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第26节
“皇帝恐怕是不会饶恕你的,他已经在传谕中提到了你的名字。这……”
“我就全靠您的保护了。”
“唉!你有处藏,我是无处躲的。好吧,只要有我这棵树在,就不会没有你栖息的枝叶。这些年,为了西藏,为了我,你吃的苦够大了!”
正在这时,盖丹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差一点被地毯的边角绊倒。
“什么事?”桑结急忙问。
“皇帝的使臣驾到,让您马上接旨!”盖丹不停地喘着粗气,像是刚从摔跤场上败了下来。
楼梯上杂沓的脚步声响成一片,厅外传来了恭迎皇帝使臣的高呼。
桑结甲措心里怦怦直跳,使臣来得太快了,也太突然了,简直使他毫无思想准备。他急忙整了整衣冠,发现济隆不知所措地站在墙边。让他出去已经来不及了,留在这里吧,又不知使臣是谁,会不会认得济隆?万一认出来可就麻烦了!桑结甲措用闪电般的眼光扫了一下大厅,上前一把掀起佛案前的围布,济隆像避猫的老鼠一样钻了进去。
桑结甲措拜受了圣旨,听使臣宣读上谕,译官用低沉的声音译成藏语转述着。他竭力想听清每一句话,记住每一个字,但他的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脑子一阵阵地出现空白。他真想狠狠地捶打自己,但又不能这样做。他只觉得浑身发热,后背已经和衬衣粘在一起。他想把衣服脱光,但也不能这样做。他只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却又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下面的话:
“朕是崇道法而爱众生的,所以对于诚心实意护法的人,都加以爱护;对于背地里破坏道法的人,都给予谴责直至治罪。你这个当第巴的,本来只不过是在达赖喇嘛的领导下管些事务……现在我发现你明着是在尊奉宗喀巴的教义,暗中却和噶尔丹结为密友,欺骗达赖喇嘛和班禅呼图克图,败坏宗喀巴的教旨。早些时候,你诈称久已去世的达赖喇嘛依然活着,把济隆呼图克图派到噶尔丹那里,在乌兰布通的战役中,为噶尔丹念经,并为他选择出战的日期,还打上罗盖站在山上观战。贼军胜了就献哈达;败了,又替他讲和,延误我的追兵,使噶尔丹获得了远逃的机会。朕为了众生,曾派人去召班禅呼图克图。你又哄骗吓唬班禅说噶尔丹要杀他,不让他前来。青海的博硕克图济农,偷偷地和噶尔丹结为亲眷,互相派人往来勾结,你也不检举揭发。像噶尔丹、博硕克图济农这两个人,如果不是听了你的主意,会拉扯上婚姻关系吗?噶尔丹是受了你的挑唆和引诱,才不遵从朕的旨意……济农派到噶尔丹那里的使者罗垒厄木齐等人被擒以后,都说达赖喇嘛已经亡故9年了。达赖喇嘛乃是大普慧喇嘛,本朝作为护法之主,和他交往已经60多年了,你理当将他去世的消息立即向朕奏报,而你却进行保密,欺骗民众,倚仗着噶尔丹的势力谋划军事活动。你的罪过是非常大的!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道法呢,还是为了私利而诈骗呢?朕乃是养育众生的君主,表彰好的,憎恨坏的,绝对不会含糊!你如果还愿意真心地改正错误,依然想遵奉宗喀巴之教的话,那就听从朕的呼唤,派人前来,把济隆呼图克图逮捕起来交给我,押送青海博硕克图济农所娶的噶尔丹的女儿。若能如此,朕仍然会像从前那样给你优厚的礼遇。上面所提到的事,倘若有一件你不遵照执行,朕必然究办你诡诈欺侮达赖、班禅,帮助噶尔丹的罪行,发来云南、四川、陕西等处的大兵,照着击破噶尔丹的样子,或者由朕亲自来讨伐你,或者派遣诸位王公大臣来讨伐你。你从前不是对朕的使臣说过,厄鲁特四部是你的护法之主吗?那你就叫厄鲁特四部来帮助你吧,朕将看看他们怎么帮助你!你还是赶快按我的吩咐办事,在明年正月以前星速前来奏报,否则,后悔不及。为此特派使臣前来晓谕于你,并带去我歼灭准噶尔部时缴获的噶尔丹的佩刀一把以及他的妻子阿弩的佛像一尊,佩符一个,作为告捷之物,送给你们做纪念。随敕书赠你锦缎36丈……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甲午。”
桑结甲措听完,浑身的内衣也湿透了。他活了43岁,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惶恐过。他没有见过皇帝,他想象中的皇帝有着两副面容,既是和蔼慈善的文殊菩萨,又是怒目圆睁的护法天王,你不能不敬,也不能不畏。桑结甲措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心想,正如俗语所说:石头已经裂了,往中间填土是不行的。看来,只能遵旨了。
“皇上急等第巴回奏。”使臣叮嘱说。
“是是,我一定照皇上的手谕办理,按时遣使上奏。”桑结连声应诺着,起身向厅外招呼道,“宫中摆宴,为天使洗尘!”
