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第42节

她又是酿制青稞酒的能手。她做出的酒不论是头道的、二道的、三道的,都一样清凉、醇香、酸甜。能使姑娘们喝得脸面微红,能使小伙子喝得醺醺欲醉。在仓央嘉措看来,这里是个洋溢着友谊、温暖、自由、平等和欢乐的地方。只有在这里,他才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生活。布达拉宫虽大,却是一潭死水;酒店虽小,却是一个海洋。更使他兴奋的是那些无拘无束的人所唱的酒歌,歌中所含的生活气息以及淳朴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形象的比喻……比酒更能醉人。

第巴桑结从自己的耳目那里知道了仓央嘉措曾经和一位贵族小姐来往,又经常到酒店饮酒。他为此思考了多日,总是不知应当怎样对付才好。他既怕这位达赖热心于政治,又怕他耽于酒色。俗话说:酒后的人不好,雨后的路不好。万一闹出事来,让两眼盯着布达拉宫的拉藏汗抓住把柄,会同样对他不利。但是仓央嘉措已经长大成人,正式坐床三年多了,又远不是没有头脑的人,他不宜于在这位达赖面前扮演一个训导者的角色了。

桑结想出了一个暂可一试的办法??从经济上控制一下仓央嘉措。他认为,老年人可以掌握过多的权力,青年人不可掌握过多的钱财。

康熙皇帝为了密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每年派人到西藏来看望达赖和班禅,并且送来亲笔信件和贵重礼物。那时候,班禅还没有得到封号,皇帝每年只送他50大包茶叶,供他主持的扎什伦布寺的僧众熬茶。直到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正月,皇帝才指示理藩院〔1〕:“班禅胡土克图为人安静,熟谙经典,勤修贡职,初终不倦,甚属可嘉。著照封达赖喇嘛之例,给以印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2〕。”对于达赖,则待遇高得多,每年从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的税收项目下拨白银五千两给他。虽然这笔钱是一种宗教拨款的性质,但达赖是名义上的受赠者,有权由他个人支配。

桑结知道六世在用钱上是一个毫不吝啬的人,同时又比较清高,绝不贪财,更不愿开口索取。于是找了一位年龄大得足可以当他的曾祖父的老喇嘛,以上师的身份替他管理钱财的收支。六世要用一两银子也得讲明用途,不能有忤佛意。仓央嘉措平日并不留意宫中的财务制度,也不便老是为了外出交际和喝酒去命令上师付款,只好默默地接受了对他的约束,为了节省而减少去酒店的次数。这样做的结果,反而增加了仓央嘉措心中的不快,一旦出去,就来一个不喝够玩够决不回宫。

仓央嘉措从一喝上酒就有很大的酒量。酒量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锻炼出来的。同样年龄、体质、性别的人,喝同样多的酒,一定有醉的,有不醉的。在各方面无大差别的人,对于酒的适应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女店主央宗特别喜欢有酒量的人,倒不仅是因为可以多赚他们的钱。她开的虽然是酒店,但对于那些一喝就醉,一醉就吐的顾客,总是厌烦多于同情,只不过不肯轻易表露出来罢了。央宗自信十分了解宕桑汪波,经过几次接触,她就下了这样的结论:这是个有学问无处使,有银钱无处用,有苦闷无处诉的好小伙子。出于好心,她给宕桑汪波介绍了一个名叫达娃的、很会酿青稞酒的姑娘。

达娃也是常来饮酒的,留意过宕桑汪波,明显地流露出好感。央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充当了牵线人。我们的宕桑汪波也就和她相见并且熟悉了。

达娃姑娘其实是一个离了婚的少妇,她从不回避她推开了丈夫的理由:在夫妻生活上那是个形同“废物”的男人。她是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女人之列的,既不看重钱财,也谈不上有什么深爱和痴情,她最贪婪的只是具有男子气的男子。而且她在这方面的追求永远没有满足。

这些,仓央嘉措开始时是不知道的。几次亲昵之后,他懊恼了。他不愿去埋怨酒店的老板娘,央宗只有热心,并无坏心。他只有和塔坚乃去诉说。塔坚乃听了一遍,十分干脆地说:“我的佛爷,赶早算了吧!我不是说这位达娃姑娘没有感情,她的感情只不过像一层薄薄的毛皮,说穿了,她只是一块肉。”

