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邓丽君 第18节
“真是感激不尽!”三谷清万分感激地说:“只是邓小姐已经被拘留了五天,印尼方面如果迟迟不能证实护照真伪,恐怕我们宝丽金公司所受到的内外夹攻还不能中止,故而务必请印尼使馆方面快些行事才好!”
“放心,一切包在我的身上!”江田岛举起酒杯,爽快地一饮而尽……
12月23日上午。
东京上空几天来积聚不散的雪云消散了。一轮昏黄的冬日从云隙中露出头来,粉红色的光影投映在屋顶楼尖和马路上厚厚的积雪,反射着炫目的白光。
这是邓丽君无端遭拘的第七天!
就在这天上午11点,一份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来的加急密电摆在印尼驻日使馆大使的面前。那是印尼移民局发来的电报,电文非常简单,但却澄清了一个七日来众说纷坛的“假护照”之谜:“……所查中国歌手邓丽君所持护照一事,经验证,确系我局于1978年所颁……现予证实。”
日本移民局据此电文,于当日下午3时半开释羁押在拘留所里的中国歌手邓丽君。
邓丽君自由了!
邓丽君又回到了七天前刚来东京时所下榻的亚力上大厦。宝丽金唱片公司又将这位经历突然打击的女歌星请进18楼内的客房里下榻。很喜欢笑的邓丽君变得沉默寡言,在回到亚力土大厦的当夜,她在床榻上辗转反侧,几乎一夜未眠,到天将黎明时才发现枕头已经被哭湿了。邓丽君回想起在东京七天七夜的监狱生活,就感到刻骨铭心的痛苦。这次“假护照事件”的打击,对于年轻的邓丽君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尽管最后日本移民
局终于搞清了她所持印尼护照是真的,但是却彻底地伤了邓丽君的心!
天明时,邓丽君打开皮箱,从里面找到一张与美国三藩市(旧金山)某华人艺术团体签的演出合同。这是一年前林振发委托马来西亚的友人,有“名嘴”之称的郑经翰与旧金山签订下的演出合同。
邓丽君看到演出的时间刚好是这一年的12月25日,美国的圣诞节那一天。
她在浴缸里洗了个热水澡。然后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紫色衣裙,她必须在天亮以前离开亚力土大厦,因为邓丽君十分清楚自己眼下的恶劣处境。只要天一亮,她回到亚力士大厦的消息必然外泄,那时她所下榻的18楼一定会成为日本或台湾记者追踪新闻热点的地方。邓丽君能够向媒体说些什么呢!是向他们哭诉自己七天所受到的委屈,还是以激烈的言辞抨击日本移民局的粗暴!对于天性善良的邓丽君来说,她宁可让委屈的泪水
暗自往心里流,也是不想一吐为快的。因为她此时还在日本的土地上,至少在离开之前她不能这样做。怎么办?她必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下才行。
在黎明的熏微晨光里,拎着皮箱的邓丽君叫了一辆“的士”。半小时后,她只身来到位于千代田区的一幢米黄色英式小楼前,这里很幽静,附近是黑森森的的杉树林和白皑皑的积雪,从前她曾来过这座小楼做客,今天她是作为落难者来投奔她的女友中森明莱的。
“邓小姐,昨夜我还在为您的不幸遭遇暗自流泪,没想到这么早您就来了!”中森明莱曾多次与邓丽君同台演出,她们志同道合,无话不说。当中森见邓丽君挟带着满身的寒气走进客厅时,她先是惊讶,继而万分惊喜地扑上来与邓丽君紧紧拥抱,两个人都忍不住泪如雨下。
中森小姐以最热情的方式来款待这位无端蒙受耻辱和不幸的华人歌手,她用最好的日本早点来为邓丽君接风洗尘。酒足饭馆后,中森屏退了佣人,单独在房间里和愁眉微蹩的邓丽君交谈。当中森明莱问起邓丽君此后的归宿时,一股无边的忧愁向陷入窘境的邓丽君袭来。“假护照事件”虽然过去了,可是这场风波留给邓丽君是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与名誉损害。邓丽君两眼茫然地叹道:“我感到在日本是不可久留的,因为日本对
我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台湾是我的家,我曾经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岛屿争过光,可是因为这本护照,听说有许多人在斥责我,诽谤我,特别是有些身份的人说我为当局丢了面子,当局不欢迎我回去。中森小姐,真是没有想到,人心不古呀!本来自己的同胞在日本受了这么大的欺负,应该站出来为我鸣不平才是,可是有些官员却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向我泼污。所以,台湾我是坚决不回去了。”
“那么你可以到香港去!”中森明莱更加同情孤苦伶什的同伴。
“不,那里也不能去了,至少在短时期内我不想去香港,”邓丽君娥眉紧蹙,悲叹连连地说:“我现在真有一种茫茫世界,无我立锥之地的感觉了。我不能在这个时候回香港,一到那里我又会成为不光彩的新闻中心。中森小姐,现在我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到美国去!”
“到美国……?”中森明莱一怔,“去那里演唱吗?可是语言不通……”
“不怕,我可以用英语来演唱。”邓丽君显然已经对去美国以后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等问题经过了深思熟虑,她对中森明莱说:“在营业性的演出以后,我准备在美国上学,我很久就想找时间系统地进修英语,学习数学和其它学问。既然日本和台湾如此地冷淡我,我为什么不离它而去呢?”
中森很为她这近乎冒险的人生转折担忧,问道:“那么,今后你还回来吗?”
“日本我是不想再来了,”邓丽君那颗被深深刺痛的心在流血,她恨透了无端加害于她,损害自己名誉的日本。平时一贯口不吐恶语的邓丽君,此时也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作出痛苦的抉择,她说:“如果我当真能在美国找到可以进修学习的地方,也许我从此就不再回来了。当然,也许我从此就告别了歌坛……中森小姐,我不想再回来唱歌了!”
