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62节
退守鄱阳湖口及其以东江岸,浔阳江上尽是清军水师的天下……
一艘高大华丽,船舷加阔的帅船,停泊在九江城西,兵部侍郎衔湘军统帅曾国藩和
主管营务处的幕僚、候选同知李元度正在舱中饮酒叙谈,心情十分闲适。天冷,门上装
了厚厚的棉门帘,舱中放了炭盆,元度掀起舷窗,略略窥望了一下舱外的月色,便又放
了下来,啧啧赞道:
“今夜好月华!少时读白香山的《琵琶行》,每每神往于九江城外的浔阳江,恨不
能也到此一游,寻觅诗中幽美感人的意境。现在身临浔阳江上,却是一片战时景象,且
又寒气逼人,连赏月的雅兴也没有了。”
国藩抚摸了一下浓浓的络腮胡子,笑道:
“白诗翁写《琵琶行》,抒发商人妇的悲思,其实是写他自己贬官九江的牢骚。大
凡失意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凄凉失落的苍茫感,此时此地的我们是万万体味不出来的。”
元度灌下一小杯茅台酒,哈哈大笑道:“涤公此时是当今世上最得意的人了,半壁
山和田家镇接仗时,你着实紧张了一阵子。得了田家镇,才轻松了。从田家镇放船到九
江来,你一路上吟诗谈笑,好洒脱,好得意!那年你中了进士回家乡来,也不过说:
‘侥幸,侥幸!’何曾有今天这样的兴头。”
国藩喝了一匙鱼汤,抹去胡子上的汤汁,嘿嘿笑道:“中进士不过是个人入仕的初
步,田家镇一战则事关国家大局,发匪一败涂地,水师被我大量歼灭,陆军纵然是强悍
的秦日纲和四眼狗(陈玉成因眼下有疤,被清朝官方称为‘四眼狗’)也都溃不成军,
九江以下不会再有大的战斗了。犹如秋风扫落叶,九江、安庆都可唾手而得。如果没有
意外,年内可以打到南京,这场叛乱就可完全平定。怎不教人‘漫卷诗书喜欲狂’!”
元度斟了酒,举杯道:“涤公,来,干一杯,祝您攻下南京,封侯拜相,为天下读
书人扬眉吐气!”
国藩又快活地嘿嘿笑道:“次青又要胡说了。为人臣的急君父所急,义不容辞,天
下太平之后,便当回乡守完先太夫人的丧礼,什么加官晋爵,我是想也不去想的。”
元度笑了一笑,转过话题道:“逆匪石达开昨天带了一批长毛到了湖口,又派兵进
驻梅家洲,却没有增兵九江,您看他是什么用意?”
国藩道:“石达开聪明也不聪明,他以为九江能守得住,不必增援,太大意了。秦
日纲手下精兵强将甚多,都守不住一个黄梅县,那个无名小卒林启容,怎能敌得住我湘
军塔齐布、罗泽南、胡林翼三路雄师,这是他的不聪明处。那梅家洲扼守鄱阳湖口,是
个战略要地,谁占有了,谁有利,本来我是想等陆师来了,先抽一支人马把梅家洲占领
下来。现在被石达开抢先了一步,这是他的聪明处。不过也没关系,拿下九江之后,水
陆两路夹攻梅家洲,是不费多大力气的。”
三天之后,湖南提督塔齐布,率领所部六千绿营兵,从上游黄梅县渡江至九江城西,
奉国藩之命移驻九江城南。又过了两天,湖北按察使胡林翼,亦带领两千黔勇,从田家
镇赶到九江来,驻兵九江西门。尚余浙江宁绍道台罗泽南的湘勇五千人。待所守黄梅阵
地交付与湖北总督杨霈的兵马把守后,将于十一月廿一日从黄梅渡江,至九江城东五里
外的白水港,对九江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估计泽南午前可到,国藩命元度分别通知三
员主将,于是日中午在座船上举行进攻九江的军事会议,并在舟中午宴。
近午时分,胡林翼先到,他是湖南益阳人,号润芝,仅小国藩一岁,矮矮小小,长
