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第66节
对于达赖喇嘛的信仰,对于年轻诗人的喜爱,对于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对于本族首领的偏袒……像一颗颗火星聚集到人们的心中,冒烟了,燃烧了,变成了熊熊大火。
商店纷纷关门罢市,人们用停止一切活动来表示抗议。白日的拉萨忽然变得比黑夜还要冷清,只有拉藏汗军人的靴底在街巷里发出咯咯的响声。
布达拉宫下的酒店反锁了大门。这是罢市时间最长的一家,女店主央宗到工布去了。她发誓除非于琼卓嘎已经死了,否则决不在完成盖丹转交给她的任务以前活着回来。
半个月后,1706年6月17日(藏历火狗年五月十七日),仓央嘉措在达木丁苏伦将军率领的军队的押送下,在皇帝使臣席柱和舒兰的陪同下,从被关押的地方拉鲁嘎才出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程。
六世达赖终于被拉藏汗用武力正式废黜了。
这是一支特殊的、罕见的押送俘虏的队伍,没有绳索,没有刑枷,没有囚车。为了不过分刺伤人们的心,拉藏汗下令不准这类物件出现在这支队伍之中,并且允许仓央嘉措骑在一匹很神气的大马上,依然穿着氆氇之乡结底雪〔1〕特织的袈裟。
仓央嘉措闭起眼睛,不忍看正在与他远别的一切。这一切,包括一粒石子儿,一个房角儿,一阵风,一朵云……今天他都充满了惜别之情。
忽然,他听到远处有一种又像狂风又像雷鸣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使拉萨颤动,使天地交浑……仓央嘉措不由得睁眼观看,只见数不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朝他拥来。势不可挡的人潮迅速地吞没了拉萨的土地,喧嚣着、跳荡着向前合流。达木丁苏伦一声口令,士兵们立刻向四周散开,形成了一道圆形的堤岸,阻挡了推进的人潮。仓央嘉措被围在这个不大的空圈儿中间,一时不知怎样才好,只希望不要再发生不幸的事情。
军官和士兵们厉声呵斥着,命令群众退去。似乎谁也没有听见。席柱用力踩住马镫,从鞍子上挺起身来,使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父老兄弟姐妹们,大清的臣民们!我是皇帝的使臣。你们的达赖佛爷,是奉皇帝的诏请,到北京去朝觐的。请大家放心,不久就会回来!不要惊吓了佛体,快快散开,各安生理去吧!”
稍稍安静了一会儿的人群,一下子爆发出哭声,夹杂着撕心裂肺的叫喊。老人像被夺走自己的孩子,孩子像在死别自己的父母。手无寸铁、痛不欲生的百姓们,胸膛对着士兵的刀尖,越过士兵的头顶,把数不清的哈达、金银、酥油、糌粑、针线、手镯、玉石、干果……不停地向仓央嘉措的马前扔来。这奇异的雪,奇异的雨,奇异的雹子,是从他们郁结在内心的乌云上洒出的。仓央嘉措急忙跳下马来,高高地举起双手。热泪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什么也看不清了。千千万万的面容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阿妈,一个是他的阿爸,他们没有死;爱,使他们复活了。
人们刷刷地跪倒了,像潮水一层层地低落下去。各种不同的哭喊声同时响了起来:
“求佛为我们祈福吧!”
“祝佛爷一路平安!”
“早些回来呀!”
“不能丢下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哪!”
“仁慈的佛就这样走了吗?”
“我们都有待钩的圈圈,求您留下您救世的钩子吧!”
“……”
仓央嘉措用合十着的双手抹了一下腮边的泪水,又一次闭紧了眼睛。
人在爱海的淹没中也是不知所措的。
几个人被士兵打伤之后,人群开始后退了一点,又经过一番推搡,西边的人群闪出了一条窄缝,押送六世的队伍好不容易从窄缝中挤出去,缓慢地向西前进。成千上万的百姓跟在队伍的后面,躬着腰,低着头,抹着泪,像是望不到尽头的送葬行列。各大寺院的房顶上响起了皮鼓和法号,道路两旁燃起了松枝。场面的盛大,气氛的庄严,远远超过了9年前他来布达拉宫坐床时的情景。
队伍行进到拉萨西郊哲蚌寺南面的大道上,送行的人群才慢慢停下了脚步,陆陆续续地散去。
这条道路是从拉萨经青海去北京所必须通过的。它沿着拉萨西北郊连绵山岭的南侧向前延伸,到羊八井以后转向北去。哲蚌寺是这条路边的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人所共知的拉萨三大寺和全国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住着几千名喇嘛。它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巨大马蹄形的崖坳里,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十分险要。当初,宗喀巴的弟子嘉样曲节在选择寺址的时候,是颇有地理眼光和审美水平的。
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刚转过哲蚌寺下东侧的山脚,早就埋伏在那里的上千名武装喇嘛突然冲下山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割阻挡了拉藏汗的士兵,一阵旋风般地把六世达赖“劫”走了。
拉藏汗听到仓央嘉措被喇嘛们抢入哲蚌寺的消息后,十分震怒。他命令各路重兵将哲蚌寺团团围住,准备向喇嘛们发起歼灭性的攻击。因为他决不允许达赖落入他人之手,更不能容忍任何人藐视他的权威。
哲蚌寺的教徒们是不会将达赖交还给拉藏汗的。他们誓死也要把佛爷留在拉萨,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来改变达赖面临的厄运。他们不是孤立的,在西藏,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为达赖流血。热振寺早就决心同拉藏汗的军队打一场大仗,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拉藏汗向哲蚌寺发出了最后通牒,三日之内不交出“假达赖”,他就发动进攻,直到把仓央嘉措抢回为止,死的活的都可以。
哲蚌寺向拉藏汗作了回绝。他们声称:乃穹护法神已经明确显示,六世达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既然冒死把他抢上山来,就甘愿冒死保卫他!