“邓小姐……”中森明莱见邓丽君真的伤透了心,她猛地抱住邓丽君,失声地大哭了起来。
第七章 邂逅成龙
初到旧金山1980年1月底,美国西海岸上的口岸城市旧金山,春寒料峭。
这里的天气与东京很相似,在冬季里时常浓云密布,有时还会降雪。邓丽君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快一个月了,今天她亲自驾驶着刚刚买到的一辆乳白色劳斯莱斯高级轿车,从市郊那幢花50万美元购买的小楼里出来,驱车到旧金山北面山坡上的“中国城”,应邀出席郑经翰先生举行的一次告别宴会。
邓丽君很熟练地驾驶着那辆属于自己的劳斯莱斯,从鳞次栉比的中国店铺间的狭窄街道上经过。这中国城内的“唐人街”,能让远离故乡的邓丽君一下子联想到她所熟悉的台北街道和香港铜锣湾那些古色古香的店铺格局。耸立在唐人街入口处的那座高大的木牌楼特别让她神往,因为牌楼上的碧绿琉璃瓦,朱漆闪亮的红柱子和用汉文繁体字所接刻的租联,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小轿车驶进街心以后,邓丽君更加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沿街两旁排列的关东酒家、广东茶楼、四川菜馆、北京酒店,以及门廊下悬挂大红宫灯的大戏楼、挂有九散膏丹招牌的中国药店、少林功夫馆等等,—一跳入邓丽君的眼帘。她当初第一次在!日金山进行圣诞演出肘的陌生感已经消失了。
邓丽君还记得,在那个灯火灿烂的圣诞夜,自己在既有华人,也有侨居在这座城市里的日本人、菲律宾人、拉美、欧洲和当地的美国人的众目睽睽下,演唱了那首欢快的《一封情书》:你那一封情书叫我看了脸红心儿跳,你好坦白热情叫我不知应该怎么好。
你的柔情蜜语好像在我耳畔绕,你已经叫我为你朝思暮想,希望你不是说笑,我是真心对你好。
如果你是在说笑,我的心儿将会破碎了。
……
邓丽君唱得很投入,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这么遥远的国度来唱歌,特别是在日本发生了那桩令她终生感到耻辱的“假护照事件”后,邓丽君更认为有必要以她优美的歌声重新打开局面。可是无论是她的《一封情书》也好,还是那些在东南亚很得好评的几首《岛国情歌》也罢,观众都是反应平平。那些长期侨居在旧金山的中国人,虽然很早就耳闻邓丽君的名气,但是当他们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时,还是大失所望。掌声寥寥,反
映是出奇的冷淡。这是邓丽君出道以来最难过的事情,她的歌儿居然在大洋彼岸找不到知音。邓丽君按照预先签订的合约,接下去的几天,她又硬着头皮在旧金山附近的几座小城镇进行演出,观众对这位来自亚洲地区的著名歌星没有显露出更大的兴趣。
邓丽君在一系列徒劳无益的演出结束后,对她的马来西亚搭档郑经翰喟然长叹说:“郑先生,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歌儿唱得如何如何好,但是我到美国后是用最大的努力来演出的。既唱华语歌,又唱英语歌,演出的自我感觉甚至比从前还要好,可是为什么这里的观众不买帐呃?难道我邓丽君的演唱生涯真的到了最后的时刻吗?”
在铅灰色的天穹下,邓丽君时常独自离开湾区的旅馆,来到金门海峡上那座227米高的门字形搭桥上来。邓丽君从桥上凝望着远方的圣弗兰西斯科海湾,神情郁郁。因“假护照事件”造成心灵创痛的邓丽君,本想到美国来寻找一片可供自己驰骋的新天地,谁知美国使她陌生,使她失望。感到前程渺茫的邓丽君,一度认为自己的歌唱生涯走向了死胡同。邓丽君甚至也想效仿那些敢于从金门大桥上纵身跳进大海里的人们,在茫茫大海里寻得一个彻底的解脱。邓丽君知道1937年美国人建成这座世界第一大桥至今,已有约700名厌世男女从她脚下站的地方跳了下去。
“邓小姐,你不必这样想不开。”郑经翰以林振发生前朋友的身份劝慰说:“我已经发现,自从你来到旧金山以后,几乎没有开心过。这是因为你的雄心太大,要求太高所致。你对自己要求的越高,精神压力也就越大。你做人太认真,太执着,对事业和爱情都是如此,所以你的痛苦就与日俱增。其实,这里的华人对你是满捧场的,他们肯于与你签约到这里来演唱就是很看得起你了。邓小姐,在你来之前这里恐怕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华人歌手能得到你这样的殊荣呢,至于你要求他们也像日本观众那样理解你,给你那么多掌声,得需要一段时间。”
邓丽君渐渐轻松起来。
她不再每天去金门大桥上去眺望圣弗兰西斯科海湾里的惊涛骇浪了。
有一天,邓丽君在湾区一家小酒店里与郑经翰等七八位随行来美国的朋友说:“我已经从精神上解脱了,郑先生对我说的那些话很管用,我何必活得这样累呢?郑先生,我想在WESI WOOD 买一幢房子。我既然不想再回台湾和香港去,总得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啊。”
郑经翰为她的高脚杯里斟满粉红色的XO人头马,翘起拇指说:“这就对了!邓小姐,你攒那么多钞票有何用?为什么不愉快地享受一番呢?买房当然可以,不过WESI——WOOD是旧金山房价最高的地区,如果不掏五六十万美元怕是买不到手的。话说回来,那里的房子确实无与伦比,是高档的花园洋房!”
邓丽君将酒一饮而进,说:“我买定了!”
