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59节
正说着,又有冬官正丞相罗大纲手下一名尉官,驾了快舟飞驶前来报信,承宣官引
入判事房,跪见之后,禀道:“十月十四日凌晨,九江江面发现大批被烧毁的我军兵船
和将士尸体顺流而下,十分骇人。罗丞相料定田家镇已经失事,惟恐无人报信,特差小
人前来禀报。”
翼王道:“田家镇确实已经丢了,罗丞相现在哪里?”
“已经渡江去小池口。”
“很好。”翼王随手写了一道札谕:“望坚守小池口,若黄梅有失,小池口孤军难
守,可退守湖口待援。”交给报信的尉官回去交与罗大纲。
达开站起身来,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军用地图前,沉思了一会,转身向众人道:
“田家镇虽然丢了,但是九江对岸的黄梅县和小池口,尚在我军手中,这一支四万
人的队伍对清军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他们在,妖军是决不敢贸然进攻九江的。九江林启
容勇敢而思虑周密是一员良将,把九江交给他,我很放心。城中兵力不缺,无须增援,
目前关键是要寻求与妖军水师决战,一举而击溃它,才能扭转危局。我们还有时间再造
出一批新式兵船和大木筏。至于士气,这几天我巡视了几座兵营,老弟兄磨拳擦掌,都
向我请战,要求出兵去夺回武昌,为牺牲的弟兄们复仇;新弟兄因为前线节节败退,本
有畏战情绪,经我一一开导,他们相信我有破敌的良策,信心大大增加了,也踊跃求战。
不过士气可鼓不可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朝气锐,昼气惰,暮气
归(气竭思归)。’为将者要善于驾驭士气,不可挫伤。如果过早出兵,到了九江前线,
却迟迟不见妖军到来,日子一久,弟兄们的一股锐气消磨掉了,士气必将低落,再鼓动
起来,终究不如最初的时候了。所以兵法对于敌人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而对于
自己的将士则是发扬其朝气,避免其惰气,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大可不必
仓皇出兵了。”
众人都笑着道:“殿下不但精通兵法,而且善于运用到实际作战中去。刚才这段话,
果然精辟,有独到之见。古人作战也未必这样讲究过的。”
达开又指着地图道:“然而我们也不能大意。你们看,九江与小池口以下二十里处
江心有一块沙洲,称为‘江洲’。大江从这里岔开为南北两航道,南航道经过九江东面
的盔山和梅家洲,越过鄱阳湖通往长江的颈口,便是湖口县城。目前我军水师必须守住
江洲西端的长江分航处,不让妖军水师到湖口来。请以晃立即派出一小支水师,护送一
座大木筏去小池口,交给罗大纲指挥。小池口在一日,他们守一日。这座大木筏犹如一
座小城堡,横泊在江中心,四周用炮船保护,足可拦截妖军水师。”
以晃道:“我这就回去铺排,命他们明天一早启行。”
夜深人静,达开擎着烛灯,犹在军事地图前沉思,选择敌军水师的最佳阵地。他那
粗壮有力的手指从九江、小池口之间缓缓地向东移动,经过南岸盔山、梅家洲、湖口,
再向东移,到江洲东端南北航道汇合处的八里江,在这里停留了好一会儿。然后摇了摇
头,又向西移了回来,他的手指停留在鄱阳湖口,绕着狭窄的湖水入江处,画了几个圆
圈,终于停住不动了。
第三十一章慷慨江湖,翼王定计破敌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清朝咸丰四年)十一月十日,朔风凛冽,掀卷起满江波涛,数
百艘兵船载运了太平军将士一万四千人,浩浩荡荡,顶风破浪,从安庆码头西上。前队
是新造大小战船二百余艘,然后是翼王的座船,是一条新打造的多舱帅舰。再后是民船
改建的炮舰和大批运兵船,最后殿以巨大的水上城堡大木筏两座,由数千名纤夫奋力拉
着整个船队逆水行舟,像蜗行似地一步步向上游驶去。冬日温和的阳光,被西北风吹得
充满了萧索的寒意。同样是猎猎的军旗飘扬,同样是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与去年正月从
武昌下驶夺取南京时相比,总觉一个是如日初升,一个是萧萧入暮。一幕悲壮的人间史
剧过早地收场,才升的太阳忽然急剧下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托住斜阳,猛力将它向
上提起,又提起,力求再现艳阳当头的灿烂辉煌。这位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便是太平天
国卓越的军事家石达开!他不顾寒气袭人,风帽裘袍,正坐在船头上,前后瞻顾他所率
领的将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舰队。虽不十分庞大,却极其精锐。船头上年轻的弟兄们,个
个精神抖擞,满怀激情,揎拳举臂,角力摔跤,士气十分高昂。达开在码头上临行前和
许多士兵交谈过,询问他们此次出征的感受,竟没有一人有壮士一去不回的悲壮情怀,
而只是笑呵呵地大谈:“打个大胜仗到武汉过大年!”那么洒脱,那么自信,全不把威
风一时的湘军放在眼中。达开宽慰地想:“士气可用了,只要指挥得当,一定能让曾国
藩知道太平军的厉害。夺去的城池,一座座夺回来!”
