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11节
迳自带进了茶馆斜对面的巡检司衙门。巡检是县里的从九品官,是清代正从十八品官中
最低级的官员,犹如唐宋管治安的县尉,他的职务是“掌捕盗贼,诘奸宄,凡州县关津
险要则置。”大黄江口的新墟正是控山临江的交通要隘,县城远在六七十里之外,所以
设了这所巡检司,负责一方治安。
那位乡绅被押进衙门时,茶客们都惊异地纷纷拥到店门口去观看,七嘴八舌议论道:
“怪,金田村韦老先生年高德劭,可算是个大财主,怎么也给抓起来了。”猜了好一会,
也不知犯了什么罪,一个瘦长个子茶客道:“我认识巡检司的文书,我去打听一下。”
过了一会,瘦长个子从拥挤在衙门口的人群中钻了出来,像个得胜将军似地,得意
地回到茶馆说道:“嘿嘿,韦老先生要破财了,巡检老爷罚他三百两银子,老先生说是
冤枉,只肯出一百两,说来说去,哪里顶得过巡检老爷!不缴银子就不放人,老先生无
奈,只得差人回去取银子了。”
茶客们道:“哈,你这个探事的,讲了半天,韦老先生究竟为了什么事吃冤枉,也
不曾弄清楚。”
“清楚,怎么不清楚!”瘦长个子争辩道,“这位韦元玠老先生,也是我们僮族,
家有良田五六百亩,真个是万贯家财。可是有财无势,他的儿子韦正,号昌辉,读过几
年书,却是秀才也不曾到手,常受同村乡绅秀才的欺侮。韦老先生平时省吃俭用,这时
发了狠,花钱为韦正捐了个监生,指望他考举人,成进士,扬眉吐气。大概也忒高兴了,
捐了监生之后,就在门楣上挂了一块‘成均进士第’的匾额,不料被冤家悄悄磨去‘成
均’二字,涂上红漆,然后来到巡检衙门告发。巡检老爷乘机敲他一记,说他蔑视朝庭,
妄称进士,不但破了财,还丢了脸,这个亏可吃得不小。”
为政听了道:“什么叫‘成均进士’?”
达开道:“似通非通,我也不懂,不过才捐了个监生,就挂什么进士匾来炫耀乡里,
看来也不是个安分之徒,不值得同情。时光不早了,怎么还没有卖炭的出来?”宣娇又
到街上转了一圈回来道:“听人说,今天恐怕不会有卖炭的出来了,不如就动身去金田
村问路吧。”
店伙计道:“金田村的韦老先生等银子送来就要回村,他是个热心人,你们等一会
儿和他们一起走吧,他一定会派人给你们指点路程。”
不多一会儿,只听得蹄声哒哒,两匹马如飞来到巡检衙门门前,马上一主一仆,主
人二十五六年纪,中等个儿,白净面皮,绸袍坎肩,瓜皮小帽,他正是韦昌辉。仆人背
了个大包袱,里面大概就是那三百两银子了。主仆下马之后,从人群中挤进衙门去了,
过了不多一会,扶了韦老先生出来,昌辉道:“家中轿子就要到了,且到茶馆去歇会儿
吧。”
店伙计赶紧张罗了一副座头请韦氏父子坐了,又泡了一壶上等好茶,摆了两碟瓜子
花生,掌柜的亲自上来招呼道:“老太爷和大先生辛苦了,今天的茶点算是小店孝敬的,
为老先生压惊。”
韦元玠长叹一声道:“难为掌柜的,多谢了!”
