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天朝悲歌-石达开

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92节

尽,将士们投河而死的也不下两千人。翼王掩袖不忍细看,领了残兵继续南走,来到鸦
漩河上的凉桥,早被清兵和士兵封住桥口,不让突围。翼王愤极,振臂大呼道:
“早晚一死,拼死冲过桥去尚有生路!”
翼王带头挥刀冲上桥去,却不幸被清军枪弹射中右腿,如泰山崩塌般倒在紫打地的
土地上。“天啊!想不到我石达开今日命丧大渡河边,咎由自取,夫复何言!”他力尽
势穷,悲愤地挥刀自刎,被宰辅曾仕和夺去,痛哭着为他包扎伤口。猛然间,翼王想起
了金田村六王结盟那天,南王冯云山与他私下密誓尽忠辅佐天王,他当时宣誓道:“遵
云山哥的嘱咐,定要辅佐二哥,忠心不变,若有反悔,不得好死!”后来由于天王猜忌,
他被迫出京,从此抛弃了天王,违背了誓言。“报应啊!”他喃喃地凄然忏悔,“我不
该辜负了南王的重托,后悔无穷!”
转眼清军四面合围,翼王不幸落入了清军参将杨应刚的手中,后来又被唐友耕半途
劫去,掠为己功。刘蓉得讯石达开被俘,亲自赶来大渡河北岸审讯,翼王昂然大谈太平
天国的辉煌事迹,刘蓉和唐友耕押送翼王去成都,翼王在骆秉章的大堂上,蔑视地瞅着
秉章道:
“今生你杀我,怎知来生我不杀你?”
此话如一声霹雳,满堂皆惊,震得秉章胆战心寒,无言可答。
杰出的一代政治家和军事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于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
五月十二日从容就义了,享年才三十二周岁。天京事变后,天王与翼王两败俱伤,达开
死后第二年的六月十六日,天京被湘军曾国荃所攻占,天王洪秀全先已服毒自尽,忠王
李秀成和幼天王先后被俘遇害,太平天国覆亡。民间对于天朝诸王俱已淡忘,惟独热爱
翼王,而又怜惜他英年早逝的悲剧下场,盛传他仍然活在人间,他是在紫打地突围前夜
和刘氏王娘一块儿由当地老汉作响导,悄悄从无路可走的悬崖绝壁间攀藤附葛,逃出了
紫打地。若干年后,翼王旧部有人在长江渡口遇到过他,也有人在深山凉亭里看见过他,
怀着对于太平天国盛世的眷恋和对于天京事变的遗憾,回忆往事,无限神伤,依然为了
重新燃起反清之火而仆仆风尘。而当年去了成都遇害的仅是他的替身,清军方面纵然有
人识破,为了邀功,却无人说穿。
叹往事,烟消云散已百年,正高歌金田誓师,湖口大捷,却偏逢天京事变,川西末
路。世事沧桑如一瞬,管它真真假假,怜怜惜惜,但留下一个活生生的翼王在民间,为
天下训,为后人戒!愿翼王在天之灵安息,阿门!
                  1994年6月16日动笔
             同年11月10日完稿于上海长桥
后记
后记


写毕《石达开》最后一章“大渡河畔,英雄末路”,悠悠黯然搁笔。时当斜阳西悬,
满室温煦,而心境惨伤,叹息良久,不禁想起了晚清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最后一
首中写的:
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
忽然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龚自珍为当时万马齐暗时代国事无望自身潦倒落拓而感慨,我却为一代杰出的军事
家和政治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不幸遭遇而感叹惋惜。当他湖口大捷,克武汉,平
江西,破曾国藩的湘军如摧枯拉朽大有作为之际,意气风发,英雄盖世,忽逢天京事变,
从此天国分裂,蹉跎万里,何其悲壮!
其实自从洪秀全以神道设教,自称天父第二子,耶稣之弟,创立拜上帝会、以发动
群众之后,杨秀清假扮“天父降凡”,并藉以篡夺了拜上帝会的领导权,然后金田起义,
南王、西王先后殉国,北伐全军覆没,天京事变,诸王自相残杀,乃至翼王被逼出走,
忠王李秀成力挽狂澜,天京陷落,种种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之事,皆可以“悲壮”二字来
概括。

