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79节
臣奉旨就是了。”
他回身进了听事大厅,厅中聚集了朝中文武百官,刚才正在聆听翼王抗击清兵蚕食
太平军阵地的军事部署,见翼王神态凝重地回进殿来,纷纷问道:“天王陛下有了什么
旨意?”
翼王冷冷地说了诏旨内容,众人大哗道:“怪事,怪事,天朝向例无功不封王,这
两位王兄无德无能,不堪封王,更不能掌理国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是拿国家大
事胡闹吗?”
翼王道:“诏旨既下,不能不奉行。”
众人道:“纵然殿下奉旨,我们也不理会那两位王兄,他们若知趣就该知难而退。”
正说着,安福二王穿着簇新的金冠龙袍,腆着个大肚子进厅来了,朝翼王和众官拱
了拱手,嘻嘻说道:“幸会,幸会,本王爷上任来了!”
有人驳斥道:“两位国宗错了,我们天朝只有天父称爷,其余不论天王和诸王,一
概不得称爷,你犯了朝规,该罚!”
仁发慌忙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说道:“该死,该死,才开口就闹了笑话,包涵包涵!”
仁达也道:“天朝的规矩也忒多,我们种田出身的人怎么弄得清楚?”
又有人驳斥道:“广西老弟兄,十有九个是种田做工出身,怎么就个个懂得道理?”
两兄弟只是嘻嘻笑着,搔耳摸腮,支支吾吾,无言可答。翼王皱了皱眉,向安、福
二王说了声:“我还有事,告罪了!”随即抽身出了大厅,黄玉昆和张遂谋等跟了出来,
百官一哄而散,再无人理会那两位王兄,安王和福王恨恨地骂道:“可恶,可恶,狗眼
看人低,告诉天王去!”
玉昆等跟随达开进了判事房,一个个愤愤不平,都说天王猜忌心太重,以私害公,
如何能让两位愚蠢不堪的王兄掌理国事,达开叹息道:“天朝不幸,竟发生了这样痛心
的事,我虽忠贞为国,而仍不蒙鉴谅,现在领悟到屈原为什么要对国事绝望而投江自尽
了,可是我非屈原,决不自杀,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惟有一走了之。”
玉昆劝道:“殿下,你一走,天朝就分裂了,再作最后一番努力吧,不要去睬那两
位王兄,把他们冷搁在一边就是了。”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达开尽量不和仁发、仁达见面,所有须向天王取旨的奏章虽然
并列了翼王、安王、福王的官衔,却并不和他们商量,只盖翼王六寸长三寸宽的金印,
就送往宫中。这是例行公事,平时过不了两天,天王看了之后,就会由掌玺官盖上三寸
六分见方的‘旨准印’,送回翼王府颁发,可是这一回只有奏章送入宫中,却迟迟不见
用印发回,玉昆等人都觉不妙,恐怕宫中又在酝酿进一步排斥翼王的举动。达开心情愤
懑,每日里与众参谋商议出走的事,宣娇知道了,自告奋勇去见天王,天王知晓宣娇必
是为达开作说客,拒而不见。宣娇回来见了达开,愤愤地骂道:“只知道古代多的是昏
君,想不到我天朝也出了这么个糊里糊涂的昏君,眼看要把太平天国断送了。”
达开冷笑道:“二哥才不糊涂哩,他把自己的王位抓得紧得很,生怕别人来夺了去,
国家的事倒是次一步了。”
到了五月初九这一天,天王终于向翼王发动了一次导致最后决裂的狠狠一击,他命
‘典诏命官’将积压的翼王奏章原封不动地送回翼王府,说是没有安王、福王的大印,
天王不能批阅准奏。玉昆接到这一大叠奏章,向遂谋、锦谦道:“无可挽回了,这是明
明要逼翼王殿下出走。不能再劝阻了。”
他们一同来见翼王,达开静静地听了他们的诉说,异常冷静地说道:“二哥逼我出
走,分裂的责任在他不在我,全军全民都会明白是他逼我走的。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
亡,我为二哥痛惜,他受了小人包围,怎么竟昏聩到这个地步。既然如此,我不能再在
朝中执政了,你们按照原来的出京计划,赶快部署下去。为了顾全大局,只带原来跟我
进京的五千人出京,其余在京兵马依旧各守阵地,防御妖军乘机进攻。明天我们一起去
南门(聚宝门,即今之中华门)外向将士宣讲反清复汉的道理,后天也用这个名义出城,
使天王他们不作防备,我们出城后就将人马带到城西,经过江宁镇,当天就可以到达江
边的铜井镇渡江去安庆。”
这天,达开与众人紧张忙碌地部署出京诸事,傍晚,他带着一身憔悴,满脸忧愤进
了绿园内院,宣娇迎着他,爱抚地打量着他的脸色,叹口气道:“决定离京了?”
“你知道了?”
