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第9节
阿旺嘉措长到三岁的时候,他的聪明和漂亮已经有了名气。男女老少都喜欢他,可以说是由大家轮流抱着、吻着、逗着、喂着长起来的。阿爸还教他认了不少字,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他的贪玩和好动也使父母大伤脑筋。
有一次,阿爸教他一首民歌。阿爸认真地念了一遍,发现他根本心不在焉,似乎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还手舞足蹈地在模仿喇嘛跳神,只管做自己的游戏。
扎西丹增生气了,忍不住训斥他说:“你怎么这样不爱学习?”
阿旺嘉措反问:“阿爸,你说什么?我怎么不爱学习了?”
“我教你念民歌,你听都不听,只顾玩耍!”
“玩着也能学呀。”
“学习要像学习的样子,要静心地听人教,不然就记不住。”
“我不信。”
“不信?刚才我念的是什么?你背一遍。”
“背就背。”阿旺嘉措大声背起来:
山腰云杉如伞,
却被白雪阻拦;
深谷油松挺直,
却被藤蔓死缠。
他背得一字不错,而且念得比阿爸的声调和节奏更富于音乐性,好像词的内容他也完全理解了似的。
扎西丹增又惊又喜。黄昏时分,次旺拉姆赶牛回来,刚进家门,扎西丹增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让她分享这种小家庭所独有的快乐。但他对别的人却从不提起,他一贯讨厌那些专爱向众人夸耀自己孩子的人??虽然现在他终于理解了他们的心情。
也是在这一年,阿旺嘉措的家中忽然来了一位借宿的香客,说是要去印度朝佛,路经此地。扎西丹增夫妇是懂得行路人的孤苦的,出门在外,少不了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连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风干牛肉也撕成条条,放在盘子里端了出来。
“听说你们有个又聪明又漂亮的男孩子。”香客像是在寻找表示恭维和感谢的话题,“我一进村就听说了。好心人总是会有好报的。愿你们吉祥如意,富贵平安。”
“多谢多谢。孩子还不算笨,只是过于顽皮。”扎西丹增谦和地说。
“几岁了?”
“三岁。”次旺拉姆回答,“他的生日大,应当说四岁了吧?”
她好像在征询丈夫的同意。
“啊啊。”扎西丹增避开妻子深情的目光,无所谓地答应着,十分庄重地给客人添酥油茶。
饭后。香客又问:“公子哪里去了?可以见一见吗?”
“准是又和刚祖玩乌朵〔1〕去了。”次旺拉姆望了望将要落山的太阳,“该回家来了。”
“你们忙去吧,我要做一会儿法事。”香客从皮口袋里掏出一个十分精致的黄澄澄的铜铃,在额头上触了一下,轻放在木柜上,手掐着念珠,半闭起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神态十分安详。
扎西丹增夫妇刚要退出去,阿旺嘉措跑了进来,小皮袍上沾满了尘土,卷曲的头发上沾着碎草,脸蛋儿红红的,像染了一层夕阳的光泽。他本来就不认生,见香客对自己善意地笑着,胆子更大了,上前抓住那只铜铃,好奇地看了看,叮叮当当地摇开了。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比风吹邬坚林寺殿角上的铁马好听多了。他摇得那样兴奋,他从来没有玩过这样贵重的玩具。他爱不释手了。
阿爸和阿妈几乎同时上前按住他的手,呵斥他,让他把铜铃放回原处,并且向香客道歉。
香客不仅一点儿也不介意,反而满面笑容地连声说:“不要紧,不要紧……真是聪明极了!聪明极了!啊……万分的对不起,这铜铃乃是我家祖传的法器,不然,我一定送给他。我想,将来我们定有重见的机缘,那时候,我一定送一只和这一模一样的铜铃给……尊府。”
扎西丹增夫妇越发不好意思起来。自己的孩子不懂规矩,惹了麻烦,客人反而这样客气,这样宽宏大量。他们连声说:“不不,可不能这样……请你原谅孩子……”
阿旺嘉措意识到自己犯了过错,低下头,转身走了。
这一夜,香客辗转反侧,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清早就向主人告别。使人意外的是,这香客竟然拿出许多银钱,而且带着恳求的意思请主人一定收下。
扎西丹增再三推辞:“就算是我收你的饭钱,再收你的房钱,外加上再收你给孩子买一个最贵的玩具的钱,连你给的零头也用不完!”扎西丹增急了,他不是贪财的人,决不愿占任何人的任何便宜。何况和这位香客无亲无故,素不相识,初次交往,这么大一个数目的银钱,叫人怎么能接受呢?