历史悲剧出故事,而悲剧如此集中在太平天国革命短短十余年中,胜过以往多次的
农民起义,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我曾打算为太平天国写一部长篇历史
小说,因手头尚有其他题材的写作而暂时搁置。今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为拙著《李鸿章》
《龚自珍》出了海外繁体字版,并约写《石达开》,此正是我的宿愿,适逢拙著百万字
的唐代系列长篇《长河落日》将于此时杀青,于是欣然允诺,自1994年6月16日动笔,着
手撰写我的第九部长篇历史小说,由夫人李梓慧、次女永君帮我誊清,至11月10日完稿,
历时四个多月,其间正值上海百年未有的酷暑,未尝一日中辍,日日为翼王喜,为翼王
悲,亦为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种种矛盾冲突导致国家分裂衰败而扼腕痛惜,不觉秋日之已
至。
此时,湖南文艺出版社闻悉我在撰写《石达开》,亦商定交由他们出简体字版,使
海内外读者都能重温太平天国辉煌的革命历史和翼王石达开的光辉史绩,1995年正值太
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五十周年,谨以此书献给一百五十年来为振兴中华民族、挽救国家
于危亡的英雄烈士,他们的煜煜史迹,将光照人间,永垂不朽!

本书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英雄一生的悲壮事迹及与洪宣娇之间相恋的悲欢离合故
事为主线,着重写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矛盾冲突的起因、激化、爆发及其后果,对于清廷
方面咸丰皇帝奕詝、湘军统帅曾国藩等也用了相当笔墨来刻划。
写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的矛盾冲突确实是令人痛心的事,往往一边写,一边叹息,然
而这些都是历史真实,不容掩饰,因此我笔下的天朝诸王与前人评价或有不同之处。
我认为历史小说作者既要创作可读性强富于情趣使读者兴味盎然的文学作品,又要
在大纲大节上正确对待历史,只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兴衰得失的关键问题,才能真正写
好写活人物,做到以史为鉴,知往戒来,否则淡化矛盾,隐去真相,以为英雄人物一好
百好,甚至无限拔高美化,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必然都是虚假的不可信的,在空中飘飘摇
摇,一阵风就可以吹得无形无踪。

石达开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军事家,然而现在留下的史料过于简略,仅仅说达开打
了某些胜仗,没有富于魅力的细节,就不足以显示一位指挥官的军事才能。湖口一战,
是太平天国在湘军强大的水陆协同攻势下节节败退时的扭转乾坤一战,是达开生平得意
之笔,史料记载也极粗疏,很难使人相信用兵谨慎的曾国藩怎么会将它用以保护水师大
型兵船的全部舢板小船进入鄱阳湖,而被太平军分隔,并且火焚了它在浔阳江上笨重的
“快蟹”“长龙”大船,导致湘军一败涂地。
作者仔细分析当时两军对峙情况及地理形势,层层剖解当时敌对双方可能与必然采
取的军事行动,用两万字篇幅描写了翼王用一连串“诱其所必攻”的妙计,导演了这出
气势磅礴的湖口大战,步步深入地托出了石达开的军事才能如何在湖口大捷中达到了巅
峰状态,这一战如写得空空洞洞,苍白无力,则全盘皆亏,如果写出了浩大的声势、壮
观的火烧浔阳的场面和石达开与曾国藩处处斗智决胜,一步步引人入胜,则全盘皆活,
军事家石达开亦跃然纸上了。
同样,关于天京事变当夜,北王韦昌辉如何能率兵进入守卫严密的天京而且袭杀了
东王杨秀清,清人笔记有好几种传说,有谓昌辉白天进京,东王请他饮酒,酒席上被昌
辉亲兵所杀,都荒唐不可信。作者花了两万多字合情合理地写出了天京事变前后经过,
首节 上一节 92/93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我的父亲张恨水

下一篇:苏东坡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