邓丽君很快就住进了位于WESI——WOOD中的一幢花园洋楼。小楼两层,200多平方米。造型仿效法国式的,淡黄色的木板墙壁,屋顶是红色的铁皮瓦。邓丽君住进来后雇用了两位女佣人来照料她的生活。两位女仆一老一少,那位年轻姑娘是菲律宾移民,能听懂汉语。年纪稍长的是非洲黑人妇女,邓丽君只能与她用并不太熟练的英语来交谈。自从那辆白色劳斯莱斯轿车买进后,邓丽君可以每天从小楼前的绿地至山坡下的曲折公路上,往返练习自己驾车。渐渐地邓丽君已经习惯在异国的生活了。
邓丽君将她的劳斯莱斯停在一家粤菜馆门前,走下车来。楼上的厅堂里已经摆好一桌酒饭,围桌而坐的除了与她从日本东京一起飞来的郑经翰等随行者外,还有几名当地的女华侨。摆在邓丽君面前的是地道的粤菜,色香味俱佳,其中一道菜是邓丽君喜欢看却不敢品尝的龙斗虎。这种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蛇肉想不到在旧金山也能见到。
“邓小姐,我们明天就返回马来西亚了,当初林先生叮嘱我们办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总算办完了!”郑经翰是一位很讲义气的人。
几年前,林振发还健在的时候,林振发希望郑经翰能让邓丽君到美国有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凯撒皇宫去演唱。那个地方历来没有任何一位华人歌手去演唱,邓丽君应该从那里开始她向世界级著名歌手攀登的新起点。可是郑经翰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没有谈成。最后只是谈成了先来三藩市演出的协议,因为三藩市(旧金山)毕竟有为数很多的华人居住,他们比拉斯维加斯更容易接受邓丽君演唱的中国歌曲。今天,在旧金山附近逗留了近一个月的郑经翰等人,按照预定的计划,即将从这里返回洲了。
“郑先生,谢谢你们!”邓丽君今天的打扮很拥雅端庄,她手举着杯盏,依次与那些为自己来美演出奉献力量的马来西亚华侨碰杯敬酒,说:“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回到吉隆坡去是一件好事,我能留在旧金山也是上帝的安排,只是我在这里还不太习惯,还没有拿到长久居住的绿卡,我的内心一直感到不安!”
“邓小姐不必担心,这里不是日本的东京,我已经两次替你去移民局提出长期居住的申请,只不过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绿卡。”郑经翰与邓丽君碰了杯,连连地豪饮后说:“我已经通过这里的华侨,为邓小姐办妥了暂时居住的证明。如果将来美国移民局经过调查决定发给绿卡,你便是长久居民!”
邓丽君的眼里泪花闪闪。她既感谢郑经翰没有忘记与林振发的旧情,也很羡慕郑经翰等人来去自由。可是她邓丽君不能那么从容来去。因为在日本被拘七日留给她的伤害成了她回去面见亲人,朋友的一种无形的阻碍了。邓丽君尽量不让眼泪滴落下来,她喃喃地对郑经翰说:“郑先生,请回去后代我向朋友们致意,就说我在美国生活得很好!”
郑经翰点点头。
邓丽君取出一封信来说:“这是我给爸爸妈妈的信,也请郑先生转送到台湾去。告诉我的家人,我在这里的一切都不须惦念。”
“放心吧,我可以转到!”郑经翰起身与邓丽君碰杯,一饮而尽。
邓丽君却只抿了一口酒,泪珠终于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扑簌簌而下……
转眼就是春天。
自郑经翰等人离开美国以后,邓丽君在那座富丽豪华的小洋楼里开始了她的新生活。这里没有往日她从艺时的喧嚣,没有纷至沓来的新闻记者,没有排不开的演出场次与频频相约的酒会聚餐,当然也没有在众人欢呼下登台演唱时的那种自我陶醉。在这种独居生活最初开始的时候,邓丽君有一种可怕的孤独感。为了排遣可怕的寂寞和孤独,邓丽君除每天清晨在楼上练钢琴、练声乐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旧金山市区内外兜风,以此
来消除在异国生存的苦闷。
“小姐小姐,请看,这是什么?”一天清早,邓丽君还没有起床,楼梯上便传来了一阵急促杂沓的脚步声。邓丽君披散着头发爬起来看时,只见那位年轻的菲律宾女佣手里捧着一只沉甸甸的牛皮纸口袋,战兢兢地来到邓丽君的床前。邓丽君从那位菲佣吓得苍白的脸色中,隐隐地感觉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非常可怕的事情,她急忙地问道:“口袋里是什么?”
“哗螂”一声,菲律宾女佣将那牛皮纸口袋一抖,从中抖落出一枚寒光雪亮的匕首和三枚金黄刺目的手枪子弹!
“天呐——!”邓丽君大惊失色地双手抱住脑袋。她在台北、香港和东京居住的时候,虽然有时受到新闻媒体的舆论困扰,但是却从来也不曾发生过这种的威胁和恫吓。邓丽君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来,从纸口袋里摸出一封信来,那是一封用英文所写的恫吓信:邓小姐:我们知道你很有钱,你的房子和汽车都是花费很大的奢侈品。我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穷汉,请你见信后,准备出50万美元来。我们准备随时领取,如你胆敢报警,后
果自负……
邓丽君在恐怖的威胁下,万不得已,只好用电话向旧金山警方报警。警察很快对恫吓者的信件、匕首和枪弹进行了分析,判断是隐藏在附近的一伙“华青帮”所为。他们发现邓丽君每天驾驶着劳斯莱斯高级轿车频频出现,才突然生出敲诈钱财的歹意。警方接连几天在邓丽君的住宅附近秘密监控,“华青帮”见邓丽君已经报警,急忙隐藏起来,一度紧张的空气渐渐消失了。
在这个时候,邓丽君收到了母亲从台北辗转寄给她的信,信上写道:“丽君,我的女儿!