了一副大头冲额的寿星头,翰林出身。本在贵州做道台,带领黔勇出省助讨太平军,因
为才识超人,为国藩所敬重。会见时如老友相处,无话不谈,凡是军务大计,往往同他
磋商之后才定,认为他有独当一面的才干,此时已是三品臬司,湖口之战以后不久,又
升了湖北巡抚,以湖北兵力物力支援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成为可以与曾、左(宗棠)、
李(鸿章)三位“中兴名臣”并论的晚清名臣。
曾、胡与李元度刚刚交谈了一会,塔齐布也来了。他是武一品提督,穿戴的是红顶
花翎石青地麒麟补褂,金光闪闪,十分威武。论官品,他比国藩还高,但他是部将,又
是国藩一手提拔的,所以恭恭敬敬向国藩打了一躬,国藩也谦虚地还了礼。刚坐下,忽
听得东边岸上炮声枪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国藩座船在城西江面,罗泽南渡江登岸处却在
城东五里,众人出舱探望,却瞧不清楚。林翼道:“必是罗山先生渡江,被发匪伏击交
火,半渡而战,立脚未稳,恐怕要吃亏了。”
塔齐布道:“待我上岸发兵援救。”
国藩摆手道:“不用。区区埋伏,罗山足可应付,等些时候,必然可到。”
过了一会,枪炮声渐稀,终于平静下来,又过了好一会,才见罗泽南用绑带裹了右
臂,驾了小船来到,众人惊问道:“罗山先生受伤了吗?”虽然罗泽南已是四品道台了,
老朋友仍欢喜按他在乡间教书时的习惯称呼他,以表示亲热。罗泽南苦笑道:“长毛埋
伏在白水港西岸,被我军打退了。可惜伤了一些弟兄,我这条胳膊也被弹片擦伤,幸亏
未伤到骨头。保住这只手,将来,我还想赶考哩。眼下虽然得了官,究不如科举清高。”
元度嘲弄道:
“罗山先生今年该是将近半百的老人了吧。”
“哪里、哪里,我才四十六哩。”
“算了吧,罗山先生。”元度又嘲笑道,“先生将来百年之后,请涤公写一篇墓志
铭:‘罗山先生者,湘阴诸生也。’不也很清高吗?”
国藩笑斥道:“罗山先生德高望重,别拿他开心。时间不早,还是开始议事吧。”
国藩书生本色,虽然身为三军统帅,并没有别的将帅那么威严独断,以致部下不敢
仰视的架势,他完全以商量口吻,在众人的议论中逐渐融汇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即是作
战命令。他先说了开场白:“自从衡州出兵,无论湘潭、靖港之战,岳州、武昌之战,
半壁山、田家镇之战,每次战前会议都觉小心翼翼,考虑各种不同的作战方案,衡量其
利害得失,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而犹对战争的结果并无十分把握。所以会议之后,开
战之前那段时间,往往心情沉重,悬悬惴惴,惟恐哪一点考虑不周,以致全盘皆失。惟
有今天的会议,我却觉得心中很轻快,从来没有这样的踏实感。嘿嘿,也许我也犯了胜
则骄的兵家大忌了吧?”
塔齐布道:“不,涤公用兵向来慎而又慎,如今逆匪已如秋后之蝉,挣扎不了几天
了。破九江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势,实在无需多加讨论。只要区分一下各军防地,
攻城方向,决定协同攻击的时间就可以了。”
罗泽南也道:
“逆匪秦日纲、罗大纲那么凶悍,都被我们打得一败涂地,九江之战实在无需费神,
但等涤公区分就是了。”
胡林翼却沉吟着道:“今天九江发匪出城伏击,似有不甘束手待毙之势,也许不是
个好兆头,他们不会据城顽抗吗?”