随着桑结的话音,像被戳了一刀的羊肚子,济隆软软地昏倒在佛案底下。他知道,第巴到底是个地方官,是抗不住皇帝的恩威的。而那样,他自己也就完了!
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本章字数:11655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04 08:14:29.0]
----------------------------------------------------
西藏有一条谚语说:自己做的青稞酒,再苦也得喝下去。这些日子里,桑结甲措就是在大口大口地喝着14年来自己酿造的苦酒。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命他回奏的限期已经到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给皇帝写了一封密奏信:
“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于壬戌年示寂,他转生的净体今年已经15岁了。当时因为担心西藏的民众由此而发生动乱,所以没敢发丧。现在应当请新达赖坐床了,时间想放在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圆寂的纪念日。恳求大皇帝暂时不要宣布或泄露出去。至于班禅,是因为还没有出过天花,所以才没有敢应召去京。济隆已经畏罪潜逃到康巴地区去了,尚不知藏在何处,我已经没收了他在拉萨的产业,以后当竭力把他捕送到北京去,到时候乞求皇上能保全他作为一个受过佛戒的人的性命……”〔1〕
桑结甲措把密奏写好之后,选派了心腹之人尼玛塘夏仲等,连日赶送京城。
他急等着皇帝的批复。能否得到宽恕,吉凶尚难预料,他的心绪日夜不得安宁。只是有两点可以使他得到些许的宽慰,一点是噶尔丹毕竟还在人世,不无死灰复燃的希望;另一点是那个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早已在他的掌握之中,必要时就可以立起这根新的支柱。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对今日出现的危机形势是有过预测、有过准备的,不然,可就一筹莫展了。
他虽然不愿意设想自己有下台的可能,更不敢揣测有掉脑袋的一天,但是在等待皇帝批复的时日里他能做些什么呢?不知怎的,他产生了整理自己的著作的念头。说干就干,于是埋头改订起他的手稿来,以此来强行排遣内心的忧虑与惶恐。在已经完成的几部著作中,他比较满意的是《五世达赖灵塔记》和《五世达赖诗笺》;再就是关于历算方面的《白琉璃》,关于医药方面的《蓝琉璃》,关于寺庙方面的《黄琉璃》。如果有时间,他还准备写文史和法典方面的文章以流传后世。不过,他毕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在这种事情上,因为生前的显赫比身后的荣耀对他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攫取权力比留下著作更为重要。不然他就不会是一个毁誉不已的第巴,而是一位更有成就的学者了。
尼玛塘夏仲一行带着桑结的密奏,朝东北方向一路奔去。在几个驿站上都听到同样可靠的消息,说皇帝已经统领着数不清的精兵良将正向西南方向进发。他们吓得面面相觑,却不敢言语。心想,是不是真的亲自来讨伐桑结甲措了呢?如果是那样,就怪我们路上走得慢了,信送到得迟了,惹怒了龙颜。于是日夜兼程,不停地换马。他们一个个跑得面黄肌瘦,骨头都像断了似的。三月间,果然在宁夏迎见了皇帝。
康熙到底出来干什么呢?他考虑,当时在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的蒙古部族共有四大部,即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和准噶尔,统称厄鲁特或卫拉特。其中最强大又最有野心的就是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部。如果不把准噶尔彻底歼灭,即使京城一带不再受到威胁,西部地区也还会燃起战火。于是在二月间开始了第三次御驾亲征。