出征前,他得到战报,秦日纲、韦俊与李秀成退兵黄梅后,还有一个常胜将军、殿
前检点陈玉成,本来镇守田家镇上游蕲州沿江阵地,屡次击败湖广总督杨霈的兵马,成
了田家镇北方陆路屏障。田家镇丢失后,他也只得率兵退回黄梅。那杨霈想捡个便宜,
命部将领兵追了上来,吃陈玉成施个回马枪,杀得大败而逃。果如达开所料,曾国藩立
即命湘军罗泽南、塔齐布领兵攻打黄梅,进驻小池口的罗大纲闻讯急忙向北增援,进抵
只离黄梅二十里的濯港。无奈此时秦日纲军大败之余,军心动摇,不敌如猛虎出山的湘
军,已经放弃黄梅,退到东边安徽宿松县境内。罗大纲探悉秦军东撤,也于十一月初九
日从濯港撤回池口。翼王接到罗大纲的禀报后,料想小池口孤军难以坚守,立即下令出
兵。“和妖军真正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舰队在缓缓西上,迎住扑面的寒风,翼王
从容镇定地想。
太平军水师越过小孤山,又行了七八十里,已是十一月十四日的近午时分。忽见一
座巨大的沙洲横亘江中,长江分为南北两航道,橹工呼道:“快到鄱阳湖了,这是江洲。”
翼王与以晃、玉昆等闻声,从舱中出来,聚到船头观看,遥见北航道北岸有一村落,
问橹工老大,答道:“这就是八里江,从那里入长江恰好八里远近。”
复行十余里,南岸危崖壁立,中多孔隙,江水冲激,声若洪钟,众人都道:“湖口
石钟山到了!”原来湖口有上下两座石山,城北临江的是下石钟山,城南者称上石钟山,
合称双钟。转眼江面豁然开阔,烟波浩渺,漫无边涯,滔滔清流从左侧奔涌入江,举眸
南望,湖水茫茫,虽越百十里犹不见其涯际,这便是天下闻名的鄱阳湖。正有太平军的
兵船停泊于湖口东西两处江面,旗杆上悬挂了一幅显眼的黄绸大旗:
“冬官正丞相罗”。
玉昆道:“罗大纲从小池口撤退到湖口来了!”
便命兵士用旗语传令水师战船下锚停泊,翼王座船带了十来艘舢板,继续向左驶入
鄱阳湖口。但见浩浩湖面,惟有此处突然收束如瓶颈,东岸古城兀立,即是湖口县城。
岸畔码头,平时商旅辐辏,帆樯林立;现在正当战时,停靠的民船很稀少了,也碇泊着
一批太平军的战船,当是罗大纲的部下。遥望对岸,杂树森森,茅舍隐隐,橹工指点道:
“那便是梅家洲,往日荒凉得很,现在之有些人家。”
座船刚刚下碇,一员魁梧雄伟,满面虬髯两鬓微白的大将,从岸上高峻的石阶飞奔
而下,跨上翼王座船大喊道:
“翼王殿下,我老罗终于把你盼来了!啊哈,胡秀才,黄老弟都来了,好极,好极,
这出戏有看头了,快把曾国藩这头骡子治一治吧!”
未等翼王开口,聚集在帅船上的胡以晃、黄玉昆等人都围着大纲笑道:“小池口丢
了吧?这么嘻嘻哈哈,还当你是打了个大胜仗了哩。”
“呸!这时候还打得了胜仗?”大纲哇哇叫道,“殿下,你说说,燕王都退兵了,
我还和妖兵在小池口死拼吗?把我拼死了,谁来为殿下打曾大妖头?”