自去年冬天你在东京出事之后,全家人几乎每天都在关心你的结局。我们无法到日本去,只能从报纸上得知你在那里的情况。谢天谢地,后来总算得到你被拘七天后离开日本到美国的消息。这次又收到你从三藩市写来的回信,我们大家才真正地放心了。
不过,我们从你那平安家信中还是读出了一股思乡念家的苦味。女儿,旧金山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好。我和你爸爸都认为日本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你又何必那么耿耿于怀地记在心中呢?如果你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感到寂寞时,还是回到台湾来吧!这里有你的家,有你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弟弟,也有那么多想听你唱歌的人,而你那么迷恋外国又是何苦呢!我想美国终究也不是你的最后归宿啊!……“
邓丽君将赵素桂的信读了又读。在她少年的记忆中,母亲是她最亲的人。她出道时那么坎坷,是母亲扶助她一步步地走过来的。
现在她独身一人,寄居海外,自然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飞过大洋,回到生她养她的台湾岛去与双亲团聚,可是,每当邓丽君思念着台湾的时候,她都会想起日本“假护照事件”留给她心灵上的疮疤,那种耻辱简直是刻骨铭心的。邓丽君想到这里就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就在邓丽君终日郁郁寡欢,寂寞难耐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突然闯进了她的生活。
“邓小姐,有客来访!”一个天气晴和的上午,正坐在楼上翻阅影集的邓丽君,忽然看见那位菲律宾女佣人急匆匆地上楼来通报。
“有客人来访?是谁呢?”邓丽君显得格外惊讶。因为她住在旧金山这种高级华人住宅区已有两个月的光景,前往拜访求见的人寥若晨星。这与她从前在香港时宾客盈门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邓丽君从前在繁忙时渴望能得到片刻的宁静,如今她陷入寂寞时又期盼着朋友们的造访。遗憾的是邓丽君到旧金山来的时日毕竟太短,又习惯于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所以来的宾客屈指可数。现在,究竟是谁来了呢?
邓丽君顾不得多想,随着那菲律宾女佣匆匆地从楼上奔了下来。当邓丽君走下楼梯时,她突然怔住了,急忙收住了脚。
楼厅明亮的客厅里出现一位穿白色西装的陌生男子身影。这位青年似乎有些面熟,但是她可以肯定从来没有与他说过话,办过事,他是谁呢?
“邓小姐,您不认识我吗?”那白衣青年被楼梯上的脚步声惊动,慌忙丢开手里的报纸,站起身来,笑眯眯地看着邓丽君,彬彬有礼地说:“我也是不久前从香港来的,只不过我现在住在洛杉矶。从前在香港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是多次见面了,只不过邓小姐太忙,身边始终围着很多很多人,对我不大在意就是了!”
“您……您是……?”邓丽君这才认真地打量这位近在咫尺,面庞清秀英俊的白衣青年。他那很好听的粤语一下子就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了。邓丽君忙不叠地跑下来,问道:“您在香港时也在演艺界吗?我还以为是一位素不相识的歌迷呢!”
“不错,我确实也是你忠实的歌迷,崇拜者,”白衣青年笑了起来,说:“你说得也对,我也是香港演艺圈里的人,只不过还不太出名,所以邓小姐即便从前见过我,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的!”
“千万不要那样讲,大家彼此一样,”邓丽君急忙吩咐女佣煮咖啡,一边热情地迎到白衣青年面前,上下打量一阵说:“莫非……先生是影视圈的人吗?”
“对喽,这就对喽!”白衣青年笑得很开心,他说:“邓小姐,我就是在香港追随李小龙演功夫片的成龙啊!”
“什么?你就是成龙?”邓丽君虽然在香港时对电影圈不大感兴趣,但还是听到过成龙这个名字。邓丽君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急忙很热情地为他让座,说:“真没有想到你也在美国!”
成龙在无意间闯进了她的生活香喷喷的两盅黑咖啡送到小圆桌上,邓丽君亲自为成龙那杯子里放了块方糖,用小匙为他搅匀,递到他的面前说:“你是何时来美国的,不是在香港的几家电影公司拍武打片吗?许久以前就听说你拍的《醉拳》很好看,可惜的是我始终没有看过,真是太遗憾啦。”
“邓小姐是个大忙人,我倒是时常去听你的歌儿的。”成龙坐在邓丽君面前慢慢地暖饮着咖啡,他的目光在对方丰润白皙的面庞上盘桓,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在大名鼎鼎的邓丽君面前,他毫无拘束,成龙说:“至于我拍的那些片子,如你所说的《醉拳》和《龙拳》之类,全是些应景之作。1973年李小龙死后,一些电影导演开始将我当作李小龙的继承人。其实我的那些把式,又怎么可以与李小龙相比呢?”
邓丽君说:“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在香港时听李翰祥导演说过,你的功夫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导说他看过你拍的《醉拳》等电影,说你最有益的创造就是没有陷入李小龙从前拍戏的老套子,你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就是将滑稽动作和幽默感带入了功夫片中去。还有人说你不仅善于武打,还会唱歌。他们告诉我说凡是你拍的电影,所有的插曲、主题歌几乎全是你唱的,这可是当真?”
“在邓小姐的面前提唱歌,那才是班门弄斧了!”邓丽君的话很使成龙感动,他以前对邓丽君仰慕许久,一直有一种可望而又不可及的感觉,因为她实在是太光彩照人了。如今第一次谋面,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两颗心灵沟通了。尤令成龙惊讶不已的是,邓丽君竟然对一位在电影界名气不大的功夫片演员的情况如此了解,这说明邓丽君也曾注意过他。成龙在心里越加对邓丽君产生了好感,他说:“说到唱歌,我只能算喜欢而已,倒是邓小姐的那些歌儿唱得真优美,你唱的《晶晶》、《空港》和《阿里山的姑娘》,我都跟着你录的唱片学唱,可是无论如何也唱不出你的那股韵味。《丝丝小雨》更是传情之作,我在梦里有时还在哼唱你的歌儿呢!”
“我们不谈歌儿,也不要互相地吹捧,因为我们能在这地方相见就是一种缘分,有缘分的人很可能成为朋友,”邓丽君没想到成龙竟然对她的歌曲如此崇拜,但是她不希望在朋友之间互相吹吹拍拍,那样将会冲淡彼此间真诚的感情交流,她将话题一转说:“成龙,方才我问的话你还没有回答。你不在香港拍电影,为什么也像我这样飘泊到美国来了?”
“我是来洛杉矶拍电影的,”成龙兴致勃勃地说:“在香港本来还有几部片子要拍,可是好莱坞要拍两部功夫片,一是《炮弹飞车》,一是《杀手壕》。从前他们可以请李小龙,如今美国制片商到香港请我出山。我也正想到美国的电影市场来探探路,我认为好莱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外国人可以在这里演,我们华人为什么不行,所以我就决心到好莱坞闯一闯。邓小姐,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胆大妄为了?”
