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10节
这时,内史上大夫郑译摇着泥金扇子,缓步走出宫来。他对日下长跪的独孤氏浑若不见,似乎他与杨坚并非同学,眼光不曾在庭中逗留,即转身与长孙晟打招呼。
“郑大人,早上胜负如何?”长孙晟笑问。
“天尊……似乎心思不宁,下官连赢两盘,他更衣去了,中午马不停蹄,要臣陪他连续作战……”
长孙晟听了吃了一惊:天元帝下棋连败两局,情绪只恐愈来愈坏,那……独孤氏母女岂非白脆一场?当即恭敬地询问郑译:
“但不知大人是陪天尊玩个开怀,还是真个赌胜负?”
郑译一愕,继而有点不安、说:“自然是陪天尊,让他开心……”
“原来如此!那大人赢了便是输,输了便是赢。”
郑译沉思了一阵,忽然双眼放光,瞪视长孙晟许久,赞道:
“人言长孙郎见识非凡,果然!”
他扔下这话,便转回官中。”
独孤伽罗终于苦熬过中午,但过了中天已然偏西的太阳似乎更加毒辣。她如置身大蒸笼之中,三番五次直欲昏过去,浑身大汗不止,衣裳里外湿透。恍惚间,父亲独孤信朝她走来,对她慈祥地微笑……她知道父亲死了,早在二十三年前便去世了!父亲是大周的忠臣,开国元勋。在魏周政权交替的日子,宇文泰是太师,父亲独孤信是他的左辅右弼,全心全意帮助宇文泰创业。创业之始,宇文泰只有关陇之地,父亲即为陇右十一州大都督,拜大司马,进位柱国大将军。父亲风度优美,有奇谋大略,可说北周的万里江山无处不有独孤信的血汗,他从来不负大周,也不失信于人。父亲原名独孤如愿,因信义卓著,所以宇文泰赐名曰信。宇文泰死,权臣宇文护监国,父亲依然直道而行,故为权臣所思。大周受禅建国才两个多月,一队禁卫凶霸霸地窜入她家,使者亲自斟满一杯药酒,逼父亲钦下。又过了五个月,大周的第一个皇帝孝闵帝也被毒杀。接下是她的大姊夫宇文毓登位,不久,大姊也册封为皇后。那宇文护深恐独孤皇后总领内官将不利于己,便先下手为强,将大姊给暗害了。可怜的大姊!她才当了两个月的皇后,便不明不白归天。父亲被害时才五十五‘岁,大姊被害时才二十五岁。
想到这里,独孤伽罗满腔怨怒,大声疾呼:“我不负周,周人负我!”这声音穿云裂石,直震得她自己头昏脑胀,而其实她的喉咙燥得不行,哑了,哪里发得了声?
四周依然热气腾腾,地面滚烫滚烫,耳边但闻叽叽作响,分明是肥肉放进热锅熬油发出的声音,莫非我真个被抛入锅中……
有人端来一碗凉水,塞到她的面前;她一口气喝个碗底朝天,睁眼一看,原来是那个司卫上士,是他出的馊主意,让她这个活人抛进热锅里生煎!
寝殿上,天元帝依然与郑译杀得难解难分。站在一旁观奔的老太监望一眼长跪于殿下的杨太皇后,兀自喃喃道:
“这天气,地都被烤焦了,却有人冥不畏死,跪在青石板上曝日头,曝了快一整天了……!,
天元帝一愕:“你说什么?”
老太监躬身道:“奴才没说啥,全是胡说八道,说有个女人在宫外曝日头……”
“她……她是何人?”
“一个民妇装束的人,看来是个疯女人。”
天元帝隐隐感到一阵不安,于心思紊乱之际,下了一个子。那是奥棋:救活几个子,却死了一大片。这子一落,天元帝当即叫苦不迭,这一盘棋输定了。
郑译乐滋滋地说:“承让,承让!这盘棋微臣若是赢不来,那可是天意了!”说罢,即往空处抢占位置,那是想多赢一点,来个锦上添花。
过了片刻,天元帝忽然哈哈大笑。”
郑译似是大惑不解。
“你看!你看!”天元帝笑道:“你把自己的活眼给堵死了,没气了!”说罢又哈哈大笑。
郑译仔细审视一番,脸显无限的懊恼,连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我这片棋死了,圣上那一片倒是绝处逢生……”
“那何消说,这叫你死我活嘛!这么一来一往,一得一失,你输定了!”
