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100节
“毋庸审讯,就地正法!”
好!太好了!小安子死定了。丁宝桢顿感皇恩浩荡,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圣明独断,钦佩莫名!”
各官员也都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程绳武见丁宝桢如此高兴,便说:
“由此看来,大人是受到圣上的倚重的。大人,这下便可吩咐司里准备一下,明日开斩,让小安子的狗头落地。”
什么司?当然是藩、臬两司了。清代各省都设有这两司,藩司也叫藩台,专管人事;臬司也叫臬台,专司刑名,杀人便是由他们去执行。
杀安德海,总不可能丁宝桢亲自去监斩吧,这必须由藩、臬两司的长官共同协作来完成任务,当然应通知他们去准备一下了。丁宝桢兴奋地说:
“你们现在就去通知臬司潘伟,让他即刻到此,今晚就行刑。”
“什么?今晚就行刑?!”
程绳武唯恐自己没听清楚,不由得追问了一句。他当了几年的知府大老爷,经手审理的案子也不少,他也曾给犯人处以死刑,可从来没这么急过。至少,要等天亮过了午时,才可以开刀问斩。
赵老夫子毕竞是见多识广的老文案了,他捻着胡须,摇头晃脑地说:
“丁大人,真乃英明也!”
被赵老夫子这句话一提醒,众人马上明白了;丁大人是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此时,圣旨已到,立刻斩了安德海,天经地义。如果等到天亮,万一太后再降一旨,那可就麻烦了。趁早杀了他,即使再来什么谕旨,也无济于事了,反正已是遵旨杀了,太后再恼怒,也只好无可奈何。
这叫作先下手为强。众官员纷纷表示丁宝桢果断地命令是对的。王心安拱手向历城知县说:
“贵县只好辛苦一趟了。”
历城知县连连还礼,他乃七品,王心安是二品,小小的知县怎敢受礼。
“在下保证完成任务,做到万无一失。这便去提押安德海,估计两个时辰便可回来。”
历城知县上了轿子,他心急如焚,不敢有片刻怠慢,一个劲儿地催促着:
“快点,再快点儿。”
轿夫们气喘吁吁地回答:
“老爷,您坐在轿子里嫌慢,可小的抬着轿子都快累死了。”
几个轿夫拼了命了,脚下生风,如飞一般,一口气将知县抬到了监狱大门口。历城监狱的刑房书办们早已熟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一个个都忐忑不安的。他们不敢开门,只是探出头来:
“三更半夜的,敲门的是何人?”
“快开门,是我。”
一听熟悉的声音,便知道是他们的知县大老爷来了,两个书办连忙把大门打开。
“老爷,为何这般着急?”
历城知县也是气喘吁吁地说:
“快,把刽子手喊醒,半夜出红差。”
书办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他在监狱里当差20多年了,可从没听说过半夜出红差,他顿时便有点紧张。
“出红差,杀谁?这么急?”
监狱里除了安德海,还关着其他犯人,而且有几个是杀人犯。书办刚才正睡得熟,他闹不清知县大老爷要杀谁。
“谁,还不是安德海嘛。”
“怎么这么急?”
书办还是喋喋不休地问着,气得知县一甩手:
“啰嗦什么,还不快去喊醒刽子手。”
书办走了,他仍是不解地说:
“半夜出红差,没见过!”
“回来,不要告诉安德海实话,省得找麻烦,咱们只管平平安安地把他押送济南即可,至于其他的事,自有抚台大人、臬司大人呢。”
历城知县不得不强调这么一句,因为从历城到济南还有一段路程。他必须坚决完成押送安德海的任务,不得出半点差错。刽子手很快就被找来了,他唠哩唠叨地说:
“知县大老爷,半夜出红差,小的要加倍的赏钱。”
知县不耐烦地说:
“行,行,行,反正就这一次。”
刽子手又说:
“小的这便去磨刀,天黑,看不清,可别砍歪了。”
书办打开了安德海的房门。因为丁宝桢有交待,对安德海这个特殊的犯人要特殊对待,吃的、住的要比其他犯人好,所以,安德海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这几天并没受什么罪。刚才,监狱大门被砸得呼呼响,他的心头便紧缩了一下,心想:
“老天爷保佑,可千万不要发生什么事儿。”
他的右眼皮突然猛地跳个不止,他使劲地揉了一下眼皮,正在这时,书办喊到:
“安德海起来。”
安德海吓得一哆嗦,但他立刻又故作镇定:
“怎么,三更半夜还要问话?”