噶尔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不到一年,虽然又纠集了一些人马,但他毕竟不是皇帝的对手,一经交战便连连败逃,一个月内,所属的部众已剩下不足千人。他想回到他的老根据地伊犁去,但是那里已经被他哥哥僧格的儿子策妄阿喇布坦吞并了;他想退到青海去,但是那里的部属也已经相继叛离了;他派他的儿子塞卜腾巴尔珠尔到哈密去征调军粮,又被回族人抓住献给了皇帝;最后,他想到西藏去投奔桑结甲措,但是西路屯留军已经阻绝了通路;皇帝还亲率着大军紧追不舍。众叛亲离的滋味儿,走投无路的处境,丧家之犬的沮丧,使他的野心完全破灭了,精神最后崩溃了。绝望之中,他终于在闰三月的一天,端起了一碗毒药,自言自语地说:“我受了骗,也骗了佛,骗了人,最终骗了自己。康熙皇帝太厉害了,和他打仗是最大的错误!我后悔极了……”说罢,将毒药一饮而尽。这年噶尔丹53岁。
康熙皇帝在看了桑结甲措的密奏以后,半天没有说话。对于桑结的回禀,他并不满意,但这位第巴的态度还算说得过去,眼中毕竟还有朝廷。他又深谋远虑了一番,觉得目的已基本达到,还是以冷静处置、宽厚对待为好,因为第巴是五世达赖亲自选派的主事人,而蒙藏各部又都尊奉达赖;准噶尔刚刚平定,内地的局势还未完全稳定下来,如果对桑结甲措追究过严,非治罪不可的话,恐怕会引起边地的不安。还是各自找个台阶下吧,何不顺水推舟,答应他的恳求,暂时了结这段公案呢?于是朱笔一挥,写了一个“允”字。这使桑结甲措度过了一次很大的危机。
尼玛塘回到拉萨,直接跑到布达拉宫来找桑结甲措。桑结正在写他的新著《白琉璃释疑答疑》,已经写了一百多条问答。尼玛塘不等通报就进了桑结的书房,桑结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消息不坏,特意拿出日喀则仁布县出产的黄色玉石碗来,斟上酥油茶,让他边喝边汇报。
桑结甲措心上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顿时有了攀谈的兴致。虽然紧接着有许多重大的事情要办,比如怎样安排六世达赖的坐床,何时将五世达赖的遗体葬入灵塔,有没有可能建立一支归自己指挥的强大的军队来抗衡和硕特部留驻在西藏的八个旗的兵力,等等,但此刻不妨先轻松一下。
“你觉得康熙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问尼玛塘。
“挺和善的。当然,我是说对我,在我去拜见他的时候,皇上竟然在行宫的二门屈驾相迎……”
“那不是对你,”桑结打断了他的话,“那是对整个的西藏,对达赖喇嘛在蒙古各部的影响。看来,他是很懂得在什么时候发怒,在什么时候微笑的。了不起呀!”
“对对!他确实是柔和起来像云朵,厉害起来像钢刀。有两件事我是在这次头一回听到的,正好能说明皇上的脾气。”
“哦?说说看。”桑结把手稿推向一边,对尼玛塘所说的两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件事是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又对清朝来了个反戈一击,在云南发兵起事。康熙皇帝派了大军向云南进攻。当时,伟大的五世给皇上写了封信替吴三桂求情。”
“这我知道,那是一件很容易得罪皇帝的事情。信我是看过的,上面说:吴三桂若是投降了,就饶恕他;若是坚决抵抗,就割让他一块地方罢兵算了。皇帝没有答应。”桑结说着,不禁又回忆起自小就受到五世宠爱与信任的情景。
“后来,皇帝的大兵围了云南,吴三桂的儿子吴世曾经给五世写过一封密信,你知道吗?”尼玛塘神秘地说,好像现在还怕人听到似的。
“啊?这个我可没有听说!连五世自己也从未提起过。”
“那当然,因为密信在送来的路上被官军截获了,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什么内容?”桑结急忙问。
“问题就在内容上。信中说,他们把云南的中甸、维西两地割送给西藏;西藏呢,派兵去帮他攻击皇帝。”
“真有此事?”
“一点不假!”