“天意!天意!”郑译口言心思,暗道:我已将宇文氏藩王得罪得干干净净,唯一可以依仗的奥援只有一个大司马杨坚了,杨坚一倒,任何一个皇亲国戚回朝执政我都是凶多吉少,只要杨家这回能绝处逢生,休道输一盘棋,便是一千盘棋我又何乐不为!
他们下了四局,分别是两胜两负,平局;第五局开始了,这是决定胜负的一局。
远处传来了雷声,闪雷。
老太监忽又喃喃自语:“关中久旱不雨……那曝日头的民妇……莫非是在祈雨?”
天元帝下了一只棋,兴高采烈地说:“她如求得雨来,朕即大赦天下!”
又是一声闪雷。
这一局郑译越下越笨拙,天元帝则是所向披靡。
老太监去而复回。说:“看来老天果然大慈大悲,一片浓云起自终南山。直上中天,盖住了毒日头,赐给那民妇一片浓阴……”
郑译接道:“如此看来,老天是要救那民妇了!”
“天意难测,”老太监说,“天若是要救她,为何她却倒下去了?一动不动,看来非死便是昏厥下去了……”
宫殿上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霹雳。
天元帝想了想,有点不自在。对太监说:“出去再看看……”
风声,雨声。不用看,便知是倾盆大雨;但太监还是出去了。
老太监回来禀告:“雨下得很大,看来老天是非把民妇淋醒不可,那民妇有点动了,但是否能活还很难说……”
天元帝问:“那民妇是谁?”
太监道:“奴才从未出官,怎知民妇是谁?”
郑泽见天元帝颇存愧色,便道:“这盘棋微臣输定了,那也用不着苦撑下去。想那民妇一片真诚感天动地,看来也该出去瞅一瞅,看是何等人物?”他说罢,恳切地望着天元帝,等他示下。
天元帝国光落在殿下长脆的杨太皇后脸上,但见她可怜兮兮的,不由地心肠软了下来,便道:
“好,出去看看……”
到了宫门外,果然看到一个人倒在水中,透过狂风暴雨,但见蠕蠕而动,不知是被大雨淋醒,还是垂死挣扎。
大元帝旁顾司卫上士长孙晟说:“将她扶来见朕!”
长孙晟冒雨走去,将她扶起;她却坚持要跪在暴雨之中。
长孙晟回禀:“那妇人说,她母女有罪,无颜得见天尊!”
这时大家都看出她是独孤夫人,而其实早先对此也非心中无数。
“赦她母女无罪!”天元帝慨然道。
长孙晟又冒雨出去扶持,但独孤氏拒绝扶持,她在雨中苦苦撑持,一步一步地爬到阶前,然后一句一磕头道:
“臣妾教女无方,罪该万死!承蒙天尊赦罪,必当犬马以报
她出语无力,头却磕得极重,磕得头破血流,仍然不休。
天元帝俯身将丈母娘扶起,同时想道:杨后犯事,朝中竟无一人出来说情,那杨坚能有什么势力?
眼看独孤伽罗十分虚弱,头又受伤,天元帝当即命太监扶去太医院医疗。
当晚,天元帝与杨太皇后重归于好;第二天,五木之博又再开张。
第二章 山雨欲来 第二节
赴天元帝驾崩之时,郑译假诏杨坚为八岁小皇帝的顾命大臣。
好景不长,天元帝终于病倒,并且一病不起。
百药无效,太医束手无策。
天元帝孩子一般地哭了,他拉着发妻杨后哭诉:朕不听卿劝告,悔之莫及矣!
杨丽华哭得十分伤心,她是真心爱他的。
这一日,杨坚特请神医姚僧垣为之诊治。天元帝才二十二岁,虽大病不愈,那是因为没找到对症下药的良医;有了良医,自然药到病除;再不济,又活他十几二十年也不成问题。杨坚明白自己还要在这个女婿手下供职一二十年。前些日子天元帝虽赦免了杨丽华的罪,但对杨坚的戒心未消。如今在天元帝为病所困之际,杨坚不失时机请来姚僧垣,要是姚僧垣妙手回春,天元帝自然感激他这个国丈,往日的芥蒂也就一扫而光。
骠骑大将军姚僧垣虽然官大得吓人,但他依然是个儒雅的医生,一个白发童颜的道士而已。
他站在御榻前,凝视天元帝那张腊黄的脸,眉头渐渐皱了过来,过了半晌,又俯身将耳朵贴在天元帝的胸膛上听了足有半个时辰,然后才去按脉。
他按脉即如老僧人定,左手按半个时辰,右手也半个时辰,满脸平和,双目微合,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诊脉过后,手虽离开病人,人却纹丝不动,依然闭目沉思,头上汗珠大冒。然后跪落地上,朝御榻叩了三个响头,便悄然退出。
杨坚、郑译交换一下神色,追随出去,但寝殿上却不见姚僧垣的人影。
“怎么没在这里开处方?”杨坚说。
“也许……”郑译犹豫说,“他到太医院去,在那里开处方,交代配药、煎药事宜……”
二人又直奔太医院,心里想法都是一样的,得问姚僧垣:到底天元帝的病如何?天元帝的安危非止关系社稷吉凶,而且直接系维着他俩家的荣辱!
