明诚一个适当的台阶。

赵明诚果然拿了这些大话儿回复母亲和兄长,冠冕堂皇得很。还说要守住乡间

这一方土地,留做后路等等,意思中大有等兄长们万一需要之时,他这儿还能欢迎

各位回来小居的潇洒气派。

这些书信寄到京里,关心明诚夫妇,盼望他们回来的亲友们,把明诚和李清照

信中的大话儿当成真的,以为他们是当今之陶渊明、林和靖,大加赞赏。说林和靖

无妻,隐居生活未免孤单些,而陶渊明有妻却名不见经传,哪有赵明诚和李清照这

对情趣相投的文人夫妇隐居乡间更有情趣呢?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虽然也有名

声,但总涉了“私奔”之嫌,怎么比得上赵明诚、李清照,是天作之合的一对呢?

居然京中拿他们夫妇传为佳话,对赵明诚那部尚未问世的《金石录》怀着巨大的敬

意。传言中,李清照正在写她的《漱玉集》,听说有十多卷,诗词散文皆有,据说

是顶尖的好文章,女词人深藏不露,那些流传出来的词作,据说都是李清照做废纸

扔了的。

想到做了废纸的词作尚且如此轰动,那《漱玉集》更不知道是怎样了不得的文

集了。李清照在遥远的乡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遐想。

然而,赵明诚的苦痛,李清照的无奈,又有什么人会意呢?

那首在极度悲痛中写成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风靡了京城,到处有人吟唱她

的“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楼前流水,应念

我,终日凝眸……”

曾经与李清照有过一面之交的京中名妓李师师,如今已过了妙龄,徽宗皇帝近

来沉迷于道教,上朝时都穿着道袍子,引起朝野哗然,把那寻花问柳之心少了许多,

李师师竟然见不到皇上的面了。

因为她是皇上宠幸过的,虽是娼妓,住的西楼上下,一切东西物件都用黄缎子

盖了的,哪里还有人敢来问津,把个多情的李师师弄成了孤家寡人,独守着烟花楼,

夜夜听别的粉头们打情骂悄,男欢女爱,她只能遥望宫禁,独自泪下。

如今李清照的这首词,成了李师师爱不释手的宝贝,读一遍哭一遍,觉得李清
首节 上一节 82/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