书办拖着长腔说:
“听说是圣旨到了,让你亲自去接旨。”
一听这话,安德海为之高兴,他自言自语地说:
“我就说圣母皇太后英明伟大,不会让我委屈的,你看,圣旨到了吧。丁宝桢呀,丁宝桢,等安公公回到了宫里,你的人头就落地了,捉拿钦差大臣,死罪一条。还有什么程绳武、王心安、何毓福,哼,这历城知县也休想跑得掉,一律绞决,以泄我心头之恨。”
书办站在门口,听不清安德海在说什么,他不耐烦地说:
“快些,我还要去喊他们几个呢。”
安德海问了一句:
“什么,接旨还要他们几个也去?”
“不去干嘛,在这历城监狱里过一辈子呀。听知府大老爷说,今晚就送你们回京。”
一听这话,安德海乐了:
“送回京,一定是主子怕奴才受了惊,派人来接奴才了。”
“送”与“押”可不同,犯人只能用“押”,绝不可能用“送”字,可见,安德海就要化险为夷了。安德海赶紧穿好了衣服,他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本来打算到江南游游名胜山水,更重要的是捞点东西,可如今被不知趣的丁宝桢一搅和,只好回京了,只在天津、沧州捞了一点儿,实在是令人扫兴。
安邦杰、黄石魁、马大奶奶、陈玉祥等人也连忙起身,陪安德海去接圣旨。几辆轿子早已停放在院子里,安德海被单独安排在一顶轿子里,他乐滋滋地上了轿子。
安德海坐在轿子里,本来有些困,他很想打个盹儿,可是,他睡不着,只好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夜深人静,连草虫叫声都能听得见。从轿夫们有节奏的脚步声,可以听出他们走得很快。再一听,还有一些快步行走的脚步声,可能是他们几个人坐的轿子紧跟着这顶轿子。咦,不对,好像前后都有很多的人,像是一二百人走路发出的声音。安德海有些紧张了:
“怎么这么多的人?”
外面立刻有人高声回答:
“这是丁大人的吩咐,他生怕夜间行路不安全,特意派二百兵丁来保护你。”
约摸一个时辰,轿子在济南府衙门前院停了下来。安德海在绪承中军和典吏、兵丁的护送下到了“大殿”,只见大殿里灯火通明,数不清的兵丁,一个个严肃地站着,弓上弦,刀出鞘,似乎气氛有些不对劲。马大奶奶跟在后面,她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两个兵丁挟着她,像拖死狗一样往里拖。安德海一见这情景,大吼了一声:
“混蛋,给我站起来,自己走!今儿个咱们就回京了,看你激动的那个样子。”
被安德海一骂,马大奶奶居然来了劲了,她跌跌撞撞地自己走了过来。其实,此时的安德海心里也发毛,若真的来接圣旨,为何还要这么多的兵了把守左右。从这凝重的气氛来看,今晚凶多吉少。
刚走进花厅,就扑上来两个人,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牢牢地把安德海按到了地上,紧接着又上来几个人分别抓住了安邦杰、马大奶奶、黄石魁、陈玉祥等几个人。安德海一看大事不妙,拼命地叫:
“我是钦差大臣,你们不要命了,还不快放手。”
“哼,什么钦差大臣,分明是私自出京的太监,老子今天就是来要你的命的。”
安德海抬头一看,不认识这个人,只见他高大的身材,宽宽的额头、浓浓的眉毛,一副威武的英姿。安德海听得清清楚楚,是王心安的声音:
“胆大妄为之徒,见了臬司潘大人还不下跪。”
一听是山东臬司,安德海便像露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瘪了。安德海在宫中当差多年,他多少还有些常识,臬司专管刑名的,这会儿臬司潘大人出现在这里,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安德海绝望地喊道:
“丁大人呢?我要和丁巡抚说话。”
潘伟大吼了一声:
“放肆,小小的太监也想和丁大人说话。本官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安德海仍是歇斯底里地大呼小叫,坚持要见丁宝桢。臬司潘伟并不理睬他那一套,严厉地问:
“你叫安德海吗?”
安德海仍不答话,气得王心安上去就是一脚:
“死到临头了,还敢强硬,快,回答潘大人的话。”
王心安抬起脚来,又想踢来,吓得安德海连声叫道:
“我、我、我、我叫安德海。”
潘伟又来到早已瘫倒在地的马大奶奶面前,问:
“他叫什么名字?”
马大奶奶费了好半天的劲才说出:
“安、安、安德海。”
黄石魁和陈玉祥此时已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们都想将功赎罪,以减轻对自己的处罚,便纷纷争着说:
好!太好了!小安子死定了。丁宝桢顿感皇恩浩荡,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圣明独断,钦佩莫名!”