香客也急了,执意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朋友要交就交到底。你们家并不宽裕,而我的钱是足够用的。”
主人还是断不肯收:“你到印度朝佛,来回路途很长,用钱的日子还多……”次旺拉姆诚心地替香客盘算着,谢绝着。
“实话告诉你们吧,”香客说,“昨天夜里,佛在梦中给了我一个启示,要我这样做。二位该不会让我违抗佛旨吧?”
主人为难了。是的,这个理由比什么都正当,都充足,都不好反驳。双方静默了一会儿,扎西丹增说:“既然是佛的启示,你就把钱留下好了。不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来取。”
“不不,这是给你们的,我决不会再来取它。”
“你再不来了?”阿旺嘉措不知什么时候睡醒了,从垫子上坐起来问。
“来,来,会再来的。”香客说着,走上前去,半坐半跪地偎在垫子上,和蔼无比地回答,“我怎么能不再来呢?还有铜铃的事呢,是不是?说不定我还要带你到拉萨去,看看布达拉宫,大昭寺,一千年前栽种的唐柳……对了,还有可能看到伟大的五世达赖呢!”
“他哪能有这样大的福气?”次旺拉姆笑了笑,“他还能见到达赖?这我们可是想都没敢想啊……”
香客出了村子,走向通往印度的大道。但他并没有真的去印度朝佛,在走出一段路程之后,又从小路绕了回来。他找了个能隐约望见邬坚林那间小屋的角落,朝着小屋磕了头,飞也似的朝拉萨奔去了。
在拉萨,桑结甲措正等待着他带回的重要消息。这位香客本是桑结甲措派出的密使,是一个较早地进入了五世达赖的随员行列的喇嘛,他的名字叫斯伦多吉。此次离开拉萨布达拉宫南行来到门隅地区,对外宣称是为了藏区的幸福去朝圣,实际上是来秘密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找到的灵童就是这个叫阿旺嘉措的孩子??未来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这真是,树还没有长起来,砍树的斧头却早已准备好了。
有一次,阿爸教他一首民歌。阿爸认真地念了一遍,发现他根本心不在焉,似乎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还手舞足蹈地在模仿喇嘛跳神,只管做自己的游戏。
扎西丹增生气了,忍不住训斥他说:“你怎么这样不爱学习?”
阿旺嘉措反问:“阿爸,你说什么?我怎么不爱学习了?”
“我教你念民歌,你听都不听,只顾玩耍!”
“玩着也能学呀。”
“学习要像学习的样子,要静心地听人教,不然就记不住。”
“我不信。”
“不信?刚才我念的是什么?你背一遍。”
“背就背。”阿旺嘉措大声背起来:
山腰云杉如伞,
却被白雪阻拦;
深谷油松挺直,
却被藤蔓死缠。
他背得一字不错,而且念得比阿爸的声调和节奏更富于音乐性,好像词的内容他也完全理解了似的。
扎西丹增又惊又喜。黄昏时分,次旺拉姆赶牛回来,刚进家门,扎西丹增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让她分享这种小家庭所独有的快乐。但他对别的人却从不提起,他一贯讨厌那些专爱向众人夸耀自己孩子的人??虽然现在他终于理解了他们的心情。
也是在这一年,阿旺嘉措的家中忽然来了一位借宿的香客,说是要去印度朝佛,路经此地。扎西丹增夫妇是懂得行路人的孤苦的,出门在外,少不了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连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风干牛肉也撕成条条,放在盘子里端了出来。
“听说你们有个又聪明又漂亮的男孩子。”香客像是在寻找表示恭维和感谢的话题,“我一进村就听说了。好心人总是会有好报的。愿你们吉祥如意,富贵平安。”
“多谢多谢。孩子还不算笨,只是过于顽皮。”扎西丹增谦和地说。
“几岁了?”
“三岁。”次旺拉姆回答,“他的生日大,应当说四岁了吧?”
她好像在征询丈夫的同意。
“啊啊。”扎西丹增避开妻子深情的目光,无所谓地答应着,十分庄重地给客人添酥油茶。
饭后。香客又问:“公子哪里去了?可以见一见吗?”