邻座熟悉的朋友纷纷过来和韦氏父子打招呼,为他们抱屈,老人默默不语,韦昌辉
狭长的脸上透着十二分精明,虽受了极大的屈辱,却丝毫不露于色,只是淡淡地说道:
“没什么,不过稍稍误会罢了,会讲得清楚的,乡邻还是乡邻,朋友还是朋友,鄙人不
会放在心上。”
于是引起了一阵阵慨叹和敬佩,韦府的轿班抬了一顶蓝布竹轿停到了茶馆门前,韦
昌辉扶老太爷站了起来,准备上轿。店伙计引达开等来到昌辉身边,说道:“大先生,
这两位先生和一位小姐要到紫荆山去,不认得路,相烦府上指引一二。”
昌辉诧异地瞅向达开一行,男的长袍小帽,都是读书人装束,女的长得十分俊俏,
也是富家小姐模样,不知为什么打听去紫荆山的路,紫荆山可是个穷窝窝,听说有人在
宣传拜上帝教,莫非……?他又细细打量达开和为政,心中暗暗思忖:“莫非传教的就
是他们几个,因为山中穷烧炭的岂能懂得‘上帝’是张三还是李四?必是外边进去的,
可是他们既是传教的,怎么不认得进山的路?或是传教者的朋友吧?”他过去听说有人
在紫荆山和金田村一带宣传拜上帝教,曾经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穷汉们在胡
闹,后来听说拜上帝会的市面做得大了,从桂平到贵县都有人在信教,便不免有些惊异。
今天受了村中冤家的捉弄,勾起了往日所受的种种欺辱,渴望报复,他自己人单势孤,
斗不过人家,何不把拜上帝会这股势力拉过来,为自己报仇雪恨。
就这么刹那之间,韦昌辉的主意已定,立刻满脸笑容,拱手向达开他们招呼道:
“鄙人韦昌辉向来好客,今日初交,一见如故,我们结伴同行吧,可是不曾请教尊姓大
名。”
为政和达开自报了姓氏,为政又指着宣娇说道:“这位是舍妹,家居无聊,拟往紫
荆山一游,相烦指点路径。”
昌辉道:“好说,好说,可惜不曾多备马匹,就请黄小姐骑马,我们三人安步当车,
且谈且行吧。”
于是韦老先生启轿当先,宣娇与韦仆骑马随后,昌辉陪为政、达开沿了浔江支流蔡
村江缓缓西行,但见两岸丘陵缓缓起伏,蔗地,稻田,绿野纵横,一座座村落散居于树
丛竹林之中。约行八里,便见莽莽群山挡住去路,昌辉指着形似犀牛的最高峰,说道:
“此岭名唤犀牛岭,岭下的村庄便是金田村。岭后与紫荆山的风门坳遥遥相对,风门坳
是紫荆山南边的门户,有一条紫水从山中流了出来,经过风门坳汇入蔡村江,所以要去
紫荆山,必须沿了紫水从风门坳进山,别条路是没有的。”
达开道:“多谢韦君指点路径,请侍奉老先生进庄,弟等告辞了。”
昌辉笑道:“且慢,且慢,进紫荆山哪有这等容易,进了风门坳尚有十多里的悬崖
峡谷。听得卖炭的人说,这十多里峡谷十分险要,十分难行。现在日已当午,恐怕走不
出风门狭谷天就快黑了,还能去游山玩水?既至敝庄,也须让兄弟略尽地主之谊,今晚
在舍间住上一宿,明天我觅个山里人给你们带路岂不是好?”
达开因韦家是个大地主,必不与拜上帝会友善,不想去韦家借宿,为政却已答应,
说道:“达开兄弟,既然韦大先生一片热情,我们只得从命了。”
达开无奈,向韦正拱手道:“抱歉得很,打扰了!”
韦老先生的轿子一直抬进内院去了,宣娇在韦家门前下了马,也过来道:“达哥,
常听得云山哥说金田村如何如何,今天到了这里,不可不细细一游。”
昌辉听了,微微一笑。达开见韦家宅第甚是气派,高大的灰色围墙一眼望不到头,
房屋数进,门楼高耸,两扇黑漆大门兽环铜钉,金光灿灿,门掘上进士第匾额已经除去,
空留下一片痕迹。门前有一座广场,场中央树了一根旗杆,上面悬了一幅“国子监生”
的长旗,临风飘荡,似在向乡邻告诫:“此宅主人非同一般。”广场面临清澈见底的蔡
村江,江底满是由紫水从紫荆山中冲积下来的鹅卵石,孩童们赤了脚在江中鹅石上戏水,
从空旷的水面望过去,益发可见韦庄的显焕。
昌辉引三人进了庄门。门厅、轿厅一应俱全,门厅角落躺着那块惹祸的进士匾,
“成均”二字显然已被凿去涂抹过了。昌辉怒向下人道:“快把它拿去烧了,还放在这
里惹人生气!”
进二门第一进是一座宽大的三合院,向南一排大厅,高爽亮堂,雕花槅扇,十分精
致,东西两列厢房,也坚实轩敞,宣娇赞道:“好像样的院子!”