但太医院也不见姚僧垣,他们又折回天台寝殿,寻思定是上茅房去了,茅房也找过,就是不见姚僧垣。
杨坚、郑译对视着。
“莫非赶回家制药去?”杨坚说。
“对,他对太医院的存药信不过……”
二人又立即驱车驰往骠骑大将军府。
却见姚僧垣正忙着在井边打水,将水一桶一桶地提往庭中浇树。那树其实已经枯死了,枝上一片绿叶无存……
二人看呆了:这姚僧垣!皇帝病重乃何等大事,你看完病不开处方,却中途跑回家浇树,而且浇的是死树!你因医术而升为骠骑大将军,这殊荣实是空前绝后,眼下所为简直与疯子无异……
郑译不满地哼了一声。
姚僧垣似乎此刻才知来了贵客,放下了木桶,以袖擦汗,歉然一笑。
杨坚朝死树走去,察看了一阵,说:“这是一棵梨树?一定不是平常的梨树,它的果实必定是珍品?”
姚僧垣似是不觉杨坚的讥讽,微笑答:“正是。”
这时他才呼书童烹茶。
他没将客人迎上堂,却让书童将茶几搬到门外的走廊上喝茶,这对两个显贵来说,可谓无礼之至。郑译已有愠色,杨坚则一笑置之。
两人喝了碧绿的浓茶,如同喝药。
姚僧垣则像喝下了玉液琼浆。
这时。喝茶还只在江南流行,北国尚未形成风尚。姚僧垣是梁朝过来的旧臣,积习难移,便以茶待客。
姚僧垣忍不住道:“姚大人,你不给天尊开处方,却叫我等喝药!”
“郑大人,早上胜负如何?”长孙晟笑问。
“天尊……似乎心思不宁,下官连赢两盘,他更衣去了,中午马不停蹄,要臣陪他连续作战……”
长孙晟听了吃了一惊:天元帝下棋连败两局,情绪只恐愈来愈坏,那……独孤氏母女岂非白脆一场?当即恭敬地询问郑译:
“但不知大人是陪天尊玩个开怀,还是真个赌胜负?”
郑译一愕,继而有点不安、说:“自然是陪天尊,让他开心……”
“原来如此!那大人赢了便是输,输了便是赢。”
郑译沉思了一阵,忽然双眼放光,瞪视长孙晟许久,赞道:
“人言长孙郎见识非凡,果然!”
他扔下这话,便转回官中。”
独孤伽罗终于苦熬过中午,但过了中天已然偏西的太阳似乎更加毒辣。她如置身大蒸笼之中,三番五次直欲昏过去,浑身大汗不止,衣裳里外湿透。恍惚间,父亲独孤信朝她走来,对她慈祥地微笑……她知道父亲死了,早在二十三年前便去世了!父亲是大周的忠臣,开国元勋。在魏周政权交替的日子,宇文泰是太师,父亲独孤信是他的左辅右弼,全心全意帮助宇文泰创业。创业之始,宇文泰只有关陇之地,父亲即为陇右十一州大都督,拜大司马,进位柱国大将军。父亲风度优美,有奇谋大略,可说北周的万里江山无处不有独孤信的血汗,他从来不负大周,也不失信于人。父亲原名独孤如愿,因信义卓著,所以宇文泰赐名曰信。宇文泰死,权臣宇文护监国,父亲依然直道而行,故为权臣所思。大周受禅建国才两个多月,一队禁卫凶霸霸地窜入她家,使者亲自斟满一杯药酒,逼父亲钦下。又过了五个月,大周的第一个皇帝孝闵帝也被毒杀。接下是她的大姊夫宇文毓登位,不久,大姊也册封为皇后。那宇文护深恐独孤皇后总领内官将不利于己,便先下手为强,将大姊给暗害了。可怜的大姊!她才当了两个月的皇后,便不明不白归天。父亲被害时才五十五‘岁,大姊被害时才二十五岁。
想到这里,独孤伽罗满腔怨怒,大声疾呼:“我不负周,周人负我!”这声音穿云裂石,直震得她自己头昏脑胀,而其实她的喉咙燥得不行,哑了,哪里发得了声?