各官员也都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程绳武见丁宝桢如此高兴,便说:
“由此看来,大人是受到圣上的倚重的。大人,这下便可吩咐司里准备一下,明日开斩,让小安子的狗头落地。”
什么司?当然是藩、臬两司了。清代各省都设有这两司,藩司也叫藩台,专管人事;臬司也叫臬台,专司刑名,杀人便是由他们去执行。
杀安德海,总不可能丁宝桢亲自去监斩吧,这必须由藩、臬两司的长官共同协作来完成任务,当然应通知他们去准备一下了。丁宝桢兴奋地说:
“你们现在就去通知臬司潘伟,让他即刻到此,今晚就行刑。”
“什么?今晚就行刑?!”
程绳武唯恐自己没听清楚,不由得追问了一句。他当了几年的知府大老爷,经手审理的案子也不少,他也曾给犯人处以死刑,可从来没这么急过。至少,要等天亮过了午时,才可以开刀问斩。
赵老夫子毕竞是见多识广的老文案了,他捻着胡须,摇头晃脑地说:
“丁大人,真乃英明也!”
被赵老夫子这句话一提醒,众人马上明白了;丁大人是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此时,圣旨已到,立刻斩了安德海,天经地义。如果等到天亮,万一太后再降一旨,那可就麻烦了。趁早杀了他,即使再来什么谕旨,也无济于事了,反正已是遵旨杀了,太后再恼怒,也只好无可奈何。
这叫作先下手为强。众官员纷纷表示丁宝桢果断地命令是对的。王心安拱手向历城知县说:
“贵县只好辛苦一趟了。”
历城知县连连还礼,他乃七品,王心安是二品,小小的知县怎敢受礼。
“在下保证完成任务,做到万无一失。这便去提押安德海,估计两个时辰便可回来。”
历城知县上了轿子,他心急如焚,不敢有片刻怠慢,一个劲儿地催促着:
“快点,再快点儿。”
轿夫们气喘吁吁地回答:
“老爷,您坐在轿子里嫌慢,可小的抬着轿子都快累死了。”
几个轿夫拼了命了,脚下生风,如飞一般,一口气将知县抬到了监狱大门口。历城监狱的刑房书办们早已熟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一个个都忐忑不安的。他们不敢开门,只是探出头来:
“三更半夜的,敲门的是何人?”
“快开门,是我。”
一听熟悉的声音,便知道是他们的知县大老爷来了,两个书办连忙把大门打开。
“老爷,为何这般着急?”
历城知县也是气喘吁吁地说:
“快,把刽子手喊醒,半夜出红差。”
书办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他在监狱里当差20多年了,可从没听说过半夜出红差,他顿时便有点紧张。
“出红差,杀谁?这么急?”
监狱里除了安德海,还关着其他犯人,而且有几个是杀人犯。书办刚才正睡得熟,他闹不清知县大老爷要杀谁。
“谁,还不是安德海嘛。”
“怎么这么急?”
书办还是喋喋不休地问着,气得知县一甩手:
“啰嗦什么,还不快去喊醒刽子手。”
书办走了,他仍是不解地说:
“半夜出红差,没见过!”
“回来,不要告诉安德海实话,省得找麻烦,咱们只管平平安安地把他押送济南即可,至于其他的事,自有抚台大人、臬司大人呢。”
历城知县不得不强调这么一句,因为从历城到济南还有一段路程。他必须坚决完成押送安德海的任务,不得出半点差错。刽子手很快就被找来了,他唠哩唠叨地说:
“知县大老爷,半夜出红差,小的要加倍的赏钱。”
知县不耐烦地说:
“行,行,行,反正就这一次。”
刽子手又说:
“小的这便去磨刀,天黑,看不清,可别砍歪了。”
书办打开了安德海的房门。因为丁宝桢有交待,对安德海这个特殊的犯人要特殊对待,吃的、住的要比其他犯人好,所以,安德海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这几天并没受什么罪。刚才,监狱大门被砸得呼呼响,他的心头便紧缩了一下,心想:
“老天爷保佑,可千万不要发生什么事儿。”
他的右眼皮突然猛地跳个不止,他使劲地揉了一下眼皮,正在这时,书办喊到:
“安德海起来。”
安德海吓得一哆嗦,但他立刻又故作镇定:
“怎么,三更半夜还要问话?”