翼王笑道:“大纲的话不错,带兵打仗要见机行事,不作无谓的牺牲。如今决胜的
入判事房,跪见之后,禀道:“十月十四日凌晨,九江江面发现大批被烧毁的我军兵船
和将士尸体顺流而下,十分骇人。罗丞相料定田家镇已经失事,惟恐无人报信,特差小
人前来禀报。”
翼王道:“田家镇确实已经丢了,罗丞相现在哪里?”
“已经渡江去小池口。”
“很好。”翼王随手写了一道札谕:“望坚守小池口,若黄梅有失,小池口孤军难
守,可退守湖口待援。”交给报信的尉官回去交与罗大纲。
达开站起身来,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军用地图前,沉思了一会,转身向众人道:
“田家镇虽然丢了,但是九江对岸的黄梅县和小池口,尚在我军手中,这一支四万
人的队伍对清军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他们在,妖军是决不敢贸然进攻九江的。九江林启
容勇敢而思虑周密是一员良将,把九江交给他,我很放心。城中兵力不缺,无须增援,
目前关键是要寻求与妖军水师决战,一举而击溃它,才能扭转危局。我们还有时间再造
出一批新式兵船和大木筏。至于士气,这几天我巡视了几座兵营,老弟兄磨拳擦掌,都
向我请战,要求出兵去夺回武昌,为牺牲的弟兄们复仇;新弟兄因为前线节节败退,本
有畏战情绪,经我一一开导,他们相信我有破敌的良策,信心大大增加了,也踊跃求战。
不过士气可鼓不可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朝气锐,昼气惰,暮气
归(气竭思归)。’为将者要善于驾驭士气,不可挫伤。如果过早出兵,到了九江前线,
却迟迟不见妖军到来,日子一久,弟兄们的一股锐气消磨掉了,士气必将低落,再鼓动
起来,终究不如最初的时候了。所以兵法对于敌人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而对于
自己的将士则是发扬其朝气,避免其惰气,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大可不必
仓皇出兵了。”
众人都笑着道:“殿下不但精通兵法,而且善于运用到实际作战中去。刚才这段话,
果然精辟,有独到之见。古人作战也未必这样讲究过的。”
达开又指着地图道:“然而我们也不能大意。你们看,九江与小池口以下二十里处
江心有一块沙洲,称为‘江洲’。大江从这里岔开为南北两航道,南航道经过九江东面
的盔山和梅家洲,越过鄱阳湖通往长江的颈口,便是湖口县城。目前我军水师必须守住
江洲西端的长江分航处,不让妖军水师到湖口来。请以晃立即派出一小支水师,护送一
座大木筏去小池口,交给罗大纲指挥。小池口在一日,他们守一日。这座大木筏犹如一
座小城堡,横泊在江中心,四周用炮船保护,足可拦截妖军水师。”
以晃道:“我这就回去铺排,命他们明天一早启行。”
夜深人静,达开擎着烛灯,犹在军事地图前沉思,选择敌军水师的最佳阵地。他那
粗壮有力的手指从九江、小池口之间缓缓地向东移动,经过南岸盔山、梅家洲、湖口,
再向东移,到江洲东端南北航道汇合处的八里江,在这里停留了好一会儿。然后摇了摇
头,又向西移了回来,他的手指停留在鄱阳湖口,绕着狭窄的湖水入江处,画了几个圆
圈,终于停住不动了。
第三十一章慷慨江湖,翼王定计破敌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清朝咸丰四年)十一月十日,朔风凛冽,掀卷起满江波涛,数
百艘兵船载运了太平军将士一万四千人,浩浩荡荡,顶风破浪,从安庆码头西上。前队
是新造大小战船二百余艘,然后是翼王的座船,是一条新打造的多舱帅舰。再后是民船
改建的炮舰和大批运兵船,最后殿以巨大的水上城堡大木筏两座,由数千名纤夫奋力拉
着整个船队逆水行舟,像蜗行似地一步步向上游驶去。冬日温和的阳光,被西北风吹得
充满了萧索的寒意。同样是猎猎的军旗飘扬,同样是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与去年正月从
武昌下驶夺取南京时相比,总觉一个是如日初升,一个是萧萧入暮。一幕悲壮的人间史
剧过早地收场,才升的太阳忽然急剧下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托住斜阳,猛力将它向
上提起,又提起,力求再现艳阳当头的灿烂辉煌。这位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便是太平天
国卓越的军事家石达开!他不顾寒气袭人,风帽裘袍,正坐在船头上,前后瞻顾他所率
领的将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舰队。虽不十分庞大,却极其精锐。船头上年轻的弟兄们,个
个精神抖擞,满怀激情,揎拳举臂,角力摔跤,士气十分高昂。达开在码头上临行前和
许多士兵交谈过,询问他们此次出征的感受,竟没有一人有壮士一去不回的悲壮情怀,
而只是笑呵呵地大谈:“打个大胜仗到武汉过大年!”那么洒脱,那么自信,全不把威
风一时的湘军放在眼中。达开宽慰地想:“士气可用了,只要指挥得当,一定能让曾国
藩知道太平军的厉害。夺去的城池,一座座夺回来!”