“是的。不能再尝试作一次挽回吗?当面去和二哥开诚布公谈一谈,将国家民族大
义和他说说清楚,在那帮村时,他给你作洗礼,现在你也可以弄一盆水向他兜头浇下去,
使他清醒清醒。”
达开凄然道:“他是教主兼天王,岂不知国家民族为重,可是私心蒙蔽了他,他昏
了,再说也是白费事。我的火气已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到了宫中吵了起来,肯定会被
他害了。不能和他见面,还是客客气气地出走,留个日后说话的余地。”
宣娇只是摇头叹息,她舍不得达开出京,才相聚又分离,正不知何日才能相会。
夜间,达开在烛灯下伏案执笔,宣娇坐在桌旁陪他,说道:“你打算写一道给二哥
的告别奏章?”
“不,和他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为了免得各地军民猜疑,我要光明正大地将此番不
得不出走的苦衷公诸于世,等我写好了给你看。”
达开提起笔来,还未写下一字,已经泪水盈眶,他愿为之奋斗毕生的反清大业不幸
中道崩裂,他所参与缔造的太平天国不再是精诚团结而陷入支离破碎之中,他将被迫离
开这座反清基地,这不是他所情愿的啊。定都四年来,天京与他呼吸相共,他为之拼死
苦战,为之喜,为之忧,一旦舍弃,怎能不黯然神伤。当初金田起义时,怎会想到有这
样争权内讧,分崩离析的境地呢?他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一首哀怨求全的五言告示: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
自谓此愚忠,定蒙圣鉴明。
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
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
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
惟是用奋勉,出师再表真。
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
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
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
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
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写完了,搁笔长叹。宣娇取来看了,也恻然感伤,说道:“七哥,我本不愿你离京,
可是二哥逼得你非走不可,你且先到安庆等待消息,究竟是生死盟友,也许还有转圜的
余地。”
达开摇了摇头,忽见烛光爆裂,惊讶地站起身来说道:
“宣妹,天已很晚了,你还没有回府去?”
宣妹明眸流睇,妩媚地抿嘴一笑,上前去用红巾替达开拭去脸上的泪痕,说道:
“你呀,这么迟了还要赶我回去?快要分手了,还不留下我吗?”
达开望着宣娇脸颊红扑扑的,黑亮的眸子几乎汪出水来,掩饰不住她那火热的爱恋
的感情,也许就会像大川决流,火山爆发般的流露出来,他一阵内疚,上前紧紧搂住了
她,说道:“宣妹,不要回去了,你我的姻缘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自从春妹逝去以
他回身进了听事大厅,厅中聚集了朝中文武百官,刚才正在聆听翼王抗击清兵蚕食
太平军阵地的军事部署,见翼王神态凝重地回进殿来,纷纷问道:“天王陛下有了什么
旨意?”
翼王冷冷地说了诏旨内容,众人大哗道:“怪事,怪事,天朝向例无功不封王,这
两位王兄无德无能,不堪封王,更不能掌理国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是拿国家大
事胡闹吗?”
翼王道:“诏旨既下,不能不奉行。”
众人道:“纵然殿下奉旨,我们也不理会那两位王兄,他们若知趣就该知难而退。”
正说着,安福二王穿着簇新的金冠龙袍,腆着个大肚子进厅来了,朝翼王和众官拱
了拱手,嘻嘻说道:“幸会,幸会,本王爷上任来了!”
有人驳斥道:“两位国宗错了,我们天朝只有天父称爷,其余不论天王和诸王,一
概不得称爷,你犯了朝规,该罚!”
仁发慌忙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说道:“该死,该死,才开口就闹了笑话,包涵包涵!”
仁达也道:“天朝的规矩也忒多,我们种田出身的人怎么弄得清楚?”
又有人驳斥道:“广西老弟兄,十有九个是种田做工出身,怎么就个个懂得道理?”
两兄弟只是嘻嘻笑着,搔耳摸腮,支支吾吾,无言可答。翼王皱了皱眉,向安、福
二王说了声:“我还有事,告罪了!”随即抽身出了大厅,黄玉昆和张遂谋等跟了出来,
百官一哄而散,再无人理会那两位王兄,安王和福王恨恨地骂道:“可恶,可恶,狗眼
看人低,告诉天王去!”