书办拖着长腔说:
“听说是圣旨到了,让你亲自去接旨。”
一听这话,安德海为之高兴,他自言自语地说:
“我就说圣母皇太后英明伟大,不会让我委屈的,你看,圣旨到了吧。丁宝桢呀,丁宝桢,等安公公回到了宫里,你的人头就落地了,捉拿钦差大臣,死罪一条。还有什么程绳武、王心安、何毓福,哼,这历城知县也休想跑得掉,一律绞决,以泄我心头之恨。”
书办站在门口,听不清安德海在说什么,他不耐烦地说:
“快些,我还要去喊他们几个呢。”
安德海问了一句:
“什么,接旨还要他们几个也去?”
“不去干嘛,在这历城监狱里过一辈子呀。听知府大老爷说,今晚就送你们回京。”
一听这话,安德海乐了:
“送回京,一定是主子怕奴才受了惊,派人来接奴才了。”
“送”与“押”可不同,犯人只能用“押”,绝不可能用“送”字,可见,安德海就要化险为夷了。安德海赶紧穿好了衣服,他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本来打算到江南游游名胜山水,更重要的是捞点东西,可如今被不知趣的丁宝桢一搅和,只好回京了,只在天津、沧州捞了一点儿,实在是令人扫兴。
安邦杰、黄石魁、马大奶奶、陈玉祥等人也连忙起身,陪安德海去接圣旨。几辆轿子早已停放在院子里,安德海被单独安排在一顶轿子里,他乐滋滋地上了轿子。
安德海坐在轿子里,本来有些困,他很想打个盹儿,可是,他睡不着,只好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夜深人静,连草虫叫声都能听得见。从轿夫们有节奏的脚步声,可以听出他们走得很快。再一听,还有一些快步行走的脚步声,可能是他们几个人坐的轿子紧跟着这顶轿子。咦,不对,好像前后都有很多的人,像是一二百人走路发出的声音。安德海有些紧张了:
“怎么这么多的人?”
外面立刻有人高声回答:
“这是丁大人的吩咐,他生怕夜间行路不安全,特意派二百兵丁来保护你。”
约摸一个时辰,轿子在济南府衙门前院停了下来。安德海在绪承中军和典吏、兵丁的护送下到了“大殿”,只见大殿里灯火通明,数不清的兵丁,一个个严肃地站着,弓上弦,刀出鞘,似乎气氛有些不对劲。马大奶奶跟在后面,她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两个兵丁挟着她,像拖死狗一样往里拖。安德海一见这情景,大吼了一声:
“混蛋,给我站起来,自己走!今儿个咱们就回京了,看你激动的那个样子。”
被安德海一骂,马大奶奶居然来了劲了,她跌跌撞撞地自己走了过来。其实,此时的安德海心里也发毛,若真的来接圣旨,为何还要这么多的兵了把守左右。从这凝重的气氛来看,今晚凶多吉少。
刚走进花厅,就扑上来两个人,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牢牢地把安德海按到了地上,紧接着又上来几个人分别抓住了安邦杰、马大奶奶、黄石魁、陈玉祥等几个人。安德海一看大事不妙,拼命地叫:
“我是钦差大臣,你们不要命了,还不快放手。”
“哼,什么钦差大臣,分明是私自出京的太监,老子今天就是来要你的命的。”
安德海抬头一看,不认识这个人,只见他高大的身材,宽宽的额头、浓浓的眉毛,一副威武的英姿。安德海听得清清楚楚,是王心安的声音:
“胆大妄为之徒,见了臬司潘大人还不下跪。”
一听是山东臬司,安德海便像露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瘪了。安德海在宫中当差多年,他多少还有些常识,臬司专管刑名的,这会儿臬司潘大人出现在这里,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安德海绝望地喊道:
“丁大人呢?我要和丁巡抚说话。”
潘伟大吼了一声:
“放肆,小小的太监也想和丁大人说话。本官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安德海仍是歇斯底里地大呼小叫,坚持要见丁宝桢。臬司潘伟并不理睬他那一套,严厉地问:
“你叫安德海吗?”
安德海仍不答话,气得王心安上去就是一脚:
“死到临头了,还敢强硬,快,回答潘大人的话。”
王心安抬起脚来,又想踢来,吓得安德海连声叫道:
“我、我、我、我叫安德海。”
潘伟又来到早已瘫倒在地的马大奶奶面前,问:
“他叫什么名字?”
马大奶奶费了好半天的劲才说出:
“安、安、安德海。”
黄石魁和陈玉祥此时已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们都想将功赎罪,以减轻对自己的处罚,便纷纷争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