“怎么皇帝没有追究过呢?”
“我就全靠您的保护了。”
“唉!你有处藏,我是无处躲的。好吧,只要有我这棵树在,就不会没有你栖息的枝叶。这些年,为了西藏,为了我,你吃的苦够大了!”
正在这时,盖丹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差一点被地毯的边角绊倒。
“什么事?”桑结急忙问。
“皇帝的使臣驾到,让您马上接旨!”盖丹不停地喘着粗气,像是刚从摔跤场上败了下来。
楼梯上杂沓的脚步声响成一片,厅外传来了恭迎皇帝使臣的高呼。
桑结甲措心里怦怦直跳,使臣来得太快了,也太突然了,简直使他毫无思想准备。他急忙整了整衣冠,发现济隆不知所措地站在墙边。让他出去已经来不及了,留在这里吧,又不知使臣是谁,会不会认得济隆?万一认出来可就麻烦了!桑结甲措用闪电般的眼光扫了一下大厅,上前一把掀起佛案前的围布,济隆像避猫的老鼠一样钻了进去。
桑结甲措拜受了圣旨,听使臣宣读上谕,译官用低沉的声音译成藏语转述着。他竭力想听清每一句话,记住每一个字,但他的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脑子一阵阵地出现空白。他真想狠狠地捶打自己,但又不能这样做。他只觉得浑身发热,后背已经和衬衣粘在一起。他想把衣服脱光,但也不能这样做。他只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却又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下面的话:
“朕是崇道法而爱众生的,所以对于诚心实意护法的人,都加以爱护;对于背地里破坏道法的人,都给予谴责直至治罪。你这个当第巴的,本来只不过是在达赖喇嘛的领导下管些事务……现在我发现你明着是在尊奉宗喀巴的教义,暗中却和噶尔丹结为密友,欺骗达赖喇嘛和班禅呼图克图,败坏宗喀巴的教旨。早些时候,你诈称久已去世的达赖喇嘛依然活着,把济隆呼图克图派到噶尔丹那里,在乌兰布通的战役中,为噶尔丹念经,并为他选择出战的日期,还打上罗盖站在山上观战。贼军胜了就献哈达;败了,又替他讲和,延误我的追兵,使噶尔丹获得了远逃的机会。朕为了众生,曾派人去召班禅呼图克图。你又哄骗吓唬班禅说噶尔丹要杀他,不让他前来。青海的博硕克图济农,偷偷地和噶尔丹结为亲眷,互相派人往来勾结,你也不检举揭发。像噶尔丹、博硕克图济农这两个人,如果不是听了你的主意,会拉扯上婚姻关系吗?噶尔丹是受了你的挑唆和引诱,才不遵从朕的旨意……济农派到噶尔丹那里的使者罗垒厄木齐等人被擒以后,都说达赖喇嘛已经亡故9年了。达赖喇嘛乃是大普慧喇嘛,本朝作为护法之主,和他交往已经60多年了,你理当将他去世的消息立即向朕奏报,而你却进行保密,欺骗民众,倚仗着噶尔丹的势力谋划军事活动。你的罪过是非常大的!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道法呢,还是为了私利而诈骗呢?朕乃是养育众生的君主,表彰好的,憎恨坏的,绝对不会含糊!你如果还愿意真心地改正错误,依然想遵奉宗喀巴之教的话,那就听从朕的呼唤,派人前来,把济隆呼图克图逮捕起来交给我,押送青海博硕克图济农所娶的噶尔丹的女儿。若能如此,朕仍然会像从前那样给你优厚的礼遇。上面所提到的事,倘若有一件你不遵照执行,朕必然究办你诡诈欺侮达赖、班禅,帮助噶尔丹的罪行,发来云南、四川、陕西等处的大兵,照着击破噶尔丹的样子,或者由朕亲自来讨伐你,或者派遣诸位王公大臣来讨伐你。你从前不是对朕的使臣说过,厄鲁特四部是你的护法之主吗?那你就叫厄鲁特四部来帮助你吧,朕将看看他们怎么帮助你!你还是赶快按我的吩咐办事,在明年正月以前星速前来奏报,否则,后悔不及。为此特派使臣前来晓谕于你,并带去我歼灭准噶尔部时缴获的噶尔丹的佩刀一把以及他的妻子阿弩的佛像一尊,佩符一个,作为告捷之物,送给你们做纪念。随敕书赠你锦缎36丈……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甲午。”
桑结甲措听完,浑身的内衣也湿透了。他活了43岁,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惶恐过。他没有见过皇帝,他想象中的皇帝有着两副面容,既是和蔼慈善的文殊菩萨,又是怒目圆睁的护法天王,你不能不敬,也不能不畏。桑结甲措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心想,正如俗语所说:石头已经裂了,往中间填土是不行的。看来,只能遵旨了。
“皇上急等第巴回奏。”使臣叮嘱说。
“是是,我一定照皇上的手谕办理,按时遣使上奏。”桑结连声应诺着,起身向厅外招呼道,“宫中摆宴,为天使洗尘!”