昌辉叹道:“像样的堂屋,有钱就能办到,可是有钱无势,徒然受欺,宅舍再好,
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吩咐下人准备酒菜,然后邀达开等人进入客厅坐了,掩上门,郑重地说道:
“敝村偏僻,而又人心险恶,少有至交。今日巧遇诸君,可算有缘,想留诸位在舍间盘
最低级的官员,犹如唐宋管治安的县尉,他的职务是“掌捕盗贼,诘奸宄,凡州县关津
险要则置。”大黄江口的新墟正是控山临江的交通要隘,县城远在六七十里之外,所以
设了这所巡检司,负责一方治安。
那位乡绅被押进衙门时,茶客们都惊异地纷纷拥到店门口去观看,七嘴八舌议论道:
“怪,金田村韦老先生年高德劭,可算是个大财主,怎么也给抓起来了。”猜了好一会,
也不知犯了什么罪,一个瘦长个子茶客道:“我认识巡检司的文书,我去打听一下。”
过了一会,瘦长个子从拥挤在衙门口的人群中钻了出来,像个得胜将军似地,得意
地回到茶馆说道:“嘿嘿,韦老先生要破财了,巡检老爷罚他三百两银子,老先生说是
冤枉,只肯出一百两,说来说去,哪里顶得过巡检老爷!不缴银子就不放人,老先生无
奈,只得差人回去取银子了。”
茶客们道:“哈,你这个探事的,讲了半天,韦老先生究竟为了什么事吃冤枉,也
不曾弄清楚。”
“清楚,怎么不清楚!”瘦长个子争辩道,“这位韦元玠老先生,也是我们僮族,
家有良田五六百亩,真个是万贯家财。可是有财无势,他的儿子韦正,号昌辉,读过几
年书,却是秀才也不曾到手,常受同村乡绅秀才的欺侮。韦老先生平时省吃俭用,这时
发了狠,花钱为韦正捐了个监生,指望他考举人,成进士,扬眉吐气。大概也忒高兴了,
捐了监生之后,就在门楣上挂了一块‘成均进士第’的匾额,不料被冤家悄悄磨去‘成
均’二字,涂上红漆,然后来到巡检衙门告发。巡检老爷乘机敲他一记,说他蔑视朝庭,
妄称进士,不但破了财,还丢了脸,这个亏可吃得不小。”
为政听了道:“什么叫‘成均进士’?”
达开道:“似通非通,我也不懂,不过才捐了个监生,就挂什么进士匾来炫耀乡里,
看来也不是个安分之徒,不值得同情。时光不早了,怎么还没有卖炭的出来?”宣娇又
到街上转了一圈回来道:“听人说,今天恐怕不会有卖炭的出来了,不如就动身去金田
村问路吧。”
店伙计道:“金田村的韦老先生等银子送来就要回村,他是个热心人,你们等一会
儿和他们一起走吧,他一定会派人给你们指点路程。”
不多一会儿,只听得蹄声哒哒,两匹马如飞来到巡检衙门门前,马上一主一仆,主
人二十五六年纪,中等个儿,白净面皮,绸袍坎肩,瓜皮小帽,他正是韦昌辉。仆人背
了个大包袱,里面大概就是那三百两银子了。主仆下马之后,从人群中挤进衙门去了,
过了不多一会,扶了韦老先生出来,昌辉道:“家中轿子就要到了,且到茶馆去歇会儿
吧。”
店伙计赶紧张罗了一副座头请韦氏父子坐了,又泡了一壶上等好茶,摆了两碟瓜子
花生,掌柜的亲自上来招呼道:“老太爷和大先生辛苦了,今天的茶点算是小店孝敬的,
为老先生压惊。”
韦元玠长叹一声道:“难为掌柜的,多谢了!”
