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袁隆平传

袁隆平传 第53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创的杂

交稻研究事业硕果累累,蜚声中外,誉满全球。袁隆平不仅

是一位知名的育种专家,而且也是一位把马列主义、毛泽东

哲学思想与杂交稻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自然科学家。他自始

至终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使这一研

究领先世界,方兴未艾……

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之初,袁隆平便充满自信,因为他坚信 “实践出真知”。水稻“杂交优势”是他亲自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且,他以“矛盾论”作指导,深知作物有无杂交优势,取决于杂交双亲遗传性状有无差异,是否构成杂交的内在矛盾。自花或异花授粉只是繁殖方式的不同。所以,选育“三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正确协调各种亲本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矛盾。他巧妙地运用了毛主席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主要矛盾”等哲学观点,来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袁隆平既注重理性思维,又重视实践。他在亲身实践中经常进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并且善于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捕捉它、利用它。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实践中发现一颗穗大粒多的优异稻株的后代分离和退化,顿悟出“杂交稻”这一先创性的科学命题。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全永明著文称:

袁老师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突破传统理论。袁老师在大

田中发现一株杂交稻后,便产生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来提高

产量的设想,并于1964年正式开始研究。然而,这一想法

与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相悖,因而遭到一些人的反对。经典

遗传学的观点是: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

交无优势。有人指责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对这些不同意见,袁老师没有退却,而是相信毛主席的科学

论断,

“实践出真知”。

因为袁老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实践。

袁老师运用矛盾论的观点作了如下两方面的分析:第

一,毛主席说过: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

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作物杂

交有无优势,本质不在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而在于杂交种

子内部有无矛盾;只要杂交双亲有遗传上的差异,就会构成

杂种的内部矛盾,从而产生优势。

第二,

“无优势论”与玉米这个异花传粉作物的杂种优

势事实相矛盾:玉米在配制杂交种之前,两个亲本都必须自

交多代提纯,育成自交系。既然经过多代自交提纯的玉米自

交系杂交可以产生很强的杂种优势,为什么经过长期自交提

纯的水稻品种(天然自交系)杂交而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

……

在科研实践中,袁老师巧妙地利用矛盾,实现“三系”

配套。不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

组合“南优2号”育成了……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前任党委副书记谢长江说,袁先生先创性的学术理念,还表现在他善于捕捉科研中的主要矛盾,并且能抓住主要矛盾,推进科研工作的发展。谢先生撰文称:

1974年,袁隆平率先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强

优组合“南优2号”,经过多点生产鉴定,证明有高产优势

后,科研重点转为攻克制种低产的难关。

开始,袁隆平以为花粉量不足是制种低产的主要矛盾.

强调在制种田多插父本(恢复系),同时还把母本(不育

系)紧贴父本种植,以为可以接受较多的花粉。可事与愿

违,父母本的行比试验和制种田的观察证明:在一定范围
首节 上一节 53/6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汪东兴回忆

下一篇:王昭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