随着桑结的话音,像被戳了一刀的羊肚子,济隆软软地昏倒在佛案底下。他知道,第巴到底是个地方官,是抗不住皇帝的恩威的。而那样,他自己也就完了!
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本章字数:11655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04 08:14:29.0]
----------------------------------------------------
西藏有一条谚语说:自己做的青稞酒,再苦也得喝下去。这些日子里,桑结甲措就是在大口大口地喝着14年来自己酿造的苦酒。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命他回奏的限期已经到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给皇帝写了一封密奏信:
“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于壬戌年示寂,他转生的净体今年已经15岁了。当时因为担心西藏的民众由此而发生动乱,所以没敢发丧。现在应当请新达赖坐床了,时间想放在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圆寂的纪念日。恳求大皇帝暂时不要宣布或泄露出去。至于班禅,是因为还没有出过天花,所以才没有敢应召去京。济隆已经畏罪潜逃到康巴地区去了,尚不知藏在何处,我已经没收了他在拉萨的产业,以后当竭力把他捕送到北京去,到时候乞求皇上能保全他作为一个受过佛戒的人的性命……”〔1〕
桑结甲措把密奏写好之后,选派了心腹之人尼玛塘夏仲等,连日赶送京城。
他急等着皇帝的批复。能否得到宽恕,吉凶尚难预料,他的心绪日夜不得安宁。只是有两点可以使他得到些许的宽慰,一点是噶尔丹毕竟还在人世,不无死灰复燃的希望;另一点是那个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早已在他的掌握之中,必要时就可以立起这根新的支柱。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对今日出现的危机形势是有过预测、有过准备的,不然,可就一筹莫展了。
他虽然不愿意设想自己有下台的可能,更不敢揣测有掉脑袋的一天,但是在等待皇帝批复的时日里他能做些什么呢?不知怎的,他产生了整理自己的著作的念头。说干就干,于是埋头改订起他的手稿来,以此来强行排遣内心的忧虑与惶恐。在已经完成的几部著作中,他比较满意的是《五世达赖灵塔记》和《五世达赖诗笺》;再就是关于历算方面的《白琉璃》,关于医药方面的《蓝琉璃》,关于寺庙方面的《黄琉璃》。如果有时间,他还准备写文史和法典方面的文章以流传后世。不过,他毕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在这种事情上,因为生前的显赫比身后的荣耀对他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攫取权力比留下著作更为重要。不然他就不会是一个毁誉不已的第巴,而是一位更有成就的学者了。
尼玛塘夏仲一行带着桑结的密奏,朝东北方向一路奔去。在几个驿站上都听到同样可靠的消息,说皇帝已经统领着数不清的精兵良将正向西南方向进发。他们吓得面面相觑,却不敢言语。心想,是不是真的亲自来讨伐桑结甲措了呢?如果是那样,就怪我们路上走得慢了,信送到得迟了,惹怒了龙颜。于是日夜兼程,不停地换马。他们一个个跑得面黄肌瘦,骨头都像断了似的。三月间,果然在宁夏迎见了皇帝。
康熙到底出来干什么呢?他考虑,当时在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的蒙古部族共有四大部,即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和准噶尔,统称厄鲁特或卫拉特。其中最强大又最有野心的就是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部。如果不把准噶尔彻底歼灭,即使京城一带不再受到威胁,西部地区也还会燃起战火。于是在二月间开始了第三次御驾亲征。