邻座熟悉的朋友纷纷过来和韦氏父子打招呼,为他们抱屈,老人默默不语,韦昌辉
狭长的脸上透着十二分精明,虽受了极大的屈辱,却丝毫不露于色,只是淡淡地说道:
“没什么,不过稍稍误会罢了,会讲得清楚的,乡邻还是乡邻,朋友还是朋友,鄙人不
会放在心上。”
于是引起了一阵阵慨叹和敬佩,韦府的轿班抬了一顶蓝布竹轿停到了茶馆门前,韦
昌辉扶老太爷站了起来,准备上轿。店伙计引达开等来到昌辉身边,说道:“大先生,
这两位先生和一位小姐要到紫荆山去,不认得路,相烦府上指引一二。”
昌辉诧异地瞅向达开一行,男的长袍小帽,都是读书人装束,女的长得十分俊俏,
也是富家小姐模样,不知为什么打听去紫荆山的路,紫荆山可是个穷窝窝,听说有人在
宣传拜上帝教,莫非……?他又细细打量达开和为政,心中暗暗思忖:“莫非传教的就
是他们几个,因为山中穷烧炭的岂能懂得‘上帝’是张三还是李四?必是外边进去的,
可是他们既是传教的,怎么不认得进山的路?或是传教者的朋友吧?”他过去听说有人
在紫荆山和金田村一带宣传拜上帝教,曾经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穷汉们在胡
闹,后来听说拜上帝会的市面做得大了,从桂平到贵县都有人在信教,便不免有些惊异。
今天受了村中冤家的捉弄,勾起了往日所受的种种欺辱,渴望报复,他自己人单势孤,
斗不过人家,何不把拜上帝会这股势力拉过来,为自己报仇雪恨。
就这么刹那之间,韦昌辉的主意已定,立刻满脸笑容,拱手向达开他们招呼道:
“鄙人韦昌辉向来好客,今日初交,一见如故,我们结伴同行吧,可是不曾请教尊姓大
名。”
为政和达开自报了姓氏,为政又指着宣娇说道:“这位是舍妹,家居无聊,拟往紫
荆山一游,相烦指点路径。”
昌辉道:“好说,好说,可惜不曾多备马匹,就请黄小姐骑马,我们三人安步当车,
且谈且行吧。”
于是韦老先生启轿当先,宣娇与韦仆骑马随后,昌辉陪为政、达开沿了浔江支流蔡
村江缓缓西行,但见两岸丘陵缓缓起伏,蔗地,稻田,绿野纵横,一座座村落散居于树
丛竹林之中。约行八里,便见莽莽群山挡住去路,昌辉指着形似犀牛的最高峰,说道:
“此岭名唤犀牛岭,岭下的村庄便是金田村。岭后与紫荆山的风门坳遥遥相对,风门坳
是紫荆山南边的门户,有一条紫水从山中流了出来,经过风门坳汇入蔡村江,所以要去
紫荆山,必须沿了紫水从风门坳进山,别条路是没有的。”
达开道:“多谢韦君指点路径,请侍奉老先生进庄,弟等告辞了。”
昌辉笑道:“且慢,且慢,进紫荆山哪有这等容易,进了风门坳尚有十多里的悬崖
峡谷。听得卖炭的人说,这十多里峡谷十分险要,十分难行。现在日已当午,恐怕走不
出风门狭谷天就快黑了,还能去游山玩水?既至敝庄,也须让兄弟略尽地主之谊,今晚
在舍间住上一宿,明天我觅个山里人给你们带路岂不是好?”
达开因韦家是个大地主,必不与拜上帝会友善,不想去韦家借宿,为政却已答应,
说道:“达开兄弟,既然韦大先生一片热情,我们只得从命了。”
达开无奈,向韦正拱手道:“抱歉得很,打扰了!”
韦老先生的轿子一直抬进内院去了,宣娇在韦家门前下了马,也过来道:“达哥,
常听得云山哥说金田村如何如何,今天到了这里,不可不细细一游。”
昌辉听了,微微一笑。达开见韦家宅第甚是气派,高大的灰色围墙一眼望不到头,
房屋数进,门楼高耸,两扇黑漆大门兽环铜钉,金光灿灿,门掘上进士第匾额已经除去,
空留下一片痕迹。门前有一座广场,场中央树了一根旗杆,上面悬了一幅“国子监生”
的长旗,临风飘荡,似在向乡邻告诫:“此宅主人非同一般。”广场面临清澈见底的蔡
村江,江底满是由紫水从紫荆山中冲积下来的鹅卵石,孩童们赤了脚在江中鹅石上戏水,
从空旷的水面望过去,益发可见韦庄的显焕。
昌辉引三人进了庄门。门厅、轿厅一应俱全,门厅角落躺着那块惹祸的进士匾,
“成均”二字显然已被凿去涂抹过了。昌辉怒向下人道:“快把它拿去烧了,还放在这
里惹人生气!”
进二门第一进是一座宽大的三合院,向南一排大厅,高爽亮堂,雕花槅扇,十分精
致,东西两列厢房,也坚实轩敞,宣娇赞道:“好像样的院子!”
昌辉叹道:“像样的堂屋,有钱就能办到,可是有钱无势,徒然受欺,宅舍再好,
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吩咐下人准备酒菜,然后邀达开等人进入客厅坐了,掩上门,郑重地说道:
“敝村偏僻,而又人心险恶,少有至交。今日巧遇诸君,可算有缘,想留诸位在舍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