“不,这不是胆大妄为,这是一种很可贵的挑战,”邓丽君听了成龙的内心剖白,对这位年轻的电影演员有了一些较深的了解,她说:“成龙,我这个人与你的脾气很相投,我来美国也是不想老是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你的两部片子一定拍得很精彩吧?”
“放心,一切包在我的身上!”江田岛举起酒杯,爽快地一饮而尽……
12月23日上午。
东京上空几天来积聚不散的雪云消散了。一轮昏黄的冬日从云隙中露出头来,粉红色的光影投映在屋顶楼尖和马路上厚厚的积雪,反射着炫目的白光。
这是邓丽君无端遭拘的第七天!
就在这天上午11点,一份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来的加急密电摆在印尼驻日使馆大使的面前。那是印尼移民局发来的电报,电文非常简单,但却澄清了一个七日来众说纷坛的“假护照”之谜:“……所查中国歌手邓丽君所持护照一事,经验证,确系我局于1978年所颁……现予证实。”
日本移民局据此电文,于当日下午3时半开释羁押在拘留所里的中国歌手邓丽君。
邓丽君自由了!
邓丽君又回到了七天前刚来东京时所下榻的亚力上大厦。宝丽金唱片公司又将这位经历突然打击的女歌星请进18楼内的客房里下榻。很喜欢笑的邓丽君变得沉默寡言,在回到亚力土大厦的当夜,她在床榻上辗转反侧,几乎一夜未眠,到天将黎明时才发现枕头已经被哭湿了。邓丽君回想起在东京七天七夜的监狱生活,就感到刻骨铭心的痛苦。这次“假护照事件”的打击,对于年轻的邓丽君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尽管最后日本移民
局终于搞清了她所持印尼护照是真的,但是却彻底地伤了邓丽君的心!
天明时,邓丽君打开皮箱,从里面找到一张与美国三藩市(旧金山)某华人艺术团体签的演出合同。这是一年前林振发委托马来西亚的友人,有“名嘴”之称的郑经翰与旧金山签订下的演出合同。
邓丽君看到演出的时间刚好是这一年的12月25日,美国的圣诞节那一天。
她在浴缸里洗了个热水澡。然后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紫色衣裙,她必须在天亮以前离开亚力土大厦,因为邓丽君十分清楚自己眼下的恶劣处境。只要天一亮,她回到亚力士大厦的消息必然外泄,那时她所下榻的18楼一定会成为日本或台湾记者追踪新闻热点的地方。邓丽君能够向媒体说些什么呢!是向他们哭诉自己七天所受到的委屈,还是以激烈的言辞抨击日本移民局的粗暴!对于天性善良的邓丽君来说,她宁可让委屈的泪水
暗自往心里流,也是不想一吐为快的。因为她此时还在日本的土地上,至少在离开之前她不能这样做。怎么办?她必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下才行。
在黎明的熏微晨光里,拎着皮箱的邓丽君叫了一辆“的士”。半小时后,她只身来到位于千代田区的一幢米黄色英式小楼前,这里很幽静,附近是黑森森的的杉树林和白皑皑的积雪,从前她曾来过这座小楼做客,今天她是作为落难者来投奔她的女友中森明莱的。
“邓小姐,昨夜我还在为您的不幸遭遇暗自流泪,没想到这么早您就来了!”中森明莱曾多次与邓丽君同台演出,她们志同道合,无话不说。当中森见邓丽君挟带着满身的寒气走进客厅时,她先是惊讶,继而万分惊喜地扑上来与邓丽君紧紧拥抱,两个人都忍不住泪如雨下。
中森小姐以最热情的方式来款待这位无端蒙受耻辱和不幸的华人歌手,她用最好的日本早点来为邓丽君接风洗尘。酒足饭馆后,中森屏退了佣人,单独在房间里和愁眉微蹩的邓丽君交谈。当中森明莱问起邓丽君此后的归宿时,一股无边的忧愁向陷入窘境的邓丽君袭来。“假护照事件”虽然过去了,可是这场风波留给邓丽君是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与名誉损害。邓丽君两眼茫然地叹道:“我感到在日本是不可久留的,因为日本对
我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台湾是我的家,我曾经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岛屿争过光,可是因为这本护照,听说有许多人在斥责我,诽谤我,特别是有些身份的人说我为当局丢了面子,当局不欢迎我回去。中森小姐,真是没有想到,人心不古呀!本来自己的同胞在日本受了这么大的欺负,应该站出来为我鸣不平才是,可是有些官员却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向我泼污。所以,台湾我是坚决不回去了。”
“那么你可以到香港去!”中森明莱更加同情孤苦伶什的同伴。
“不,那里也不能去了,至少在短时期内我不想去香港,”邓丽君娥眉紧蹙,悲叹连连地说:“我现在真有一种茫茫世界,无我立锥之地的感觉了。我不能在这个时候回香港,一到那里我又会成为不光彩的新闻中心。中森小姐,现在我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到美国去!”
“到美国……?”中森明莱一怔,“去那里演唱吗?可是语言不通……”
“不怕,我可以用英语来演唱。”邓丽君显然已经对去美国以后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等问题经过了深思熟虑,她对中森明莱说:“在营业性的演出以后,我准备在美国上学,我很久就想找时间系统地进修英语,学习数学和其它学问。既然日本和台湾如此地冷淡我,我为什么不离它而去呢?”
中森很为她这近乎冒险的人生转折担忧,问道:“那么,今后你还回来吗?”
“日本我是不想再来了,”邓丽君那颗被深深刺痛的心在流血,她恨透了无端加害于她,损害自己名誉的日本。平时一贯口不吐恶语的邓丽君,此时也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作出痛苦的抉择,她说:“如果我当真能在美国找到可以进修学习的地方,也许我从此就不再回来了。当然,也许我从此就告别了歌坛……中森小姐,我不想再回来唱歌了!”