四周依然热气腾腾,地面滚烫滚烫,耳边但闻叽叽作响,分明是肥肉放进热锅熬油发出的声音,莫非我真个被抛入锅中……
有人端来一碗凉水,塞到她的面前;她一口气喝个碗底朝天,睁眼一看,原来是那个司卫上士,是他出的馊主意,让她这个活人抛进热锅里生煎!
寝殿上,天元帝依然与郑译杀得难解难分。站在一旁观奔的老太监望一眼长跪于殿下的杨太皇后,兀自喃喃道:
“这天气,地都被烤焦了,却有人冥不畏死,跪在青石板上曝日头,曝了快一整天了……!,
天元帝一愕:“你说什么?”
老太监躬身道:“奴才没说啥,全是胡说八道,说有个女人在宫外曝日头……”
“她……她是何人?”
“一个民妇装束的人,看来是个疯女人。”
天元帝隐隐感到一阵不安,于心思紊乱之际,下了一个子。那是奥棋:救活几个子,却死了一大片。这子一落,天元帝当即叫苦不迭,这一盘棋输定了。
郑译乐滋滋地说:“承让,承让!这盘棋微臣若是赢不来,那可是天意了!”说罢,即往空处抢占位置,那是想多赢一点,来个锦上添花。
过了片刻,天元帝忽然哈哈大笑。”
郑译似是大惑不解。
“你看!你看!”天元帝笑道:“你把自己的活眼给堵死了,没气了!”说罢又哈哈大笑。
郑译仔细审视一番,脸显无限的懊恼,连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我这片棋死了,圣上那一片倒是绝处逢生……”
“那何消说,这叫你死我活嘛!这么一来一往,一得一失,你输定了!”
“天意!天意!”郑译口言心思,暗道:我已将宇文氏藩王得罪得干干净净,唯一可以依仗的奥援只有一个大司马杨坚了,杨坚一倒,任何一个皇亲国戚回朝执政我都是凶多吉少,只要杨家这回能绝处逢生,休道输一盘棋,便是一千盘棋我又何乐不为!
他们下了四局,分别是两胜两负,平局;第五局开始了,这是决定胜负的一局。
远处传来了雷声,闪雷。
老太监忽又喃喃自语:“关中久旱不雨……那曝日头的民妇……莫非是在祈雨?”
天元帝下了一只棋,兴高采烈地说:“她如求得雨来,朕即大赦天下!”
又是一声闪雷。
这一局郑译越下越笨拙,天元帝则是所向披靡。
老太监去而复回。说:“看来老天果然大慈大悲,一片浓云起自终南山。直上中天,盖住了毒日头,赐给那民妇一片浓阴……”
郑译接道:“如此看来,老天是要救那民妇了!”
“天意难测,”老太监说,“天若是要救她,为何她却倒下去了?一动不动,看来非死便是昏厥下去了……”
宫殿上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霹雳。
天元帝想了想,有点不自在。对太监说:“出去再看看……”
风声,雨声。不用看,便知是倾盆大雨;但太监还是出去了。
老太监回来禀告:“雨下得很大,看来老天是非把民妇淋醒不可,那民妇有点动了,但是否能活还很难说……”
天元帝问:“那民妇是谁?”
太监道:“奴才从未出官,怎知民妇是谁?”
郑泽见天元帝颇存愧色,便道:“这盘棋微臣输定了,那也用不着苦撑下去。想那民妇一片真诚感天动地,看来也该出去瞅一瞅,看是何等人物?”他说罢,恳切地望着天元帝,等他示下。
天元帝国光落在殿下长脆的杨太皇后脸上,但见她可怜兮兮的,不由地心肠软了下来,便道:
“好,出去看看……”
到了宫门外,果然看到一个人倒在水中,透过狂风暴雨,但见蠕蠕而动,不知是被大雨淋醒,还是垂死挣扎。
大元帝旁顾司卫上士长孙晟说:“将她扶来见朕!”
长孙晟冒雨走去,将她扶起;她却坚持要跪在暴雨之中。
长孙晟回禀:“那妇人说,她母女有罪,无颜得见天尊!”