形势异常险恶。上万名喇嘛和士兵的死亡与伤残是不可避免的了。
三天,在紧张相持中缓慢地度过了。双方列开阵势,佛门内外的土地即将洒满无辜的鲜血。除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皇帝,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制止得了的;但康熙皇帝此刻正在批阅奏章,对这里的事情并不知晓。
拉藏汗怒视着严阵以待的武装喇嘛,举起了指挥进攻的战刀。他的士兵齐声呐喊着刚迈出前进的脚步,一个年轻的喇嘛从寺门外的小路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来到两军阵前,站下喘息了一会儿,望了望准备拼杀的双方,大步向拉藏汗的军中走去……
他来到拉藏汗的面前,坦然地说:“带我走吧。”然后回身朝着哲蚌寺的一方高喊:“不要为我流血!”马蹄形的山谷,发出了不间断的回声。
他,就是仓央嘉措。
押送他的队伍又继续前进了。
茫茫的青海湖 [本章字数:6241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04 08:24:45.0]
----------------------------------------------------
藏北草原的春天比拉萨来得更晚。六月间,从唐古拉雪峰上吹下来的风还有些寒意。
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在阴沉的云天下,踏着还未消尽的残雪,缓慢地向北移动。
席柱不时地望着天空,寻找云层的裂缝,希望太阳能露出脸来,驱赶一点冷气。只有戴着刑枷的仓央嘉措感到浑身汗涔涔的。
拉藏汗虽然对于仓央嘉措愿意牺牲自己来避免战斗的行为公开表示了敬意,达木丁苏伦还是遵照他私下的暗示,在远离了拉萨之后给仓央嘉措戴上刑枷。既然圣旨上写的是“执献”,被执献者当然就得像个朝廷命犯的样子。这样,沿途的僧俗人等也就不敢前来朝拜或迎送了,可以省掉许多的麻烦。当然,有这类麻烦也不可怕,因为藏北和青海有着忠于拉藏汗的强大的军队。不过,还是以没有麻烦为好。
仓央嘉措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一种类似羞愧的东西在他的心中萌动……作为达赖喇嘛我做了些什么呢?既没有像汤东杰布那样到处修桥,也没有像开明的长官那样减免赋税……聊以自慰的只是制止了哲蚌寺前的流血。喇嘛们为此淌了不少的眼泪,他们因未能保护自己的教主而捶胸顿足。但是,流泪总比流血要好啊。这些喇嘛,为什么偏偏要把我抢到哲蚌寺里去呢?仅仅由于我从寺前经过吗?甘丹颇章就设在寺中,那是西藏的行政首脑机关,是不是有人要我去主持政务来同拉藏汗抗衡呢?那我可是不会,不愿,不能!任谁的工具我也不能再当了!