“邓小姐……”中森明莱见邓丽君真的伤透了心,她猛地抱住邓丽君,失声地大哭了起来。
第七章 邂逅成龙
初到旧金山1980年1月底,美国西海岸上的口岸城市旧金山,春寒料峭。
这里的天气与东京很相似,在冬季里时常浓云密布,有时还会降雪。邓丽君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快一个月了,今天她亲自驾驶着刚刚买到的一辆乳白色劳斯莱斯高级轿车,从市郊那幢花50万美元购买的小楼里出来,驱车到旧金山北面山坡上的“中国城”,应邀出席郑经翰先生举行的一次告别宴会。
邓丽君很熟练地驾驶着那辆属于自己的劳斯莱斯,从鳞次栉比的中国店铺间的狭窄街道上经过。这中国城内的“唐人街”,能让远离故乡的邓丽君一下子联想到她所熟悉的台北街道和香港铜锣湾那些古色古香的店铺格局。耸立在唐人街入口处的那座高大的木牌楼特别让她神往,因为牌楼上的碧绿琉璃瓦,朱漆闪亮的红柱子和用汉文繁体字所接刻的租联,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小轿车驶进街心以后,邓丽君更加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沿街两旁排列的关东酒家、广东茶楼、四川菜馆、北京酒店,以及门廊下悬挂大红宫灯的大戏楼、挂有九散膏丹招牌的中国药店、少林功夫馆等等,—一跳入邓丽君的眼帘。她当初第一次在!日金山进行圣诞演出肘的陌生感已经消失了。
邓丽君还记得,在那个灯火灿烂的圣诞夜,自己在既有华人,也有侨居在这座城市里的日本人、菲律宾人、拉美、欧洲和当地的美国人的众目睽睽下,演唱了那首欢快的《一封情书》:你那一封情书叫我看了脸红心儿跳,你好坦白热情叫我不知应该怎么好。
你的柔情蜜语好像在我耳畔绕,你已经叫我为你朝思暮想,希望你不是说笑,我是真心对你好。
如果你是在说笑,我的心儿将会破碎了。
……
邓丽君唱得很投入,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这么遥远的国度来唱歌,特别是在日本发生了那桩令她终生感到耻辱的“假护照事件”后,邓丽君更认为有必要以她优美的歌声重新打开局面。可是无论是她的《一封情书》也好,还是那些在东南亚很得好评的几首《岛国情歌》也罢,观众都是反应平平。那些长期侨居在旧金山的中国人,虽然很早就耳闻邓丽君的名气,但是当他们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时,还是大失所望。掌声寥寥,反
映是出奇的冷淡。这是邓丽君出道以来最难过的事情,她的歌儿居然在大洋彼岸找不到知音。邓丽君按照预先签订的合约,接下去的几天,她又硬着头皮在旧金山附近的几座小城镇进行演出,观众对这位来自亚洲地区的著名歌星没有显露出更大的兴趣。
邓丽君在一系列徒劳无益的演出结束后,对她的马来西亚搭档郑经翰喟然长叹说:“郑先生,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歌儿唱得如何如何好,但是我到美国后是用最大的努力来演出的。既唱华语歌,又唱英语歌,演出的自我感觉甚至比从前还要好,可是为什么这里的观众不买帐呃?难道我邓丽君的演唱生涯真的到了最后的时刻吗?”
在铅灰色的天穹下,邓丽君时常独自离开湾区的旅馆,来到金门海峡上那座227米高的门字形搭桥上来。邓丽君从桥上凝望着远方的圣弗兰西斯科海湾,神情郁郁。因“假护照事件”造成心灵创痛的邓丽君,本想到美国来寻找一片可供自己驰骋的新天地,谁知美国使她陌生,使她失望。感到前程渺茫的邓丽君,一度认为自己的歌唱生涯走向了死胡同。邓丽君甚至也想效仿那些敢于从金门大桥上纵身跳进大海里的人们,在茫茫大海里寻得一个彻底的解脱。邓丽君知道1937年美国人建成这座世界第一大桥至今,已有约700名厌世男女从她脚下站的地方跳了下去。
“邓小姐,你不必这样想不开。”郑经翰以林振发生前朋友的身份劝慰说:“我已经发现,自从你来到旧金山以后,几乎没有开心过。这是因为你的雄心太大,要求太高所致。你对自己要求的越高,精神压力也就越大。你做人太认真,太执着,对事业和爱情都是如此,所以你的痛苦就与日俱增。其实,这里的华人对你是满捧场的,他们肯于与你签约到这里来演唱就是很看得起你了。邓小姐,在你来之前这里恐怕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华人歌手能得到你这样的殊荣呢,至于你要求他们也像日本观众那样理解你,给你那么多掌声,得需要一段时间。”
邓丽君渐渐轻松起来。
她不再每天去金门大桥上去眺望圣弗兰西斯科海湾里的惊涛骇浪了。
有一天,邓丽君在湾区一家小酒店里与郑经翰等七八位随行来美国的朋友说:“我已经从精神上解脱了,郑先生对我说的那些话很管用,我何必活得这样累呢?郑先生,我想在WESI WOOD 买一幢房子。我既然不想再回台湾和香港去,总得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啊。”
郑经翰为她的高脚杯里斟满粉红色的XO人头马,翘起拇指说:“这就对了!邓小姐,你攒那么多钞票有何用?为什么不愉快地享受一番呢?买房当然可以,不过WESI——WOOD是旧金山房价最高的地区,如果不掏五六十万美元怕是买不到手的。话说回来,那里的房子确实无与伦比,是高档的花园洋房!”
邓丽君将酒一饮而进,说:“我买定了!”