仓央嘉措很佩服塔坚乃对达娃评价的准确,于是和达娃断绝了往来。

关于这一次依然有些轻率的、短暂的结合,仓央嘉措也留下了诗歌。

当他初次见到达娃的时候,曾经激动地写道:

姑娘美貌出众,

茶酒享用齐全:

即使死了成神,

也得将她爱恋。

他也产生过幻想:

只要姑娘在世,

酒是不会完的;

青年终身的依托,

当可选在这里。

当他在感情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痛苦起来:

虽然肌肉相亲,

却摸不透情人的心术;

还不如在地上画图,

能算出星辰的数目。

想来想去,他还是把气出在了央宗的身上:

与爱人邂逅相见,

是酒家妈妈牵的线;

如果欠下孽债,

可得你来负担!

最后,他不无留恋和惋惜地感叹道:

邂逅相遇的娇娘,

浑身散发着芳香;

却像拾到块白玉,

又把它抛到路旁。

在宫中,六世达赖的行踪可以瞒过别人,但是不可能瞒过盖丹。对于盖丹??他说一不二的人??他也无须隐瞒。因此,他的一些诗歌,盖丹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盖丹很钦佩六世的诗才,贪婪地抄录着他的作品。正是通过盖丹的抄录,六世的诗歌才得以流传到拉萨,又流传到民间,只是当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作者到底是谁。

仓央嘉措的诗歌也经常在央宗的酒店里被人弹唱。仓央嘉措也依然经常到店中饮酒。当他发现自己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的时候,从孤苦中感到了慰藉。

达娃也依然到酒店来,她对于宕桑汪波并无怨恨,每次见面都大大方方地投来友好的一笑,然后就毫无顾忌地去亲近自己新的朋友。

央宗发现了他们之间决裂的原因。她感到自己错误地估计了宕桑汪波,一方面想表示歉意,一方面想弥补过失。有一天,趁顾客不多的时候,她把六世请到自己的内室,安慰他说:“宕桑汪波公子,你放心,达娃是不会生孩子的。我本来也没想让你娶她。这样吧,我再给你找一个更漂亮的,能情投意合的。不过,可不大容易成功,那姑娘,好像谁也看不上似的。也难怪,人家就是处处比人强嘛!”

宕桑汪波不信任地摇摇头。他为自己浪费了的、被骗走了的情意而伤感。他对此有些厌倦了。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要找到自己尊敬的男人倒还容易,而要找到真正可爱的女人恐怕无望了。他用冷淡回答了央宗的热情,低头坐着,一声不吭。

“我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样的姑娘:一不为钱财,二不为睡觉,而是重情义、讲恩爱的那一种,对吧?”央宗像慈母一样地慢声细气地对宕桑汪波说着,“还有一条,最好能和你一样喜欢弹唱,喜欢诗歌。当然,长得也要非同一般的漂亮,走到街上像公主,坐到店里像菩萨,飞到天空像仙女。和你好一辈子不变心,不能像那些路上捡来又扔在路上的情人,‘开头快如骏马,结束短如羊尾’。是不是这样的?我说到你的心里去了没有?”

宕桑汪波惊服了,酒店妈妈说的,正是他心里想的。世上难得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更难得有愿意热诚相助的人。他对央宗的最后一丝怨尤消逝在这些知心的话语之中。他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很对,可这样的姑娘哪里有呢?我心里虽想骑马,命运却只能走路……”

“别这么说,包在我身上了,我说给你介绍就准给你介绍。这样的好事我干得多了,一百零八颗佛珠,串的是一根线;幸福美满的结合,经的是我的手!”央宗正说得兴奋,忽然又犯起愁来:“不过,那位姑娘我可没有把握,我只能让你们见个面,你能看上她,是一定的,她能不能看上你,就要看你的福分了。反正这份心我是要尽的。”

“谢谢你。你说的这位姑娘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首节 上一节 42/6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下一篇:原来李鸿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