玉昆等跟随达开进了判事房,一个个愤愤不平,都说天王猜忌心太重,以私害公,
如何能让两位愚蠢不堪的王兄掌理国事,达开叹息道:“天朝不幸,竟发生了这样痛心
的事,我虽忠贞为国,而仍不蒙鉴谅,现在领悟到屈原为什么要对国事绝望而投江自尽
了,可是我非屈原,决不自杀,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惟有一走了之。”
玉昆劝道:“殿下,你一走,天朝就分裂了,再作最后一番努力吧,不要去睬那两
位王兄,把他们冷搁在一边就是了。”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达开尽量不和仁发、仁达见面,所有须向天王取旨的奏章虽然
并列了翼王、安王、福王的官衔,却并不和他们商量,只盖翼王六寸长三寸宽的金印,
就送往宫中。这是例行公事,平时过不了两天,天王看了之后,就会由掌玺官盖上三寸
六分见方的‘旨准印’,送回翼王府颁发,可是这一回只有奏章送入宫中,却迟迟不见
用印发回,玉昆等人都觉不妙,恐怕宫中又在酝酿进一步排斥翼王的举动。达开心情愤
懑,每日里与众参谋商议出走的事,宣娇知道了,自告奋勇去见天王,天王知晓宣娇必
是为达开作说客,拒而不见。宣娇回来见了达开,愤愤地骂道:“只知道古代多的是昏
君,想不到我天朝也出了这么个糊里糊涂的昏君,眼看要把太平天国断送了。”
达开冷笑道:“二哥才不糊涂哩,他把自己的王位抓得紧得很,生怕别人来夺了去,
国家的事倒是次一步了。”
到了五月初九这一天,天王终于向翼王发动了一次导致最后决裂的狠狠一击,他命
‘典诏命官’将积压的翼王奏章原封不动地送回翼王府,说是没有安王、福王的大印,
天王不能批阅准奏。玉昆接到这一大叠奏章,向遂谋、锦谦道:“无可挽回了,这是明
明要逼翼王殿下出走。不能再劝阻了。”
他们一同来见翼王,达开静静地听了他们的诉说,异常冷静地说道:“二哥逼我出
走,分裂的责任在他不在我,全军全民都会明白是他逼我走的。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
亡,我为二哥痛惜,他受了小人包围,怎么竟昏聩到这个地步。既然如此,我不能再在
朝中执政了,你们按照原来的出京计划,赶快部署下去。为了顾全大局,只带原来跟我
进京的五千人出京,其余在京兵马依旧各守阵地,防御妖军乘机进攻。明天我们一起去
南门(聚宝门,即今之中华门)外向将士宣讲反清复汉的道理,后天也用这个名义出城,
使天王他们不作防备,我们出城后就将人马带到城西,经过江宁镇,当天就可以到达江
边的铜井镇渡江去安庆。”
这天,达开与众人紧张忙碌地部署出京诸事,傍晚,他带着一身憔悴,满脸忧愤进
了绿园内院,宣娇迎着他,爱抚地打量着他的脸色,叹口气道:“决定离京了?”
“你知道了?”
“是的。不能再尝试作一次挽回吗?当面去和二哥开诚布公谈一谈,将国家民族大
义和他说说清楚,在那帮村时,他给你作洗礼,现在你也可以弄一盆水向他兜头浇下去,
使他清醒清醒。”
达开凄然道:“他是教主兼天王,岂不知国家民族为重,可是私心蒙蔽了他,他昏
了,再说也是白费事。我的火气已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到了宫中吵了起来,肯定会被
他害了。不能和他见面,还是客客气气地出走,留个日后说话的余地。”
宣娇只是摇头叹息,她舍不得达开出京,才相聚又分离,正不知何日才能相会。
夜间,达开在烛灯下伏案执笔,宣娇坐在桌旁陪他,说道:“你打算写一道给二哥
的告别奏章?”
“不,和他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为了免得各地军民猜疑,我要光明正大地将此番不
得不出走的苦衷公诸于世,等我写好了给你看。”
达开提起笔来,还未写下一字,已经泪水盈眶,他愿为之奋斗毕生的反清大业不幸
中道崩裂,他所参与缔造的太平天国不再是精诚团结而陷入支离破碎之中,他将被迫离
开这座反清基地,这不是他所情愿的啊。定都四年来,天京与他呼吸相共,他为之拼死
苦战,为之喜,为之忧,一旦舍弃,怎能不黯然神伤。当初金田起义时,怎会想到有这
样争权内讧,分崩离析的境地呢?他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一首哀怨求全的五言告示: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
自谓此愚忠,定蒙圣鉴明。
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
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
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
惟是用奋勉,出师再表真。
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
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
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
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
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写完了,搁笔长叹。宣娇取来看了,也恻然感伤,说道:“七哥,我本不愿你离京,
可是二哥逼得你非走不可,你且先到安庆等待消息,究竟是生死盟友,也许还有转圜的
余地。”
达开摇了摇头,忽见烛光爆裂,惊讶地站起身来说道:
“宣妹,天已很晚了,你还没有回府去?”
宣妹明眸流睇,妩媚地抿嘴一笑,上前去用红巾替达开拭去脸上的泪痕,说道:
“你呀,这么迟了还要赶我回去?快要分手了,还不留下我吗?”
达开望着宣娇脸颊红扑扑的,黑亮的眸子几乎汪出水来,掩饰不住她那火热的爱恋
的感情,也许就会像大川决流,火山爆发般的流露出来,他一阵内疚,上前紧紧搂住了
她,说道:“宣妹,不要回去了,你我的姻缘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自从春妹逝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