“嗨,胡臬台!”塔齐布道,“你从田家镇来,却不知我们在黄梅交仗的光景,秦
日纲那伙人都不是肯轻易认输的。初时也着实抵抗了一阵,被官军的炮火和勇敢吓慌了,
还不是拔腿就逃!九江城区区埋伏,算得了什么。”
国藩笑道:“看来九江城比田家镇好打多了,不用我多哓舌。攻城的步骤准备分作
两步,第一步是试探性的,由塔军门抽出两千人马与胡臬台联合进攻九江西门,如能一
鼓作气攻下最好。不然,则第二步分兵四门同时进攻,必可一举破城。”
塔齐布大笑道:“涤公也太看重九江城中几个毛贼了,何用第二步!我与胡公一鼓
便可下城。”
林翼沉静地微微一笑,细声道:“那样当然最好。”
元度提醒着:“涤公,莫忘了四门围攻,北门还没有官兵哩。”
“怎么没有,命驻守小池口的湖北副将王国才,带领一千人来北门攻城就是了。”
一艘高大华丽,船舷加阔的帅船,停泊在九江城西,兵部侍郎衔湘军统帅曾国藩和
主管营务处的幕僚、候选同知李元度正在舱中饮酒叙谈,心情十分闲适。天冷,门上装
了厚厚的棉门帘,舱中放了炭盆,元度掀起舷窗,略略窥望了一下舱外的月色,便又放
了下来,啧啧赞道:
“今夜好月华!少时读白香山的《琵琶行》,每每神往于九江城外的浔阳江,恨不
能也到此一游,寻觅诗中幽美感人的意境。现在身临浔阳江上,却是一片战时景象,且
又寒气逼人,连赏月的雅兴也没有了。”
国藩抚摸了一下浓浓的络腮胡子,笑道:
“白诗翁写《琵琶行》,抒发商人妇的悲思,其实是写他自己贬官九江的牢骚。大
凡失意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凄凉失落的苍茫感,此时此地的我们是万万体味不出来的。”
元度灌下一小杯茅台酒,哈哈大笑道:“涤公此时是当今世上最得意的人了,半壁
山和田家镇接仗时,你着实紧张了一阵子。得了田家镇,才轻松了。从田家镇放船到九
江来,你一路上吟诗谈笑,好洒脱,好得意!那年你中了进士回家乡来,也不过说:
‘侥幸,侥幸!’何曾有今天这样的兴头。”
国藩喝了一匙鱼汤,抹去胡子上的汤汁,嘿嘿笑道:“中进士不过是个人入仕的初
步,田家镇一战则事关国家大局,发匪一败涂地,水师被我大量歼灭,陆军纵然是强悍
的秦日纲和四眼狗(陈玉成因眼下有疤,被清朝官方称为‘四眼狗’)也都溃不成军,
九江以下不会再有大的战斗了。犹如秋风扫落叶,九江、安庆都可唾手而得。如果没有
意外,年内可以打到南京,这场叛乱就可完全平定。怎不教人‘漫卷诗书喜欲狂’!”
元度斟了酒,举杯道:“涤公,来,干一杯,祝您攻下南京,封侯拜相,为天下读
书人扬眉吐气!”
国藩又快活地嘿嘿笑道:“次青又要胡说了。为人臣的急君父所急,义不容辞,天
下太平之后,便当回乡守完先太夫人的丧礼,什么加官晋爵,我是想也不去想的。”
元度笑了一笑,转过话题道:“逆匪石达开昨天带了一批长毛到了湖口,又派兵进
驻梅家洲,却没有增兵九江,您看他是什么用意?”
国藩道:“石达开聪明也不聪明,他以为九江能守得住,不必增援,太大意了。秦
日纲手下精兵强将甚多,都守不住一个黄梅县,那个无名小卒林启容,怎能敌得住我湘
军塔齐布、罗泽南、胡林翼三路雄师,这是他的不聪明处。那梅家洲扼守鄱阳湖口,是
个战略要地,谁占有了,谁有利,本来我是想等陆师来了,先抽一支人马把梅家洲占领
下来。现在被石达开抢先了一步,这是他的聪明处。不过也没关系,拿下九江之后,水
陆两路夹攻梅家洲,是不费多大力气的。”
三天之后,湖南提督塔齐布,率领所部六千绿营兵,从上游黄梅县渡江至九江城西,
奉国藩之命移驻九江城南。又过了两天,湖北按察使胡林翼,亦带领两千黔勇,从田家
镇赶到九江来,驻兵九江西门。尚余浙江宁绍道台罗泽南的湘勇五千人。待所守黄梅阵
地交付与湖北总督杨霈的兵马把守后,将于十一月廿一日从黄梅渡江,至九江城东五里
外的白水港,对九江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估计泽南午前可到,国藩命元度分别通知三
员主将,于是日中午在座船上举行进攻九江的军事会议,并在舟中午宴。
近午时分,胡林翼先到,他是湖南益阳人,号润芝,仅小国藩一岁,矮矮小小,长
了一副大头冲额的寿星头,翰林出身。本在贵州做道台,带领黔勇出省助讨太平军,因
为才识超人,为国藩所敬重。会见时如老友相处,无话不谈,凡是军务大计,往往同他