噶尔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不到一年,虽然又纠集了一些人马,但他毕竟不是皇帝的对手,一经交战便连连败逃,一个月内,所属的部众已剩下不足千人。他想回到他的老根据地伊犁去,但是那里已经被他哥哥僧格的儿子策妄阿喇布坦吞并了;他想退到青海去,但是那里的部属也已经相继叛离了;他派他的儿子塞卜腾巴尔珠尔到哈密去征调军粮,又被回族人抓住献给了皇帝;最后,他想到西藏去投奔桑结甲措,但是西路屯留军已经阻绝了通路;皇帝还亲率着大军紧追不舍。众叛亲离的滋味儿,走投无路的处境,丧家之犬的沮丧,使他的野心完全破灭了,精神最后崩溃了。绝望之中,他终于在闰三月的一天,端起了一碗毒药,自言自语地说:“我受了骗,也骗了佛,骗了人,最终骗了自己。康熙皇帝太厉害了,和他打仗是最大的错误!我后悔极了……”说罢,将毒药一饮而尽。这年噶尔丹53岁。
康熙皇帝在看了桑结甲措的密奏以后,半天没有说话。对于桑结的回禀,他并不满意,但这位第巴的态度还算说得过去,眼中毕竟还有朝廷。他又深谋远虑了一番,觉得目的已基本达到,还是以冷静处置、宽厚对待为好,因为第巴是五世达赖亲自选派的主事人,而蒙藏各部又都尊奉达赖;准噶尔刚刚平定,内地的局势还未完全稳定下来,如果对桑结甲措追究过严,非治罪不可的话,恐怕会引起边地的不安。还是各自找个台阶下吧,何不顺水推舟,答应他的恳求,暂时了结这段公案呢?于是朱笔一挥,写了一个“允”字。这使桑结甲措度过了一次很大的危机。
尼玛塘回到拉萨,直接跑到布达拉宫来找桑结甲措。桑结正在写他的新著《白琉璃释疑答疑》,已经写了一百多条问答。尼玛塘不等通报就进了桑结的书房,桑结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消息不坏,特意拿出日喀则仁布县出产的黄色玉石碗来,斟上酥油茶,让他边喝边汇报。
桑结甲措心上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顿时有了攀谈的兴致。虽然紧接着有许多重大的事情要办,比如怎样安排六世达赖的坐床,何时将五世达赖的遗体葬入灵塔,有没有可能建立一支归自己指挥的强大的军队来抗衡和硕特部留驻在西藏的八个旗的兵力,等等,但此刻不妨先轻松一下。
“你觉得康熙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问尼玛塘。
“挺和善的。当然,我是说对我,在我去拜见他的时候,皇上竟然在行宫的二门屈驾相迎……”
“那不是对你,”桑结打断了他的话,“那是对整个的西藏,对达赖喇嘛在蒙古各部的影响。看来,他是很懂得在什么时候发怒,在什么时候微笑的。了不起呀!”
“对对!他确实是柔和起来像云朵,厉害起来像钢刀。有两件事我是在这次头一回听到的,正好能说明皇上的脾气。”
“哦?说说看。”桑结把手稿推向一边,对尼玛塘所说的两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件事是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又对清朝来了个反戈一击,在云南发兵起事。康熙皇帝派了大军向云南进攻。当时,伟大的五世给皇上写了封信替吴三桂求情。”
“这我知道,那是一件很容易得罪皇帝的事情。信我是看过的,上面说:吴三桂若是投降了,就饶恕他;若是坚决抵抗,就割让他一块地方罢兵算了。皇帝没有答应。”桑结说着,不禁又回忆起自小就受到五世宠爱与信任的情景。
“后来,皇帝的大兵围了云南,吴三桂的儿子吴世曾经给五世写过一封密信,你知道吗?”尼玛塘神秘地说,好像现在还怕人听到似的。
“啊?这个我可没有听说!连五世自己也从未提起过。”
“那当然,因为密信在送来的路上被官军截获了,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什么内容?”桑结急忙问。
“问题就在内容上。信中说,他们把云南的中甸、维西两地割送给西藏;西藏呢,派兵去帮他攻击皇帝。”
“真有此事?”
“一点不假!”
“怎么皇帝没有追究过呢?”
上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下一篇:原来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