这时大家都看出她是独孤夫人,而其实早先对此也非心中无数。
“赦她母女无罪!”天元帝慨然道。
长孙晟又冒雨出去扶持,但独孤氏拒绝扶持,她在雨中苦苦撑持,一步一步地爬到阶前,然后一句一磕头道:
“臣妾教女无方,罪该万死!承蒙天尊赦罪,必当犬马以报
她出语无力,头却磕得极重,磕得头破血流,仍然不休。
天元帝俯身将丈母娘扶起,同时想道:杨后犯事,朝中竟无一人出来说情,那杨坚能有什么势力?
眼看独孤伽罗十分虚弱,头又受伤,天元帝当即命太监扶去太医院医疗。
当晚,天元帝与杨太皇后重归于好;第二天,五木之博又再开张。
第二章 山雨欲来 第二节
赴天元帝驾崩之时,郑译假诏杨坚为八岁小皇帝的顾命大臣。
好景不长,天元帝终于病倒,并且一病不起。
百药无效,太医束手无策。
天元帝孩子一般地哭了,他拉着发妻杨后哭诉:朕不听卿劝告,悔之莫及矣!
杨丽华哭得十分伤心,她是真心爱他的。
这一日,杨坚特请神医姚僧垣为之诊治。天元帝才二十二岁,虽大病不愈,那是因为没找到对症下药的良医;有了良医,自然药到病除;再不济,又活他十几二十年也不成问题。杨坚明白自己还要在这个女婿手下供职一二十年。前些日子天元帝虽赦免了杨丽华的罪,但对杨坚的戒心未消。如今在天元帝为病所困之际,杨坚不失时机请来姚僧垣,要是姚僧垣妙手回春,天元帝自然感激他这个国丈,往日的芥蒂也就一扫而光。
骠骑大将军姚僧垣虽然官大得吓人,但他依然是个儒雅的医生,一个白发童颜的道士而已。
他站在御榻前,凝视天元帝那张腊黄的脸,眉头渐渐皱了过来,过了半晌,又俯身将耳朵贴在天元帝的胸膛上听了足有半个时辰,然后才去按脉。
他按脉即如老僧人定,左手按半个时辰,右手也半个时辰,满脸平和,双目微合,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诊脉过后,手虽离开病人,人却纹丝不动,依然闭目沉思,头上汗珠大冒。然后跪落地上,朝御榻叩了三个响头,便悄然退出。
杨坚、郑译交换一下神色,追随出去,但寝殿上却不见姚僧垣的人影。
“怎么没在这里开处方?”杨坚说。
“也许……”郑译犹豫说,“他到太医院去,在那里开处方,交代配药、煎药事宜……”
二人又直奔太医院,心里想法都是一样的,得问姚僧垣:到底天元帝的病如何?天元帝的安危非止关系社稷吉凶,而且直接系维着他俩家的荣辱!
但太医院也不见姚僧垣,他们又折回天台寝殿,寻思定是上茅房去了,茅房也找过,就是不见姚僧垣。
杨坚、郑译对视着。
“莫非赶回家制药去?”杨坚说。
“对,他对太医院的存药信不过……”
二人又立即驱车驰往骠骑大将军府。
却见姚僧垣正忙着在井边打水,将水一桶一桶地提往庭中浇树。那树其实已经枯死了,枝上一片绿叶无存……
二人看呆了:这姚僧垣!皇帝病重乃何等大事,你看完病不开处方,却中途跑回家浇树,而且浇的是死树!你因医术而升为骠骑大将军,这殊荣实是空前绝后,眼下所为简直与疯子无异……
郑译不满地哼了一声。
姚僧垣似乎此刻才知来了贵客,放下了木桶,以袖擦汗,歉然一笑。
杨坚朝死树走去,察看了一阵,说:“这是一棵梨树?一定不是平常的梨树,它的果实必定是珍品?”
姚僧垣似是不觉杨坚的讥讽,微笑答:“正是。”
这时他才呼书童烹茶。
他没将客人迎上堂,却让书童将茶几搬到门外的走廊上喝茶,这对两个显贵来说,可谓无礼之至。郑译已有愠色,杨坚则一笑置之。
两人喝了碧绿的浓茶,如同喝药。
姚僧垣则像喝下了玉液琼浆。
这时。喝茶还只在江南流行,北国尚未形成风尚。姚僧垣是梁朝过来的旧臣,积习难移,便以茶待客。
姚僧垣忍不住道:“姚大人,你不给天尊开处方,却叫我等喝药!”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