磋商之后才定,认为他有独当一面的才干,此时已是三品臬司,湖口之战以后不久,又
升了湖北巡抚,以湖北兵力物力支援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成为可以与曾、左(宗棠)、
李(鸿章)三位“中兴名臣”并论的晚清名臣。
曾、胡与李元度刚刚交谈了一会,塔齐布也来了。他是武一品提督,穿戴的是红顶
花翎石青地麒麟补褂,金光闪闪,十分威武。论官品,他比国藩还高,但他是部将,又
是国藩一手提拔的,所以恭恭敬敬向国藩打了一躬,国藩也谦虚地还了礼。刚坐下,忽
听得东边岸上炮声枪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国藩座船在城西江面,罗泽南渡江登岸处却在
城东五里,众人出舱探望,却瞧不清楚。林翼道:“必是罗山先生渡江,被发匪伏击交
火,半渡而战,立脚未稳,恐怕要吃亏了。”
塔齐布道:“待我上岸发兵援救。”
国藩摆手道:“不用。区区埋伏,罗山足可应付,等些时候,必然可到。”
过了一会,枪炮声渐稀,终于平静下来,又过了好一会,才见罗泽南用绑带裹了右
臂,驾了小船来到,众人惊问道:“罗山先生受伤了吗?”虽然罗泽南已是四品道台了,
老朋友仍欢喜按他在乡间教书时的习惯称呼他,以表示亲热。罗泽南苦笑道:“长毛埋
伏在白水港西岸,被我军打退了。可惜伤了一些弟兄,我这条胳膊也被弹片擦伤,幸亏
未伤到骨头。保住这只手,将来,我还想赶考哩。眼下虽然得了官,究不如科举清高。”
元度嘲弄道:
“罗山先生今年该是将近半百的老人了吧。”
“哪里、哪里,我才四十六哩。”
“算了吧,罗山先生。”元度又嘲笑道,“先生将来百年之后,请涤公写一篇墓志
铭:‘罗山先生者,湘阴诸生也。’不也很清高吗?”
国藩笑斥道:“罗山先生德高望重,别拿他开心。时间不早,还是开始议事吧。”
国藩书生本色,虽然身为三军统帅,并没有别的将帅那么威严独断,以致部下不敢
仰视的架势,他完全以商量口吻,在众人的议论中逐渐融汇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即是作
战命令。他先说了开场白:“自从衡州出兵,无论湘潭、靖港之战,岳州、武昌之战,
半壁山、田家镇之战,每次战前会议都觉小心翼翼,考虑各种不同的作战方案,衡量其
利害得失,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而犹对战争的结果并无十分把握。所以会议之后,开
战之前那段时间,往往心情沉重,悬悬惴惴,惟恐哪一点考虑不周,以致全盘皆失。惟
有今天的会议,我却觉得心中很轻快,从来没有这样的踏实感。嘿嘿,也许我也犯了胜
则骄的兵家大忌了吧?”
塔齐布道:“不,涤公用兵向来慎而又慎,如今逆匪已如秋后之蝉,挣扎不了几天
了。破九江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势,实在无需多加讨论。只要区分一下各军防地,
攻城方向,决定协同攻击的时间就可以了。”
罗泽南也道:
“逆匪秦日纲、罗大纲那么凶悍,都被我们打得一败涂地,九江之战实在无需费神,
但等涤公区分就是了。”
胡林翼却沉吟着道:“今天九江发匪出城伏击,似有不甘束手待毙之势,也许不是
个好兆头,他们不会据城顽抗吗?”
“嗨,胡臬台!”塔齐布道,“你从田家镇来,却不知我们在黄梅交仗的光景,秦
日纲那伙人都不是肯轻易认输的。初时也着实抵抗了一阵,被官军的炮火和勇敢吓慌了,
还不是拔腿就逃!九江城区区埋伏,算得了什么。”
国藩笑道:“看来九江城比田家镇好打多了,不用我多哓舌。攻城的步骤准备分作
两步,第一步是试探性的,由塔军门抽出两千人马与胡臬台联合进攻九江西门,如能一
鼓作气攻下最好。不然,则第二步分兵四门同时进攻,必可一举破城。”
塔齐布大笑道:“涤公也太看重九江城中几个毛贼了,何用第二步!我与胡公一鼓
便可下城。”
林翼沉静地微微一笑,细声道:“那样当然最好。”
元度提醒着:“涤公,莫忘了四门围攻,北门还没有官兵哩。”
“怎么没有,命驻守小池口的湖北副将王国才,带领一千人来北门攻城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