仓央嘉措一行缓缓地向北走着。春色也在缓缓地变浓。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们来到一处地势低洼的牧场。秀丽壮阔的景色使仓央嘉措停下了脚步,他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离去。
蓝得像松耳石一样的天空里飘浮着哈达一样的白云,比玛瑙还绿的草原上移动着洁白的羊群;一丛丛黄的、红的野花中卧着乌黑的牦牛,像一幅奇妙的会动的彩画。阳光把大朵小朵的云影投到草原的各个角落,在给大地印花。温暖而又强劲的风一阵阵将草尖抹低,戏弄着牧羊女的发辫,撩拨着她粉红的衣衫。连偷偷跑过的狐狸的尾巴都吹瘦了。远处,每一道山沟都伸出一道闪光的溪流,那是山顶的积雪送来的,在无数的洼地形成无数的湖泊,对谁都转动着秋波。
商店纷纷关门罢市,人们用停止一切活动来表示抗议。白日的拉萨忽然变得比黑夜还要冷清,只有拉藏汗军人的靴底在街巷里发出咯咯的响声。
布达拉宫下的酒店反锁了大门。这是罢市时间最长的一家,女店主央宗到工布去了。她发誓除非于琼卓嘎已经死了,否则决不在完成盖丹转交给她的任务以前活着回来。
半个月后,1706年6月17日(藏历火狗年五月十七日),仓央嘉措在达木丁苏伦将军率领的军队的押送下,在皇帝使臣席柱和舒兰的陪同下,从被关押的地方拉鲁嘎才出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程。
六世达赖终于被拉藏汗用武力正式废黜了。
这是一支特殊的、罕见的押送俘虏的队伍,没有绳索,没有刑枷,没有囚车。为了不过分刺伤人们的心,拉藏汗下令不准这类物件出现在这支队伍之中,并且允许仓央嘉措骑在一匹很神气的大马上,依然穿着氆氇之乡结底雪〔1〕特织的袈裟。
仓央嘉措闭起眼睛,不忍看正在与他远别的一切。这一切,包括一粒石子儿,一个房角儿,一阵风,一朵云……今天他都充满了惜别之情。
忽然,他听到远处有一种又像狂风又像雷鸣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使拉萨颤动,使天地交浑……仓央嘉措不由得睁眼观看,只见数不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朝他拥来。势不可挡的人潮迅速地吞没了拉萨的土地,喧嚣着、跳荡着向前合流。达木丁苏伦一声口令,士兵们立刻向四周散开,形成了一道圆形的堤岸,阻挡了推进的人潮。仓央嘉措被围在这个不大的空圈儿中间,一时不知怎样才好,只希望不要再发生不幸的事情。
军官和士兵们厉声呵斥着,命令群众退去。似乎谁也没有听见。席柱用力踩住马镫,从鞍子上挺起身来,使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父老兄弟姐妹们,大清的臣民们!我是皇帝的使臣。你们的达赖佛爷,是奉皇帝的诏请,到北京去朝觐的。请大家放心,不久就会回来!不要惊吓了佛体,快快散开,各安生理去吧!”
稍稍安静了一会儿的人群,一下子爆发出哭声,夹杂着撕心裂肺的叫喊。老人像被夺走自己的孩子,孩子像在死别自己的父母。手无寸铁、痛不欲生的百姓们,胸膛对着士兵的刀尖,越过士兵的头顶,把数不清的哈达、金银、酥油、糌粑、针线、手镯、玉石、干果……不停地向仓央嘉措的马前扔来。这奇异的雪,奇异的雨,奇异的雹子,是从他们郁结在内心的乌云上洒出的。仓央嘉措急忙跳下马来,高高地举起双手。热泪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什么也看不清了。千千万万的面容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阿妈,一个是他的阿爸,他们没有死;爱,使他们复活了。
人们刷刷地跪倒了,像潮水一层层地低落下去。各种不同的哭喊声同时响了起来:
“求佛为我们祈福吧!”
“祝佛爷一路平安!”
“早些回来呀!”
“不能丢下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哪!”
“仁慈的佛就这样走了吗?”
“我们都有待钩的圈圈,求您留下您救世的钩子吧!”
“……”
仓央嘉措用合十着的双手抹了一下腮边的泪水,又一次闭紧了眼睛。
人在爱海的淹没中也是不知所措的。
几个人被士兵打伤之后,人群开始后退了一点,又经过一番推搡,西边的人群闪出了一条窄缝,押送六世的队伍好不容易从窄缝中挤出去,缓慢地向西前进。成千上万的百姓跟在队伍的后面,躬着腰,低着头,抹着泪,像是望不到尽头的送葬行列。各大寺院的房顶上响起了皮鼓和法号,道路两旁燃起了松枝。场面的盛大,气氛的庄严,远远超过了9年前他来布达拉宫坐床时的情景。
队伍行进到拉萨西郊哲蚌寺南面的大道上,送行的人群才慢慢停下了脚步,陆陆续续地散去。
这条道路是从拉萨经青海去北京所必须通过的。它沿着拉萨西北郊连绵山岭的南侧向前延伸,到羊八井以后转向北去。哲蚌寺是这条路边的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人所共知的拉萨三大寺和全国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住着几千名喇嘛。它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巨大马蹄形的崖坳里,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十分险要。当初,宗喀巴的弟子嘉样曲节在选择寺址的时候,是颇有地理眼光和审美水平的。
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刚转过哲蚌寺下东侧的山脚,早就埋伏在那里的上千名武装喇嘛突然冲下山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割阻挡了拉藏汗的士兵,一阵旋风般地把六世达赖“劫”走了。
拉藏汗听到仓央嘉措被喇嘛们抢入哲蚌寺的消息后,十分震怒。他命令各路重兵将哲蚌寺团团围住,准备向喇嘛们发起歼灭性的攻击。因为他决不允许达赖落入他人之手,更不能容忍任何人藐视他的权威。
哲蚌寺的教徒们是不会将达赖交还给拉藏汗的。他们誓死也要把佛爷留在拉萨,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来改变达赖面临的厄运。他们不是孤立的,在西藏,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为达赖流血。热振寺早就决心同拉藏汗的军队打一场大仗,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拉藏汗向哲蚌寺发出了最后通牒,三日之内不交出“假达赖”,他就发动进攻,直到把仓央嘉措抢回为止,死的活的都可以。
哲蚌寺向拉藏汗作了回绝。他们声称:乃穹护法神已经明确显示,六世达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既然冒死把他抢上山来,就甘愿冒死保卫他!