邓丽君很快就住进了位于WESI——WOOD中的一幢花园洋楼。小楼两层,200多平方米。造型仿效法国式的,淡黄色的木板墙壁,屋顶是红色的铁皮瓦。邓丽君住进来后雇用了两位女佣人来照料她的生活。两位女仆一老一少,那位年轻姑娘是菲律宾移民,能听懂汉语。年纪稍长的是非洲黑人妇女,邓丽君只能与她用并不太熟练的英语来交谈。自从那辆白色劳斯莱斯轿车买进后,邓丽君可以每天从小楼前的绿地至山坡下的曲折公路上,往返练习自己驾车。渐渐地邓丽君已经习惯在异国的生活了。
邓丽君将她的劳斯莱斯停在一家粤菜馆门前,走下车来。楼上的厅堂里已经摆好一桌酒饭,围桌而坐的除了与她从日本东京一起飞来的郑经翰等随行者外,还有几名当地的女华侨。摆在邓丽君面前的是地道的粤菜,色香味俱佳,其中一道菜是邓丽君喜欢看却不敢品尝的龙斗虎。这种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蛇肉想不到在旧金山也能见到。
“邓小姐,我们明天就返回马来西亚了,当初林先生叮嘱我们办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总算办完了!”郑经翰是一位很讲义气的人。
几年前,林振发还健在的时候,林振发希望郑经翰能让邓丽君到美国有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凯撒皇宫去演唱。那个地方历来没有任何一位华人歌手去演唱,邓丽君应该从那里开始她向世界级著名歌手攀登的新起点。可是郑经翰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没有谈成。最后只是谈成了先来三藩市演出的协议,因为三藩市(旧金山)毕竟有为数很多的华人居住,他们比拉斯维加斯更容易接受邓丽君演唱的中国歌曲。今天,在旧金山附近逗留了近一个月的郑经翰等人,按照预定的计划,即将从这里返回洲了。
“郑先生,谢谢你们!”邓丽君今天的打扮很拥雅端庄,她手举着杯盏,依次与那些为自己来美演出奉献力量的马来西亚华侨碰杯敬酒,说:“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回到吉隆坡去是一件好事,我能留在旧金山也是上帝的安排,只是我在这里还不太习惯,还没有拿到长久居住的绿卡,我的内心一直感到不安!”
“邓小姐不必担心,这里不是日本的东京,我已经两次替你去移民局提出长期居住的申请,只不过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绿卡。”郑经翰与邓丽君碰了杯,连连地豪饮后说:“我已经通过这里的华侨,为邓小姐办妥了暂时居住的证明。如果将来美国移民局经过调查决定发给绿卡,你便是长久居民!”
邓丽君的眼里泪花闪闪。她既感谢郑经翰没有忘记与林振发的旧情,也很羡慕郑经翰等人来去自由。可是她邓丽君不能那么从容来去。因为在日本被拘七日留给她的伤害成了她回去面见亲人,朋友的一种无形的阻碍了。邓丽君尽量不让眼泪滴落下来,她喃喃地对郑经翰说:“郑先生,请回去后代我向朋友们致意,就说我在美国生活得很好!”
郑经翰点点头。
邓丽君取出一封信来说:“这是我给爸爸妈妈的信,也请郑先生转送到台湾去。告诉我的家人,我在这里的一切都不须惦念。”
“放心吧,我可以转到!”郑经翰起身与邓丽君碰杯,一饮而尽。
邓丽君却只抿了一口酒,泪珠终于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扑簌簌而下……
转眼就是春天。
自郑经翰等人离开美国以后,邓丽君在那座富丽豪华的小洋楼里开始了她的新生活。这里没有往日她从艺时的喧嚣,没有纷至沓来的新闻记者,没有排不开的演出场次与频频相约的酒会聚餐,当然也没有在众人欢呼下登台演唱时的那种自我陶醉。在这种独居生活最初开始的时候,邓丽君有一种可怕的孤独感。为了排遣可怕的寂寞和孤独,邓丽君除每天清晨在楼上练钢琴、练声乐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旧金山市区内外兜风,以此
来消除在异国生存的苦闷。
“小姐小姐,请看,这是什么?”一天清早,邓丽君还没有起床,楼梯上便传来了一阵急促杂沓的脚步声。邓丽君披散着头发爬起来看时,只见那位年轻的菲律宾女佣手里捧着一只沉甸甸的牛皮纸口袋,战兢兢地来到邓丽君的床前。邓丽君从那位菲佣吓得苍白的脸色中,隐隐地感觉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非常可怕的事情,她急忙地问道:“口袋里是什么?”
“哗螂”一声,菲律宾女佣将那牛皮纸口袋一抖,从中抖落出一枚寒光雪亮的匕首和三枚金黄刺目的手枪子弹!
“天呐——!”邓丽君大惊失色地双手抱住脑袋。她在台北、香港和东京居住的时候,虽然有时受到新闻媒体的舆论困扰,但是却从来也不曾发生过这种的威胁和恫吓。邓丽君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来,从纸口袋里摸出一封信来,那是一封用英文所写的恫吓信:邓小姐:我们知道你很有钱,你的房子和汽车都是花费很大的奢侈品。我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穷汉,请你见信后,准备出50万美元来。我们准备随时领取,如你胆敢报警,后
果自负……
邓丽君在恐怖的威胁下,万不得已,只好用电话向旧金山警方报警。警察很快对恫吓者的信件、匕首和枪弹进行了分析,判断是隐藏在附近的一伙“华青帮”所为。他们发现邓丽君每天驾驶着劳斯莱斯高级轿车频频出现,才突然生出敲诈钱财的歹意。警方接连几天在邓丽君的住宅附近秘密监控,“华青帮”见邓丽君已经报警,急忙隐藏起来,一度紧张的空气渐渐消失了。
在这个时候,邓丽君收到了母亲从台北辗转寄给她的信,信上写道:“丽君,我的女儿!
自去年冬天你在东京出事之后,全家人几乎每天都在关心你的结局。我们无法到日本去,只能从报纸上得知你在那里的情况。谢天谢地,后来总算得到你被拘七天后离开日本到美国的消息。这次又收到你从三藩市写来的回信,我们大家才真正地放心了。
不过,我们从你那平安家信中还是读出了一股思乡念家的苦味。女儿,旧金山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好。我和你爸爸都认为日本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你又何必那么耿耿于怀地记在心中呢?如果你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感到寂寞时,还是回到台湾来吧!这里有你的家,有你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弟弟,也有那么多想听你唱歌的人,而你那么迷恋外国又是何苦呢!我想美国终究也不是你的最后归宿啊!……“
邓丽君将赵素桂的信读了又读。在她少年的记忆中,母亲是她最亲的人。她出道时那么坎坷,是母亲扶助她一步步地走过来的。
现在她独身一人,寄居海外,自然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飞过大洋,回到生她养她的台湾岛去与双亲团聚,可是,每当邓丽君思念着台湾的时候,她都会想起日本“假护照事件”留给她心灵上的疮疤,那种耻辱简直是刻骨铭心的。邓丽君想到这里就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就在邓丽君终日郁郁寡欢,寂寞难耐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突然闯进了她的生活。
“邓小姐,有客来访!”一个天气晴和的上午,正坐在楼上翻阅影集的邓丽君,忽然看见那位菲律宾女佣人急匆匆地上楼来通报。
“有客人来访?是谁呢?”邓丽君显得格外惊讶。因为她住在旧金山这种高级华人住宅区已有两个月的光景,前往拜访求见的人寥若晨星。这与她从前在香港时宾客盈门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邓丽君从前在繁忙时渴望能得到片刻的宁静,如今她陷入寂寞时又期盼着朋友们的造访。遗憾的是邓丽君到旧金山来的时日毕竟太短,又习惯于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所以来的宾客屈指可数。现在,究竟是谁来了呢?