“准是又和刚祖玩乌朵〔1〕去了。”次旺拉姆望了望将要落山的太阳,“该回家来了。”
“你们忙去吧,我要做一会儿法事。”香客从皮口袋里掏出一个十分精致的黄澄澄的铜铃,在额头上触了一下,轻放在木柜上,手掐着念珠,半闭起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神态十分安详。
扎西丹增夫妇刚要退出去,阿旺嘉措跑了进来,小皮袍上沾满了尘土,卷曲的头发上沾着碎草,脸蛋儿红红的,像染了一层夕阳的光泽。他本来就不认生,见香客对自己善意地笑着,胆子更大了,上前抓住那只铜铃,好奇地看了看,叮叮当当地摇开了。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比风吹邬坚林寺殿角上的铁马好听多了。他摇得那样兴奋,他从来没有玩过这样贵重的玩具。他爱不释手了。
阿爸和阿妈几乎同时上前按住他的手,呵斥他,让他把铜铃放回原处,并且向香客道歉。
香客不仅一点儿也不介意,反而满面笑容地连声说:“不要紧,不要紧……真是聪明极了!聪明极了!啊……万分的对不起,这铜铃乃是我家祖传的法器,不然,我一定送给他。我想,将来我们定有重见的机缘,那时候,我一定送一只和这一模一样的铜铃给……尊府。”
扎西丹增夫妇越发不好意思起来。自己的孩子不懂规矩,惹了麻烦,客人反而这样客气,这样宽宏大量。他们连声说:“不不,可不能这样……请你原谅孩子……”
阿旺嘉措意识到自己犯了过错,低下头,转身走了。
这一夜,香客辗转反侧,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清早就向主人告别。使人意外的是,这香客竟然拿出许多银钱,而且带着恳求的意思请主人一定收下。
扎西丹增再三推辞:“就算是我收你的饭钱,再收你的房钱,外加上再收你给孩子买一个最贵的玩具的钱,连你给的零头也用不完!”扎西丹增急了,他不是贪财的人,决不愿占任何人的任何便宜。何况和这位香客无亲无故,素不相识,初次交往,这么大一个数目的银钱,叫人怎么能接受呢?
香客也急了,执意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朋友要交就交到底。你们家并不宽裕,而我的钱是足够用的。”
主人还是断不肯收:“你到印度朝佛,来回路途很长,用钱的日子还多……”次旺拉姆诚心地替香客盘算着,谢绝着。
“实话告诉你们吧,”香客说,“昨天夜里,佛在梦中给了我一个启示,要我这样做。二位该不会让我违抗佛旨吧?”
主人为难了。是的,这个理由比什么都正当,都充足,都不好反驳。双方静默了一会儿,扎西丹增说:“既然是佛的启示,你就把钱留下好了。不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来取。”
“不不,这是给你们的,我决不会再来取它。”
“你再不来了?”阿旺嘉措不知什么时候睡醒了,从垫子上坐起来问。
“来,来,会再来的。”香客说着,走上前去,半坐半跪地偎在垫子上,和蔼无比地回答,“我怎么能不再来呢?还有铜铃的事呢,是不是?说不定我还要带你到拉萨去,看看布达拉宫,大昭寺,一千年前栽种的唐柳……对了,还有可能看到伟大的五世达赖呢!”
“他哪能有这样大的福气?”次旺拉姆笑了笑,“他还能见到达赖?这我们可是想都没敢想啊……”
香客出了村子,走向通往印度的大道。但他并没有真的去印度朝佛,在走出一段路程之后,又从小路绕了回来。他找了个能隐约望见邬坚林那间小屋的角落,朝着小屋磕了头,飞也似的朝拉萨奔去了。
在拉萨,桑结甲措正等待着他带回的重要消息。这位香客本是桑结甲措派出的密使,是一个较早地进入了五世达赖的随员行列的喇嘛,他的名字叫斯伦多吉。此次离开拉萨布达拉宫南行来到门隅地区,对外宣称是为了藏区的幸福去朝圣,实际上是来秘密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找到的灵童就是这个叫阿旺嘉措的孩子??未来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这真是,树还没有长起来,砍树的斧头却早已准备好了。
上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下一篇:原来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