形势异常险恶。上万名喇嘛和士兵的死亡与伤残是不可避免的了。
三天,在紧张相持中缓慢地度过了。双方列开阵势,佛门内外的土地即将洒满无辜的鲜血。除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皇帝,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制止得了的;但康熙皇帝此刻正在批阅奏章,对这里的事情并不知晓。
拉藏汗怒视着严阵以待的武装喇嘛,举起了指挥进攻的战刀。他的士兵齐声呐喊着刚迈出前进的脚步,一个年轻的喇嘛从寺门外的小路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来到两军阵前,站下喘息了一会儿,望了望准备拼杀的双方,大步向拉藏汗的军中走去……
他来到拉藏汗的面前,坦然地说:“带我走吧。”然后回身朝着哲蚌寺的一方高喊:“不要为我流血!”马蹄形的山谷,发出了不间断的回声。
他,就是仓央嘉措。
押送他的队伍又继续前进了。
茫茫的青海湖 [本章字数:6241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04 08:24:45.0]
----------------------------------------------------
藏北草原的春天比拉萨来得更晚。六月间,从唐古拉雪峰上吹下来的风还有些寒意。
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在阴沉的云天下,踏着还未消尽的残雪,缓慢地向北移动。
席柱不时地望着天空,寻找云层的裂缝,希望太阳能露出脸来,驱赶一点冷气。只有戴着刑枷的仓央嘉措感到浑身汗涔涔的。
拉藏汗虽然对于仓央嘉措愿意牺牲自己来避免战斗的行为公开表示了敬意,达木丁苏伦还是遵照他私下的暗示,在远离了拉萨之后给仓央嘉措戴上刑枷。既然圣旨上写的是“执献”,被执献者当然就得像个朝廷命犯的样子。这样,沿途的僧俗人等也就不敢前来朝拜或迎送了,可以省掉许多的麻烦。当然,有这类麻烦也不可怕,因为藏北和青海有着忠于拉藏汗的强大的军队。不过,还是以没有麻烦为好。
仓央嘉措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一种类似羞愧的东西在他的心中萌动……作为达赖喇嘛我做了些什么呢?既没有像汤东杰布那样到处修桥,也没有像开明的长官那样减免赋税……聊以自慰的只是制止了哲蚌寺前的流血。喇嘛们为此淌了不少的眼泪,他们因未能保护自己的教主而捶胸顿足。但是,流泪总比流血要好啊。这些喇嘛,为什么偏偏要把我抢到哲蚌寺里去呢?仅仅由于我从寺前经过吗?甘丹颇章就设在寺中,那是西藏的行政首脑机关,是不是有人要我去主持政务来同拉藏汗抗衡呢?那我可是不会,不愿,不能!任谁的工具我也不能再当了!
仓央嘉措一行缓缓地向北走着。春色也在缓缓地变浓。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们来到一处地势低洼的牧场。秀丽壮阔的景色使仓央嘉措停下了脚步,他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离去。
蓝得像松耳石一样的天空里飘浮着哈达一样的白云,比玛瑙还绿的草原上移动着洁白的羊群;一丛丛黄的、红的野花中卧着乌黑的牦牛,像一幅奇妙的会动的彩画。阳光把大朵小朵的云影投到草原的各个角落,在给大地印花。温暖而又强劲的风一阵阵将草尖抹低,戏弄着牧羊女的发辫,撩拨着她粉红的衣衫。连偷偷跑过的狐狸的尾巴都吹瘦了。远处,每一道山沟都伸出一道闪光的溪流,那是山顶的积雪送来的,在无数的洼地形成无数的湖泊,对谁都转动着秋波。
上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下一篇:原来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