出征前,他得到战报,秦日纲、韦俊与李秀成退兵黄梅后,还有一个常胜将军、殿
前检点陈玉成,本来镇守田家镇上游蕲州沿江阵地,屡次击败湖广总督杨霈的兵马,成
了田家镇北方陆路屏障。田家镇丢失后,他也只得率兵退回黄梅。那杨霈想捡个便宜,
命部将领兵追了上来,吃陈玉成施个回马枪,杀得大败而逃。果如达开所料,曾国藩立
即命湘军罗泽南、塔齐布领兵攻打黄梅,进驻小池口的罗大纲闻讯急忙向北增援,进抵
只离黄梅二十里的濯港。无奈此时秦日纲军大败之余,军心动摇,不敌如猛虎出山的湘
军,已经放弃黄梅,退到东边安徽宿松县境内。罗大纲探悉秦军东撤,也于十一月初九
日从濯港撤回池口。翼王接到罗大纲的禀报后,料想小池口孤军难以坚守,立即下令出
兵。“和妖军真正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舰队在缓缓西上,迎住扑面的寒风,翼王
从容镇定地想。
太平军水师越过小孤山,又行了七八十里,已是十一月十四日的近午时分。忽见一
座巨大的沙洲横亘江中,长江分为南北两航道,橹工呼道:“快到鄱阳湖了,这是江洲。”
翼王与以晃、玉昆等闻声,从舱中出来,聚到船头观看,遥见北航道北岸有一村落,
问橹工老大,答道:“这就是八里江,从那里入长江恰好八里远近。”
复行十余里,南岸危崖壁立,中多孔隙,江水冲激,声若洪钟,众人都道:“湖口
石钟山到了!”原来湖口有上下两座石山,城北临江的是下石钟山,城南者称上石钟山,
合称双钟。转眼江面豁然开阔,烟波浩渺,漫无边涯,滔滔清流从左侧奔涌入江,举眸
南望,湖水茫茫,虽越百十里犹不见其涯际,这便是天下闻名的鄱阳湖。正有太平军的
兵船停泊于湖口东西两处江面,旗杆上悬挂了一幅显眼的黄绸大旗:
“冬官正丞相罗”。
玉昆道:“罗大纲从小池口撤退到湖口来了!”
便命兵士用旗语传令水师战船下锚停泊,翼王座船带了十来艘舢板,继续向左驶入
鄱阳湖口。但见浩浩湖面,惟有此处突然收束如瓶颈,东岸古城兀立,即是湖口县城。
岸畔码头,平时商旅辐辏,帆樯林立;现在正当战时,停靠的民船很稀少了,也碇泊着
一批太平军的战船,当是罗大纲的部下。遥望对岸,杂树森森,茅舍隐隐,橹工指点道:
“那便是梅家洲,往日荒凉得很,现在之有些人家。”
座船刚刚下碇,一员魁梧雄伟,满面虬髯两鬓微白的大将,从岸上高峻的石阶飞奔
而下,跨上翼王座船大喊道:
“翼王殿下,我老罗终于把你盼来了!啊哈,胡秀才,黄老弟都来了,好极,好极,
这出戏有看头了,快把曾国藩这头骡子治一治吧!”
未等翼王开口,聚集在帅船上的胡以晃、黄玉昆等人都围着大纲笑道:“小池口丢
了吧?这么嘻嘻哈哈,还当你是打了个大胜仗了哩。”
“呸!这时候还打得了胜仗?”大纲哇哇叫道,“殿下,你说说,燕王都退兵了,
我还和妖兵在小池口死拼吗?把我拼死了,谁来为殿下打曾大妖头?”
翼王笑道:“大纲的话不错,带兵打仗要见机行事,不作无谓的牺牲。如今决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