邓丽君顾不得多想,随着那菲律宾女佣匆匆地从楼上奔了下来。当邓丽君走下楼梯时,她突然怔住了,急忙收住了脚。
楼厅明亮的客厅里出现一位穿白色西装的陌生男子身影。这位青年似乎有些面熟,但是她可以肯定从来没有与他说过话,办过事,他是谁呢?
“邓小姐,您不认识我吗?”那白衣青年被楼梯上的脚步声惊动,慌忙丢开手里的报纸,站起身来,笑眯眯地看着邓丽君,彬彬有礼地说:“我也是不久前从香港来的,只不过我现在住在洛杉矶。从前在香港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是多次见面了,只不过邓小姐太忙,身边始终围着很多很多人,对我不大在意就是了!”
“您……您是……?”邓丽君这才认真地打量这位近在咫尺,面庞清秀英俊的白衣青年。他那很好听的粤语一下子就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了。邓丽君忙不叠地跑下来,问道:“您在香港时也在演艺界吗?我还以为是一位素不相识的歌迷呢!”
“不错,我确实也是你忠实的歌迷,崇拜者,”白衣青年笑了起来,说:“你说得也对,我也是香港演艺圈里的人,只不过还不太出名,所以邓小姐即便从前见过我,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的!”
“千万不要那样讲,大家彼此一样,”邓丽君急忙吩咐女佣煮咖啡,一边热情地迎到白衣青年面前,上下打量一阵说:“莫非……先生是影视圈的人吗?”
“对喽,这就对喽!”白衣青年笑得很开心,他说:“邓小姐,我就是在香港追随李小龙演功夫片的成龙啊!”
“什么?你就是成龙?”邓丽君虽然在香港时对电影圈不大感兴趣,但还是听到过成龙这个名字。邓丽君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急忙很热情地为他让座,说:“真没有想到你也在美国!”
成龙在无意间闯进了她的生活香喷喷的两盅黑咖啡送到小圆桌上,邓丽君亲自为成龙那杯子里放了块方糖,用小匙为他搅匀,递到他的面前说:“你是何时来美国的,不是在香港的几家电影公司拍武打片吗?许久以前就听说你拍的《醉拳》很好看,可惜的是我始终没有看过,真是太遗憾啦。”
“邓小姐是个大忙人,我倒是时常去听你的歌儿的。”成龙坐在邓丽君面前慢慢地暖饮着咖啡,他的目光在对方丰润白皙的面庞上盘桓,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在大名鼎鼎的邓丽君面前,他毫无拘束,成龙说:“至于我拍的那些片子,如你所说的《醉拳》和《龙拳》之类,全是些应景之作。1973年李小龙死后,一些电影导演开始将我当作李小龙的继承人。其实我的那些把式,又怎么可以与李小龙相比呢?”
邓丽君说:“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在香港时听李翰祥导演说过,你的功夫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导说他看过你拍的《醉拳》等电影,说你最有益的创造就是没有陷入李小龙从前拍戏的老套子,你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就是将滑稽动作和幽默感带入了功夫片中去。还有人说你不仅善于武打,还会唱歌。他们告诉我说凡是你拍的电影,所有的插曲、主题歌几乎全是你唱的,这可是当真?”
“在邓小姐的面前提唱歌,那才是班门弄斧了!”邓丽君的话很使成龙感动,他以前对邓丽君仰慕许久,一直有一种可望而又不可及的感觉,因为她实在是太光彩照人了。如今第一次谋面,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两颗心灵沟通了。尤令成龙惊讶不已的是,邓丽君竟然对一位在电影界名气不大的功夫片演员的情况如此了解,这说明邓丽君也曾注意过他。成龙在心里越加对邓丽君产生了好感,他说:“说到唱歌,我只能算喜欢而已,倒是邓小姐的那些歌儿唱得真优美,你唱的《晶晶》、《空港》和《阿里山的姑娘》,我都跟着你录的唱片学唱,可是无论如何也唱不出你的那股韵味。《丝丝小雨》更是传情之作,我在梦里有时还在哼唱你的歌儿呢!”
“我们不谈歌儿,也不要互相地吹捧,因为我们能在这地方相见就是一种缘分,有缘分的人很可能成为朋友,”邓丽君没想到成龙竟然对她的歌曲如此崇拜,但是她不希望在朋友之间互相吹吹拍拍,那样将会冲淡彼此间真诚的感情交流,她将话题一转说:“成龙,方才我问的话你还没有回答。你不在香港拍电影,为什么也像我这样飘泊到美国来了?”
“我是来洛杉矶拍电影的,”成龙兴致勃勃地说:“在香港本来还有几部片子要拍,可是好莱坞要拍两部功夫片,一是《炮弹飞车》,一是《杀手壕》。从前他们可以请李小龙,如今美国制片商到香港请我出山。我也正想到美国的电影市场来探探路,我认为好莱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外国人可以在这里演,我们华人为什么不行,所以我就决心到好莱坞闯一闯。邓小姐,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胆大妄为了?”
“不,这不是胆大妄为,这是一种很可贵的挑战,”邓丽君听了成龙的内心剖白,对这位年轻的电影演员有了一些较深的了解,她说:“成龙,我这个人与你的脾气很相投,我来美国也是不想老是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你的两部片子一定拍得很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